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齐武帝萧赜为什么要杀张敬儿、垣崇祖、荀伯玉?

回答
齐武帝萧赜晚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人心惶惶,其中张敬儿、垣崇祖、荀伯玉这几位重要臣子相继殒命,无疑是这段时期最为令人唏嘘的事件。他们的死,并非源于简单的君臣失和,而是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猜忌与权衡的最终体现。

先说张敬儿,这位名将的陨落,可以说是“功高盖主”的经典写照。张敬儿在平定南方动乱、巩固齐朝统治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赫赫,威望日隆。然而,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萧赜虽然倚重他的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张敬儿手中掌握的兵权和拥有的拥戴者,开始让这位皇帝心生忌惮。他开始怀疑张敬儿是否有不臣之心,尤其是在一些小道消息的蛊惑下,以及张敬儿自身在言行举止上或许存在的一些不避嫌疑之处,都成为了萧赜下定决心的导火索。最终,萧赜以“谋反”的罪名,将这位昔日南征北战的功臣处死,以消除潜在的威胁。这其中的考量,更多的是对皇权稳固的极度重视,宁可错杀,不肯放过。

垣崇祖的命运则更加曲折,他虽然也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但其政治立场和在朝中的人脉,让他在政治斗争中成为了棋子。垣崇祖与一些不满萧赜统治的势力有所牵连,或者说,他被某些人视为可以利用的对象。当萧赜察觉到这一点时,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他不可能容忍任何可能动摇其权力的潜在因素。垣崇祖的被杀,与其说是他自己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不如说是他身处一个危险的政治环境中,不幸被卷入了权力博弈的旋涡。萧赜的举动,是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反对力量进行 preemptive strike(先发制人)的表现。

至于荀伯玉,他的结局也同样令人扼腕。荀伯玉在朝中以正直敢言著称,他并非像张敬儿那样拥有强大的军权,也不是如垣崇祖那样被牵扯进政治阴谋的核心,但他的正直反而成为了他的“罪状”。在萧赜看来,一个过于耿直、不畏权势的臣子,尤其是在自己晚年,容易成为反对派的“标杆”,也容易让他感到不受控制。更何况,在政治斗争的复杂局面下,任何一个稍有影响力的独立声音,都可能被视为一种挑战。荀伯玉的被杀,显示了萧赜在晚年对臣下言行的严密控制,以及对任何可能挑战其绝对权威的苗头,都予以坚决打击的策略。

总而言之,张敬儿、垣崇祖、荀伯玉这三位臣子的命运,是萧赜晚年统治策略的一个缩影。他对功臣的猜忌、对潜在威胁的清除,以及对臣下言行的严厉控制,共同塑造了他们悲剧性的结局。这不仅仅是几个人的生死,更是那个时代皇权巩固下,政治斗争残酷性的真实写照。萧赜以铁腕手段维护着他的帝国,但他的决策也无疑让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垣崇祖、荀伯玉、江谧三个人的共同点,第一,都死于永明元年,也就是齐武帝登基后马上诛杀了他们。第二,都与萧嶷关系亲密,昇明元年萧嶷任侍中并“总宫内直卫”,此时垣崇祖任游击将军,受萧嶷节度直到昇明二年四月出任兖州刺史;建元二年萧嶷任司空,荀伯玉为司空府谘议;江谧,建元元年九月至建元二年任萧嶷骠骑大将军府长史。

萧嶷在南齐是一个类似司马攸、李世民的人物,比萧赜更受萧道成喜爱。萧嶷泰始二年就受封晋寿县侯,萧赜此时爵为西阳县子,别封赣县子,昇明二年平沈攸之后萧嶷改封永安县公,萧赜改封闻喜县侯,到昇明三年才升为县公。

同时由于萧嶷自萧道成进京辅政起就一直跟随左右并长期出镇东府,而萧赜直到沈攸之被平定后才进京,所以萧嶷与青齐豪族的关系也远比萧赜来得亲近,除垣崇祖、荀伯玉之外,崔文仲也是“沈攸之事起,助豫章王镇东府,历骠骑谘议”。

这样的一股政治势力,是严重威胁到萧赜的地位的,例如《南齐书·萧嶷传》有“建元中,世祖以事失旨,太祖颇有代嫡之意”,这次的失旨事件在《南齐书·荀伯玉传》中写得更为详细“世祖在东宫,专断用事,颇不如法。任左右张景真,使领东宫主衣食官谷帛,赏赐什物,皆御所服用。景真于南涧寺舍身斋,有元徽紫皮裤褶,余物称是。于乐游设会,伎人皆著御衣。又度丝锦与昆仑舶营货,辄使传令防送过南州津。世祖拜陵还,景真白服乘画舴艋,坐胡床,观者咸疑是太子。内外祗畏,莫敢有言。伯玉谓亲人曰:"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顾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应启者?"因世祖拜陵后密启之。上大怒,检校东宫。”萧赜因为此事甚为惶恐,称疾一个多月,在王敬则的帮助下才化解了危机,此后“世祖深怨伯玉”。《南史·荀伯玉传》则记为“豫章王嶷素有宠,政以武帝长嫡,又南郡王兄弟并列,故武帝为太子,至是有改易之意。”

