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哈利·波特》中,赫敏为什么选择了罗恩?

回答
赫敏选择罗恩,这是一个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让许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书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由清单”直接说明,但通过赫敏自身的性格、她与罗恩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冒险,我们可以梳理出赫敏选择罗恩的多个深层原因。

1. 长久而深厚的友谊基础:

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 这是最核心的因素。赫敏、哈利和罗恩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关头,从巨怪袭击、密室的蛇怪、三强争霸赛的危险,到最后的伏地魔之战,每一次的冒险都让他们之间的羁绊更加牢固。赫敏见证了罗恩的勇气、忠诚和牺牲精神,尽管罗恩有时会犯傻或冲动,但他从未真正抛弃过朋友,这一点赫敏非常看重。
相互的理解和支持: 尽管他们常常争吵,但他们也总是能够理解彼此最深层的需求和恐惧。赫敏知道罗恩对家庭的渴望,知道他内心的不安全感,也知道他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她会用她的聪明才智去帮助罗恩,在他低谷时给予鼓励。反过来,罗恩也理解赫敏对知识的渴求,对规则的遵守,以及她内心深处对安全和稳定的渴望。在很多方面,他们是对方最了解的人。

2. 赫敏看重罗恩的内在品质:

忠诚和勇气: 赫敏并非只看重智力或才华。她深知罗恩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即使面对巨龙或食死徒,罗恩也总是站在朋友身边。在很多关键时刻,是罗恩的坚持和勇气推动着他们前进,尤其是在寻找魂器期间,罗恩的两次(一次是因为魂器影响,一次是因为戈德里克山谷的争吵)离开对赫敏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但也更凸显了他在回归后的坚定和重要性。
幽默感和轻松感: 赫敏的性格中带有一定的严肃和一丝不苟。罗恩的幽默感,尽管有时是冒犯性的或不合时宜的,却能给赫敏的生活带来轻松和快乐。他们之间的拌嘴和玩笑,是他们日常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默契。罗恩的接地气和有些傻气的一面,恰好能够平衡赫敏过于理性的一面。
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赫敏虽然聪明绝顶,但她来自麻瓜世界,这让她在魔法世界中始终带着一丝疏离感。韦斯莱一家是她一直渴望拥有的“家”,而罗恩作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代表着温暖、接纳和归属感。与哈利在一起,她更多的是一种朋友的支持,而与罗恩在一起,她则体验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和被爱的安全感。

3. 情感的自然发展和化学反应:

青梅竹马的感情升温: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经历青春期的种种烦恼和成长。这种长时间的相处,使得他们对彼此的了解超越了简单的朋友关系。从最初的互相看不顺眼,到彼此依赖,再到产生情愫,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嫉妒和占有欲的信号: 赫敏对罗恩产生情愫的明显信号之一是她的嫉妒心。当罗恩对拉文德·布朗表现出好感时,赫敏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和受伤。这种情绪不仅仅是因为罗恩的轻率,更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对罗恩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并且不希望他与别人亲近。
互相吸引的互补性: 赫敏的智慧和冷静与罗恩的冲动和幽默形成了有趣的互补。在解决问题时,赫敏提供理论和策略,而罗恩有时能提供出人意料的简单解决方案或关键性的情感支持。他们在一起,就像齿轮一样咬合得很好。

4. 对爱情的定义和期望:

超越外在的吸引: 赫敏不是一个只看重外表或财富的人。她看重的是内心的善良、忠诚和责任感。罗恩虽然不是最英俊的男孩,但他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不是一切都必须完美”的接受: 赫敏能够接受罗恩的缺点,并看到他身上闪光的地方。她知道罗恩会犯错,会生气,会有不安全感,但她也看到了他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这种接受和包容是建立稳定关系的关键。她从一开始就看到了罗恩的潜力,并相信他会变得更好。

5. 哈利的“助攻”和促成:

