问题

怎么看待张伯礼院士对“废医验药”的看法?

回答
张伯礼院士关于“废医验药”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当下医疗体系改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要理解他为何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的现状、挑战,以及他所期望的未来图景来解读。

“废医验药”的由来与核心含义

首先,我们得明确张伯礼院士所说的“废医验药”并非是要彻底否定中医,也不是说要抛弃现有的医生制度。这里的“医”更多指向的是那种不规范、不科学、甚至违背中医基本原理的“伪中医”、“江湖中医”,以及那些把中医当作一种神秘玄幻包装,缺乏严谨科学验证的“理论”。而“验药”则强调的是对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科学、严格的检验和评价。

简单来说,张伯礼院士的“废医验药”是一种辩证的态度。他不是要“废”掉中医这门几千年的宝贵遗产,而是要“废除”那些阻碍中医发展、损害中医声誉的不良因素,同时大力推动中药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这是一种“破”而后“立”的思路,旨在让中医这棵“老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1. 中医面临的信任危机和乱象丛生: 毋庸讳言,这些年中医领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一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从业者,缺乏系统、规范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训练,仅凭一知半解甚至胡编乱造的所谓“秘方”,招摇撞骗,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声誉。另一方面,一些所谓的中医养生产品、保健品,宣传夸大疗效,甚至含有有害成分,欺骗消费者,加剧了公众对中医的疑虑。这种乱象的存在,使得张伯礼院士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呼吁“净化”中医队伍,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2. 中药的科学评价体系尚待完善: 尽管中药在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但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现代科学语境下的精准疗效,仍然缺乏充分的、可重复的科学验证。很多时候,我们更多依赖于临床经验和古籍记载,但要让中药真正走向世界,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必须建立一套严谨、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像对待西药一样,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明确药效、药理、毒副作用等。这正是“验药”的题中应有之义。

3. 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张伯礼院士作为一位资深的中医药专家,深知中医的价值,也敏锐地看到了中医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他提出“废医验药”,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国际化。只有解决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肃清中医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同时让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科学的证明,中医药才能在国际医学舞台上赢得应有的地位,才能真正造福全人类。

4. 与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契合: 现代医学高度依赖循证医学和科学证据。中医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若想与现代医学体系更好地融合,就必须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解读和验证中医的原理和疗效。这并非是要用西医的理论去套中医,而是要用现代科学的工具来研究中医的精髓,发现其科学内在。

如何理解“废医验药”的具体指向?

“废医”:
清除不合格的从业者: 严厉打击那些没有取得合法资质、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江湖医生”、“假中医”。加强对中医执业医师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整体从业水平。
破除玄学包装: 批判那些过度神秘化、脱离临床实践、缺乏科学解释的中医理论和宣传,回归中医的精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核心概念的科学理解和应用。
规范中医诊疗行为: 强调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反对不顾病情、千人一面的粗放式诊疗,鼓励医生基于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验药”:
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 对中药材的生产、炮制、鉴定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深入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利用现代药理学、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揭示中药的活性物质,阐明其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规范的临床试验: 对中药的疗效进行科学、严谨的临床评价,积累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升中药的临床应用的可信度。
关注中药的安全性: 认真研究中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预警机制。

张伯礼院士的观点可能带来的影响和争议

张伯礼院士的观点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它触及了中医领域长期存在的痛点。当然,这样的观点也必然会引发讨论和争议:

支持者: 认为这是中医走向现代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能够重塑中医的公信力,让真正的好中医、好中药脱颖而出。
担忧者: 可能担心过度强调“科学验证”会扼杀中医的“经验性”和“整体性”,甚至可能因为研究方向的偏移而丢失中医独特的临床思维。有人也可能认为这是“西医中心论”的体现,试图用西医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医。

