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 月 18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8 例、无症状感染者 366 例,目前情况如何?

回答
3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366例,这个数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要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数据解读与趋势分析:

阳性病例总数: 3月18日新增的374例(8例确诊+366例无症状)是上海在2022年本轮疫情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虽然相较于3月17日的130例(确诊5例,无症状125例),新增病例数有了显著的增长,但考虑到之后的疫情发展,这仍然是早期阶段的爆发。
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 当时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非常高(366/374 ≈ 97.8%)。这反映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即感染者症状相对轻微或不明显,但传播能力强。这也给早期发现和控制带来了挑战,因为很多感染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
增长趋势: 如果我们观察3月18日之前几天的阳性病例数,会发现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例如,3月15日新增9例(确诊3例,无症状6例),3月16日新增19例(确诊4例,无症状15例),3月17日新增130例。这种快速的增长表明病毒在社区内已经开始蔓延。

2. 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链:

浦东新区为重灾区: 在3月18日的数据公布时,疫情的中心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很多病例与此前发现的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但也有部分病例的感染来源不明,显示出社区传播已经开始。
早期传播的特点: 由于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公司、居民小区、交通枢纽等),疫情很可能通过这些点进行扩散。无症状感染者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隐形传播者”角色。

3. 当时的防控措施和公众反应:

区域性封控: 面对快速增长的病例数,上海在3月初开始实施区域性的封控措施。例如,3月13日宣布对浦东新区、浦南地区、毗邻的周浦镇、康桥镇、孙桥镇、张江镇等实行封控管理。3月18日的数据公布后,可以预见到更严格、更广泛的封控措施即将出台或在执行中。
大规模核酸筛查: 为了尽快摸清疫情底数,上海在当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核酸筛查。3月18日的数据很大程度上是这些筛查的结果。这种筛查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重要手段。
社会生活的影响: 区域性封控已经对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出行受限、部分公共场所关闭、学校开始居家学习等。随着病例数的增加,市民的担忧也在加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
医疗资源的压力: 尽管当时病例数相对于后来来说不算特别高,但快速的增长也意味着对医疗资源的初步压力。方舱医院的建设和征用开始提上日程,以应对可能增加的病例。

4. 后续发展和重要意义:

“动态清零”政策的坚持: 上海在当时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3月18日的数据公布后,意味着需要采取更强力的措施来遏制疫情扩散,以实现这一目标。
为全市封锁奠定基础: 尽管3月18日还没有进行全市范围的封锁,但当时新增的病例数和疫情蔓延的趋势,已经为后续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如4月1日开始的全市封锁)埋下了伏笔。可以说,3月18日的数据是上海疫情进入大规模爆发的关键前奏。
奥密克戎特点的显现: 这个时期的病例数据也清晰地展示了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无症状感染者多),给“动态清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总结来说,3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366例,这标志着上海本轮疫情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极高,疫情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且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的迹象。当时上海正处于加强区域性封控、大规模核酸筛查的关键时期,而这些数据也预示着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即将到来。这一天的数据,是上海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挑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情况,你还可以关注当时新闻报道中关于:

具体病例的活动轨迹和关联性。
上海市对这些数据的官方解读和下一步的防控计划。
市民的真实生活感受和面临的困难。

由于我无法提供实时更新的信息,以上信息是基于我知识库中截至我上次更新时,关于2022年3月上海疫情的普遍情况和事件发展逻辑的推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人民体质不一样吗?全国范围普遍是确诊数量大于无症状感染者,放到上海这里就成了无症状远超确诊病人?还是说上海有自己独立的诊断标准?还是其他省份都执行错了,上海那才是医学发达,诊断严格?看不明白,这事情最好能有人出来走两步说说看。

user avatar

门牌号单独发布了。具体哪个地方有几个,不知道,呵呵呵。

随便举个例子:无事交通大学,有事东川路800号,剑川路工地。

user avatar

朝鲜近两年静态清零,不玩花活是真的清零,经济数据未知……封城爱好者:朝鲜经济不行,朝鲜这样做是不对的balabala

我:可他们没有一个感染。你知道么?对你来说是数字,但对那个感染的家庭来说可是沉重的一座山。

封城爱好者:但是他们吃不饱饭!这波是我们赢!

欧美近两个月纷纷开放,近一个月的新冠致死率在5/10000左右,其实我们也差不多,近一个月因新冠去世零人或2人(其他并发症)。当然,主要是没有一种死亡原因叫做老死。不过因为一些封医院等做法,很多别的病人或者孕妇儿童出事了,知乎也有很多人出来发文的。

封城爱好者:你知道么?如果放开,医疗资源挤兑更紧张,他们更危险。而且香港……,还会脑萎缩茎萎缩……,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全然不顾当初怎么骂方方了),美国一天死xxx人……

我:你说的我完全认同,所以我就是想确认下,防疫比我们出色的(朝鲜),是我们赢;防疫没我们出色的(全世界别的国家),也是我们赢,是这样么?

