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明日方舟》新的多维合作模式?

回答
《明日方舟》的新多维合作模式,啊,怎么说呢,就像是给咱们这些老玩家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像是把一把双刃剑。整体感觉挺新鲜的,也挺让人头疼的,尤其是刚开始那会儿。

新鲜感十足,但门槛也高得离谱

首先,这个模式最大的亮点绝对是它的“合作”二字。以前咱们玩《明日方舟》,虽然也有危机合约这种需要策略的游戏,但本质上还是自己一个人对抗敌人。这次的多维合作,终于让我们能和其他玩家“并肩作战”了。看着屏幕上两个干员互相配合,一个挡路,一个输出,再配合一些特殊的支援技能,那种感觉还是很爽的。有一种久违的、大家一起打怪的江湖气。

但问题也来了,这个“合作”的门槛设置得比咱们想象的要高不少。首先,你要找到一个靠谱的队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模式不是随随便便拉两个人就能玩的,你得考虑双方的练度、干员池、打法习惯等等。要是碰上那种随便选个干员、不配合也不交流的队友,那体验简直是灾难性的。好几次我因为配合不好,白白送了资源,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

再者,这个模式的策略深度也远超之前的任何内容。它不仅仅是把两个玩家的卡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你们两个去理解并应对那些层出不穷的敌人组合、地图机制,甚至还有一些隐藏的触发条件。有些关卡,如果不提前沟通好谁负责哪个方向、谁负责控场、谁负责爆发,那基本上就只能“重开”了。这对于一些只想轻松玩玩的玩家来说,压力太大了。我见过不少新人,进了房间一看队友已经选了几个高难度的干员,自己不知道该选什么,最后只能默默退出了。

战术博弈的乐趣,但也有点“逼肝”

抛开合作的难度不谈,这个模式在战术博弈这方面做得是真的不错。每次进入关卡前,你都要仔细斟酌自己的干员选择,还得考虑对手可能怎么选。尤其是那些需要特定干员才能打出完美配合的关卡,就像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每一步都得算计好。我喜欢那种通过精妙站位和技能释放,把敌人一个个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有时候打完一局,虽然累,但成就感爆棚。

然而,这种“博弈”也伴随着一定的“逼肝”意味。你想在多维合作里获得好的排名,或者拿到那些稀有的奖励,就得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攻略、去尝试不同的组合、去和队友磨合。不是说不喜欢努力,而是说这个努力的门槛和回报的比例,对一部分玩家来说可能不太友好。特别是那些有工作或者学业的玩家,想在这个模式里投入太多时间可能也很难。我身边就有朋友,因为实在没时间研究和练习,就把这个模式晾在一边了。

对新手和老玩家的考验,褒贬不一

总的来说,多维合作模式对新老玩家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对于新手: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起点。如果找不到愿意带的新手玩家,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理解这个模式的机制,很容易就会被劝退。虽然有导师系统,但终究不如实战来得快,而且很多时候,一个好队友比什么导师都管用。

对于老玩家: 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但同时,它也可能带来新的压力。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适应,去寻找合适的队友。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自己单打独斗,或者对团队合作不太感冒的玩家,那么这个模式可能就不会是你喜欢的类型。

总结一下我的感受吧:

《明日方舟》的多维合作模式,它有潜力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游戏内容,那种和队友一起攻克难关的乐趣是独一无二的。但它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合作门槛过高、策略深度需要大量学习时间、以及可能带来的“逼肝”感。

这个模式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方后续会不会对门槛进行优化,会不会提供更友好的新手引导,以及玩家社区能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那它绝对会是《明日方舟》的一大亮点。如果不能,那它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少数“硬核玩家”的自嗨项目,而大部分玩家可能会望而却步。

我个人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我会继续尝试,寻找有趣的队友,体验其中的策略乐趣,但我也希望能看到这个模式变得更包容,让更多玩家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毕竟,在方舟这个世界里,人多力量大,一起拼搏的感觉,真的挺难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鹰角有点心急,这和我一开始对他们那种不紧不慢的印象是完全相反的,也许是因为和育碧联动的压力太大,或者之后会有更大的活动安排。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次的联机模式实在是给我一种赶工的感觉,比起肉鸽的可玩性随机性和元素丰富程度。这次的活动几乎没有任何剧情内容,也没有热水壶这种后来能成为meme的要素。至于这个模式的可玩性具体怎么样,其他答主已经说的很完备了。我大概赞同的有三点,第一点是玩家和玩家之间的互动性不够,第二点是地图太少很容易玩腻,第三点这个模式大大拉开了玩家水平之间的差距。