张伯礼院士的真实意图和立场

从张伯礼院士过往的言论和其在中医药领域的贡献来看,他绝非是要否定中医的价值。相反,他是抱着一种“痛定思痛”的心情,力图通过“刮骨疗毒”的方式,来守护和发展中医药这门国粹。他强调“验药”,是为了让中药的疗效摆脱“说不清道不明”的境地,让其在科学的平台上更具说服力。他呼吁“废医”,是为了净化队伍,让真正有德、有才、有术的中医能够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张伯礼院士提出“废医验药”,是以一种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面对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挑战。他的目标是让中医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既保留其传统精髓,又融入现代科学的视角,最终实现中医药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一种革故鼎新的思路,是希望中医能够站得更直、走得更远的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推给我这种问题,大概是通过某种算法算出来我八成会忍不住写答案。

但看待张的观点真的是浪费时间。“废医验药”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谈所谓争议和“看法”本身就是一件魔幻的事儿。通过不断检验去证明一个事物的正确性,检验之前先把检验对象置于正确性存疑的假设性地位,这难道不是一种浅显的常识么?这还需要探讨岂不是笑话?中医理论如果被认为是古人检验的成果,那么为啥现代人不能继续检验?世界上有只检验一次以后盖棺定论世世代代永远正确,永远不许再检验扬弃的道理吗?即便我国的老祖宗们恐怕也没有这种规矩。张伯礼们对于中医药怎么回事儿,安不安全比知乎上大多数中医粉和中医黑都明白,这些人在媒体上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儿都不是科学认知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利害问题。

我就是看不下去那些个中医大V拿群众当傻子,转进如风,胡搅蛮缠。张伯礼学校培养出来的徒子徒孙硕士博士的答案写的什么玩意儿?厉害了。

说实话,给我看笑了。“废医验药”现在已经被中医博士们重新定义得找不着北了么?废医验药的定义自始自终都非常明确、只有一个:放弃使用阴阳五行、寒热筋络那一套理论体系指导和解释用药,用现代知识体系去理解中药和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解释不了的中药老老实实去走新药研发的流程。

装傻是吧?废医不就是很明确要废你们家阴阳五行寒热筋络那一套和现代知识体系已经不兼容的玩意儿么?什么时候废医被解释成“废除医理”了?哦,合着没有阴阳五行寒热经络现代人诊断不了病么?“废医验药”成了不诊断用药?张伯礼教育出来的学生的这个定义真清奇,忽悠群众咋不忽悠上天呢?

我说实话,中医粉也好,中医科班硕博士也罢。都多少年了,一遇到这个问题,就开始大搞概念偷换,每次辩论都没边没际,从量子力学扯到黑箱,我真的已经厌倦了。姿势有必要这么难看吗?中医那套理论,说白一点,根本不是什么描述黑箱,也不存在什么诊断,就是拿古人过时的认知体系强行描述已经早就被揭示了不是那么回事儿的事物。说白了就是人类都已经知道打雷是云层放电了,他们还在给你用雷公电母强行解释。啊,雷公电母和云层放电都是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描述罢了,是平等的,云层放电也不能解释一切。废雷公电母说就等于放弃解释雷电直接打雷天赌命。

——这种鬼话各位读者要是听得下去,请拉黑我。

人类对云层放电的规律也许认识还很肤浅,也许解释不了一切复杂的雷电现象,但凡正常人也不会脑子抽抽回过头去在雷公电母身上找答案。中药疗效再神秘,再有待研究,正常人也不会去研究什么阴阳五行寒热筋络找答案。

所谓“研医验药”,说白了就是偷偷摸摸把中医理论里那些糟粕玩意儿又都捞回来。浑水一搅,潜台词就是没搞明白统统都不让废。这就无敌了朋友们,反正不可证伪,他们可以“研医验药”永远研下去!可以世世代代靠这个拿硕士博士院士。

下面有些答案,说废医验药很恶毒,一旦推行中医就废了,我就笑了。给中医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结果被认为是要废了你,这是在讽刺谁?

