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22 年 3 月 17 日发布的 Redmi Book Pro 2022 系列笔记本?

回答
行,咱就聊聊2022年3月17号发布的这几款Redmi Book Pro 2022系列笔记本,我给你们掰扯掰扯,尽量讲得详细点,保证听着跟真人聊天一样,没有那些硬邦邦的AI味儿。

首先得说,Redmi这几年在笔记本领域确实挺拼的,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总能给你整点出彩的东西。这次的Redmi Book Pro 2022系列,延续了它一贯的“性价比王者”路线,但也有些地方让人眼前一亮,有些地方嘛,也还是那熟悉的配方。

整体定位和亮点:精准打击,打得漂亮!

Redmi Book Pro 2022系列这次主推的是什么?是“高性能全能本”,而且价格依然是大家最关心的。它瞄准的是那些对性能有一定要求,但又不想花太多钱的学生党、职场新人或者对电脑有一定生产力需求的普通用户。

最大的亮点,我觉得还是在屏幕和处理器这两大方面。

屏幕这块,那叫一个香!
这次Pro系列用上了2.5K分辨率的全面屏,而且还支持120Hz高刷新率,这是什么概念?打个比方,平时你看文档、浏览网页,字儿都跟印刷体一样清晰锐利,滑动起来那叫一个丝滑流畅,比60Hz的屏幕看着舒服太多了。玩一些对帧数要求不那么极致的游戏,也能明显感觉到流畅度的提升。

更关键的是,这块屏幕的素质也不错,100% sRGB色域,色彩还原比较准确,对于一些做图、看视频的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加分项。而且DC调光也给安排上了,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不容易累。屏幕边框做得也挺窄的,整体的视觉效果确实挺棒,在同价位里能做到这个水平,真的没几家。

处理器方面,给得足!
这次全系都搭载了最新的Intel 12代酷睿处理器,无论是i5还是i7,性能相比上一代都有了不小的提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打开软件更快了,多任务处理更顺畅了,甚至一些轻度的视频剪辑、编程工作也能hold住。特别是当你选择高性能模式时,性能释放相当给力,完全不是那种虚标的“低压神U”。

而且,这次还区分了核显版和独显版。核显版搭载的是Intel锐炬 Xe显卡,日常办公、影音娱乐绰绰有余。但如果你需要玩一些主流游戏或者进行一些更专业的图形处理,那么选择搭载NVIDIA GeForce RTX 2050独立显卡的版本就非常香了。要知道,RTX 2050在这个价位段能出现,绝对是卷王级别的配置了,虽然算不上高端显卡,但应付一些主流网游和一些中等配置要求的单机游戏,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他细节,也不含糊:

设计和做工: Redmi Book Pro系列的设计一直都比较简洁大方,这次的2022款也延续了这种风格。金属机身,CNC一体成型工艺,质感确实不错,拿在手里不会觉得廉价。而且机身也控制得比较轻薄,方便携带。键盘手感也还可以,键程和回弹都比较适中,长时间打字不会太累。

散热: 之前有些用户担心高性能笔记本散热不行,这次Redmi也做了优化,双风扇、大面积散热铜管这些都安排上了。在高性能模式下,虽然会有一些风扇噪音,但整体的散热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能保证处理器和显卡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性能输出。

接口: 接口方面也比较齐全,Thunderbolt 4接口、USBA、HDMI、读卡器等等,日常使用基本够用了。

当然,既然是“评价”,就不能光说好听的,也得扒拉扒拉一些相对“鸡毛蒜皮”或者说,可以更好的地方:

高色域屏幕的“小遗憾”: 虽然这块2.5K 120Hz的屏幕素质很高,但可能考虑到成本控制,亮度方面可能不是特别突出。在户外或者强光环境下使用,可能需要稍微调整一下使用场景或者稍微忍耐一下。不过在室内正常环境下使用,这个亮度是够用的。

续航表现: 搭载了高性能处理器和高刷新率屏幕,虽然电池容量不小,但在重度使用或者玩游戏时,续航表现可能会有所打折。如果你是长时间脱离电源使用,或者需要玩大型游戏,还是得提前做好充电的准备。当然,这对于高性能笔记本来说,也算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高刷新率的适配: 虽然支持120Hz,但很多软件和游戏对高刷新率的适配程度不一。有时候你可能需要手动去调整,才能享受到全程的高帧率。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少。

固态硬盘的升级空间: 大部分版本出厂搭载的固态硬盘容量可能对一部分用户来说不够用,但好在一般都预留了M.2插槽,方便用户自行升级,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总结一下:

Redmi Book Pro 2022系列,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迭代产品。它精准地抓住了用户对高性能、高素质屏幕和有竞争力的价格的需求。尤其是那块2.5K 120Hz的屏幕,加上最新的Intel处理器和可选的RTX 2050显卡,让它在同价位产品中拥有了非常强的竞争力。