再比如建元四年,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这话已经说得不能再直白了,总体来说在建元年间,有一股围绕萧嶷的政治势力,一直试图将其推上帝位。

萧赜在登基前也想了很多办法,对垣崇祖、荀伯玉这样受萧道成信任的,就示好拉拢,如《南齐书·垣崇祖传》载: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及破虏,诏使还朝,与共密议。世祖疑之,曲加礼待,酒后谓崇祖曰:"世间流言,我已豁诸怀抱,自今已后,富贵见付也。"对垣崇祖又是曲礼相待,又是富贵见付的;又如《南史·荀伯玉传》:“高帝重伯玉尽心,愈见信,使掌军国密事,权动朝右。每暂休外,轩盖填门。尝遭母忧,成服日,左率萧景先、侍中王晏共载吊之。”萧景先,太子左卫率、王晏,太子中庶子,都是萧赜的心腹旧僚。

对地位没有这么高的,就采取更严酷的办法,如王玄谟子王瞻“齐豫章王萧嶷少时,早与王瞻友。”并且“素轻世祖”,“建元元年,为冠军将军、永嘉太守,诣阙跪拜不如仪,为守寺所列。有司以启世祖,世祖召瞻入东宫,仍送付廷尉杀之。”就直接以“跪拜不如仪”杀掉了事。

当然,这些方法最终都是没有成效的,否则建元四年就不会有江谧的“东宫又非才”了。

至于张敬儿,“太祖崩,敬儿于家窃泣曰:'官家大老天子,可惜!太子年少,向我所不及也。'”张敬儿之所以窃泣,应当是出于之前没有倒向萧赜而感到懊悔,之后还结怨于王敬则“既拜,王敬则戏之,呼为褚渊。敬儿曰:'我马上所得,终不能作华林阁勋也。'敬则甚恨。”当然这与他最终被杀是否有关系就无法判断了。