哈利的观察和鼓励: 哈利作为他们共同的朋友,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在某些时刻,哈利甚至有意无意地撮合他们。例如,在毕业舞会上,哈利鼓励罗恩去邀请赫敏,尽管罗恩当时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做到,但哈利的观察和支持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结来说,赫敏选择罗恩,不是因为罗恩是“最完美”的伴侣,而是因为他是那个在无数次生死考验后,依然愿意站在她身边,理解她、支持她,并且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归属感的人。 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深厚的友谊、相互的理解、对彼此内在品质的欣赏,以及共同成长的经历之上。虽然他们也会争吵和误会,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珍惜彼此。赫敏的理性与罗恩的感性,智慧与幽默,共同构成了他们独特而坚固的情感纽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罗琳 2014 年接受访问时自己说了,希望赫敏和罗恩在一起主要就是为了作者私人的一个心愿 。原话清楚表明: "it's a choice I made for very personal reasons" (这是一个我出于非常私人的原因做出的抉择), "for reasons that have very little to do with literature" (为了一些和艺术创作几乎挨不上边的理由), "not for reasons of credibility" (不是出自合理可信的理由),澄清不是为了要满足什么逻辑定律或艺术安排,最后又说得更直白: "as a form of wish fulfillment" (作为一种完成心愿的方式)。那么罗琳有什么心愿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时间表,尝试推断。首先,在赫敏和罗恩感情明朗到修成正果期间,即第四本到第七本之间,罗琳自己的生活里发生了什么事?

她一跃成为世界各地都知道的著名作家,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然后她静静的、低调的嫁给了 - 不是和她一样的富翁,或和她一样为大众所知的人 - 而是一位各方面平稳,温和,虽然也有才华但并非炙热耀眼夺目的先生 - 一个麻醉师。两个人的身家相差甚远。英国当时报道,他的年薪是几万英镑,而她当时只名下一套房子就至少五十万英镑。这是一宗在世人眼里非常明显女强男弱的婚姻。

那么罗琳这么努力推动赫敏与罗恩这种女强男弱的组合,甚至那几年在不同场合常常提出【互补】,【罗恩支持赫敏追求梦想】 这类理论,有没有可能是她把对自己与丈夫婚姻成功的期盼和美好愿望都放进去故事里面了呢。写一对同样是女方耀眼过男方的组合,努力地支持着他们,说这两人会结婚,会好好的,因为他们能互补,能互相支撑对方。作家也是人,把自己的期望喜好注入故事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件事。看看罗琳和自己第二次鼓起勇气嫁的男人,再看看她书中给自己最爱的女主写出来的感情,有没有一种 “在为自己打气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罗琳不止一次高调声明她最爱赫敏,在她眼里赫敏和她很相似,赫敏是她的化身,等等。她说自己情感丰富,在意非主流群体,看到弱小或孩童受到残忍或不公平的虐待会愤怒。

至于丈夫,她说噢,他是哈利。

可是他真的是哈利吗?是的,她丈夫一头黑发,戴一副眼镜。但本质呢。哈利是天生的救世主,各种事物的中心,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吸引人的目光,他一站,旁边所有人都得给他做陪衬。可是罗琳自己的丈夫总是默默站在她身边,陪她走红毯,做妻子的陪衬。罗琳接受访问时说他会听她谈论自己的写作,甚至有时还会给她一些感情上很囧的回馈。她本人自述,当年写完小天狼星布莱克的死,走到厨房狂哭,丈夫问到,"what on earth is wrong?" (“天啊到底发生什么事”)她答,我刚把那个人杀了。丈夫答,那就别杀了呗。("well, don't do it then") 罗琳顿时囧得无语凝噎。

萌萌哒。有没有想起赫敏的名言 (“一汤匙的情感”)

罗琳亲口说过,她喜欢正直善良的男人,然后遇到丈夫,发现他完全是她所求的良人。多年后,又进一步承认,自己对于幽默的男人无抵抗力。她喜欢这样的人能让她放松。

善良、正直、幽默,这也是赫敏爱上罗恩的理由。

故事里,赫敏常常都在等罗恩长大。

现实生活中,罗琳的丈夫也比她小五岁。

时光流逝,结婚十四年后,她接受访问,公开指出 "if I'm absolutely honest, distance has given me perspective on that" (如果要我完全诚实的说,距离给了我洞察力)。接下来就发表了那篇让世界各地粉丝心碎的言论 -

