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3月18日郑州疫情?

回答
您好!关于3月18日郑州疫情的具体情况,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到目前为止(2023年10月),中国已经进入了“乙类乙管”的常态化防疫阶段,新冠病毒的日常疫情信息已不再像之前那样每天公开详细通报。因此,关于“3月18日郑州疫情”的精确、详细的官方通报信息,已经很难找到。 大部分关于疫情的提及,更多的是对过去某个时期的回顾或者分析。

然而,我们可以从历史数据和当时可能存在的防疫措施来推断3月18日郑州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大致是什么样的状况,以及社会各界是如何看待的。

回溯2022年3月18日前后郑州疫情的可能情况:

背景: 2022年年初,全球范围内仍然面临着新冠病毒的挑战,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导致了多地疫情的反复。在中国大陆,当时仍然执行“动态清零”政策,各地对于疫情的管控都非常严格。
郑州在2022年3月的情况:
可能存在本土病例: 在2022年3月,中国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本土疫情。郑州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口大市,也很有可能在那个时间段面临着输入性病例或本土传播的压力。
可能的防控措施: 如果当时郑州存在疫情,可能会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这也会影响到市民的感受和看法:
区域封锁或管控: 出现病例的区域(例如某个小区、街道甚至区)可能会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地区,并实行不同程度的封锁或管控措施。
大规模核酸检测: 为了快速筛查感染者,可能会进行全员或区域性的核酸检测。
出行限制: 市民的出行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非必要不离开郑州,或者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
公共场所管理: 公共交通、商场、餐饮等场所可能会加强消毒、测温、扫码等措施。
居家办公或线上教学: 如果疫情形势严峻,部分单位或学校可能会采取居家办公或线上教学的模式。
民众的看法和感受:
担忧与焦虑: 任何地区的疫情出现,都会让当地居民产生一定程度的担忧和焦虑,特别是对于感染的风险、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等。
对防控措施的适应与讨论: 在“动态清零”政策下,民众普遍对政府的防控措施有一定的理解和支持,但也可能伴随着对具体措施的讨论,例如是否过度或是否影响正常生活。
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 封锁和管控措施无疑会对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产生直接影响,也可能影响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节奏。
信息获取: 当时民众主要通过官方发布的信息来了解疫情情况和防疫政策,媒体的报道和社交平台的讨论也会形成公众舆论。

如何“看待”3月18日郑州疫情?

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到3月18日当天郑州疫情的具体数据和官方通报,所以我们无法进行“事件性”的分析。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待”任何一个时间点的疫情:

1. 数据的角度:
病例数量和传播范围: 当时新增病例的数量、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以及病例分布的区域,是衡量疫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
病毒变异株: 当时流行的病毒变异株的传播能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也是影响疫情走向的重要因素。

2. 防控措施的角度:
科学性与有效性: 当时郑州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否科学有效,能否及时阻断传播链,是否精准防控,避免“一刀切”。
人性化与社会成本: 在执行防控措施的同时,是否兼顾了对民生的影响,是否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支持,是否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

3. 社会心理的角度:
公众情绪: 当时公众对疫情的态度,是恐慌、警惕、麻木还是乐观,以及这些情绪如何影响其行为。
信任与合作: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民众配合防疫政策的意愿,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4. 长远影响的角度:
对经济的冲击: 疫情及其防控措施对郑州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
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疫情也可能促使对公共卫生体系进行反思和改进。

总结来说,如果我们要看待“3月18日郑州疫情”,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当时的官方数据和信息。但基于对当时大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推测郑州可能正处于某个阶段的疫情防控之中,民众的感受和看法也会受到当时的政策和疫情信息的影响。

如果您能提供更具体的信息,例如您是在哪里看到关于“3月18日郑州疫情”的说法,或者您想了解的是哪个具体事件,我或许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分析。

例如,如果您是指2022年3月18日那个时间点郑州是否有大规模疫情爆发或者重大防控政策调整,那么如前所述,需要具体的数据才能进行判断。但一般来说,在中国大陆的“动态清零”时期,任何一个城市的疫情出现,都会立刻成为关注的焦点,并伴随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媒体报道。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理解如何看待一个具体时间点的疫情情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评论区指正,病例确实很早就不公布姓氏了

