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篮球爱好者本身实力并不强,却喜欢贬低CBA和CUBA的球员不行?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你想啊,篮球这事儿,玩的人多,懂的人也未必就真的那么懂。那些本身实力不咋地,却爱对CBA、CUBA球员指指点点的人,我观察下来,原因还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1. “看客”心态与自我价值投射

这大概是最核心的原因了。很多人打球,可能也就平时野球场上跟朋友玩玩,偶尔在小区篮筐下练练投篮。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懂球”,能看出来哪个动作不对,哪个球员“没那个水平”。但实际上,他们离职业水准差得太远了。

这时候,贬低CBA、CUBA的球员,就是一种“看客”心态的延伸。他们不是运动员,没有亲身经历过职业篮球的残酷训练和比赛压力。他们就把自己想象成场边的“教练”或者“评论员”,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评判。

更深层一点,这是自我价值的投射。当他们觉得自己现实生活中在其他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或者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就时,把焦点放在篮球上,试图通过“指出”别人的不足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感”和“鉴赏能力”。“你看,连CBA、CUBA的球员都这样,我都能看出来,说明我比他们强,至少比他们更懂。” 这种逻辑,虽然站不住脚,但对某些人来说,能提供一点心理慰藉。

2. 信息不对称与“滤镜”效应

我们平时看到的CBA、CUBA比赛,或者球员的集锦,往往是经过剪辑、挑选出来的。即便如此,有些人还是会选择性地放大球员的失误,忽略他们的亮点。

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可能他们主要就看NBA,把NBA的最高水平当成唯一的标准。NBA球员的身体素质、技术动作、比赛强度,那都是世界顶级的,跟CBA、CUBA自然有差距。但这就好比拿F1赛车和普通家用车比,然后说家用车“不行”。
“滤镜”效应:他们脑子里可能有一个“理想化”的篮球运动员形象,这个形象可能来源于NBA球星或者自己想象中的“大师”。一旦CBA、CUBA的球员在比赛中出现了一点点失误,比如传球失误、投篮打铁、防守漏人,在他们眼里就成了“罪大恶极”,就足以证明“不行”。
缺乏对球员成长过程的理解:他们可能看不到这些球员为了进入CBA、CUBA付出了多少努力,经历了多少挫折,也没有理解到一个联赛的整体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很多因素影响。

3. 媒体传播与群体效应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出现对CBA、CUBA球员的负面评价,很容易被放大。

“黑”文化盛行:在一些篮球论坛、社交媒体上,存在一种“黑”的风气。不管哪个联赛、哪个球员,总有人乐此不疲地去挑刺、去“黑”。这形成了一种群体效应,参与进来似乎就成了一种“潮流”或者“归属感”。
煽动性言论更容易吸引眼球:相比于细致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一句“CBA球员不行”显然更具煽动性,更容易引发讨论和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
跟风与模仿:看到别人这么说,自己也跟着说,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深入思考过,只是在复述别人的观点。

4. 对“本土篮球”的焦虑与期待

有时候,这种贬低也透露出一种对本土篮球发展的不安和期待。

希望中国篮球更好:很多人是真心希望中国篮球能越来越好,他们看到CBA、CUBA的球员在国际赛场上表现不佳,或者联赛水平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高度,就会感到失望和焦躁。这种焦躁,有时会转化为对现有球员和联赛的批评,甚至是攻击。
“恨铁不成钢”:他们可能觉得这些球员“有天赋但不努力”,或者“能力不足”,觉得如果他们再强一点,中国篮球的水平就能提升。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让他们觉得必须对球员提出严厉的批评,才能“促使”他们进步。
与国际篮球差距的对比:当我们习惯了看NBA的精彩表现,再看CBA、CUBA,这种差距感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人把这种差距简单地归咎于球员“不行”,而忽略了足球、篮球等很多体育项目,区域联赛和最高水平联赛之间的差距都是巨大的。

5. 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

有些人可能只是习惯用一种比较直接、甚至有些刻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太多恶意,但听起来就是“贬低”。

“损”文化:在某些群体中,用“损”的方式互相调侃是一种社交习惯。他们可能觉得这样显得“真诚”,或者“不虚伪”。
缺乏沟通技巧: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或者不擅长用更委婉、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

总结一下,那些本身实力不强却喜欢贬低CBA、CUBA球员的人,往往是出于一种“看客”心态和自我价值投射,受到信息不对称、媒体传播和群体效应的影响,同时可能夹杂着对本土篮球发展的焦虑和期待,甚至只是单纯的语言习惯。