还有人说中医理论一旦废掉,中医就没法发展了,只有存量没有增量。我觉得这才有一点儿反映张伯礼们心里的真实心态,也是今天各方势力拒不接受中医药现代化的根本原因。中医药拒绝现代化的本质,其实是拒绝中医药国际化。有些人至今依然基于各种考虑需要中医独立于现代医学存在和发展,允许中医融合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对于这些人来说会让中医失去存在的价值。

中医理论本身是一种壁垒,使得中医能够长期以跳大神的方式垄断中药和中医疗法(不管有没有效)的解释权和收益(包括政治收益和智商税)。而一旦中医被现代科学解释,中医药的精华就会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谁的科研实力强谁就能从这座宝库中获益最多,而留给传统中医界解释和垄断的就只剩下别人不要的中医药糟粕,毕竟那些没用的玩意儿没有人在乎你用什么理论去解释。那么为什么要抵制中医药现代化的答案不是很明显了吗?真把话讲白了不就尴尬了吗?

今天大力支持中医,大力挺张伯礼的这群人里头,我看有些人是心里最明白的。中医是不是收了智商税,是不是坑了人,在科学上是真是假,在他们心里毫无意义、轻如鸿毛。嘴上说实事求是、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现实利益面前没有一分一毫实事求是,病人也只不过是他们拿来发文章、参与国际合作的试验品。他们要的东西只有阻止中医药现代化才能得到,并且他们实际上也十分清楚中国医药科研和产业现状下的国际竞争力几斤几两,很多有效的中药成分只有在玄学保护下的才能确保是只属于中国人的,不得不说是一件值得感到悲哀的事儿。

至于有些院士,说实话,学术观点是不是可笑都是其次的。毕竟在以美国为首的一批西方国家已经报告毒副作用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因为外国人说什么而停用老祖宗的药方,还坚持在我国病人身上验证一遍确实有不知道是否可逆的毒害,把文章发在祖国大地上的人,这种人难道不是现在很多人推崇的爱国科学家典范么?




user avatar

我觉得到废不废医倒是关键,关键是没验证过的中药和中医疗法不得纳入医保。医保经费有限,就得用在效费比最高的医药疗法上。其他“疗法”只要你自己愿意掏钱——就比如在美国经常不被很多商业医保包含的各种“替代疗法”——随你怎么折腾呗。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中医袖珍v,不为我们老校长说两句有点过不去。

你们可能不知道,天津的超算在全国是第一梯队的,我们的老校长申请超算筛中药分子库。

张伯礼主要是做中医,西医心血管方向,中医药现代化方向。

他的观点就是我们的校训,继承,创新。

废医这个词就是在行在说,医,就是诊断,说白了就是诊断什么病。废医就是跳过诊断,直接用药,想想就知道不可能,不知道什么病,怎么用药?用什么药?

为什么老百姓能说出来废医,医生只会说研医?

因为老百姓在看病时总是先说,大夫,我这就是感冒/肠炎/发烧,你给我点感冒药/消炎药/退烧药就行,不用检查。

我们一般会直接回,您别说您什么毛病,告诉我您怎么不好受,我来诊断您什么毛病。

医生,最核心的技能是诊断。你可以忘了这个病用什么药,或者这个药怎么用,但绝对不能忘了怎么诊断,如果忘了诊断,就可能误诊漏诊。而忘了这个药怎么用,只需要查下书就行了。

举个例子。

前两天在发热门诊还热乎的病历。

一个大娘主诉就是咽痛,被鉴诊发配到发热门诊了,我在问诊时发现言语不利,后来询问发现近两天言语不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妥妥头ct走起来,没发现梗死和出血灶,咽反射减弱。在发热门诊给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治疗,核酸阴性后嘱脑病科门诊约核磁共振。(疫情期间,我们医院的脑病科不收有呼吸道症状的,所以没敢直接开住院证,找让患者去脑病科门诊检查)