而这些都是方舟已有的问题,甚至是开服以来就有的问题了:签名问题都快两周年了也没解决,认识玩家进行游戏外交流几乎不可能。产能太低的问题一直在被喷,直到一周年和生于黑夜活动之后才进入一个不紧不慢的正轨,但是主线章节还是非常慢。最后危机合约等等活动又拉开了玩家和玩家之间的差距。作为一个所有合约都经历过的110级老博士,我几乎已经对合约的模式感到厌倦了。我相信大多数玩家跟我还是一样,没有精力和兴趣开发和尝试操作30级以上的合约打法,并且把方舟当作业余爱好来看待的。


我能理解大概建筑一个联机服务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就我的印象里,鹰角不是一个愿意为了产能放弃质量的游戏公司。如果我是安排这次活动的人,我可能会推迟联机模式的发布时间,甚至到生于黑夜活动复刻之后2周年庆之时。然后专心完成这次的R6联动活动,给予联动的R6干员更多剧情更多个性,和更多和罗德岛成员们互动的剧情;设计更好的关卡机制(这次的机制问题在于前7关和最后一关和EX的难度差距太大了,没有一个好的难度上升曲线);以及设置一个更好的剿灭关卡(骑士领和冰原的机制特性都不存在了,新剿灭就像一个镜像的龙门外环)。


