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梁宗室他是仁君,对于南梁佛教和世家大族他是大善人,但对于南梁百姓中后期的他是个昏君。
萧宏(473年~526年5月13日),字宣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武帝六弟。
天监四年,奉诏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梁军器械精新,军容极盛。攻占梁城,驻兵洛口(今安徽怀远市)。之后,畏缩不前,夜遇暴风雨,弃军逃亡,致使数十万大军溃散。后迁太尉、骠骑大将军等职,领扬州刺史二十余年。
萧宏平庸无能,但爱财如命,贮藏钱财的库房将近百间。当时有人向梁武帝密告,萧宏家库房中暗藏有兵器铠甲。梁武帝很为不快,亲往探视,结果打开库房一看,三十余间库房中堆满了铜钱,其余库房中堆满了布、绢、丝、绵、漆、蜜、朱砂、黄屑等物,不计其数。梁武帝这时疑虑顿消,不仅没有责备萧宏贪婪,反而盛赞萧宏是理财能手。极尽搜括聚敛之能,有库房百间,积钱三亿,绢帛、奇珍无数。豫章王萧综作《钱愚论》讽之。梁武帝见其无政治野心,亦不加罪。
萧宏奢侈过度,沉湎声色。王府高屋飞甍,仿佛帝宫;侍女千人,争芳斗艳。宠妾江无畏,服饰珠宝堪与东昏侯的宠妾潘妃媲美。
梁天监四年,萧宏奉命都督诸军征魏,军至洛口,畏葸不前,结果大败而归。后因窝藏杀人凶手。妾弟吴法寿,与梁武帝女儿永兴公主私通,谋杀梁武帝等行为,多次被降职免官。普通元年(520年),任太尉、扬州刺史、侍中。普通七年四月死,时年五十四岁。临死前,梁武帝先后七次亲临看望,可见恩宠非同一般。
(萧衍:虽然我六弟贪污,乱伦,谋反。但是我佛慈悲,我原谅他)
萧纶(约507年—551年),南梁宗室宰相。字世调,小字六真。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梁武帝第六子。少聪颖,博学,善属文,尤工尺笺。
中大通四年(532年),为侍中、宣惠将军、扬州刺史。少府丞何智通上奏萧纶妨害渔民。萧纶知道,派遣刺客戴子高在建康巷间刺杀何智通,何智通临死以血写“邵陵”二字。何智通之子到宫中控诉,萧衍派兵包围萧纶府邸,逮捕戴子高,萧纶免官为庶人。不久恢复封爵。大同元年(535年),为侍中、云麾将军。六年(540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郢定霍司四州诸军事、平西将军、郢州刺史,转任安前将军、丹阳尹。中大同元年(546年),出任镇东将军、南徐州刺史。
(萧衍:虽然我的老六残害百姓,刺杀大臣,但是我佛慈悲,我原谅他)
萧正德(?—549年),字公和,南兰陵(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萧顺之之孙,临川靖惠王萧宏第三子,梁武帝萧衍之侄。
萧正德性情凶残邪恶,喜爱招致亡命之徒,初为梁武帝萧衍养子。昭明太子萧统出生后,回归本宗,封西丰县侯。
萧正德是梁武帝萧衍的六弟、临川靖惠王萧宏的第三子,萧衍的侄子。萧正德少年时就凶狠奸邪,平时不讲究礼节 ,喜爱结交无赖亡命之徒,随意盗掘大户家的坟墓,屠杀民众的耕牛。
梁普通六年(525年,《南史》作普通三年),萧正德以黄门侍郎的身份担任轻车将军,赐予设置佐史官。不久,萧正德投奔北魏,有关官员奏请萧衍剥夺萧正德的封爵。
普通七年(526年),萧正德从北魏逃回南朝梁,在文德殿谒见萧衍,到殿内磕头。萧衍并没有责备他,只是流着泪训诫他一顿,恢复他的封爵,任命他为征虏将军。
回到南梁之后,萧正德恶行不改,经常公开抢劫。当时东府城有萧正德和乐山侯萧正则,潮沟有董当门的儿子董暹,当时的人称他为董世子,南岸有夏侯夔的长子夏侯洪,这四条恶棍,是百姓的大祸害。他们招揽大批亡命之徒,黄昏时在路上杀人,把这叫“打稽”。当时的功臣豪门子弟多放纵不法,专门杀人抢劫奸人妻女,父辈管束不住,官吏也制止不了。驾车的牛马,号称西丰骆马,乐山乌牛。董暹用金帖织成战袄,值钱七百万。后来萧正则因为抢劫,杀害和尚,被流放到岭南而死。夏侯洪被他父亲告发,关押在东冶的监狱里,服刑时死去。董暹因和永阳王妃王氏通奸而被杀。三人被除后,百姓才稍得安宁。萧正德作恶不改,不久授任给事黄门侍郎。
萧正德与妹长乐公主私通,放火烧其宅,将一婢女绑起来加以金玉装饰,诈称长乐公主被烧死,称长乐公主为“柳夫人”,并生下二子。