患者以为是嗓子疼,发炎,要求给点消炎药和嗓子疼药。

我认为是急性脑梗死,后循环梗死,ct因为伪影或成像晚(头ct显示脑梗死,最晚可能6天才显影,而且头ct对脑干,小脑诊断误差大,不作为诊断依据),无法诊断,需要核磁共振检查。

合并坠积性肺炎,因为呛咳反射减弱或消失,所以没有咳嗽症状。



以现代医学角度举个例子,说明医,也就是诊断的重要性。大家可能能更明白。

再举一个中医的医的例子。

还是前两天,半夜一个患者腹泻2天,就诊发热门诊(新冠有腹泻症状,腹泻的也得来发热门诊,查核酸,强烈建议夏天不要瞎吃,吃坏肚子,也得采核酸,也得隔离6小时等核酸结果才能回家)

患者说自己可能吃烧烤吃的,但同行的人没事,自己腹泻后吃藿香正气水,然后不仅仍然拉稀,还呕吐数次,患者以为药量不够,又喝了两天,喝了十几瓶藿香正气水,上吐下泻两天,受不了了,来看病。


这是一个典型的废医验药的例子,藿香正气滴丸在2013年就有大样本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试验,验药已经完成。

废医,就好理解了,根本就是老百姓自己觉得就这样,然后就吃了。

藿香正气治疗的疾病叫“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它主要的辨证要点除了腹泻以外,是头晕头疼,胸闷脘痞,舌苔白腻。最关键的是,便常规白细胞阴性。也就是主要针对胃肠型感冒。

那个患者急性肠炎,血象1.6万多,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吃了管事才怪。

说说纯中医理论,就比如张景岳的命门学说,这个学说涉及到适用范围,药物配伍,学说的现代解释等方面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比如先研究左归丸,右归丸临床试验,有效后研究药物有效化合物,同时研究命门到底指代现代医学哪个部分,药物适用范围(命门学说肾阴虚,肾阳虚的确切诊断标准)等等。


科班人没人说中医都是对的,别说中医,西医也不都是对的,这才是需要研究的原因。

中医教材也好,新的学说也好,像西医一样更新甚至推翻之前研究的比比皆是。

同为我校的老院士,石学敏就证伪“治痿独取阳明”,研究“醒脑开窍“,取穴有三阴交,下极泉(这个穴就是现代才发现的)

至于很多人说中医理论不可证伪,证伪的多了去了。再说,你得告诉我中医那一条理论不能证伪。

最后,再补充一下。

中医理论也好,现代医学理论也罢,在试验验证前,都是假说。

既然是假说,中医黑可以拿飞天拉面黑中医,其实也可以拿飞天拉面黑西医。我就说糖尿病是飞天拉面引起的,反正西医现在也是假说,飞天拉面和遗传在现在是一个等级的假说。

但是,后续的研究才是把飞天拉面和中西医拉开的关键。

遗传学说有统计学支持,虽然暂时没有病理生理支持,但一直在研究。

中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有和现代理化检查相关性统计,有临床试验,有病理生理研究。

飞天拉面有什么?

还有,中医的传统理论,是归纳总结的理论,不是解释的理论。即之知其然,不负责知其所以然。所以中医传统理论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负责修改古代的错误,一方面负责解释古代正确的理论,一方面,负责在应用古代理论建模时给于修正和支持。

这就是张伯礼院士申请超算的原因。


我一直不清楚为什么很多人揪着解释说事。就是有很多理论不负责解释啊。

物理没学过么?量子场论就有效理论,也叫有效场论,有效理论指一个科学理论主要负责描述现象,不负责解释现象产生的机制。物理这种理论都多得很,大爆炸理论就是只负责描述现象。

这是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妥协结果。

所以,中医界的共识就是,验药是必须的,研医也在做。

研医验药,就是我们的目标。

废医,废医还有药?废医废药无法接受,因为中药肯定有价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