她说,其实赫敏和罗恩从本质上就是很不同的人,不确定他们的婚姻会不会一帆风顺。

但是又加上,如果接受婚姻辅导,也许也会好的吧。她说,男的需要去处理一下自尊和自我信心方面的问题,女的要学会不那么挑剔。

她侃侃而谈,说也许赫敏和哈利在某种程度上会更相配。

说时,脸上已不再是很多年前被问到相似问题的表情。

看过当年的一个录像,主持人刚提起赫敏和哈利的配对问题,罗琳就立刻打断,带有一点不可置信的语气反问,赫敏和哈利,你真的这么觉得吗?然后坚决的说,是【罗恩】和赫敏,他们有更多 ...

那还是一个纯真年代。作家自己都相信着赫敏和罗恩的故事。

也正因为如此,看到 2014 年的她说的话,才会心有戚戚然。

我们终究都还是要长大的。

【完】


P.S.

谢谢大家的支持,在这里回答一些关于罗琳丈夫的职业与薪水的问题:)

首先要声明,我很尊重麻醉师这个职业,绝对没有想要把它说的一文不值的意图。在 2001 年,根据英国主流媒体的报道,罗琳的丈夫当时年薪约£32,000 (telegraph.co.uk/news/uk). 我觉得在十五年前,这已算是很不错的阶层,我引用的媒体口中“女强男弱”,指的只是经济层面。当时罗琳年收入已过百万,是闻名世界的小说家,所以这是个相对的问题,这位麻醉师如果当时和另外一个医师交往,他肯定不算‘弱势',但因为他的收入和名气与罗琳差了这么多,社会当时就带了有色眼镜去看他。我转述当时的观点,只是为了表明罗琳刚结婚时,在大众眼里需要承受的质疑,并不代表我个人赞同它。实际上当年我看到报道时,心里是很支持罗琳的,因为她说过自己容易紧张,写书时承受很大压力,甚至需要接受心理辅导,而她的丈夫有能令她放松的能力,又有幽默感,能让她笑。


至于为什么我们感觉上收入很高的麻醉师看起来会赚这么少,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欧美,麻醉医生或麻醉医师年薪非常高 (20-30 万美金), 他们大学毕业后,还要攻读医学博士 (M.D) 或相等的学位, 施行手术时也要承担更重的责任。这种麻醉医生,英国人称为 consultant anesthetist (欧美其他地方叫 anesthesiologist), 意思是有资历做医学顾问的专家。


而罗琳丈夫的麻醉师, 是英国制度里的 anesthetist with specialist training 。这个又长又麻烦的名字代表着一个独特的阶段。一个想要进入麻醉医疗行业的学生,必须在拿到本科的医科毕业证后,再接受七八年的深造训练;这个训练走到第 3-4 年,就能成为罗琳丈夫那样的麻醉师。在这个阶段离开,也能在医院工作,担任 senior house officer 等级的职务(差不多是国内住院医师这个级别)。由于深造时间不同,薪水上也就有分别。拿今日的英国打比方,属于 senior house officer 级别的麻醉师,大部分人的薪水范围在 £20,000 - £50,000 内,而属于 consultant 级别的一个麻醉医生,薪水动辄就是它的两三倍。


根据报章报道,罗琳丈夫当年成婚时30岁,正在 Livington 的一家医院担任非 consultant 性质的 senior house officer. 将英国严重的通货膨胀计算在内,2001 年的£32,000 约等于 2016 年的£48,640,在行内算是很不错的位置 :)


国内有些媒体在翻译的时候,会把这两种性质都笼统称为麻醉师,如果不加注明的话,就可能会令人误会。

user avatar

其实和颜控没关系,很多人没注意到:哈利这个人,骨子里彻头彻尾的强势,暴脾气,甚至有些大男子主义。

别被哈利温和羞涩的眼镜受样骗了,实际上,这男孩才是三人组里最能惹麻烦的那个。不是因为他冲动,而是他只相信他相信的,只接受他看到的真实。

虽然罗琳在一开始并没有揭示真相,但从第一本开始她就埋下了许多的伏笔。比如说斯内普,第一部里反派就已经提及斯内普保护了哈利(如果记错欢迎指正),还有后来小天狼星回归后对三人组的保护。