侯景之乱时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守丹阳(今江苏南京西南)。萧正德与侯景约为内应,派大船数十艘,以运芦苇为名,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朝廷不知萧正德的阴谋,还派他守卫朱雀航。侯景军于十月二十日渡江,十月二十四日至朱雀航(今江苏南京南)。由于有萧正德的内应,侯景很快攻破朱雀门,守门的东宫学士庾信逃走。接着,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自十月二十五日开始,侯景军就围攻台城(宫城),由于有羊侃的坚守,久攻不下,乃筑长围以断台城内外联络。十一月初一,萧正德登基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为丞相,并加紧对台城的攻势。
(萧衍:虽然我的前干儿子叛逃北魏,残害百姓,乱伦,谋反,但是我佛慈悲,我原谅他)
天监十三年(514年),萧衍为与北魏争夺寿阳(今安徽寿县),命太子右卫率康绚统率二十万民夫、士兵前往淮河修堰,企图达到倒灌寿阳城、逼迫魏军撤退的目的。该堰南起浮山(《太平寰宇记》称之为临淮山,今安徽五河东分界处)、北抵巉石山(五河东30里,横跨淮口,南对浮山 ),于天监十五年(516年)四月修成。
浮山堰主体为土坝,两岸同时填土进筑,中间用大量铁器垫底,并用巨石大木截流 。坝高20丈(约合48m),顶宽45丈,底宽140丈,长9里,坝上可种植杞柳、修筑军垒 。坝旁曾开有两条溢洪道,以分流水势,是中国水库建设史上记载最早的溢洪道。堰上游形成巨大水库,使200km以外的寿阳被水围困 。堰底河床为沙土。在天监十五年(516年)秋康绚被征回后,继任者不修堰,导致建成的当年八月涨水时,大堰溃决,下游受灾居民数以十万计 。
(萧衍:我佛不度穷逼,为了北伐死点百姓算什么?)
梁武帝时,鉴于宋、齐朝的典签权重,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造成皇室骨肉相残,政权为素族所夺取的情况,为此,梁武帝废除了典签制度。这样一来,诸王不再受制于典签,成为有实权的藩镇。 他们在地方上胡作非为,就是抗衡中央,闹出乱子,也不过是受梁武帝一番家教了事。梁武帝的一片苦心,后来竟导致了皇室内乱,这是他所没有料到的。 梁武帝还认为,东晋是凭借世族大家的支持和维系,国运才延续到百余年,所以他特别重视恢复和提高世族大家的权利。对皇室子孙、世族大家和公卿大臣,一律加以优待、宽容,甚至放纵。即使他们犯了罪,也不受法律制裁。史书记载梁武帝“疏简刑法,自公卿大臣,咸不以鞫狱为意。奸吏招权弄法,货赂成市,在滥者多……时王侯子弟,多骄淫” 。梁武帝也深知这些弊端,但并未加以禁止。
(这就是“仁君”啊,当然你要是死老百姓,那就只能任人鱼肉了)
梁武帝后期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风气浮华奢侈,人民流移逃亡,都极严重。贺琛给武帝上疏指出:“天下户口减落,诚今之急务,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衷削。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今天下宰守,皆尚贪残,罕有廉美者。 ”这些中肯的意见,梁武帝根本听不进去。就是这样,梁武帝造就了一个以皇室、世家大族为中心的腐朽没落的统治集团。这个集团,受到皇帝的宽容,享有种种特权。他们“姬妾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王食” 。可是人民却在他们的盘剥下流离失所,以至“人人厌苦,家家思乱。”这就是梁朝末年走向动乱和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
(侯景:我渡江之时只有不到千人的部曲,怎么我就能搞出这么大的乱子?还不是多亏南梁太没救吗)
萧衍援引《楞伽经》《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食肉者断大慈种”之说,主张全面素食。 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萧衍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萧衍不仅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在萧衍的支持下,梁代佛教达到了南朝佛教的最盛期。萧衍之后,简文帝和元帝也都奉佛。
(萧衍:吃肉不好,我佛慈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