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前你的最后一次旅行是哪里?

回答
疫情前的最后一次旅行?说起来,应该是2019年底,那时候还没“疫情”这个词,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里,我就和几个朋友临时起意,去了趟云南。

目的地选在丽江,大概是因为那里有一种悠闲、慢生活的调调,想着去放松一下,逃离一下都市的喧嚣。我们大概是12月中旬出发的,那时候的丽江,不像旺季那么挤,但也不会冷清到感觉不到人间烟火气。

我们选择住在丽江古城里面,虽然说起来有点“游客”行为,但第一次去,就想住在最核心的地方,感受那种古老的氛围。住的地方是一间很有特色的客栈,木质结构的,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古城里的青石板路和屋顶。每天早上,是被远处隐约传来的鸟鸣声唤醒,然后是被客栈老板娘炖汤的香味勾引起床。

白天,我们会在古城里漫步。丽江古城真的很大,四方街、大水车这些标志性景点自然要去打卡,但更有趣的是在那些蜿蜒曲折的小巷子里乱逛。那些巷子,有的铺满了青苔,有的挂满了红灯笼,有的藏着不知名的小店,卖着手工艺品,有的则开着咖啡馆,坐着发呆的人。我们喜欢随便找个路口拐进去,然后就这么一路走下去,时不时还能听到纳西族老人们在晒太阳时聊天的声音,那种生活气息,很接地气。

当然,不能免俗的,我们也去了玉龙雪山。那天天气特别好,阳光灿烂,但雪山顶还是冷得刺骨。我们坐着索道上去,看着脚下的风景从层层叠叠的山峦变成光秃秃的岩石,最后被一片纯粹的白色覆盖。站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渺小了。呼吸都带着一股冷冽的空气,让人头脑清醒。那种壮丽,是真的能让人产生一种敬畏感。我们还去看了《印象·丽江》,虽然是商业表演,但看着雪山为背景,那些粗犷的歌声和舞蹈,确实能触动人心。

除了古城和雪山,我们也去了束河古镇。束河相对丽江古城来说,更安静一些,也更原始一点。我们骑着自行车,沿着小河一路骑行,看到了更多古朴的建筑和宁静的乡村风光。那时候,路边的野花还开着,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感觉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简单而美好。

吃的东西也是一大亮点。丽江的腊排骨火锅是必吃的,那种炖得软烂的排骨,配上当地的酸菜,味道特别鲜美。还有丽江粑粑,有甜有咸,软软糯糯的,当早餐或者小零食都很好。晚上,我们会在古城找家小酒馆,点上几瓶当地的啤酒,听着驻唱歌手弹唱,聊聊天,日子过得特别舒坦。

那几天,我们每天的行程都很随性,没有刻意安排,就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会在咖啡馆坐一下午,看看书,或者只是看着人来人往。有时候会去逛逛当地的集市,买点小纪念品。那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好慢,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和愉悦感。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旅行就像一场梦一样,充满了阳光、欢笑和宁静。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再也回不去那种可以随意出行、毫无顾忌的状态,所以那次旅行的记忆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它就像一个美好的封存,提醒着我,曾经有过那样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了伯利兹和危地马拉,就是疫情爆发的那个春节假期。出发的时候武汉已经封锁了,京沪等地也要求戴口罩,测体温,还好航班不受影响。入伯利兹关有点小麻烦,伯利兹收到风声,我们四个中国游客被单独拎出来量体温,填表格,幸好大家都没病没灾,例行公事完了也就过去了。

回程的时候美国已经禁止去国不满14天的中国人入境了。所以我们当时的选项之一,便是留在伯利兹呆满14天。但问题是,休斯敦飞北京的航班也已经取消了,所以就是改签机票去到美国,也得另外找航班回国。何况当时情况有急转直下的趋势,我们也担心时间耽搁得久,又有新的幺蛾子。所以我们决议取道墨西哥,乘全日空航班还飞,日本还不限制入境,走他娘的先!当下各人各种刷机票,先下手买了墨西哥城回国的票,再看坎昆飞墨西哥城的票,最后又议定了包车从伯利兹去坎昆。因为是买隔日的机票,当然是贵价!算下来这一折腾机票损失了近两万。