这点是我没注意到

—————————————

3月23日更新

今天市区外市县全员核酸

有可能主城区全员之后发现没有扩散

就看今晚会不会通知市区再次全员核酸了

希望大郑县这次疫情不大规模爆发

———————————

3月22日更新

郑州出现第二例确诊

病例也没有公布姓氏

也许是对公民信息保护有进步了

如果是这个考虑,该点赞

封控,管控区全部赋红码

政府很重视

—————————

好多行业又停业了

第一个病例后三天了没有公布一个新病例情况

感情此人个人防护做的特别好,一个没传染

一边还进行了全员核酸

真是矛盾的可以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什么时候开始为为尊者讳了

————————————————

别赞了

我怕被关小黑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知友指正,此人入郑不需要三天两检

那他18号连跑两个区做核酸的行为就很迷惑了

21日新闻 上海新增700多例,长宁区有新增确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知全员核酸了

人和人真是不一样

公布出来不提姓氏

纬二路10号是个大院,前面航班座位号都有,到10号院了具体去了什么单位,什么房间就没有了

要么当事人失忆了

要么逛了整个10号院单位

34岁中年男人,出差期间花20分钟买个GUCCI,然后郑州市中心打车跑到开封清明上河园去吃个饭

盲猜一下,要么贿,要么轨

(也有可能是恋爱~)

坐等共餐密接人员公布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

此人16日,18日打车情况都公布了车牌号

唯独17号全天打车情况一个车牌号没公布

郑州到开封打车可是要一个小时的车程的

这绝对密接吧

这一天打的车是什么幽灵车啊

不能公布还是此人不敢公布?

如果他不提供打车信息,这是隐瞒行程吧

--------———————

突然发现只有去开封的准确时间

没有从开封回郑州的准确时间

回郑州方式也没有,只一句回酒店……

在清明上河园吃饭,之后有没有游玩,玩了多久,这不是重点吗?防疫不需要这些信息吗?

——————————

再补充一个

郑州要求三天两检

人最后16号到的郑州,18号下午才连续做两次核酸,其中一次还是专门打车跑新郑机场去做的

呃,我寻思这不就是大数据排查到了,有人说没事,补个手续的节奏吗

只是没想到阳性了 滑稽

user avatar

准备不越级。先打市纪委举报这个病例,还有市防疫办不作为。然后逐步举报到中纪委。同时网上实时直播。避免被政府抓了,或者我出意外。

为啥举报?看见这种让别人遵守法律,自己却视法律为无物的恨!

虽然生来就没有公平,但至死在追求公平!

user avatar

结合此图对比效果更好喔

user avatar

还好是纬二路十号,不是金水路二十二号。十号是老办公楼,二十二号建好后要害部门都搬过去了,所以不影响政府正常运作。

具体这个人啥情况现在很多人都想知道,应该会有下一步的通报。说实话我不认为这个人有多大的权势,可能是哪个承接政府项目的老板。可能就是因为老办公楼这里没有要害部门了,然后防范就松懈了。。但这次真的是有点有碍观瞻。。

所以防疫侥幸心理不能有。。。

user avatar

纬二路十号开会,通报姓名都不敢写,纬二路10是什么地方也不敢明说,有胆追究刑事责任吗

user avatar

看了一下通报,落地24小核酸,核酸未出结果前非必要不外出,7日内不聚餐,是一条也没有遵守。

省外来(返)郑人员、省内发生本地疫情的城市来(返)郑人员,入郑时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未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可在新郑机场、高铁东站、郑州火车站临时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后需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入郑,入郑后,24小时内再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未明确前非必要不外出。

郑州市域外来(返)郑人员抵郑后,需加强自身健康监测,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



user avatar

结合西安那个被立案侦查的一起看,防疫规定都是形同虚设,上次是个刁民,这次碰见大佬了,看是防疫部门背锅还是大佬背锅。

user avatar

真的牛逼,说好的三天两检,从上海重疫区回来,不需要隔离、不需要三天两检。

郑州最贵的酒店住着,Gucci店购物着,巴奴火锅吃着,茶艺馆喝着,还打车去开封吃个小吃再回来,然后去传说中的“纬二路10号”开一个小时会。让整个郑州的普通老百姓给买单!

user avatar

郑州口号天天喊的震天响,结果他妈的官老爷不遵守规定,我不是说这个感染者是官,他去机关开会,机关不核查他行程码和核酸结果吗?我出差去个客户公司,都被查个底掉。开完会11点去巴奴概念餐厅,大概率是和公职人员一起去的,又不遵守郑州发布的入郑州7天内不要聚餐规定,公职人员不知道他不满7天吗?不知道他是上海来的?