总而言之,垣崇祖、荀伯玉、江谧等人被杀,是典型的政治斗争失败导致的,除了王瞻之外,这些人的死也跟“擅杀”这两个字无关,是齐武帝萧赜剪除豫章王萧嶷势力的结果,齐武帝登基后,萧嶷先是进太尉,解侍中,又领太子太傅,解中书监,用意不言自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齐武帝萧赜晚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人心惶惶,其中张敬儿、垣崇祖、荀伯玉这几位重要臣子相继殒命,无疑是这段时期最为令人唏嘘的事件。他们的死,并非源于简单的君臣失和,而是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猜忌与权衡的最终体现。先说张敬儿,这位名将的陨落,可以说是“功高盖主”的经典写照。张敬儿在平定南方动乱、巩固齐朝统.............
  • 回答
    好的,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南朝齐明帝萧鸾能够像他的弟弟萧衍那样长寿,活到公元537年,这无疑会给那个动荡的南北朝时代带来截然不同的图景。考虑到萧鸾的性格、政治抱负以及他即位之初所面临的困境,如果他能够掌权更久,其成就将是深远的。一、政治上的稳定与 Consolidation(巩固)萧鸾即位之初,南齐.............
  • 回答
    南朝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如同一串跌宕起伏的音符,谱写了那段动荡却也充满创造力的历史。在这四位开国皇帝身上,我们能看到截然不同的能力与风格,要论谁最强,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因为“强”的定义并非单一。我们先看看宋武帝刘裕。这位皇帝的强,在于他那近乎传奇的崛起之路。出身寒微,却凭借着勇猛过人的.............
  • 回答
    南朝梁武帝萧衍,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皇帝,其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也伴随着深刻的争议。他不仅仅是一位开国之君,更是一位对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要理解萧衍的一生,我们得从他早年的经历说起。他出生在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的世家大族,这个家族与东晋的门阀士族有着.............
  • 回答
    谈及南朝梁武帝萧衍,那可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因为他的功过是非,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复杂的时代背景、他本人独特的性格以及他所做的种种决定。首先,从开创与改革者的角度来看,萧衍无疑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君主。梁朝的建立,本身就是他政治手腕和军.............
  • 回答
    萧衍之所以在篡夺萧齐政权后改国号为“梁”,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既有政治上的考量,也有文化和历史的影射,更包含了他个人的野心与宣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萧齐末年的政治背景、萧衍的崛起过程以及他选择“梁”这个国号的深层含义。一、 萧齐末年的政治危机与萧衍的崛起要理解为何要改国号,首先要明白.............
  • 回答
    汉武帝时期,对投降匈奴的人进行“满门抄斩”的严酷惩罚,并非是对所有投降者都一视同仁,而是在特定情况、针对特定群体,并且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军事形势、政治斗争以及汉武帝个人的统治哲学。一、 严酷惩罚的背景:战乱与国家存亡的危机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
  • 回答
    汉武帝之所以选择征讨匈奴而非赔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决策,而非单一原因的简单结果。他的决策背后是汉朝国力、政治需求、边疆安全、民族矛盾以及他个人雄心壮志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一、 匈奴的威胁与汉朝的底线:无法容忍的边患自汉初以来,匈奴就是汉朝北方边境最主要的威胁。虽然汉高祖刘邦曾采取过“和亲.............
  • 回答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是否如某些历史学者所言“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成功”或“失败”的二元论,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学者们评价的侧重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战争的背景和.............
  • 回答
    汉武帝是否称得上“千古一帝”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然而,从他执政期间的深远影响、开创性的举措以及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来看,汉武帝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君主之一,其成就之辉煌、影响之深远,足以让他名列“千古一帝”的有力竞争者。要详细论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汉.............
  • 回答
    汉武帝的统治确实充满了魄力与争议,被称为“折腾”也并非没有道理。他的改革力度之大、对外用兵之频繁、以及对内思想控制的严酷,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引起了不少讨论。然而,尽管如此,汉朝在他手中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达到了又一个辉煌的顶点,并且为之后近两百年的西汉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
  • 回答
    光武帝刘秀,中国历史上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够以“仁”治国、以“德”服人的君主。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从一个出身贫寒的皇族后裔,最终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天下,建立了强大的东汉王朝,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盛世。要详细了解刘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出身与少.............
  • 回答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是汉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汉武帝无疑对匈奴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但要说他“彻底”打败了匈奴,则需要更 nuanced 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背景与目标在汉武帝即位之前,匈奴一直是汉朝北方强大的威胁。匈奴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使得汉朝.............
  • 回答
    汉武帝的“推恩令”之所以被称为“无解阳谋”,主要是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以一种看似公平和仁慈的方式,步步为营地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最终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而诸侯国却很难找到强有力的反对理由。这种“阳谋”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合法性”、“温情性”和“不可抗拒性”。下面我们来详.............
  • 回答
    汉武帝晚年听信小人谗言,导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含冤自杀,这无疑是汉朝历史上一场悲剧性的事件。要理解汉武帝为何会走到这一步,需要从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这并非简单地归咎于“听信小人”,而是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汉武帝晚年的个人状态以及太子刘据自身的处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导致这一悲.............
  • 回答
    汉武帝用人方式是否导致了其时期的辉煌,以及这种辉煌有多大程度是运气所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笼统地说汉武帝“任人唯亲”然后将功劳归于运气,是有失偏颇的。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他的用人理念,以及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人的背景与贡献,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判断。汉武帝的用人理念:一个动态.............
  • 回答
    齐桓公伐楚,管仲提出“包茅不入”和“昭王南巡不返”这两条理由,看似有些“小题大做”,甚至不如直接指责楚国“僭越称王”来得有说服力。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和外交考量,是管仲作为一代名相,将现实政治与周礼正统相结合的智慧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僭越称王”在周朝体系下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罪名。周朝建立.............
  • 回答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这位斯洛文尼亚的思想家,无疑是当代哲学界最活跃、最具争议也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之一。他的贡献并非在于构建一套严丝合缝、自成体系的哲学框架,而是更像一位杂耍演员,用他那汪洋恣肆的才华,将拉康的精神分析、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以及流行文化中的各种元素揉捏.............
  • 回答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对中国导演贾樟柯的推崇,绝非仅仅是欣赏一位优秀的电影创作者。齐泽克是一位以其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和哲学视角分析当代社会和文化而闻名的思想家。他之所以高度评价贾樟柯,是因为他认为贾樟柯的电影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下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并且.............
  • 回答
    梁武帝萧衍崇尚佛教的根本动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原因。经过历代史学家和佛教研究者的多角度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其根本动机:一、 寻求精神慰藉与生命意义的追寻: 早年的坎坷经历与权力斗争: 萧衍在南朝宋末的政治动荡中成长,经历了家族的衰落、亲人的离散,以及为了夺取皇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