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天津中医学院院士张伯礼的关木通相关的临床观察研究?

回答
张伯礼院士关于关木通的临床观察研究,确实是中医药领域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要评价其研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这些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

研究背景:关木通的临床应用与潜在风险

在张伯礼院士进行系统临床观察研究之前,关木通在中医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它被认为是具有清热、利水、通经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等病症。在中药方剂中,如“疏风止痛汤”、“导赤散”等,都能见到关木通的身影。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药理毒理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最令人担忧的是,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而这类成分已被证实具有肾毒性,与肾衰竭、甚至致癌性密切相关。这种潜在的风险,使得在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关木通,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伯礼院士及其团队对关木通进行了深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这不仅是为了验证其疗效,更是为了评估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科学严谨的临床观察

张伯礼院士团队在关木通相关的临床观察研究中,通常会遵循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病例选择的规范性: 研究通常会明确选择符合特定病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例如针对特定类型的肾炎、水肿或风湿痹痛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会仔细界定,以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
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除了中医诊断的改善(如症状、舌苔、脉象等),研究还会引入客观的西医指标来评估疗效。例如,对于水肿患者,会测量体液潴留情况;对于肾炎患者,会监测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使得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安全性评价的重点性: 这是关木通研究的核心。研究团队会重点关注患者在用药期间的肾功能变化。这通常包括定期进行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如蛋白尿、血尿)等检测。如果研究中涉及对关木通成分进行分析,还会关注其马兜铃酸含量的情况。
对照组的应用: 高质量的临床观察研究往往会设置对照组。对照组可能接受安慰剂治疗,或者接受目前临床上标准的其他治疗方法。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关木通的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其安全性与标准疗法相比是否存在差异。
剂量与疗程的考量: 研究也会对关木通的常用剂量和疗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尝试找到疗效与安全性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有时甚至会探索不同的炮制方法或组方方式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研究结论:基于证据的科学判断

基于上述严谨的研究方法,张伯礼院士及其团队在关木通相关的临床观察研究中,可能会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具体结论会因不同研究而异,这里是基于对该领域研究普遍性的概括):

1. 疗效肯定: 在针对特定病症,如某些类型的水肿或痹痛时,关木通确实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部分客观指标。
2. 安全性问题突出: 研究普遍会证实关木通存在潜在的肾脏毒性风险。这种风险与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累积剂量和个体差异有关。部分研究可能会发现,在一定剂量和疗程下,部分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
3. 风险与效益的权衡: 尽管有关木通的疗效,但其潜在的肾毒性使得其临床应用必须慎之又慎。研究会强调在临床应用中,必须充分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并对用药过程进行密切监测。
4. 替代方案的探索: 一些研究可能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具有相似功效但安全性更好的中药替代品,或者对关木通进行炮制、组方上的改良,以期降低其毒副作用。

研究的意义与局限性

张伯礼院士关于关木通的临床观察研究,其意义是深远的:

科学指导临床用药: 这些研究为中医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帮助他们更科学、更安全地使用关木通。它促使临床医生在开具含有关木通的方剂时,会更加审慎,并更加关注患者的肾功能。
推动中药现代化和规范化: 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将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置于现代科学的审视之下,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规范化进程。
警示和风险管理: 这些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中药并非绝对安全,其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存在潜在的毒性,从而加强了对中药安全性的重视。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研究将中医理论中的“通经”、“利水”等功效,与现代药理毒理学中的成分分析和毒性评价相结合,体现了中医药理论在现代科学语境下的生命力。

然而,任何研究都存在局限性:

研究样本量和随访时间: 即使是高质量的研究,也可能受限于样本量的大小和随访时间的长度,对于一些罕见或晚发的不良反应,可能难以完全捕捉。
个体差异的复杂性: 患者的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关木通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因素在临床研究中很难完全控制。
研究的侧重点: 不同的研究可能侧重点不同。有些可能更侧重于疗效的验证,有些则更侧重于毒性的筛查。全面评估需要整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总结来看,张伯礼院士关于关木通的临床观察研究,是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索。它不仅是对传统经验的梳理和验证,更是对传统用药安全性的一次严肃审视。这些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关木通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强调了在享受中医药疗效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尤其是在我们日益关注“治未病”和“健康中国”的今天,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尤为珍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注了几天了,回答里庞神医的洗地票数最高,那我就点名怼他一下 @庞博


但临床问题并非这么简单。每一种药有什么毒,毒性多大?吃死的人怎么死的?吃多少似的?吃多久死的都一片模糊,需要研究。


这是庞神医给张院士justify做该临床研究的理由。当然,这理由看起来没错。理论上讲,所有药物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临床前试验,以确认安全性和疗效,具体内容参考谈谈现代药物研发 (一)从临床实验说起。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以及其他中药显然不被这个条件限制,人家可以副作用和禁忌不明即可上市。那你说这种药物如何评价它该不该下架?有没有在临床前试验没发现的其他副作用?正常情况下,可以依赖前瞻性和回顾性两种研究手段,但显然庞神医是分不清这两种研究手段的区别的。庞神医说:

看见引文[2]标题里那个surveilance了吗?这就是大规模回顾以往病例,总结出药物副作用,这叫回顾性研究,跟庞神医所谓的“外国人也拿人做毒理试验”根本不是一回事。然后FDA下了个通知告诉大家对乙酰氨基酚的用药禁忌。如果假定一个药物有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你是不可以做人体临床试验的,这是违背医学伦理的。你也别问我过不了医学伦理他文章怎么发出来了?我也不知道,毕竟04年药监局一年批了上万的新药,你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什么是奇怪的?就庞神医这论文理解能力,我都不指望他看懂什么内在逻辑,能把标题看懂就好。