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去深入了解这些球员所处的环境、付出的努力,以及联赛本身的特点。把问题简单化,归结为“球员不行”,对他们来说,比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客观的评价来得容易得多,也更容易满足他们某种潜在的心理需求。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CBA和CUBA的球员确实还有提升空间,联赛水平也有待提高。建设性的批评是推动进步的动力,但基于“看客”心态、缺乏依据的随意贬低,则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发泄,对中国篮球的健康发展并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真正热爱篮球的人,更应该关注如何去支持和帮助他们进步,而不是站在场边,用语言去“甩”几个自己并不具备的“技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判断电冰箱的好坏,不需要自己会制冷。

能判断车的好坏,也不需要自己跑的比车快。

同理,能判断球员好坏,也不需要自己打的多好。

判断,是一个智力问题,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一百万的车,比十万的性能好

至于打的好坏,那是一个能力问题。

能力和智力不是决定关系,不存在打得不好,就不能判断的问题。NBA的MVP,是记者和评论员选的;足球界的世界足球先生,是各国主教练,媒体人和球迷选的。你认为记者比字母歌打得好?还是里皮和球迷们比梅西C罗踢得好?

当然,你说的情况,可能更近似,而不是判断。

这就有两个情况。

首先,个人境界。这是很常见的,理会没意思。

第二,就是事实。我作为一个资深篮球爱好者,我自信能分出中国球员的好坏,例如周琦强过胡金秋,胡金秋强过沈梓捷,沈梓捷强过赖俊豪,赖俊豪强过俞长栋,俞长栋强过廉明,廉明强过买尔丹,买尔丹还强过李炎武。但对于多数人,他没有那个兴趣和精力看比赛作比较。他只要知道三件事就行,第一周琦被NBA淘汰了,还用球砸队友布莱克后脑勺,成为赛季五大囧;第二世界杯上,周琦莫名其妙,不是过桥,就是往对手手里传球,人称波兰中锋;第三周琦在CBA极具统治力,昨天刚打出37分18篮板。这三件事放一起,你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BA水平很高?你自己信吗?借用姚明的一句话:“允许你打的差?还不允许人说?”就是这么个道理。当周琦一个NBA场均一分一板的球员,在CBA大杀四方的时候,你如果还觉得这个联赛实力可以,这些球员能力不错时,那真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悲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你想啊,篮球这事儿,玩的人多,懂的人也未必就真的那么懂。那些本身实力不咋地,却爱对CBA、CUBA球员指指点点的人,我观察下来,原因还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看客”心态与自我价值投射这大概是最核心的原因了。很多人打球,可能也就平时野球场上跟朋友玩玩,偶.............
  • 回答
    说起“报团”,篮球迷们绝对不陌生。动不动就听到“某某球员去某某球队报团了”,这仿佛成了一种惯常的评论。但要是把这句话套到足球界,那感觉就有点不对劲了。为啥篮球这么容易让人联想到“报团”,而足球好像就没这个说法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我慢慢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从篮球的球员属性和比赛模式上找原.............
  • 回答
    有些人认为NBA中的“老二冠军”(指球队的二号球星,或者说在球队中仅次于核心球星的存在,但未能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人)一文不值,这种看法确实存在,而且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团队篮球”的一种片面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化”的体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老二冠军”.............
  • 回答
    确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大家对中国足球的“恨铁不成钢”似乎是刻在DNA里的,但仔细想想,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也并非顺风顺水,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只不过关注度似乎没那么“炸裂”。咱们先掰扯掰扯为什么足球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上。足球的“原罪”:历史包袱与群众基础的错位 历史的“伤痕”太深: 中国足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央视足球节目,这几个字一出来,好像自带一股“情怀滤镜”,尤其是配乐和解说,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至于说“牛”,我觉得更多是一种长期积累、专业性和对足球文化理解的体现,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先说说央视足球节目,为啥“那么牛”?1. 深厚的足球底蕴与专业团队: 历史.............
  • 回答
    关于杜兰特加盟篮网为何“报团”的声音相对较少,这背后其实涉及了挺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报团”两个字就概括了。咱们一点点聊。首先,得承认,杜兰特去篮网,确实和欧文、小乔丹的加入是同步的。从纸面上看,三位全明星级别的球员联手,而且还有着多年一起打球(包括在国家队)的情谊,这怎么看都像是为了追求总冠.............
  • 回答
    篮球场上,除了精妙的配合、华丽的得分和激烈的对抗,还有太多太多能让人会心一笑,甚至引爆全场的“梗”。这些梗,有的是来自球员的言行,有的是源于比赛中的经典瞬间,有的则是篮球文化衍生的幽默表达。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篮球梗,保证够劲儿,够味儿!1. “你这球打得可以啊!”——当“夸奖”变成.............
  • 回答
