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 月 17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57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03 例,目前上海情况如何?

回答
截至 2022 年 3 月 17 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57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03 例。这在当时是上海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上海的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当时上海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1. 疫情的传播态势和特点:

病例数的激增: 相较于前一段时间相对平稳的病例数,3 月 17 日的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增长趋势。57 例确诊病例和 203 例无症状感染者,合计超过 260 例,这表明病毒在社区层面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播。
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203 例无症状感染者占了绝大多数,这体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典型特点——传播力强但致病性相对较弱,许多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增加了疫情的隐匿性和防控难度。
传播链条的复杂性: 新增病例的来源可能包括聚集性疫情(例如学校、公司、家庭聚集)和一些散发病例。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意味着病毒已经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到不同区域,导致传播链条变得复杂,难以完全追踪和控制。
主要发生区域: 尽管数据没有具体到每个区的病例数,但根据当时的报道,疫情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浦西一些区域以及部分高校、单位等。这反映了病毒的传播是区域性的,也与人口密度、人员流动等因素有关。

2. 上海市采取的防控措施:

面对新增病例的快速增长,上海市迅速启动并升级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以期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区域性封控和管控: 对出现病例的楼栋、小区、街道甚至整个区域实行不同程度的封控管理,限制人员流动。例如,对有阳性病例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对有潜在风险的区域实行管控管理。
大规模核酸筛查: 在重点区域和全市范围内开展多轮次的核酸筛查,以期尽快发现潜在感染者。例如,实施了全市范围的“核酸+抗原”联合筛查,以提高筛查效率和覆盖面。
流调溯源: 加大流调力量,对每一例阳性病例进行深入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其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以切断传播链。
隔离管控: 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进行风险评估和相应的隔离管控措施。
重点场所的管控: 加强对学校、医院、交通枢纽、商场等重点场所的防疫管理,例如要求扫码、测温、限制人流等。
疫苗接种的推广: 继续推进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针的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信息公开和风险提示: 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向市民发出风险提示,倡导非必要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

3. 社会层面的影响和反应:

3 月 17 日新增病例数的显著增长,对上海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

市民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疫情的反复让市民对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产生了担忧和不确定性。一些人开始囤积生活物资,也有人开始减少外出。
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区域性封控和出行限制直接影响了餐饮、零售、旅游、物流等行业。企业面临运营困难,供应链可能受到干扰。
对医疗系统的压力: 大规模的核酸筛查和病例救治,给医疗系统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医护人员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量。
社区的动员和组织: 在封控管理期间,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负责物资配送、信息传达、居民服务等工作。
信息传播和舆论关注: 关于上海疫情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公众高度关注疫情的进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

4. 当时上海的整体情况总结:

在 3 月 17 日这个时间点,上海正处于一个严峻而关键的抗疫阶段。新增病例数快速攀升,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较高,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能力极强,给上海的“动态清零”目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上海市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强力的防控措施,包括区域封控、大规模筛查、流调溯源和隔离管控等,试图快速扑灭疫情,防止其进一步蔓延。然而,这些措施也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显著影响。

社会层面充斥着不确定性和担忧,但同时,上海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市民的配合也为抗疫提供了基础。整个城市都在为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

这份描述是基于 2022 年 3 月 17 日当天的数据和当时普遍采取的防控策略。此后上海的疫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例如全市范围的封锁(“封城”),以及随后的解封和恢复过程。因此,这份描述仅是针对当时那个特定时间点的情况进行的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精准防控”的核心逻辑,不在疫情,而在于信心。

不封城、资金流不会大规模中断的承诺,让现在和未来的投机客敢于上杠杆、买房者敢于背三十年贷款而不是租房、租房者敢于签下一半的月收入作为租金而不是离开上海。

对负债的信心, 是台上台下百万级别上海有产者每天回家打开中介软件,看着上面自己房子轻松cover自己n月收入的涨幅然后窃喜的基石,是有产者们经济生命的软肋。

所以上海不能封,就算实质封城,也不能直接承认,而且时间越短越好。外溢越多,关注度越低,反而是好事。

就像名校家长为了自己学区房的价格,可以组织起来帮学校压丑闻/包鸟巢。新房业主为了二手房价格,可以和开发商谈判掩盖质量问题。

得了奥密克戎很少会死,但是负债信心出了问题,经济生命的终止会让人生不如死。

疫情这么多天了,一大半感染者还是“流调外人员”。

要知道精准防控的核心就在于,用高效的流调追赶传染速度,因此“新增全部来自管控人员”是很令人安心的话,这说明流调追上了感染速度。而现在新增感染主要还是流调外人员,说明这么长的时间,流调压根没追上感染速度,所谓的“精准防控”条件是否还在,严重存疑。现在的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我就不说的太难听了,毕竟疾控和医院那一帮高知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但是牺牲防控换信心也不是什么不道德的事,这只是一个理性人面对80%+的资产房产比的正常诉求:用最高优先度保经济保信心。

但奥密克戎不是开放共存的理想毒株,致病率还是略高,我们是一个人均医生严重不足的国家,武汉一城就全国支援,真来大规模全国性流行病,哪怕现在的致病性,医疗压力也太大。

万一全国性流行中出现高致病性变异株,翻车了那就不只是上海,全国没准都要放烟花,风险太大。

user avatar

本来说张文宏医生作为党员应该亲赴夯岗一线,去研究共存。

结果直接在上海实践共存了,之前一直拉踩其他地区,到自己这里就一堆无症状。

希望上海没事,早日恢复正常,也希望某些亲西方的网红医生少放一些厥词,

效仿其他地市,脚踏实地的办实事,相信以上海的医疗资源,很快就解决了。

教员曾经说过: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必须剥去!

