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明日方舟:终末地》3 月 18 日公布的概念 CG,透露了哪些信息?

回答
《明日方舟:终末地》3月18日概念CG:冰山一角下的澎湃暗流

2024年3月18日,鹰角网络在万众期待中公布了《明日方舟:终末地》的首支概念CG。这支短短数分钟的影像,如同一扇缓缓开启的大门,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备受瞩目的新作的一角,尽管信息量有限,却足以让玩家们从中嗅到浓厚的末世气息和一丝隐约的希望。通过对CG的细致剖析,我们可以窥见这款作品在世界观、美术风格、核心玩法以及叙事基调上的一些初步端倪。

一、 浓郁的科幻末世美学:废墟之上绽放的工业残骸与自然力量的抗争

CG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战火、灾难摧残过的世界。高耸入云的巨型建筑,如今只剩下残破的骨架,工业文明的辉煌与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属结构的腐蚀、裸露的钢筋水泥,无不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惨烈。

然而,即便是在这片荒芜之中,生命力也未曾完全熄灭。扭曲的藤蔓缠绕着倒塌的巨塔,野草在裂缝中顽强生长,暗示着自然力量的韧性,以及在人类文明退潮后,自然如何重新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废土之上,生命不息”的意象,与《明日方舟》本体“大地的伤痕”的主题遥相呼应,却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呈现出更加广阔和严酷的生存环境。

CG中对光影的处理尤为出色。残阳斜照下的废墟,投下长长的阴影,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带着一丝神秘的氛围。偶尔闪烁的工业灯光,或是远方传来的微弱信号,则像是在黑暗中划破的一缕希望,勾勒出幸存者们努力求生的图景。整体美术风格延续了《明日方舟》本体的赛博朋克与末世写实相结合的特点,但在“终末地”这一概念下,对工业遗迹的刻画更加详尽,也更加强调了自然力量的侵蚀感,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更为苍凉的美学。

二、 模糊的战斗痕迹与策略指向:并非纯粹的战斗推演

尽管CG中并未出现明确的战斗场面,但通过一些细节,我们可以对潜在的玩法模式进行一些推测。

首先,我们看到了数位身着防护服、手持各式工具或武器的“干员”(或者称之为“探险者”)。他们的装备风格与《明日方舟》本体的干员有所区别,更加倾向于实用主义和防护性。例如,有人身上佩戴了氧气瓶,有人携带了扫描设备,还有人装备了像是近战用的利刃或者能量武器。这暗示着“终末地”的生存挑战不仅是来自外部的敌人,也可能包括恶劣的生存环境本身,例如缺氧、有毒物质等等。

在一些场景中,角色们似乎在进行某种程度的探索、收集或是在特定的区域进行部署。例如,一位角色站在高处观察,可能是在侦察地形;另一位角色则在操作一台像是终端的设备,可能是在进行数据分析或通讯。这些零散的片段,虽然未能构成完整的战斗流程,但隐约透露出这是一款带有一定探索和策略成分的游戏,而非纯粹的数值推演。

更值得注意的是,CG中并没有出现大量爆炸、枪林弹雨的夸张镜头,反而更侧重于角色在严酷环境中的移动、观察和互动。这或许意味着“终末地”的战斗可能不仅仅是站桩式的射击或技能释放,而是更注重环境的利用、资源的分配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作战。类似《明日方舟》本体的策略性塔防玩法,但可能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更多元的互动元素,例如解谜、环境互动、资源管理等。

三、 世界观的进一步延展:危机四伏的未知地带与幸存者的求索

CG最核心的信息,莫过于对“终末地”这一概念的具象化呈现。我们得知这是一个经历了巨大灾难的世界,但具体是什么样的灾难,以及灾难的根源,目前仍是未知数。

CG中反复出现的大型机械遗迹,暗示着过去曾经存在过高度发达的文明,而如今这些文明的造物已然成为废墟,甚至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同时,我们看到的角色们似乎在搜寻着什么,或者是在执行某种任务。这暗示着“终末地”的世界并非完全死寂,依旧有幸存者在努力地生存,并且在探索这个破碎的世界,寻找答案、资源,甚至是重建文明的希望。

概念CG中还暗示了一种“探索”的动机。角色们不仅仅是在躲避危险,更是在主动地深入未知的区域,去揭开末世背后的真相。这种探索的基调,与《明日方舟》本体中博士(玩家)在方舟上与世界进行交互的主题有所呼应,但更具象化为一种在末世废墟中寻觅生机的旅程。

四、 叙事基调:压抑中的微光,坚韧的生命之歌

从CG所传达的氛围来看,《明日方舟:终末地》的叙事基调,无疑是沉重而压抑的。末世的景象、残破的文明,都让玩家感受到一股挥之不去的绝望感。然而,在绝望之中,鹰角网络却巧妙地植入了一丝希望的火种。