这些细节三人组真的完全没观察到么?其实是有的,赫敏是最先意识到的人,所以她是三人组里对斯内普友善度最高的,虽然不服气但是带着探究的情绪,她也很少主动攻击斯内普;而罗恩更多对斯内普的情绪是惧怕,加上他的粗线条,基本想都不会多想——而接收到一手消息的哈利,他的做法是我行我素,即使看到了怪异的地方,也选择性屏蔽掉。

正是这样的性格,我们会发现哈利这个人很难被说服,甚至是有些不听劝的。第一部里他看到了斯内普一瘸一拐,因此无论是邓布利多还是海格亦或者是麦格坚称斯内普不是间谍,他还是笃信这点。三强争霸赛的时候小天狼星劝他别和朋友闹翻,他还是照常和罗恩闹别扭,直到罗恩服软。

哈利少数的几次自我怀疑,是他切切实实撞南墙撞了个头破血流:比如第二部,他纠结自己是不是真的是斯莱特林后代,源自于他真的说了蛇语。


之前有人问我德斯礼带给哈利怎样的影响,我觉得是“高度厌恶被控制”,而且学会了在乖巧的外表下搞事。

德斯礼一家子不说有没有虐待,对哈利控制欲旺盛是真的,这种控制表现为嘲讽打压和逼迫他做某件事。

哈利的叛逆倔强是暗处的,仔细看书里会发现,凡是想要控制他的,他态度都不太好,秋温柔的时候他很喜欢,可是哭闹的时候他就特别厌倦,他觉得海格最好,别人说他不管对不对讲不讲道理都很生气,甚至不在乎那个人是不是他最好的朋友。

他认定了某件事,除非真的傻逼了否则基本会坚持到底。

而整本书里哈利最喜欢的,最服的,比如海格,邓布利多,还没死前任的秋,金妮,几乎都满足一个点,从不和他正面刚。

要么是循循善诱,要么是蠢萌,要么是崇拜,总之,都不会强硬地要求哈利做什么。

这种倔强源自于对出人头地的渴望,以及隐约的对被打压的报复,谁对他打压的越厉害,他报复的越狠——当然了,他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所以报复的表现就是你爱怎么说,我就是不听。

我觉得这部分可能就是他斯莱特林的特质吧,分院帽已经意识到了。

(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哈利不被名声迷惑,其实也因为马尔福和罗恩海格的表现激发了哈利不好的回忆,而恰好马尔福的阵营不是好人,所以拒绝斯莱特林有一部分叛逆的成分在。

关键不是马尔福人不好,是他太多的打压别人,以及告诉哈利“你应该”。如果他们的阵营反过来,傲慢的是格来芬多,哈利可能也会暂时性地支持斯莱特林。)


这样的性格当然有好处,哈利虽然从小沐浴着名利,可是几乎没有被迷惑过,也没什么过分的虚荣心,但坏处也显而易见——看似好沟通,实际上不好沟通。

所以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一致认为斯内普讨厌哈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的言行确实担得上“自以为是”四个字。

虽然悲伤的童年经历造就了哈利对察言观色的擅长,以及习惯性低调(他本人很不习惯洛哈特那种高调的作风),可是并没有磨掉他骨子里的葛莱分多式强势。

好在他身边还有个智慧满点的赫敏,和随和的罗恩。


是的,罗恩虽然嘴炮技能点满,但实际上这个人骨子里非常随和柔软,心大,且对在意的人很好说话。弄哭了赫敏立刻心里就后悔了,和哈利吵架没过多久就暗戳戳悄咪咪地观察哈利,虽然受影响离开了小队可是想到大家过去的情分还是跑了回去,经常被欺负但并不怎么记仇。

所以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咱们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赫敏绝大多数发脾气都是和罗恩发。套路就是两个人吵吵闹闹,然后发生了一点事情之后立刻和好。因为赫敏非常聪明,她明白罗恩虽然会和自己吵架,但并不会记仇,有问题当场就解决,不会拖拖拉拉。