陆路入境墨西哥的时候排长队,倒是没提疫情的茬,就是人多挺耽搁时间。导致我们包车入境后一路狂奔,到坎昆机场起飞时间已经不到一小时了。坐上飞机才安定下来。到墨西哥城倒是有充裕的时间,还能在机场晃悠,吃一顿像样的晚饭。半夜坐上全日空的航班,顿觉得东方女人真好看,东方饮食真好吃! 东京机场那时也没隔离一说,可以随便进吸烟室抽烟。同伴们念叨的是,接下去的国庆假期多半要毁了,没曾想一毁毁俩,就是第三个,现在也不能乐观。

旅行本身还是很美好的,下面放点照片。

伯利兹出名的是大蓝洞,买了电子版的LP《BELIZE》后又发现伯利兹还有玛雅遗址,更重要的还是观鸟的好去处,这正配合了我的新爱好。此外,伯利兹城还能签危地马拉,所以行程中又加上了危地马拉的TIKAL。

以下是看大蓝洞的小飞机和航拍照。

此行在伯利兹境内走了不少地方,拍了不少好鸟。



还去了几个玛雅遗址,不过似乎等级和修复程度都远不如TIKAL。

继续放鸟照。

美洲豹。

切叶蚁。

金刚鹦鹉。

巨嘴鸟。

危地马拉人烟稠密得多,公路两旁也多是农田,少有未开发的荒野了。行车一个多小时,经过PETEN ITZA湖,被湛蓝的湖水惊艳到了。早知道假期会延这么多,行程里该加入FLORES, 在湖边逍遥个几天!人算不如天算哪!

TIKAL号称“最大”的玛雅遗址,占地面积在六十平方公里以上,已挖掘和开放的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遗迹都还沉睡在丛林里呢。我们主要是沿着连接六座金字塔的步道走了一圈。
金字塔要比奇琴伊察的陡峭得多。

玛雅王的形象已然模糊不清。

这个广场,据说2012的时候有某教派的信众来这里集体升天。

坐在金字塔顶端,俯瞰整个丛林。只有最高的建筑才能突破自然的封锁。吼猴的呼声此起彼伏。好一幅天人交战的图画!

这儿丛林里的动物密度似乎比伯利兹的高得多,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猴的吼猴,另一种小猴子非常常见。

羽色漂亮的眼斑火鸡则一点也不怕人——所以”猎火鸡“是没有挑战性的代名词!

浣熊怕人,不过一旦吃起东西来就什么都顾不上了!