角色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他们并非只是在苟延残喘,而是在积极地面对困境,努力地寻找出路。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未来的追求,是贯穿整个《明日方舟》系列的核心精神,在“终末地”这一更为极端的背景下,这种精神将显得尤为可贵和感人。

CG没有选择展示过于血腥暴力的场景,反而通过烘托气氛,让玩家去感受那种在艰难环境中努力求生的张力。这说明鹰角网络在叙事上依然会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角色的塑造,即便是身处末世,人性的光辉、战友情谊以及对理想的追求,都将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冰山一角,已见磅礴之势

总而言之,《明日方舟:终末地》3月18日公布的概念CG,虽然只是一次初步的窥视,却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宏大而又充满挑战的末世图景。它在继承了《明日方舟》本体的优秀基因的同时,也在世界观的设定、美术风格的展现以及潜在的玩法机制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玩家们得以从中窥见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严酷的生存环境,也对即将到来的探险充满了期待。这支CG不仅仅是游戏内容的一次预告,更是鹰角网络向玩家们传递的一个信号:他们正在用心的打磨一款拥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全新作品。尽管前路漫漫,但从这冰山一角,我们已然能感受到其下澎湃的暗流和无限的可能性。对于《明日方舟》的忠实粉丝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也让我们更加期待《终末地》的正式上线,去亲身感受这个末日世界的波澜壮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概念CG+开发实机演示一共三分半,结合官网信息,透露出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终末地》的标题前面有“明日方舟”四个字,说明这款作品显然是在方舟大IP的架构下的。

相比泰拉世界的19世纪社会/政治生活+源石科技的世界观(这不是才搞联合国),《终末地》的概念CG上来就是一个宇宙探索,泰拉人已经拥有了自由在其他星球上建设基地能力,并且还是模块化自动建设(可以,这很戴森球),这年表要写到哪里呢?现在的泰拉世界是12世纪的前夕,终末地怕不是要再过几个世纪?


塔卫二这个新星球并不比泰拉好多少,方舟IP的关键词是“天灾”,那么塔卫二上显然也有天灾——“侵蚀”,这东西的具体表现不明,官网上只简单写了句:扭曲的环境和反常的物理现象”,参考开发阶段实机演示里的跑动和攀爬,说不定会在地形解谜上做文章。

官网上还说,塔卫二上的开拓者属于不同的公司和组织,现在放出的第一个组织多少有点新怪谈的味道(看那颇具基金会风格的口号),后面或许会有一些现在方舟世界里我们熟悉的公司和组织,企鹅物流不来一个么?(笑)

整体风格上,我觉得《终末地》比方舟本传更“泰伯利亚之日”了(滑稽),PV里基地在矿石旁边展开,加上在荒野里跑动的多轮车和摩托,哦,我是不是应该派我的干员去采矿。


进一步说,从这个跑动演示来看,我个人猜测游戏的玩法很可能是“基地建造”+“场景解谜”+“即时战斗”,3D建模都掏出来了,不用岂不是可惜,唯一有点疑惑的就是这个镜头距离下人物太小,感觉不太适合操控单独角色即时战斗,不清楚将来是会用战斗时调整镜头距离解决,还是做的其实是个“多人即时战斗”。

PV里人物建模很棒,简单明快整体性好,这位疑似看板娘的妹子在服装设计上没有阿米娅那么多繁复的装饰(2D和3D项目的不同需求),但整体气质非常接近。

UI依旧是鹰角的强项,这主视角腕表UI界面,时刻提醒着我们YJ有一颗做3A主视角游戏的心,加等高线地形图的做法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把整体逼格拉了上去,如果这个等高线地形图真的有用的话,那么肯定就会有不同重力/物理现象下的场景解谜设计了。

如果说有什么担忧的话,那就是同一IP下如此迅猛的世界观发展(这种群星探索,我怎么觉得和《来自星尘》的世界观更接近),背后的IP整体世界观有没有做好足够的支撑呢?虽说可以简单的用“只是五百年后”来做“隔断”,但如果想真的把IP打造完美,那么泰拉和塔卫二的历史连接,科技树,文化传承就都要做得紧密,这工程规模想一想就令人畏惧。

最后,截止今天中午12点,概念CG在发布一小时后,播放量已经达到了40多万,评论数1.3万,这就是内容向IP的实力和价值,不需要有意识的宣发,不需要铺稿,甚至不需要买量,只要放出足够吸引人的信息,玩家就会自动帮你传播。

或者说,这才是内容产品的正常开发/传播模式。

user avatar

现阶段有三个问题:

第一,这玩意基地是单一基地还是伴随着新区域解锁会有新基地?

第二,这玩意基地建设是固定的点扩展,还是说是根据玩家需求来布置基地和基地建筑。

第三,既然有队伍,这个队伍能容纳多少人?是常见的四人队伍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