但面对哈利的时候赫敏会克制很多,两个人的交流也没有三人组时候的那么多,不是因为两个人关系不行,是赫敏心里非常清楚一点——哈利并没有罗恩那么好说话!罗恩可能凶一下哄两句就听话了,但哈利是只相信他看到的他确定的,否则你说再多都是屁。

赫敏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在乎罗恩的毒舌嘴炮,每每让赫敏无力的是对方的固执。比如说四年级的舞会,赫敏硬气地答应别人的邀请,可跳完舞就心软了,试图跑来让罗恩说出心里话,可罗恩难得的倔了一次,直接把赫敏气哭了_(:з)∠)_


那么问题来了:赫敏也是一个强势且骄傲的人。同样的劝诫她愿意说一次两次,罗恩起码被说烦了还会听,哈利则是一边点头一边继续我行我素,那赫敏只能耐着性子继续说三次四次五次,直到爆发——赫敏也没有那么好脾气。

的确,如果咱们算上感情和两个人拥抱亲脸的甜蜜互动,他们确实可能在一起。但你们觉得这样的感情经得起考验么?可能在某次政见不合两个人就会立刻分开。哈利连秋张心软帮玛丽埃塔说话都接受不了,更何况态度绝对会比秋张差一百倍的赫敏呢?

拉倒吧,要我是赫敏,我也选罗恩!起码他足够随和,当你们感情到位的时候,一个问题你只需要软硬兼施他就愿意接纳。而哈利呢?即使感情到位也没用,他不愿意相信的东西,软的硬的都不吃。

对于一个强势的女性来说,相处轻松舒服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哈利VS罗恩哈利完败,真正舒服的互动不是随便亲亲抱抱举高高,而是在讨论大是大非的时候不需要赫敏浪费太多的脑细胞和耐心。


哈利这样的沟通模式,除非是另一方本身对哈利崇拜满点尊重满点否则是非常让人疲倦的,所以哈利和金妮在一起是必然的。金妮美丽,聪明,有主意,她的世界里满满的只有哈利,哈利是她的电她的光她的唯一的神话,而且她虽然性格里有泼辣的成分,但在大决策上无条件听哈利的——最后一点尤为重要,这是无论秋张还是赫敏,都无法做到的。

最后反驳一下哈利是颜控的论点:如果哈利真是个彻头彻尾的颜控,那赫敏四年级舞会的惊鸿一瞥再加上过去的情感,是一定会有所发酵的。别扯什么她平时不好看,一瞬间的惊艳已经足够他念念不忘了,想想秋张和哈利的初见!赫敏还有几年的感情成分在呢。

user avatar

「哈利波特」完结的时候不少人为男女一号为毛没能在一起而感叹,为此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解答,有些甚至还非常专业,比如人人上翟文喆老师的「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就非常精彩,还有很多人罗列了诸多赫敏和罗恩的感情「有苗头」的一些例子,但罗琳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作为前者存在的原因,后者才是我主要要分析的。

罗恩出身很普通,是家里最小的男孩,用的穿的都只能捡哥哥用剩的,所以韦斯莱家族没少被嘲笑;罗恩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资,也没有赫敏在学习上那么努力,所以学业上经常因为在文化课中表现糟糕而被斯内普马尔福等人嘲讽;都说体育好的男生也很有魅力,结果罗恩魁地奇也没有哈利的天赋。可以说,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说,罗恩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困难生。而相比之下哈利和赫敏,一个是名声在外大难不死的男孩,继承了父母一大笔遗产,某些方面还天赋异禀,受到各种老师的青睐和特殊照顾;一个则是学霸万事通,不仅各门功课都很棒,脑袋灵活性格强势,课外阅读广泛得犹如移动图书馆,这都与罗恩的自身条件形成对比。

所以这样结构的三人组在采取行动的时候,就直接决定了三个人的分工:哈利总是占决策主导的地位,赫敏提供技术支持和公关工作,而罗恩则只是计划的辅助实施者,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所以从人物结构的平衡角度来说,如果赫敏和罗恩没有在一起,而是哈利和赫敏在一起了,那罗恩的存在感将被进一步削弱。