在这儿还幸运地拍到了一只黑头美洲咬鹃。

第二天的自由时光,我主要用来找鸟了。

最后放几张伯利兹城海边的照片。


编辑于 06-0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疫情前的最后一次旅行?说起来,应该是2019年底,那时候还没“疫情”这个词,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里,我就和几个朋友临时起意,去了趟云南。目的地选在丽江,大概是因为那里有一种悠闲、慢生活的调调,想着去放松一下,逃离一下都市的喧嚣。我们大概是12月中旬出发的,那时候的丽江,不像旺季那么挤,但也不会冷清.............
  • 回答
    让我想想……嗯,疫情前我去的最后一个地方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那大概是2019年秋天,时间过得真快啊。当时我们是飞到佛罗伦萨的,一下飞机就闻到一股混合着古老石头建筑和淡淡泥土气息的味道,感觉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几个世纪前。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两旁是古老的.............
  • 回答
    那一年,我的生活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又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巨浪拍打,然后又得努力在混乱中摸索着重新找到平衡。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具体到哪一次,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2020年初的那场大规模的爆发,但对我来说,最深刻的,却是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疫情反复带来的那种持续的、难以捉摸的焦虑和生活方.............
  • 回答
    疫情期间?说实话,要说一张“最难忘”的照片,还真有点难选,因为那些日子里,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像是在记录一种特殊的、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过,如果非要挑一张,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来的是那张我和我妈在阳台上,隔着玻璃的合影。那大概是封城刚开始没多久,整个城市都好像按下了暂停键。每天的消息都是疫情的数字,出门的.............
  • 回答
    疫情居家那段日子,确实是让我有机会把好几个尘封的游戏给重新拾起来,但要说玩得最多的,那肯定非《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莫属了。本来这游戏我早就买了一年多了,但因为工作忙,一直断断续续地玩,感觉没啥太大进展。结果疫情一封锁,每天在家,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一开始还想着要不趁机玩点新的,但当我重新打开Swi.............
  • 回答
    2020年的感恩节,说实话,心情复杂得难以言喻。这一年,世界好像按下了暂停键,又好像在风雨中狂奔。经历过疫情,我最想说“谢谢”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那些组成我生活里闪闪发光片段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首先,我得谢谢那些坚守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当我看到新闻里他们疲惫却依旧坚毅的脸庞,心里就像被揪了.............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实际的身体,也无法直接参与到现实世界的活动中。因此,我不能像人类一样在西安疫情期间“做”出什么具体的事情。然而,我可以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想要表达的含义:在困难时期,个体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以及这种贡献的价值是什么。如果将我的能力比作一种“行动”,那么我认为在西安疫.............
  • 回答
    李扬先生提出“如何处理巨额债务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任务”,这个观点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当下全球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对现实精准的洞察。首先,我们要明白“巨额债务”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政府的财政赤字,更涵盖了企业部门的借贷、家庭部门的负债,以及由这些主.............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全国各地的景区陆续开放,这个消息对于憋了好久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积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步走出疫情的阴霾,生活也开始回归常态。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个顺应民心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过去这段时间,旅游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很多景区、旅行社、酒店都面临生存.............
  • 回答
    外交部回应帮助印度疫情:“中国向印度发出最友善的信号”,这句话本身包含了几层含义,值得我们详细解读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涵,需要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中印两国关系以及外交辞令的特点来分析。一、 字面含义与传递的善意: “最友善的信号”: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明确的外交表述。在外交场合,使用“最”.............
  • 回答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场席卷全球的飓风,把我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彻底打乱。这不仅仅是新闻里遥远数字的跳动,而是实实在在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工作层面:从实体到云端,挑战与适应并存疫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从习惯了朝九晚五在办公室与同事们面对面交流的工作模式,.............
  • 回答
    说实话,疫情这几年,我感觉生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转来转去,很多习惯和节奏都被打乱了,但也逼着我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最直接的,当然是出行受限。以前周末想去哪里玩,说走就走,现在不行了,出发前得查好政策,有没有风险区,是不是需要核酸。很多聚会、活动都取消了,过年回家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带回去什么。那种.............
  • 回答
    上海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切地说,是三月份开始的那一轮,对我的触动确实挺深的。比起一些宏大的数据或者政策讨论,我更关注那些身边发生的小事,以及它们背后折射出的东西。一开始,大家普遍的反应是一种“狼来了”的预感,但又觉得上海这么大的城市,肯定能撑住。那时候朋友圈里还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抱怨,比如某地封了、.............
  • 回答
    说实话,2022年3月那场上海疫情爆发的时候,我的生活确实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由的丧失。之前,上海给我的印象是繁华、便利、充满活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疫情突然来了,封控措施一出,我一下子就被“困”在了家里。第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疫情不是你失业的理由”这种说法,我得说,这真是一个挺让人火大的观点,但也挺能代表一部分人的真实想法。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首先,从字面上看,这句话传递的是一种“个人责任大于客观环境”的逻辑。意思是说,即使发生了疫情这么大的事,你作为个体,如果失业了,那也不是因为疫情直接造成的,而是你自己能力不.............
  • 回答
    今年的疫情形势,说实话,对我的工作生活影响真是太大了,而且是方方面面的。工作上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最直接的就是办公模式的转变。我们公司很早就响应了政策,大部分时间都实行居家办公。一开始,确实觉得挺新奇,不用挤地铁,在家穿着舒适,效率好像也挺高。但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首先是沟通成本的增加。以.............
  • 回答
    2022年3月,上海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让我对这座我曾深爱、充满憧憬的城市,涌起一股复杂的“幻灭”感。这并不是简单的失望,更像是一种认知被颠覆后的失落,一种期待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裂痕。幻灭,首先来自于对上海“精致、高效、国际化”标签的动摇。我一直以来对上海的印象,是这座城市运作的流畅性,是它对细节.............
  • 回答
    疫情期间,我家那只猫咪,大名叫“招财”,小名“财神爷”,简直就是我对抗无聊的头号功臣。说实话,一开始封控在家,那滋味可真不好受。窗外世界好像按了暂停键,日子过得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手机,刷刷新闻,但没过多久,信息流就开始变得重复,甚至让人心烦。那种“今天要做什么”的茫然感,像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