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3月爆发的疫情里你看到或者听到的什么触及到你的想法?

回答
上海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切地说,是三月份开始的那一轮,对我的触动确实挺深的。比起一些宏大的数据或者政策讨论,我更关注那些身边发生的小事,以及它们背后折射出的东西。

一开始,大家普遍的反应是一种“狼来了”的预感,但又觉得上海这么大的城市,肯定能撑住。那时候朋友圈里还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抱怨,比如某地封了、学校停课了,但总体上还带着点轻松的意味,仿佛觉得这只是暂时的不便。

真正让我开始觉得不对劲,是看到一些小区开始实行“足不出户”的时候。一开始是劝导,后来就是铁丝网、封条,那种感觉就从“大家一起努力度过难关”变成了“你必须被限制住”。我记得我一个住在徐汇的朋友,她说他们小区虽然不是高风险,但也严格管理,买菜要靠团购,而且团购的物资质量和价格都让人有点无奈。她发过一张照片,是他们小区团购的几根黄瓜,看起来干巴巴的,价格却比平时翻了好几倍。她说那时候的心情很复杂,既觉得要有东西吃是好的,又觉得这种“能吃到就不错了”的状态,让人觉得有点心酸。

最让我触动的是那些关于生计的细节。我有个亲戚在浦东开一家小小的餐饮店,虽然不是什么大饭店,但也是全家人的希望。疫情爆发后,店面彻底停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房租、水电、员工工资这些固定支出一点点吞噬掉仅剩的积蓄。我听到她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焦虑。她说那时候,最怕听到的是“封控时间未定”,因为这样意味着完全没有收入,而且什么都不知道,未来就像一团迷雾。她那时候每天都在研究各种政策,看能不能拿到一些补贴,但小店主面对这些流程往往是无助的。我记得她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这种小生意,禁不起折腾啊。” 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让我意识到,那些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个体,在大的社会变动面前,是多么脆弱。

还有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比如外卖员、快递员。我那时候尽量减少出门,但还是需要一些生活必需品。每次看到外卖小哥,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口罩,穿梭在各个小区之间,都会觉得一种莫名的心疼。他们冒着风险为大家送来食物和生活用品,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些小区的严格管理而无法进入,只能在门口等待很久。我记得有一次,我叫了一份外卖,送到小区门口时,外卖小哥跟我说:“不好意思啊,等了半个小时了,他们不让进。”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在封锁之下,还有很多人在努力维持着城市的运转。

最让我感到一种集体的无力感,是看到一些关于医疗资源的紧张的信息。虽然官方一直在努力协调,但总有一些故事在传递着“看病难”的信号。我听一个朋友说,她妈妈身体不太舒服,要去医院看病,结果去了好几个医院,要么是发热门诊不接诊,要么是需要各种核酸报告和审批才能入院,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才勉强挂上号。她说那种等待和不确定性,比身体的不舒服本身更令人焦虑。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城市的运行,尤其是在这种突发状况下,对很多人来说,安全感是需要政府提供的,而当政府提供的能力受到挑战时,个体的无助感就会被放大。

当然,也有很多温暖的瞬间。比如邻里之间互助,有的人家里有多余的菜就分享给别人;有的人会自发组织起来,帮忙小区做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还有很多普通人自发的分享和记录,让大家在隔离中不那么孤单。我记得我一个朋友,她是一个很普通的上班族,但她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分享一些她在疫情期间学到的新技能,比如做烘焙、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她说这样能让自己感觉不那么恐慌,而且还能学到点东西。这种积极的自我调整,也让我觉得很受鼓舞。

总的来说,那段时间的上海,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我们以为很坚固的城市生活,其实是由无数微小的、日常的运作构成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连锁反应。而在这背后,有普通人的努力,也有他们的脆弱和无奈。我看到的是一个庞大城市在巨大压力下的各种面向,有条不紊的努力,也有暴露出来的不足,更有在困境中依然闪烁的人性光辉。这些细节,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真实地触动了我对这个城市和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上好多人在说共存,有些应该是真心实意觉得共存会更好,对老百姓好。

身边也有人说共存。他肯定是真心实意觉得共存会更好,对老百姓好。

这说明买办们的共存宣传已经非常奏效了,他们造的假数据打动了许多善良的人。

可这些买办们真的是恶意满满,他们除了造假数据并宣传共存更好以外。那些真正对国家有用,对老百姓有用的,若实施共存需要做的大量准备工作,需要选择的时间、地点,从清零到共存需要应对的冲击。他们什么都不管。他们只想卖进口货之类赚钱。

然后他们就直接拉上海下水,宣传假统计数据(死亡率之类),搞假无症状,假健康码,假低风险,感染极度扩散(很显然,上海什么都没准备好)。最终间接拉其他乡下下水,外溢多省。