那罗琳这样安排,真的只是为了给罗恩增加一点存在感么,罗恩是不是可以替代的呢?显然不是,三人组的存在是缺一不可的。一方面,罗恩有勇气、有胆识、对朋友有忠诚和热忱,最重要的是他有着很强的包容和忍耐,罗恩从小在一堆优秀的哥哥中间长大,有些许的自卑却又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作为一个还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他当然也会嫉妒、会生气,但从头到尾我们却发现,罗恩发脾气的次数屈指可数,其中还有几次是因为吃赫敏的醋,即使是第七部里最严重的那次出走,也是因为他被魂器影响了心智。罗恩这样的品质与性格,纵观「哈利波特」全书是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的,可以说没有罗恩,三人组也不会有今天,伏地魔也不会被打败。

所以罗恩当然是一个优秀的好男人,他的品质和性格上的好和哈利的那种英雄主义不同,如果赫敏从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女人的角度来看,更适合相爱共度一生的,显然就是罗恩这样的。

另一方面,罗恩来自一个古老的巫师家庭。在「哈利波特」整个系列中,韦斯莱家族无疑是家庭概念的一种象征性标志,它不仅让哈利第一次有了家庭概念,莫莉-韦斯莱更是等同于哈利的核心朋友圈里所有孩子的妈妈,她不仅在假期中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还在危机来临的时候用她强大的母爱去保护孩子们,甚至为了保护哈利、顾全大局,她有时候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所以罗恩这样的家庭,也决定了罗恩在三人组里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巫师世界里,身为孤儿的哈利和麻瓜出身的赫敏最渴望归属的地方,不正是这样一个大家庭么,况且他们早就已经成了一家人。

从这个角度试问,尽管他们已经亲如一家,但如果他们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人物的配对应该怎么安排呢?——显然是罗恩和赫敏结婚,哈利和金妮结婚,赫敏成了莫莉的儿媳妇,哈利成了莫莉的女婿,这样就真的变成一家人了嘛。

最后补充:为什么金妮更适合哈利呢,首先从客观条件来说,作者一直把韦斯莱家族形容成一个大家庭,但哈利终究只能算莫莉的干儿子,要遵循「亲上加亲」的原则、使哈利成为韦斯莱家族正式的一员,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哈利跟韦斯莱家族通婚,而哈利是直男,金妮是韦斯莱家族唯一的女儿,方案当然只有一种了。

从主观上说,两个小年轻到底来不来电呢,金妮不用说了,早在学前班就对哈利爱慕有加,而哈利在经历秋张那段伤心初恋之后,在和金妮经历了DA行动、神秘事务所大战等一些事件之后,也渐渐患难见真情,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哈利对感情的认知进一步深入,喜欢的对象也渐渐从秋张过渡到金妮。有人说这些事件里也有别的女生啊,拜托,金妮好歹也是男二号的妹妹,作者在第二部「密室」里还给她安排了那么多戏份,显然就是在铺垫金妮会成为和主角关系更为紧密的人物,所以哈利和金妮在一起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另外说句不好听的,哈利尚有金妮做后备人选,如果哈利跟赫敏在一起了,你到书里倒是让罗恩这个男二号找个老婆啊,安排个路人吧,不合适;安排拉文德这个奇葩岂不是委屈了我们家罗罗;卢娜跟罗恩交集甚少,安排在一起莫名其妙;芙蓉倒是把罗恩迷倒过,但是嫂子又岂能乱动咧?算来算去,罗琳也只能这样安排了。