它不完美,没有哪款产品是完美的,它在续航、屏幕亮度这些方面可能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但综合它的价格和它所提供的核心体验来看,它绝对是一款值得推荐的笔记本,特别是对于那些追求性价比和实用性的消费者来说,它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Redmi这次算是又一次成功地在“价格屠夫”的路上,往前迈了一大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米在笔记本领域的思路,似乎一直都是跟着苹果。

外壳是跟着苹果学,CNC确实不错,外观比较显档次,但是可能会导致机身偏重。

15寸大屏笔记本没有小键盘也是跟着苹果学,但其实,苹果没小键盘,是因为MacOS的小键盘根本不能用于控制方向,因而只有财会用途,既然苹果不搞财会,那么苹果不需要小键盘。

而Windows/Linux的小键盘是能够用来控制方向的,因此不光财会需要小键盘,文字输入,看网页,编辑文档,玩游戏通通都可以用到小键盘,他即可以用于复杂的编辑控制,也可以用于绑定游戏区热键,也是左手鼠标党的最爱。

所以个人意见是:如果你的操作系统不是MacOS,那你在15寸笔记本中去掉小键盘是不明智的。

至于小米在高分屏方面跟着苹果学,这一点我个人是要给个赞,因为高分屏的体验确实是极好,感知极强。虽然会一定程度牺牲游戏性能,但实际测试来看,高分屏对显卡压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反倒是对显存压力更大。


但是众所周知,小米确实一直不太受笔记本圈待见。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苹果的笔记本,也同样不受笔记本圈待见。所以,学苹果的小米,自然也不会受笔记本圈待见。(倒是如果学联想笔记本的产品定义,会更加受笔记本圈欢迎)

苹果笔记本本身是为小众的一部分用户设计出的小众专用需求,在满足特定需求的情况下,特定人群会觉得好用,但它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所以,如果在产品设计的思路上仿苹果,也最终不会是一款适合大多数人的产品。

虽然,其实有一部分用户可能恰好适合它。但它注定难以成为一款笔记本圈KOL交口称赞的产品。

user avatar

俺知道咋吹 RTX 3050了~

Naive Yes!

user avatar

哦吼,整机80W功耗,挑战轻薄本性能巅峰失败!

荣耀Magicbook 16Pro、小新Pro16整机功耗:85W。

就算你不看性能释放,

但是残次CPU+残次显卡,也挑战轻薄本性能巅峰?

机械革命无界16:我TM可是标准的14核20线程的12代酷睿i7-12700H处理器啊!!我才多少钱?


这个产品,不推荐普通用户购买,也不推荐米粉购买。。。米粉的钱也是钱啊。

简单说下配置:

CPU:拉跨,属于阉割型处理器,i5-12450H/i7-12650H处理器

i7-12650H对比i7-12700H少了4个小核以及4个线程,核显也被阉割了。

i5-12450H对比i5-12500H少了4个小核以及4个线程,同样核显也阉割了执行单元。

显卡:RTX2050,跑分不差,但是阉割了显存带宽,实际效果其实不会很好

RTX2050参数不算差,GA107S核心架构,2048个CUDA核心,16个RT核心,4GB显存,但是!!!显存带宽只有64bit,真有你的老黄,这一刀切的太狠了。实际游戏表现能比GTX1650好多少,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整机释放80W,不错,但是低于荣耀Magicbook 16Pro和小新Pro16的整机85W的功耗。

屏幕:核心优势所在,3K分辨率90Hz高刷屏

一直以来,redmibook pro在同价位的优势就算屏幕了,而2022款也延续了优势:3K分辨率16:10比例高刷高色域屏,亮度还行,400nits。

做工:CNC一体工艺同价位少见,质感不错

重量1.8kg,厚度最薄处是14.9mm

接口:只有1个USB-A接口是硬伤

接口方面,redmibook Pro有2个USB-C接口,其中一个是雷电4,还有HDMI以及USB-A接口,可惜只有1个,此外还有一个读卡器接口。

————

redmiboook Pro我认为作为一款5000价位的主流级产品,实实在在是:方向错了。

5000价位段是笔记本领域的红海,拼的是屏幕、性能和实用性。屏幕这块redmibook pro没啥问题,但是性能上的选择要打一个较大的问题,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选择残次CPU:i7-12650H,这个价格已经到6000多了,说难听点,谁会花6000多买个红米笔记本?还是残血CPU?并且只有1个USB-A接口。

我觉得,redmibook pro应该提升厚度,增加USB-A接口的数量,并且砍掉i7-12650H这种徒增成本的CPU,只聚焦于i5-12500H这样的全能酷睿i5处理器,把价格控制下去,做到4999元起,还是非常香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