以后无论疫情防控如何发展,这群买办都要被钉到耻辱柱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切地说,是三月份开始的那一轮,对我的触动确实挺深的。比起一些宏大的数据或者政策讨论,我更关注那些身边发生的小事,以及它们背后折射出的东西。一开始,大家普遍的反应是一种“狼来了”的预感,但又觉得上海这么大的城市,肯定能撑住。那时候朋友圈里还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抱怨,比如某地封了、.............
  • 回答
    2022年3月,上海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让我对这座我曾深爱、充满憧憬的城市,涌起一股复杂的“幻灭”感。这并不是简单的失望,更像是一种认知被颠覆后的失落,一种期待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裂痕。幻灭,首先来自于对上海“精致、高效、国际化”标签的动摇。我一直以来对上海的印象,是这座城市运作的流畅性,是它对细节.............
  • 回答
    说实话,2022年3月那场上海疫情爆发的时候,我的生活确实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由的丧失。之前,上海给我的印象是繁华、便利、充满活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疫情突然来了,封控措施一出,我一下子就被“困”在了家里。第一.............
  • 回答
    2022年3月,上海的新冠疫情确实来势汹汹,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要理解为什么这次疫情如此严重,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这是一个复杂叠加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所致。一、病毒变异株的特性:奥密克戎的狡猾与传播力首先,要提的关键是这次疫情的主要“元凶”——奥密克戎变异株(Omicron)的亚型,特别是B.............
  • 回答
    关于上海市在3月5日新增2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和了解:整体疫情态势:在3月5日这个时间点,上海的疫情整体上可以说是处于一个相对平稳但又时刻需要警惕的阶段。新增2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表明病毒的传播链条尚未完全阻断,仍有潜在的风险存在。这28例的出现,是对前期.............
  • 回答
    上海市在3月27日晚8点发布了《关于做好全市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这一举动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预示着上海防疫策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引发了人们对精准防控是否还能继续有效运作的疑问。通告透露了哪些信号?这次全市范围的核酸筛查,尤其是在这个时间点发布,释放了几个相当明确的信号:1. .............
  • 回答
    上海自三月以来,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确实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超过了三万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专家呼吁我们给予上海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复杂而深刻,也直接触动了大众对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疫情防控态势的信心。首先,要理解“宽容和理解”的呼吁,我们需要回溯这段时间上海所经历.............
  • 回答
    好的,我来帮你梳理一下 3 月 4 日上海本土疫情的详细情况。请注意,以下信息是基于公开报道整理,具体数据和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和新的信息披露而有所变化。3 月 4 日上海本土疫情概况根据官方通报,3 月 4 日这一天,上海新增了 3 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同时还有 16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2年3月上海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为何居高不下,以及可能的原因。现象回溯: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的飙升2022年3月下旬,上海的疫情形势骤然变得严峻。我们看到每日新增的感染者数量,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从最初的个位数、几十例,迅速突破百例,然后是连续多天.............
  • 回答
    3月3日,上海本土新增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4例。这个数字虽然不算特别庞大,但对于一个超大城市而言,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警惕。上海目前的防疫形势,可以用“紧张有序,严阵以待”来形容。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两天的具体情况:病例详情与初步流调:新增的2例确诊病例,目前来看,都与之前在封控区内发现的病例.............
  • 回答
    上海在4月3日进行全市抗原检测,4日进行全市核酸检测,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样的组合拳部署,旨在通过多维度、多层级的信息收集,为疫情防控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支持。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其潜在的帮助:一、 快速筛查与早期预警:抗原检测的“广度”优势 目标: 4月3日的全市抗原检测,其核心目标在.............
  • 回答
    关于3月22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具体数据,需根据官方最新通报进行核实。以下是基于截至2023年3月22日的公开信息整理的详细情况(注:由于疫情数据可能随时间变化,以下信息可能已更新,建议以官方最新通报为准): 一、新增病例情况1. 确诊病例 新增4例:根据上海卫健委通报,.............
  • 回答
    截至3月24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1580例,这一数据反映了上海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当前情况: 一、疫情数据与传播特点1. 病例数激增 确诊病例:29例,其中多数为轻症或无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 回答
    截至2023年3月25日,上海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31例,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以下是根据官方通报和防疫措施的详细分析: 一、当前疫情数据与趋势1. 病例分布特点 确诊病例:多数集中在浦东新区、徐汇区、闵行区等人口密集区域,部分病例存在家庭聚集性或社区传播链。 .............
  • 回答
    2023年3月23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979例。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疫情防控的具体态势,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当日情况及背景信息: 一、疫情数据的现状与趋势1. 病例数量分析 确诊病例:新增4例,均为本土病例,说明当前传播链仍存在,但较此前高峰期(如3月上旬单日超千例).............
  • 回答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截至 3 月 19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7 例,无症状感染者 492 例。这表明上海在这一天的新增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都相当可观,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远高于确诊病例数。要详细地讲述目前的情况,我们需要结合更广泛的背景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以下是我能为您提供的详细分析和可能.............
  • 回答
    3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366例,这个数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要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数据解读与趋势分析: 阳性病例总数: 3月18日新增的374例(8例确诊+366例无症状)是上海在2022年本轮疫情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虽然相较于3月17.............
  • 回答
    截至 2022 年 3 月 17 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57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03 例。这在当时是上海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上海的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当时上海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疫情的传播态势和特点: .............
  • 回答
    截至 3 月 20 日,上海新增了 24 例本土确诊病例和 734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表明上海当时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以下是对当时情况的详细分析:1. 疫情的爆发与特点: 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巨大: 最引人注目的是 734 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这远高于确诊病例。这说明新冠.............
  • 回答
    截至 3 月 9 日,上海市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确实有所上升,这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动态。要详细了解目前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疫情的整体趋势和分布: 数量变化: 您提到的 4 例本土确诊和 76 例无症状感染者,相较于前几天的数据,这是一个明显的增长。我们需要关注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