*翟文喆老师的文章参见:

user avatar

我就举个栗子,还记得赫敏在四年级办的“呕吐”吗,那个小精灵权益促进保护协会,对于罗恩这种纯巫师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即使他们是正派善良的人,但是巫师根深蒂固的觉得“小精灵喜欢干活,喜欢被奴役,不喜欢自由”。但是到了第七部霍格沃茨大战,是罗恩第一个想起来厨房里的小精灵们要去把他们放出来让他们逃生,是罗恩把赫敏的话放在了心上。所以我是说,他们能在一起是有原因的,不只是他们的互动很萌,是因为罗恩和赫敏是能够互相理解支持的soulmate。小朋友们啊,等你们长大了你们就会明白“我愿为你改变我从小接受的根深蒂固的理念,并去理解、接受你的理念,并尊重、遵从你的理念”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情,这比一张漂亮脸蛋和霸道总裁的成吨加隆要可贵一百万倍。罗恩欣赏赫敏的聪敏,支持她的无差别平权理念,赫敏喜欢罗恩以及他一家的温暖包容和他的槽帝属性,既然是这样互相理解尊重的一对,还有别的什么可说的吗?这就是最棒的爱情啊。

user avatar

为了反驳丽塔·斯基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赫敏选择罗恩,这是一个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让许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书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由清单”直接说明,但通过赫敏自身的性格、她与罗恩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冒险,我们可以梳理出赫敏选择罗恩的多个深层原因。1. 长久而深厚的友谊基础: 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 这是最核心的因素。赫.............
  • 回答
    在《哈利·波特》系列的结局中,哈利·波特与金妮·韦斯莱结婚,而赫敏·格兰杰与罗恩·韦斯莱结婚。这一安排并非偶然,而是基于角色成长、故事主线、作者意图以及粉丝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结局的合理性: 1. 角色成长与命运轨迹的契合 哈利与金妮的共同经历: 哈利和金妮在霍格.............
  • 回答
    赫敏·格兰杰在进入霍格沃茨时,毫无疑问是一位极其聪慧、知识渊博的年轻女巫。按理说,她那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对规则的严谨遵守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都与拉文克劳学院的特质——智慧、博学、机智——高度契合。然而,最终,她却被分入了格兰芬多。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个令人着迷的“未解之谜”之一,也引.............
  • 回答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为什么赫敏最终没有和哈利走到一起,毕竟他们俩经历了那么多生死考验,彼此之间那种深厚的羁绊,看起来似乎比和罗恩更牢固。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涉及的情感、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都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看看他们俩的关系到底是个什么性质。赫敏和哈利,无疑是战友,是灵魂的挚.............
  • 回答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选择罗恩而不是哈利,这是一个让许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故事发展的角度来看,赫敏和罗恩的感情是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发生的。如果将之置于现实世界的语境下,这种“看上”也并非不可能,只是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现实中的适配度。赫敏为何会看上罗恩?赫敏选择罗恩,绝非仅仅是.............
  • 回答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形象与她在现实生活中近期的照片有所不同,甚至会觉得她“满脸干瘪皱纹丛生”。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艾玛·沃特森并没有“满脸干瘪皱纹丛生”。这是一种对她近期外貌的误读,或者是一种刻板印象的投射。造成这种感受的原因可能有.............
  • 回答
    在《哈利·波特》系列的故事里,罗恩·韦斯莱最终和赫敏·格兰杰走到了一起,而不是哈利·波特。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远不止是简单的“命运安排”或者“谁和谁更配”那么简单。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剖析一下。首先,性格上的契合与互补,是罗恩和赫敏走到一起的基石。我们都知道,赫敏是个极其聪明、严.............
  • 回答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结尾,当哈利和赫敏利用时间转换器回到过去,去拯救小天狼星布莱克和鹰头马身有翼兽巴克比克时,邓布利多并没有选择和他们一起回到过去。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都紧密地围绕着时间转换器的使用规则以及邓布利多作为一位深思熟虑的巫师的责任感。首先,最核心的限制在于时间转.............
  • 回答
    好的,设想我穿越成了11岁的赫敏·格兰杰。这真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开端!作为一名来自现代社会,熟悉《哈利·波特》系列剧情的人,我的目标是在保留赫敏原有的优点(聪慧、勤奋、强烈的正义感)的基础上,利用我前世的知识,让自己的霍格沃茨之旅更加顺利,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做出积极的改变,同时也要确保自身安.............
