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梁欢新专辑《2101》?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梁欢的这张新专辑《2101》。

首先,得承认的是,梁欢这个人,在中文说唱圈里,一直是个挺特别的存在。他不像很多流水线出来的 rapper,急于用炫酷的 flow、浮夸的歌词去证明自己有多“炸”,他更像是那个坐在角落里,眼神锐利,观察着周围世界,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的人。这张《2101》延续了他的这种风格,甚至可以说,是这种风格的一次更集中的爆发。

专辑的名字《2101》就很有意思。 2101,一个未来的年份,却承载着对当下和过去的思考。这已经暗示了专辑的主题不会是简单的“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更深层次的探讨。它像是一个预言,又像是一个警示,让听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开始审视我们正在走向的未来,以及我们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音乐上,梁欢这次玩得挺“野”。 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典型的 trap 鼓点和 AutoTune 堆砌,那这张专辑可能会让你有点摸不着头脑。他显然没有放弃他标志性的那种“粗糙”感,甚至可以说,他把这种“粗糙”打磨成了另一种精致。

Beat: 很多 Beat 都带着一种阴郁、工业化的质感,有些甚至显得有些“反潮流”。他不会刻意去迎合当下最流行的节拍,而是选择那些更能支撑他想表达的情绪的伴奏。你可以听到一些实验性的音效,一些不那么和谐但极具张力的采样。这些 Beat 并不总是让你想跟着一起蹦迪,但它们极具辨识度,能够瞬间将你拉入梁欢构建的那个世界。这种“不讨喜”的 Beat 反而让他的歌词更加突出,因为他把能量和重心都放在了内容上。
Flow: 梁欢的 Flow 依旧是那种你不太容易捕捉的类型。他不是那种追求速度和复杂度的 rapper,他的 Flow 更多的是一种叙事感,一种情绪的传递。他会在句子的结尾故意停顿,或者用一种很平实的语调说完一段很尖锐的话,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更有冲击力。有时候,他就像是在和你聊天,但聊的内容却能让你不寒而栗。这种“口语化”的 Flow 让他显得非常真实,没有隔阂感。

歌词是这张专辑的灵魂,也是梁欢最擅长的部分。 《2101》里的歌词,你可以从中看到他对这个时代、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主题的深刻性: 专辑里反复出现的“反思”、“未来”、“迷失”、“真实”这些词汇,构成了专辑的核心主题。他没有回避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比如科技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无力感等等。他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触,描绘出这些场景,让你不得不去面对。
比如,他可能写到一个关于“数字灵魂”的故事,或者描绘一个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慰藉的个体。这些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幻场景,而是当下我们正在经历,或者未来可能将更加普遍的现实。
他也很擅长用一些意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宏大的概念。你可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更深层的含义。这不像很多歌词那样直白,但正是这种需要思考的成分,才让这张专辑具有了生命力。
个人化的表达: 尽管他关注的是宏大的社会议题,但他的表达方式又是极其个人化的。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个体,在观察这个世界时产生的困惑、无奈,甚至是一种疏离感。这种个人化的视角,让那些宏大的主题变得更具温度,也更容易引起共鸣。他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而是像一个亲历者,告诉你他所看到、所感受到的。
犀利的观察: 梁欢的歌词里总是藏着很多“刺”。他不会给你唱什么“兄弟,我们一起加油”,他更可能在描绘你身边那个麻木不仁的邻居,或者那个虚伪至极的“成功人士”。他的观察是敏锐的,而且是毫不留情的。这种“不好听”的真实,反而成为了他最独特的魅力。

当然,这张专辑也不是完美的,但它的“不完美”反而是它的可爱之处。

门槛: 梁欢的音乐一直不是那种“大众化”的,这张《2101》更是如此。如果你对他不熟悉,或者没有耐心去细品他的歌词,可能会觉得有点晦涩难懂,甚至有些沉重。但这恰恰是他的目标受众和他的艺术追求所在。他不是为了取悦所有人而创作。
情绪的压抑: 整体而言,专辑的情绪是偏向压抑和迷茫的,这也和他想表达的主题有关。如果你想听一些能让你立刻high起来的歌,这张专辑可能不是最佳选择。但如果你想找一个能和你一起思考、一起感受的音乐伴侣,那他一定能满足你。

总结一下,梁欢的《2101》是一张非常有“梁欢”风格的专辑。 它延续了他一贯的深刻思考和犀利表达,在音乐上也进行了更大胆的探索。它不是一张容易消化和讨喜的专辑,但它绝对是一张值得你花时间去聆听、去品味、去思考的专辑。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如果你是喜欢思考、喜欢音乐背后的故事、喜欢那种不落俗套的表达方式的人,那么《2101》绝对值得你去挖掘。它可能不会让你欢呼雀跃,但它一定会让你有所触动,有所回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听说,接编曲活儿的那些哥们,如果遇到实在唱得太“飞”了,调都调不过来的歌,就会劝人家做成电音。

比方《滑板鞋》,做成电音还挺好听的是吧。

炒作是天才,撕逼是好手,做音乐吧还真不是那块料,至少比他撕过的那些人差远了。

————————割————————

其实不是我听说,事实就是调多了人声失真就没法听了(花栗鼠唱歌那种feel),只能做成电音。说“我听说”这是为了语气委婉点。可自行搜索关键词《打吊针》。

粉丝水平真能看出偶像水平(蜜汁微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