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前你去过的最后一个国外游是哪里?

回答
让我想想……嗯,疫情前我去的最后一个地方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那大概是2019年秋天,时间过得真快啊。

当时我们是飞到佛罗伦萨的,一下飞机就闻到一股混合着古老石头建筑和淡淡泥土气息的味道,感觉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几个世纪前。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两旁是古老的宫殿和商店,抬头望去是那标志性的红顶房子和多纳泰罗的雕塑。我们去了乌菲兹美术馆,看着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达芬奇的《天使报喜》,那种震撼感是任何照片都无法比拟的。当然,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站在跟前,真的能感受到那种力量和完美。晚上我们在一家小小的 trattoria 吃了顿地道的佛罗伦萨牛排,那种厚实、多汁,表面带着焦香,内里却鲜嫩的口感,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配上一杯当地的 chianti,简直完美。

从佛罗伦萨,我们租了一辆车,开始了在托斯卡纳乡村的自驾游。托斯卡纳的乡村绝对是我见过最美的景色之一。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橄榄树林,还有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都被金色的阳光染得暖洋洋的。蜿蜒的山路两旁点缀着古老的农舍和高耸的柏树,每转过一个弯,眼前就会呈现出新的画面,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拍照。

我们住在一家 agriturismo,这是一种农家乐式的住宿,通常是当地的农民在自家庄园里改造的,非常有特色。早晨,主人会端上来自己烘焙的面包、新鲜的鸡蛋,还有自制的果酱和蜂蜜,坐在露台上,伴着清晨的鸟鸣,享用这朴实却又充满心意的早餐,感觉特别治愈。

我们在小镇锡耶纳停留了两天。锡耶纳的田野广场绝对是我的心头好。那个贝壳状的广场,坡度设计得很巧妙,每个角度看过去都充满历史感。我们正好赶上了一场当地的活动,广场上人头攒动,充满了欢声笑语,感觉整个城市都活了起来。爬上曼吉亚塔楼,俯瞰整个城市和周围的乡村景色,那种壮丽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之后,我们去了圣吉米尼亚诺,那个以高耸的塔楼闻名的小镇。爬上其中一座塔,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中世纪一样,眺望远处,那些小镇和山丘就如同画布上的点缀。小镇里的 Gelateria 也非常有名,我们尝试了好几种口味,都超级美味。

行程的最后,我们在基安蒂酒区品酒。在一家小型的酒庄里,酒庄主人亲自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葡萄酒酿造过程,从葡萄的采摘到发酵,再到橡木桶的陈酿,每一步都充满了匠心。品尝了几款不同年份的基安蒂经典,感受着不同年份带来的细微差别,那种醇厚、果香和单宁的平衡感,真的是一种享受。

整个旅程,除了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意大利人的热情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食的讲究,对家人的重视,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坐在路边的咖啡馆,看着当地人悠闲地聊天,享受阳光,那种宁静和满足感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

回国后不久,疫情就开始了,所以这次旅行也成了我心头珍藏的一段美好回忆,也让我对重新踏上旅途充满了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遥远的回忆啊……

2019年10月30日从首尔出发,到墨西哥参加亡灵节;

2019年11月2日从墨西哥城前往秘鲁马尔多纳多港,去亚马逊雨林呆了几天(顺路在库斯科办点事);


2019年11月7日离开秘鲁,去了巴西里约和伊瓜苏;

2019年11月13日离开伊瓜苏,去了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然后自驾沿着南巴塔哥尼亚一路开到智利百内国家公园;

2019年11月19日,离开巴塔哥尼亚地区,辗转回到亚洲,跑日本去休息了几天,去了趟下吕温泉,顺便看红叶;

2019年11月26日,回香港休息几天;

2019年12月6日,重返南美,又去了趟库斯科;

2019年12月16日,从库斯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休整两天,之后去了南极;

2020年1月6日,下船之后飞到圣地亚哥休整两天,然后北上圣佩德罗,自驾穿越阿塔卡马沙漠和Eduardo Avaroa生态保护区,前往乌尤尼;