  • 回答
    要论巫师和麻瓜开战谁能赢,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里面门道太多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麻瓜世界有其压倒性的优势——那便是数量。魔法世界再是神奇,巫师的总数也有限,而且分散在世界各地,不像麻瓜,人口基数是以“十亿”为单位计算的。想象一下,即便巫师能施展出再强大的咒语,面对蜂拥而.............
  • 回答
    说实话,要从《哈利·波特》里挑出一个“最”惊艳的设定,对我来说就像在霍格沃茨图书馆里找一本孤本一样难。JK·罗琳构建的魔法世界太庞大太细致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喜。但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个能让时间倒流的——时间转换器(TimeTurner)。初次见到时间转换器,是在《哈利·波.............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留给我们的,除了魔法世界的奇妙,还有那些挥之不去,甚至让人心口隐隐作痛的遗憾。如果要挑出“最大的”那个,我想很多人心里想到的会是那个有着狮子般金发的、勇敢又带点鲁莽的男孩——西里斯·布莱克。他的存在,就像一道耀眼却短暂的闪电,照亮了哈利的世界,又在那一瞬间熄灭,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黑暗.............
  • 回答
    要说《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教育有没有“bug”,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毕竟,JK·罗琳女士创造的这个魔法世界,可以说是细节满满,严谨得让人惊叹。但只要是虚构的世界,总会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或者说,如果我们拿现实世界的逻辑去套,难免会觉得有些说不通。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霍格沃茨这个魔幻学.............
  • 回答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斯内普之所以能够长期隐藏身份,不被伏地魔怀疑,主要得益于他高超的演技、对魔法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利用伏地魔本身的心理弱点。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忠诚的表象与过往的罪证: 为伏地魔卖命的过去: 斯内普在第一巫师战争时期是食死徒的一员,并且曾向伏地魔透露过预言的关键信息(尽.............
  • 回答
    在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里,想知道哪个巫师“牛”在哪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像我们考试分数高就能算出个高下。在那个充满了神秘和惊喜的魔法世界里,能决定一个巫师真正实力的,是好几样东西杂糅在一起,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首先,天赋和血统,这大概是最容易被人看到的。你说哈利为什么能跟伏地魔对抗?固然他是个惹.............
  • 回答
    聊到《哈利·波特》,怎么能不提那三个在魔法世界里一路打怪升级的主角?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这三个名字如今早已不仅仅是演员的代号,更像是某种青春的印记,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时光荏苒,距离他们在霍格沃茨挥舞魔杖的日子已过去十多年,这三位“活在聚光灯下”的年轻演员,如今又各自奔向.............
  • 回答
    哈利·波特对小天狼星那种深沉而炽热的爱,确实让人动容,也常常引发一个疑问:为什么明明莱姆斯·卢平出场更早,并且同样是哈利生命中重要的大人,哈利却似乎更偏爱小天狼星呢?这其中有太多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如同魔法世界的复杂咒语,层层叠叠,才能解释这份格外的情感连接。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小天狼星是哈.............
  • 回答
    关于《哈利·波特》系列大结局,尤其是哈利与伏地魔是否应该“同归于尽”,这确实是一个能引发无数讨论的经典话题。如果真的走向这个方向,那么整个故事的基调和意义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哈利和伏地魔同归于尽:想象一下,在霍格沃茨大战的最后关头,哈利不再是依靠邓布利多留下的“最后的手段”——死亡圣器和对爱.............
  • 回答
    在霍格沃茨的钟楼上,当哈利·波特和金妮·韦斯莱送别他们的儿子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踏上前往霍格沃茨的国王十字车站第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时,时间就像被施了遗忘咒一样,一下子向前推进了整整十九年。这十九年,对于巫师世界来说,是尘埃落定后的平静,是创伤愈合后的低语,也是为下一代铺设道路的漫长准备。尽管书中对这.............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如此迷人,不仅仅在于它构建的那个瑰丽的魔法世界,更在于J.K.罗琳隐藏在字里行间那些精妙绝伦的伏笔和细节。这些小小的线索,在初读时可能只是毫不起眼的片段,但随着故事的深入,它们会如剥茧抽丝般显现,让读者惊叹于作者的布局之深远,以及她对整个故事结构的掌控力。1. 蛇语能力与伏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