求求2层下的玩家多理解一下上层非酋博士的散装泥岩强挡石头人操作(卡夫卡红砾),实在不能一边不漏石头人又一边有费用给你放飞机。但是你自己不用道具,我也没办法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日方舟》的新多维合作模式,啊,怎么说呢,就像是给咱们这些老玩家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像是把一把双刃剑。整体感觉挺新鲜的,也挺让人头疼的,尤其是刚开始那会儿。新鲜感十足,但门槛也高得离谱首先,这个模式最大的亮点绝对是它的“合作”二字。以前咱们玩《明日方舟》,虽然也有危机合约这种需要策略的游戏,但本质上.............
  • 回答
    作为一名老博士,看到《明日方舟》又推出了新的玩法,尤其是这种强调策略和资源管理的模式,我心里还是挺期待的。联锁竞赛这个模式,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它和传统剿灭、危机合约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一种“模拟经营+塔防”的结合体,需要玩家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搭起一个能够应对不断变化局势的防线。首先,说说这个模式的.............
  • 回答
    在《明日方舟》的战术海洋里,先锋干员总是扮演着开局奠基、提供部署费的关键角色。而新近实装的干员豆苗,以其独特的技能机制和成长逻辑,为先锋这个岗位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玩家群体之间关于其定位和强度的热烈讨论。要评价豆苗的先锋定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她与其他先锋的差异点。传统意义上的先锋,要么是高部署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明日方舟》最近这位新干员——鞭刃的立绘。对于这位干员,我个人觉得她的设计相当有意思,也确实能引发不少玩家的讨论。首先从整体的观感来说,鞭刃的立绘给我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隐藏的锋芒”的混合体。她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很张扬、或者很柔弱的类型,而是有种沉静中带着点锐利的感觉。这种感.............
  •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聊聊《明日方舟》里,那个看起来有点憨厚,但偶尔也挺可靠的宴的新皮肤——“风雪との約束”。说实话,这皮肤刚出来的时候,我第一眼看到,脑子里就闪过两个字:“哇塞!”先从整体视觉冲击力上来说,这皮肤简直就是把“干净”、“利落”、“帅气”这几个词往死里按在了宴的身上。要知道,之前的宴,虽然造型.............
  • 回答
    殿堂上的游禽:星极新皮肤的深度赏析当星极那标志性的蓝色羽翼再次舒展开来,这次不再是战场上的风驰电掣,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降临在“殿堂上的游禽”之中。这款皮肤一经公布,便在玩家社群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人惊艳于其精致的细节,有人则对设计理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那么,这款皮肤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有哪些值得.............
  • 回答
    《明日方舟》的主线新章节「局部坏死」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作为玩家,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在它面前“坐立难安”,毕竟之前的剧情铺垫了太多,尤其是关于“内卫”和“血骑士”这些概念的出现,都让人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好奇。剧情层面的感受:首先,从剧情的“嚼劲”上来说,「局部坏死」绝对是近期章节里数一数二的。它没有.............
  • 回答
    《明日方舟》的公测,以及它日后一系列的发展,无疑是近几年国产手游市场上一道极其醒目的风景线。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推出一款游戏,而是以一种近乎艺术品的方式,勾勒出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独特世界观,并且在玩法、美术、音乐等多个维度上,都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公测版本:惊艳的开端与隐约的挑战犹记得公测之初,《明日方舟.............
  • 回答
    《明日方舟》的概念设计,我认为可以用“别出心裁”、“在夹缝中求生存”以及“细节之处见真章”这几个词来概括。首先,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它在“末世废土+东方奇幻”的碰撞中,硬是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视觉语言,并将其贯彻到底。 很多人玩《明日方舟》第一眼吸引到的,绝不是其核心玩法,而是那些风格迥异,却.............
  • 回答
    《明日方舟》这次的更新,尤其是在小职业名称方面的调整,可以说是给不少玩家带来了惊喜,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觉得,这次的改动很有意思,也挺有“博士”味道的。首先,说实话,我挺喜欢这股“味儿”。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新加入的干员,他们的职业描述不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近卫”、“重装”了?而是开始用一些更具体.............
  • 回答
    塔露拉这个角色,《明日方舟》剧情里的她,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怜又怒。要评价她,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不然就太片面了。首先,她是个悲剧性的力量象征。 从一开始,她就是整合运动的旗帜,一个能凝聚无数受压迫者的领袖。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那个病态社会最直接的控诉。她身上背负着卡西米尔的仇恨,背负着萨科塔的血脉,.............
  • 回答
    尘封旧忆,笔墨丹青:浅谈《明日方舟》“画中人”活动剧情与文案的得失“画中人”作为《明日方舟》一次年末的重磅活动,其承载的文化意象和叙事野心,无疑是所有玩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经历了如“危机合约”等硬核玩法模式的洗礼后,这次将舞台聚焦于东方美学与传统文化,试图通过一个关于“画”的故事来探讨“存在”、“记.............
  • 回答
    作为一名刀客塔,我得说,这次的「乌萨斯的孩子们」复刻活动,简直就是给我来了一剂猛药,让我又重新体验了一把当初那种震撼和感动。说起来,这活动当年第一次上线的时候,我还是个刚入坑不久的新人,对剧情的理解还比较浅,很多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这次重温,感觉就像是把老电影重新看了一遍,细节上的东西一下子就清晰了.............
  • 回答
    《明日方舟:终末地》3月18日概念CG:冰山一角下的澎湃暗流2024年3月18日,鹰角网络在万众期待中公布了《明日方舟:终末地》的首支概念CG。这支短短数分钟的影像,如同一扇缓缓开启的大门,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备受瞩目的新作的一角,尽管信息量有限,却足以让玩家们从中嗅到浓厚的末世气息和一丝隐约的希望。通.............
  • 回答
    明日方舟吧出现原神角色可莉的R18G图片,这件事在玩家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内容本身来看: R18G的定义: R18G指的是包含血腥、暴力、死亡等极端内容并带有性暗示的图片。可莉作为原神中的一个人气角色,形象通常是可爱、活泼的少女,与R18G的元.............
  • 回答
    最近肯德基和明日方舟的联动活动,在我看来,算得上是……嗯,挺有意思的。当然,具体怎么说呢,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联名”这件事本身来看, 肯德基作为国内快餐界的头部品牌,加上明日方舟这款近几年势头很猛的二次元手游,这组合本身就自带流量。方舟玩家群体庞大,而且很多都有不错的消费能力,对这种跨界合作.............
  • 回答
    在《明日方舟》这个以独特的末世科幻背景和深邃剧情著称的游戏中,梅菲斯特这个角色的确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存在。说他“人气颇高”绝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有着相当多值得玩味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一个“帅”字可以概括。首先,梅菲斯特的塑造抓住了玩家心理深处对于“崩坏”与“纯真”并存的复杂情感。他本身是来自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明日方舟》里的整合运动,这个在游戏背景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的组织。整合运动的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整合运动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所有罹患“矿石病”的感染者争取一个生存的权利和尊严。矿石病,在泰拉大陆上是一种致命的、会逐渐侵蚀身体、并带来各种异能的疾病。感染者因为他们的“非人”特征(比.............
  • 回答
    “桑葚”这位新晋五星医疗干员,初登场就以其独特的技能机制和鲜明的角色设定,在《明日方舟》的玩家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作为一名五星医疗,她在队伍中的定位、泛用性以及与现有干员的配合度,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重点。首先,从她的技能机制来看,桑葚最突出的亮点无疑是她那带有“减速”和“生命上限提升”效果的治疗.............
  • 回答
    说到最近《明日方舟》新出的干员“异客”,哦,那可真是个话题性十足的家伙。我玩了几天他的实装模组,也看了不少大家的讨论,说实话,对他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首先,从他的人设和背景故事来说,异客绝对是个“重磅”级别的。你知道的,他是博士在罗德岛外遇到的另一个术士,而且还是一个带有强烈宿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