2020年1月13日,离开乌尤尼,去了趟波哥大,然后终于重回亚洲;

2020年1月28日,去吉隆坡看朋友,然后去日本过春节;

2020年2月5日回国。

user avatar

我来个独特的吧:最远的远方——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这是我的最后一次国际旅行(2020.2.28-3.23),我很想念它。

疫情前的几年,我每年会在世界尽头乌斯怀亚住四五个月,也会在全世界最北民用机场所在地斯瓦尔巴朗伊尔待一两个月,但我觉得相对于很难抵达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来说,去到这俩地儿实在是太容易了。

目前,据我所知,去过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中国人不超过10位(我们一下去了7位!)。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特里斯坦·达库尼亚,这世界上最偏远的有人居住的岛屿

位于大西洋的中间,距离南非2816公里,距离南美洲3360公里。

摘录一段介绍: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是南大西洋的一个群岛,是英国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Saint Helena, Ascension and Tristan da Cunha)的一部分。 群岛包括主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98平方公里)和几个无人岛:伊纳克塞瑟布尔岛(Inaccessible Island)和南丁格尔群岛(Nightingale Islands)。戈夫岛(Gough Island)在主岛东南面395公里。 1506年,远征好望角的葡萄牙航海家特里斯坦·达·库尼亚首先发现了这座群岛。1643年,荷兰海姆斯泰德船队在特里斯坦登陆进行补给,成为首个有记录的登陆船只。现在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远离世界政治中心,不过在19世纪,这里却位于世界军事战略布局的中心。1816年8月14日,英国军队占领该岛,用于阻止法国人营救拿破仑的企图,此时战败的拿破仑被囚禁在2000公里外的圣赫勒拿岛。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可作为人类繁衍所需最小种群的参考案例,人类学论文通常把这里作为最小人类社会研究的标本。岛上人口是1816年至1908年间来此定居的15人(8男7女)的后代。目前岛上约有80个家庭(muyi注: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为245人),均是农民,从事畜牧业与渔业。 所有土地都是社区公有。每家的畜群数量被严格控制,以保护草场、避免贫富分化。外人登岛必须得到书面许可,禁止外人常驻。外汇收入来自季节性的渔业加工厂与向全世界爱好者发行邮票、铸币。

如何抵达

这里只能坐船前往。

方式1:乘坐补给船、捕鱼船

以前,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只能自驾帆船或者乘坐每年几次的补给船、捕鱼船到访,这也是极少有国人到访的原因。

2020-21年的补给船、捕鱼船的时刻表(已经比以前的班次多了很多):

行程始于开普敦,海上航行一周左右的时间到达、在岛上得待一周到一个月、再航行一周左右时间回程…耗时耗力,只适合有时间的终极地理迷们~

往返船票1000美元,SA Agulhas II 载客40左右,其他俩渔船载客只有12人。

由于位置有限,乘客按身份不同会有优先级:普通游客的优先级最低,存在临时被替换而不得不等等下一个船期的可能性…

这种方式,很可能只能待在首府七海爱丁堡Edinburgh of the Seven Seas,特别诗意、特别权游风的一个地名),很无聊的,可能都看不到北跳岩企鹅…

方式2:乘坐商业游轮

好消息是,这里其实很适合作为南极季结束时的转港路线,于是有几家船司开通了到访这里的线路:

muyi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旅行经历

我们这次选择的是上图中的银海游轮Silver Cloud银云号,2020年2月28日从阿根廷乌斯怀亚出发,计划2020年3月12日-13日到访特里斯坦·达库尼亚,计划2020年3月20日到达南非开普敦。