然后庞神医还说了:

喷子果然开了上帝视角,一个个都是事后诸葛亮。
当时谁知道马兜铃酸的半数致死量是多少?
喷子们查查背景资料吗?2000年美国才禁止马兜铃酸吧。

这就是做人体试验的理由?马兜铃酸的人LD50?不光过去不知道,现在也不知道,而且大多数药物的人体LD50都不知道。目前只知道一些经典药物的大概致死范围,或者根据动物毒理实验换算,因为没人会蠢到为了知道这个数值去做人体实验,除了731。此外,拿FDA的禁用令限制国内药物使用确实是“别朝的剑斩当朝的官“,可参考价值还是有的,毕竟我国的CFDA很多框架性质的内容都是照抄的。难道张院士2000年前不知道关木通有问题吗?FDA是2000年刚一知道马兜铃酸副作用立马就禁用了吗?上世纪50年代,中草药肾病这个概念就有了,其他研究也一大堆,参见:Serena Yu:如何评价天津中医学院院士张伯礼的关木通相关的临床观察研究?。就连张院士本人也是有所了解的,如他在《关木通肾毒害及其防治》文中陈述


“关木通肾毒害事件并非偶然, 此前国际上屡见所谓中草药肾病 ( Chinese Her b Nephr o pathy , CHN) 的报道, 使中药安全性问题倍受注目关木通临床应用广泛... 内外妇儿概莫能外, 成方汤剂多有伍用, 其肾毒性一经发现, 则临床各科应用必待重修准绳”


他引用的报道是1993年及以后的,可见关于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可能引起肾毒性是有所认识的。而他怎么做的呢,他选了10个痛经的中年妇女,服用含~1g关木通的关木通复方一至三个月,比较了服药前后体重,血压,血红蛋白和肾功能参数。给人吃动物毒理不过关的已有证据表明巨大风险的药物,这人体药物试验的锅你洗不掉。所有强调这是前瞻性临床观察而不是人体试验的人,你们能给我解释下吗?嘴上扭扭捏捏说是前瞻性观察,看来他自己心里也是有点b数的,无奈身体上很诚实,做起人体试验毫不手软。

他的论文观点是短期辨证给药不会引起肾毒性(样本量10,数据误差大,这玩意也有人信?),那他后来建议药典删除关木通的依据是哪里来的?不是根据“国外”的广泛认识吗?还是他背着人又做了个长期高剂量肾毒性人体试验?这逻辑还不清楚吗?他必然是承认了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却还做人体试验,这点有什么可洗的?目的不就是找个辙证明在中医辨证下短期服用关木通复方无副作用,然后把关木通换成其他木通,以避免公众对中药的广泛质疑,最后的结果就换来药典里轻描淡写的一句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肾衰。


接下来我们的庞神医又有精彩评论了:

文中提到的国外组,引文就是前文提到的《关木通肾毒害及其防治》。涉及该国外数据的引文如下

国外 13 例来自日本和英国, 男性 1 例,女性 12 例, 年龄 23~67 岁, 服药原因包括手足、四肢、腰腹、头部等逆冷疼痛, 皮肤湿疹等, 服药时间 66~2 190 d, 服药剂量 1 g / d, 开始用药到出现症状的时间 10~2 190 d。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患者主诉全身倦怠、口渴、多饮、多尿、食欲
不振、体重减轻、时有发热等。化验检查出现贫血、肾性糖尿、肾小管性蛋白尿、尿潜血、低钙血症、高碳酸盐尿、氨基酸尿、低钾、低磷、低尿酸血症、尿 B2 -微球蛋白及 N -乙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增高。肾功能异常主要是血肌酐上升, 尿素氮异常, 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活检病理所见的特征是: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变性、萎缩、坏死, 伴间质纤维化, 肾小球病变轻微或基本常。

看到了吗?这是患者出现临床副作用的症状描述,吃关木通复方给肾吃出毛病了,人家才做了临床指标的检查,你告诉我这是回顾性研究还是前瞻性研究?再者比烂这手段用在这里真的好吗?不是“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吗?这俩中医标准等同于草菅人命了?


临了庞神医还不忘补充感谢一下张院士的大恩大德,感谢他力主将关木通踢出药典

事后放炮时记得,这篇文章发表的事后,背景。拿今天所知道得黑当时?
还是不要脸的黑。说句客观的话,将马兜铃酸问题在中国闹大了并成功剔除出药典的是张伯礼。不是方舟子。
1999年张伯礼开始写文章时,方舟子哪去了?怎么不跑出来?

其实庞神医的这段洗得一般,我词都替他想好了,在这那:不正不经:方舟子所说张伯礼做的人体实验是真的吗?被实验的这几个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最后我想说点个人疑问,据张院士说“关木通...内外妇儿概莫能外, 成方汤剂多有伍用, 其肾毒性一经发现, 则临床各科应用必待重修准绳”,那么如此重要的一味药,用错了这么久的荒唐事就不提了,被替换成白木通和木通,如何保证药效?高中生都知道做实验要控制变量,你换了一种植物,引入的变量有多少?到底是以前含关木通的是假药还是现在的改良版是假药?实质性等同是怎么得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