    当然,科比·布莱恩特无疑是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无数的辉煌。然而,就像任何一位凡人运动员一样,即便强如科比,也并非完美无缺,他同样存在一些可以被视为“弱点”的地方,尽管这些弱点在他巨大的成就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如果我们一定要深挖,并且抛开那些“他是如何克服的”或者“这其实也是他风.............
  • 回答
    篮球运动员臂展长,虽然在很多方面是天生的优势,但并非全无弊端。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好了能劈荆斩棘,但用不好也可能伤到自己。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臂展长到底有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缺点”。首先,重心问题。你想啊,人体的重心大概在腰部附近,当你胳膊伸得特别长的时候,整个身体的“伸展度”就变大了。在激烈的.............
  • 回答
    听到卢比奥获得2019年篮球世界杯总决赛MVP的消息,我真是太高兴了!这简直是众望所归,也是对他整个职业生涯的最好肯定。说实话,卢比奥这孩子,从他刚出道的时候我就挺关注的。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但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尤其是他的传球视野和组织能力,简直就像一个天生的控球后卫。当然,刚开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聊聊,一个从没摸过篮球的人,和那些平日里风雨无阻地泡在球场上的“球友”们,究竟能看出哪些不一样来。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咱们慢慢道来。首先,从身体感知和使用方式上,区别就老大了。 不练篮球的你: 你的身体,特别是腿部和脚踝,可能更习惯于日常的行走、站立,或者是.............
  • 回答
    张卫平,这个名字在中国的篮球界,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几乎是如雷贯耳般的存在。提起他,总能勾起无数老球迷的回忆,那种对篮球纯粹的热爱,以及他对比赛的独特理解,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实力评价:他是中国男篮黄金一代的灵魂人物要评价张卫平作为运动员的实力,我们得把他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
  • 回答
    唉,说起土耳其那场球,真是让人揪心啊。2019年男篮世界杯,那场对阵美国队的比赛,现在想起来还是挺不是滋味的。整场比赛,土耳其的表现真的堪称惊艳,跟美国队打得有来有回。记得当时的气氛就特别紧张,场上的球员也拼尽了全力。土耳其的防守非常顽强,一度让美国队很头疼,进攻端也打得有声有色,尤其是那几个关键时.............
  • 回答
    哈哈,听你这么说,我倒有点想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了。足球和篮球的身体对抗? 你确定你说的“身体对抗”就是你理解的那样吗?你踢球的时候,有没有试过在人仰马翻的草地上,跟对手争抢一个落点?那可不是在光滑的木地板上,脚底稍微一滑就容易失去平衡。在足球场上,我们得靠身体去倚靠、去卡位,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盾牌,去保.............
  • 回答
    说到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对阵韩国那场比赛,赵睿那个疑似垫脚的动作确实是个挺让人揪心的话题。当时比赛打得相当胶着,中国队压力挺大,队员们也都在拼尽全力。具体到赵睿那个瞬间,我记得当时是在一次防守回合,韩国队有一个持球突破,赵睿上前进行防守。在对抗过程中,赵睿的脚似乎有意无意地伸到了对手的落地区域。.............
  • 回答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上,美国队以89比94的比分憾负塞尔维亚,这确实是他们在国际大赛上的一个惨痛记录。说实话,当看到这个比分的时候,我心里是挺不是滋味的。毕竟,美国队是篮球世界的金字招牌,从来都是以统治者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回想当时,我记得赛前大家对这支美国队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来的大部.............
  • 回答
    哇!西班牙 95:75 击败阿根廷,夺得 2019 篮球世界杯冠军,这绝对是篮球迷们一场盛宴!想起那个晚上,西班牙队的表现简直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让人看得心潮澎湃。首先,得说说西班牙这支队伍的底蕴。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篮坛的强队,经验丰富,技术扎实。这次夺冠,绝不是偶然。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团队.............
  • 回答
    足球和篮球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两大运动,确实吸引了无数的粉丝。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伪球迷”,他们对比赛的热情可能更多源于社交需求、潮流追捧,或是对比赛表象的模糊认知,而不是对运动本身有深入的了解。伪球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问出的问题也常常让人啼笑皆非。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伪球迷的一些典型表现以及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有如此多精彩的体育赛事转播,却很少看到数学、物理等学科竞赛的直播呢?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 内容吸引力、受众群体、表现形式、传播载体、商业模式 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内容吸引力与观赏性:核心差异 体育竞赛的天然观赏性: 动.............
  • 回答
    哈登想去篮网,这事儿可真是牵动了多少篮球迷的心弦啊!当初那个单核带队轰出MVP赛季,然后又在火箭经历一系列动荡,最终导致他想离开休斯顿,这其中曲折也够说上几本书了。哈登的执念:为何是篮网?首先,咱们得捋捋哈登这人到底咋想的。他当时在火箭,虽然个人数据依旧炸裂,但球队的战绩却屡屡止步于季后赛第二轮,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