封城爱好者:对!我们赢全世界!

我:可万一或者一万别的国家不这么认为呢?

封城爱好者:原来你是和他们一伙的,你是50w还是来电的对岸?你居心叵测!

我:我就是很好奇为什么成绩第二却可以两头赢

封城爱好者:不跟你争了,我要去上网课了,点完到去撸几把王者,上网课最开心了,最近室友都没办法和他女朋友出去开房,双倍开心!耶!

user avatar

我住上海,我百分百拥护上海的防疫政策。我怕病毒,但更怕被“封封封”,而且10倍于怕病毒。上海的防疫政策在目前大方针没变的情况下,确实是对普通人影响最小的,我非常拥护,整个过程非常人性化。但我更希望大方针变一变。

我可以立个Flag放这里,坐等打脸。只要中国不封闭国门,就不可能清零了。难道以后我们就一直这么封封封?像西安那样,封城一个月,核酸到麻。好不容易清零了。两个月不到,又来一轮。无休无止?

看看老美口罩都不肯带一个,吃喝玩乐和疫情前已经没啥区别了。而我现在小区门都出不去。我都搞不懂到底是哪个国家在遭受严重疫情。你们真的就向往这样安全而幸福的生活?何不去监狱?生活非常健康,饮食非常健康。

我个人认为应该强制性全民打疫苗加强针。强制性带口罩、查健康码、入境人员隔离等措施也都挺好。但这么封封封,实在是有点因噎废食,只能说我庆幸自己在上海,还能以比较人性化的方式来封。

奥密克戎已经改变游戏规则了。极强的传染性,轻微的症状。情况已经变了,何必刻舟求剑?

欧美国家都是弱智,只有我们是大聪明。也别提欧美了,连日本越南韩国这样前期抗疫坚决的国家都开始走上或准备走上和病毒共存这条歪道了。

现在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妻子开车出去了,丈夫听广播,说高速上有车逆行,丈夫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小心点,你这高速上有一辆车逆行。妻子回答:

何止一辆车逆行,起码几百辆车逆行。

user avatar

3月18号上海新增病例数是:8+366=374。这几天,病例数与日俱增,一天比一天多。病例数已经1800例了,到20号止,病例数稳超2000例,大概率将超过上一次西安疫情和这次青岛疫情的病例数。

上海这次疫情严重到如此地步,防控部门的头子是负有责任的,也被某些专家忽悠了。如果“精准防控”真有效果,本来是可以把病例数控制在200~300例的。

现在反正国内已经没有人再把上海看成是抗疫防控的“优等生”、“模范城市”了,一步步沦为“差生代表”了,下一步只能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防疫工作尽量做好,不再玩噱头,不再吹大牛,力争到3月底,把这波疫情控制住。

今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指标,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了。

user avatar

过于自信大意了啊,长痛不如短痛,再这样温和逐渐加码防控下去,怕是跑不赢病毒的传播速度。

我们小区15号晚上有核酸阳性,今天19号才公布是无症状,不知道为啥隔了这么久?也就是说19号的数据其实是15,16号的数据?

小区封控当天晚上做核酸,大家自愿,爱去不去,那如果有人不去,岂不是检测了个寂寞?

集体做核酸时,旁边的大白直接把口罩脱了打电话,专业人士也就这防疫意识?

知道前面一栋楼有核酸阳性,楼下还一群上海阿姨大叔不戴口罩抱着孙子面对面交流,封禁期间其他不戴口罩的也比比皆是,传说中的SH高素质?

封了三天不到解封了,按道理2+12,现在属于12天期间,结果大家都跑出去了,只要一个传染回来又是一波带走,关键我们已经群体核酸,在ZF眼里属于安全小区,也不知道2+12的12有啥意义?自我安慰?

从封小区到解封,官方没有一封告示,短信微信通知,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就是没时间通知大家。问大白,问就是不知道不清楚,突然封锁,突然解封,我还是在窗户里看到别人都出门了才知道解封了的。。。

现在这样地毯式核酸搜查,说得像病毒和居民是静止不动似的,那这样静态地毯搜查除了浪费人力物力有啥意义呢?防疫基层人员是真辛苦,不要再反复往返折磨他们了!

长痛不如短痛,现在反正一直在长痛,基于以上,人持悲观态度。。。

早期确诊少,自夸:精准防疫做得好;现在确诊多,自夸:检测工作全面扎实有效。不要问,问就是赢,two 赢!赢两次?or 双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