就他妈天天管平头老百姓带劲,这要是个农民工,估计都够立案了

user avatar

能进纬二路10号开一小时会

外省来没有隔离

买gucci

住万豪

三天到处逛吃喝

能进某茶艺馆喝茶

通报里连个姓都没有

果然“刑”不上大夫

淦!!!!!!

还不赶紧去复习争取早点上岸

user avatar

有些回答挺有意思的,两句话引到姥爷和上岸

我根据部里工作安排,近期一直在北京和郑州之间往返,协助规划河南省的灾后能力提升建设

我们一个团队,在郑州驻点办公就是围绕着省应急管理厅,纬二路10号,天天都要去厅里工作

基本上就是酒店-办公点两点一线。这位老哥也算是精准狙击,把我们一队人给隔离到酒店了

1、身份问题

省级办公单位,每天要接待大量的外来人员,我们这种长期驻点的干脆办理了入门手续,一些临时来的需要内部单位给予接待手续才能进入。就我个人知道的,进入这个办公楼的人口来源就包括广东深圳的,四川成都的,北京的,天津的,还有很多河南省内各个地市县的。

来的人大部分是商务洽谈,少部分是开会。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天天都到纬二路10号,那这个人八九不离十是公务员,但是一个人出差一周只在这里开了一上午会,打车往返开封聚餐,往返机场做核酸,还住着五星级的中州皇冠和万豪酒店,那百分百是个商务,还是级别很高的那种。

2、政策问题

郑州市疾控的政策,我从二月起到现在,这几周已经领教过好几次了,首先是入郑需要提前48小时核酸阴性,然后如果你居住的所在地级市(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按照区来计算,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在系统里默认识别为普通地级市级别)有中风险地区,市疾控会在你入郑后一天左右电话通知你,72小时之内做2次核酸。2次之间间隔24小时。同时,疾控会要求你在出结果之前减少外出。

这个老哥是从上海长宁区出发,3月16日(周三)经广州飞来的,上海市长宁区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所以疾控压根就不会催他。他自己也没有遵守入郑领取健康码时的防疫规定,到处聚餐。河南省本省的健康码填报也是全靠自觉,并没有特别严格的审查机制。

但是,如果所在区说有风险地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2月24日,我有两位同事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来郑州协助工作。当时呼市赛罕区有一处高风险地区,多处中风险地区。我同事当时已经在呼和浩特做了五轮核酸,隔离了大半个月。呼和浩特市给他把码转绿,他们才得以上车出门的。

结果呢?他们俩深夜在郑州站被疾控拦了两个小时,说他们出发所在区有高风险地区(距离他们在呼市居住酒店约40公里),入郑必须集中隔离,我们在酒店也是各种咨询求助。最后无果,而且郑州市的集中隔离酒店在夜间11点后停止接收旅客,也不负责接送旅客。市疾控给他们的解决方法是,要么在车站过夜,第二天一早由本地同事(也就是我)打车送到隔离酒店,要么扭头上车离郑换个地方。

所以这两位买票去了南方某城市,那个城市只要48小时核酸阴性就可以正常通行,完全不管是不是中高风险地区。

你说郑州的政策严不严?我觉得非常严,对于有高风险地区的来客,严到劝返

那几位刑不上大夫的,看看我的认证,我的同事至少算是官僚体系的一部分吧。

3、途径路径问题

我们一行前前后后到郑州的有十五六人,来了以后就是天天枯燥的两点一线。周末回不去北京也得在酒店开两天的会。实话实说,闷出鸟了。我们自嘲虽然来了大郑州,但是活动范围不超过三条街。所以本周五(18号)傍晚,我实在是憋的厉害就出去长跑了一下。这已经算是我们十多个人里活动范围最大的了。就这,我也是没搭载任何交通工具,自己一个人慢慢跑步。更别提聚餐或者打车跑出去玩了。

这位老哥消费能力比起我们强的不是一丁半点,更没有单位约束(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肯定会有专门负责疾控的政策交待出差不允许聚餐)。他这买买买吃吃吃跑跑跑的路径,实话实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另外,他从上海跑广州再来郑州,去的是文旅厅开会,又是从长宁区出来的,结合之前说的高级商务的推断,大概就是携程的高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