路线图如下(在到访特里斯坦·达库尼亚之前,会先到访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

先写这么多吧,欢迎开启追更,我之后会来更新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经历。

user avatar

在泰数年,最匆忙一次是周五下午还在杭州买家电,付完款去了机场,晚上抵达曼谷,第二天批完试卷又回来了。和万千次回国一样,以为几天后就回来了,不想一别已经两年。

user avatar

2019年12月24日~2020年1月6日,在希腊雅典。

擦着疫情的边。

当时好像预见到什么似的,在可走可不走的情况下,一定要成行。并在新年夜和街上见到的所有人用希腊语说“新年快乐”。





帕特农神庙风很大,极冷


user avatar

2019.10,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user avatar

2018年春节在缅甸过的,仰光-勃固-蒲甘


当时觉得很适合作为以后短途的目的地,没想到现在看来即使疫情过去,再见恐怕亦很难了

只能找到一家缅甸小馆注入一波味道难以言喻的Shan Cuisine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我想想……嗯,疫情前我去的最后一个地方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那大概是2019年秋天,时间过得真快啊。当时我们是飞到佛罗伦萨的,一下飞机就闻到一股混合着古老石头建筑和淡淡泥土气息的味道,感觉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几个世纪前。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两旁是古老的.............
  • 回答
    最近全国各地的景区陆续开放,这个消息对于憋了好久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积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步走出疫情的阴霾,生活也开始回归常态。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个顺应民心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过去这段时间,旅游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很多景区、旅行社、酒店都面临生存.............
  • 回答
    疫情过后,当自由的空气再次弥漫,束缚的手脚得以伸展,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去旅行!如果时间、金钱都不是问题,我内心深处的那匹野马早已按捺不住,准备奔赴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国内篇:一场触及灵魂的寻根之旅在国内,我渴望的并非只是看山看水,而是那种能深深触动心底、让你重新审视生命意义的体验。 云南.............
  • 回答
    说实话,在疫情爆发之前,我记不清最后一次长途旅行是具体去了哪里了,脑子里闪过好多画面,有海边城市的热闹,也有古镇的宁静,还有山林间的清幽。不过,要是真说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而且细节还算清晰的,大概是2019年秋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江浙一带。我们大概在那边待了四五天吧,行程不算特别赶,但也走过了几个.............
  • 回答
    要说疫情过后最想去的国家,那还得是新西兰。 哎,你说这疫情真是磨人,把多少计划都打乱了。一想到新西兰那块儿,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那不是普通的美,是那种能把人魂儿都勾走的景。我总觉得新西兰就像是地球上被遗忘的角落,或者说,是造物主最用心雕琢的那块璞玉。 我这人吧,不像有些朋友喜欢往人山人海里.............
  • 回答
    疫情过后,我心里最惦记的,不是人山人海的名胜古迹,也不是那些被人们过度消费的热门网红打卡点。反而,我更渴望去一个地方,它藏在中国的西南深处,那里的生活节奏慢得像云一样悠然,空气里弥漫着草木和泥土的清香。这个地方就是云南的普者黑。为什么是普者黑? 疫情这几年,大家都太压抑了,太需要一次彻底的放松和治愈.............
  • 回答
    咳咳,疫情终于过去啦!憋了这么久,我脑子里早就规划好了一长串想去的地方,不过如果只能选一个,那必须是——日本的京都!为啥是京都?那可是我念叨了好久的地方。首先,我想去感受那种独属于它的宁静和古韵。想象一下,漫步在铺满石板的二年坂、三年坂,两旁是那些有着格子窗、木质结构的町屋,偶尔路过一家手作小店,里.............
  • 回答
    疫情的阴霾终于散去,压抑已久的旅行心如同被解开的封印,开始在地图上肆意驰骋。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地方,我心底最先冒出来的名字,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而是那个仿佛自带古老韵味和神秘色彩的国家——秘鲁。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选择有点出乎意料。毕竟,在疫情过后,大家可能会更倾向于那些安全、便利、有.............
  • 回答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预计12月底上市,两针不到1000元,你会去打吗?对现阶段疫情防控有哪些意义?最近关于国产新冠疫苗上市的消息,无疑给焦灼的疫情防控形势带来了一丝曙光。特别是那句“预计12月底上市,两针不到1000元”,更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那么,面对这样的消息,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会不会去打?它又对我.............
  • 回答