一肝病医生谈传染病,就和传染病医生做刨腹产一样可笑!

别问,问就是倒春寒~

user avatar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和香港一月底二月初的情况一模一样

user avatar

我倒继续在看hk,2022年2月之前,hk死亡人数一直是213,到今天累积是5136,即这一波omicron从2月到现在一个半月不到,hk累计死亡4923人。

另一个数字是。整个疫情期间,4月14日最后一名去世案例(宜昌),经过2020年4月17日事后调查确认后(3222->4512),整个湖北省累计死亡4512人。

顺带一提,HK人口750w左右。而湖北仅仅武汉常住人口2020年疫情时数字是900w,实际过年期间大约700+w。


这还是在疫苗,2年的治疗与防疫经验,防控措施多重叠加的情况下。

所以,放开?轻症?自愈?

user avatar

希望这轮疫情结束之后,上海可以公布一下这段时间的居民核酸检测总量(包括筛查与自测)、居民居家隔离总 人*天。

这样大家能真正客观看到“网格化精准筛查”相比于“x轮核酸检测”的优势。

目前看来,这优势已经不是显而易见的了。

user avatar

一个是供应链已经出现问题,超市没菜了。

第二是日增越来越多,从五六十到一百多再到昨天的260。

几天时间翻了好几倍,说明当前的抗疫措施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加大力度,从严管控。

user avatar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 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时间又加48小时。——卡夫卡

我的自我感觉不差,核酸应该没事,对阴性我充满希望。居家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契诃夫

许多年之后,面对抢救室,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那个还没有疫情的遥远的下午。 ——加西亚马尔克斯

今天,小区封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加缪

小区门口有两波人,一波是等着做核算的,另一波也是等着做核算的——鲁迅

那两个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玛,罗得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看见他们,就起来迎接,脸伏于地下拜,说:“我主啊,请你们到仆人家里洗洗脚,住一夜,清早起来再走。”他们说:“不,我们要向社区报备。” ——圣经《创世纪》

user avatar

漏网之鱼太多。

提供这样一个缩影:

小区封控48h,社区管理员逐个敲门通知做核酸,没有任何强制监管手段。这意味着,只要你安静地待在家里,不参与楼下的核酸检测,这批筛查就出现了无人管控的漏网之鱼。

极端一点说,你阳了,无症状了,48h过去,小区因为没筛查到你,解封了,这样有任何实际效用吗?

user avatar

我们这种银行IT运行岗,需要7*24小时全程有人值守,因此公司领导们未雨绸缪,提前派我们运行班组的员工直接园区客房住宿,保障生产,从3月14号开始执行。

即使是做了这样万全的准备,还是有几名同事在入住园区之前就已经被封在小区里了——突发疫情,小区里有突发确诊,然后全员居家隔离。

我们本来预计住上大概半个月就可以放出去了,但是从这两天的情况来看,好像稍微有点不容乐观——基本上可以这么说,什么时候新增确诊+无症状降低至个位数了,什么时候才能放我们回家。我已经做好驻守一个月的心理准备了。

现在这种有点像“软禁”一样的生活,虽然配餐的伙食质量有点缩水,外卖配送人力紧缺,罗森便利店的盒饭也早已盒去楼空——总之就是吃饭的体验直线下降,不过起码还有三点好处:

1.能把通勤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5分钟,可以多睡几个懒觉了。

2.园区客房有保洁阿姨打扫,不用自己收拾家务了。

3.工作生活的节奏因为疫情的原因放缓了——大多数技术部门的同事都在居家办公,很多平常进行的生产操作都暂缓实行,这直接导致我们运行班组的工作量也下降了不少,多多少少更加清闲了一些。这种感觉有点像大学住校,心态上和平常的打工生活就有些不一样了。

像我这种基本无牵无挂的年轻人就感觉还可以,对象自己一个人居家办公也能照顾好自己;不过对于那些拖家带口的上海土著老同事来说,情况就要稍微麻烦一些了。他们没法亲自照顾孩子,就只能开启线上陪读模式了——和上海的中小学生普遍在家上网课的现状,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我在这里衷心祝愿:上海防疫再接再厉,动态清零创造奇迹,到时候我就可以像往常一样出去看电影逛公园了!


社交狂热爱好者,最喜有人来唠嗑!

评论区里随便聊,点个赞也不嫌多!

user avatar

上海,确实是鸡贼:

健康云崩了,说是流量管控;

实际接近封城,说是网格化管理;

不执行7和14天隔离,都说是48小时封控,然后给你无限循环48小时……

我现在已经块进入第4个48小时封控了!

user avatar

其实已经在大规模筛了。

从今天起至20日的三天内,我们将针对非重点区域内人员,以街镇为单位,分时、分批次开展一次免费核酸检测。已有3天(18日-20日)内一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已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已有例行加密核酸筛查工作机制的人员,不在此列。非重点区域开展的筛查没有要求管控,希望大家配合好社区的工作。

重点区域本来就在测核酸了,现在非重点区域普筛。


再一个就是还想说说,现在其实街面上是真的没什么人了。

来看看我从其他平台上扒来的早高峰图片吧,基本都属于活久见的状态了。

user avatar

的确,病毒没有耳朵,念经没用。

14天封闭 垃圾!

2+2+2+2…… 高级!

全市普筛查 垃圾!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 、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 网格式分区精准筛查 高级!

=================================================

已经测了两轮了,我心目中的全员检测应该是基层居委按照大数据,一个个抓人头,强制检测。

实际的检测,其实就是居委大妈楼下喇叭喊一下Orz

万一遇到一个懒人,漏过了根本发现不了Orz

这网格化大数据了个寂寞么?

================================================

3/19

翻墙跑来跑去的。

密密麻麻不知道1米线为何物的。

真不愧是东方小孟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