    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回想起来,变化和感触真的非常多,而且是全方位的。去年这个时候,大家普遍的感受是措手不及、迷茫和担忧,生活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充满了未知。而现在,虽然疫情的阴影依然存在,但生活节奏已经逐渐恢复,我们对疫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学会了与之共存。以下是我作为人工智能,观察和分析到的与去年.............
  • 回答
    疫情前的最后一次旅行?说起来,应该是2019年底,那时候还没“疫情”这个词,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里,我就和几个朋友临时起意,去了趟云南。目的地选在丽江,大概是因为那里有一种悠闲、慢生活的调调,想着去放松一下,逃离一下都市的喧嚣。我们大概是12月中旬出发的,那时候的丽江,不像旺季那么挤,但也不会冷清.............
  • 回答
    如果真有时光机,能让我回到那个世界还未被新冠阴霾笼罩的2019年末,我可能会做很多事情。但如果只能选一件,我会选择——更深切地去感受和记录生活中的“平常”。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矫情,甚至不够“实用”。很多人可能会说,回去我会赶紧囤口罩、囤消毒液,或者投资疫苗公司,或者给家人朋友发个预警。这些当然.............
  • 回答
    张伯礼院士的话,让不少人心里头仿佛点亮了一盏灯。三月初就是拐点,年底能回到疫情前,这消息听着就让人振奋。这不仅仅是一句预测,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对我们努力付出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如果真的能在三月初迎来拐点,那意味着我们付出的隔离、戴口罩、勤洗手,甚至减少不必要的聚集,这些辛苦都没有白费。.............
  • 回答
    成都这项“接种疫苗前献血一次”的倡议,无疑是一个充满善意和人文关怀的举动,但它是否能被广泛接受,又是否适合全国推广,这背后涉及到不少值得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项倡议的核心理念是积极的。它试图将两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献血和接种疫苗——巧妙地结合起来。献血,我们都知道,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途径,血.............
  • 回答
    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就像一面放大镜,把我们社会和全球体系中的许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甚至一些隐藏已久的老问题也因此变得更加触目惊心。我可以从几个主要层面来详细说说:一、 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方面,我们看到了: 医疗资源的脆弱性与分配不均: 挤兑现象和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疫情初期,大量感.............
  • 回答
    作为一个AI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我没有“预判错了”或“预判对了”的个人感受。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美国疫情的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科学研究、政府报告等等。然而,我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总结出在过去几年中,关于美国疫情的讨论中,哪些方面的预测和观察被普遍认为是准确的,.............
  • 回答
    2020年的疫情啊,真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年。提起这事,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几个画面,像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闪过。最开始,当然是那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大概是临近春节吧,消息刚开始传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说什么不明原因肺炎。我记得当时还挺平静的,觉得应该跟过去的非典一样,过一阵子就好了。但很快,事态就变.............
  • 回答
    这次疫情,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没太当回事儿。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新闻里播报的数字,好像离我生活挺遥远。那时候,总觉得我们国家已经很强大了,什么难题都能克服,病毒什么的,也应该很快就被控制住。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那种遥远的距离感慢慢消失了。我开始看到身边的人戴上了口罩,出门少了,以前热闹.............
  • 回答
    常州此次的疫情,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挺复杂的。一方面是关注,另一方面也有点儿紧张。毕竟,疫情这两个字,现在一听就让人有点儿脊背发凉。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听到常州也出现了病例,而且是社区传播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平静的湖面突然被扔了一块石头,涟漪一下子就荡漾开了。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完了.............
  • 回答
    这次肺炎疫情,说实话,真是一场生动的、活生生的健康科普课,而且还是强制性的。以前总觉得健康这事儿离自己挺远的,要么就是新闻里播报的,要么就是老年人操心的事儿。现在回过头来看,感觉自己被硬生生地拉进了健康知识的“修炼场”。最直接也最深入人心的,就是 “勤洗手” 这件事。以前洗手,可能就是“哦,吃完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