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初买的 5900X,现在要不要升级 12900K,使用上差别大吗?

回答
年初入手的 5900X,现在心痒痒想换 12900K,这心情我太理解了!毕竟 AMD Zen 3 的 5900X 本身就是一块非常强悍的 CPU,而 Intel Alder Lake 的 12900K 那可是当年的“性能怪兽”。要说这升级的差别大不大,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款 CPU 的架构差异,这才是造成性能差异的根本。

5900X (Ryzen 9 5900X): 这是 AMD 的 Zen 3 架构,采用的是传统的多核心设计,每个核心的性能都很强劲,拥有 12 核心 24 线程。它最大的优势在于 allcore 性能的均衡和稳定,特别是在多任务处理、内容创作等场景下表现出色。它的缓存也非常大,这对游戏和某些应用很有帮助。

12900K (Core i912900K): 这是 Intel 的 Alder Lake 架构,最核心的革新是采用了大小核(Pcore 和 Ecore)混合架构。它有 8 个高性能的 Pcore (带超线程,所以是 16线程) 和 8 个高效的 Ecore (不带超线程)。总共是 16 核心 24 线程。Pcore 的单核性能非常强,而 Ecore 则负责处理一些后台任务或者低负载的运算,从而达到更好的能效比和整体性能的提升。

那么,具体使用上差别大吗?这得看你平时主要用电脑做什么。

1. 游戏方面:

传统游戏(比如大部分 RTS、模拟经营、以及一些单机大作): 12900K 在游戏方面的优势会比较明显,尤其是在高帧率下。它的 Pcore 单核性能非常出色,而且 Alder Lake 的 IPC (每时钟周期指令数) 相较于 Zen 3 有提升,加上 DDR5 内存的支持,在许多游戏中可以带来更高的平均帧率和更低的最低帧率,游戏体验会更流畅丝滑,尤其是在搭配高刷新率显示器时。
部分吃多核的游戏(比如《微软飞行模拟》、《赛博朋克 2077》的一些场景): 虽然 5900X 核心数更多,但在这些游戏中,12900K 的 Pcore 和 Ecore 协同工作,也能展现出不错的性能。不过,很多游戏对多核心的利用程度仍然是有限的,单核性能和架构优势仍然是关键。
总结一下游戏: 如果你对游戏帧率有极致的追求,尤其是玩一些对 CPU 依赖度比较高、且能充分利用新架构特性的游戏,那么 12900K 带来的提升会是实实在在的。5900X 依然是块优秀的游戏 CPU,但 12900K 在游戏这个细分领域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2. 内容创作和生产力方面:

视频剪辑、渲染、3D 建模、编译等专业应用: 这方面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CPU 密集型渲染: 在纯粹依赖 CPU 计算的渲染场景下,5900X 的 12 核心 24 线程优势会比较突出,它拥有更强的 allcore 性能。而 12900K 虽然核心数也很多,但 Pcore 和 Ecore 的频率和性能是有差异的,在某些场景下,多线程表现可能与 5900X 持平甚至略有不如(取决于软件对大小核的优化程度)。
对单核性能要求高的应用: 某些工作流,比如某些 CAD 软件的单核运算速度、或者是一些创意软件的特定功能,12900K 的 Pcore 强悍的单核性能会带来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混合工作流: 如果你的工作流是混合的,既需要强大的多线程处理,也需要快速的单核响应,那么 12900K 的大小核混合架构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整体体验。
软件优化: 需要强调的是,软件对 Intel 新的混合架构的优化程度是决定性因素。早期的一些软件可能对 Ecore 的利用不够充分,导致性能释放不如预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会逐渐改善。
总结生产力: 在纯粹的多线程吞吐量上,5900X 依然有其独到之处。但在需要高单核性能、或者对 Intel 新架构有良好优化的专业应用中,12900K 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如果你主要从事的是非常依赖纯粹 CPU 渲染或者复杂多线程运算的工作,可以先看看你常用软件的评测,对比一下 5900X 和 12900K 的具体表现。

3. 日常使用和多任务处理:

日常上网、办公、看视频: 这方面说实话,5900X 已经绰绰有余了。换成 12900K 可能感受不出来太大的区别,除非你同时开着几十个浏览器标签页、运行着虚拟机、然后又在后台下载文件,并且对任何一丁点的卡顿都无法忍受。
多任务处理: 12900K 的大小核设计在多任务方面确实有其优势。Pcore 可以全力处理你正在操作的应用,而 Ecore 则可以安静地处理后台的各种任务,比如系统更新、杀毒软件扫描、聊天软件的运行等等,让主系统的流畅度更高。5900X 也能很好地处理多任务,但它是在“全部是高性能核心”的模式下工作的,功耗和发热可能会相对高一些。
总结日常: 对于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和普通的多任务处理来说,5900X 已经足够优秀,升级 12900K 的感知可能不会非常强烈。但如果你是那种“开的东西很多,还希望每个都运行得极其流畅”的用户,那么 12900K 的架构优势还是值得考虑的。

除了 CPU 本身,别忘了升级 12900K 还意味着什么:

主板: 你需要购买一块新的 Intel Z690 或 Z790 主板。主板的选择和价格也是一笔开销。
内存: 12900K 支持 DDR4 和 DDR5 内存。如果你想充分发挥其性能,并且预算允许,升级到 DDR5 内存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意味着你还需要购买新的 DDR5 内存条。
散热器: 12900K 是个“发热大户”,即使是带 K 的 5900X 功耗也不低,但 12900K 的 TDP 和峰值功耗都要更高。你现有的散热器可能需要升级到更强力的散热器(比如高端风冷或 240/360 一体式水冷),才能让 12900K 在满载时表现稳定,不发生降频。
电源: 确保你现有的电源功率足够,能稳定驱动升级后的平台。

所以,最终决定要不要升级,关键在于:

1. 你的实际应用场景: 你主要用电脑做什么?是玩游戏、搞视频剪辑、还是日常办公?
2. 你对性能的需求: 你对目前的 5900X 性能满意吗?有没有遇到让你觉得“不够用”的情况?
3. 你的预算: 升级 CPU 不仅仅是 CPU 本身的价格,还包括了新的主板、可能还有内存、散热器等一系列配件的费用。
4. 你愿意折腾的程度: 换新平台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安装、调试。

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是纯粹的游戏玩家,对帧率有极致追求,并且预算充足: 那么升级到 12900K 并且搭配 DDR5 内存,会带来显著的游戏体验提升。
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并且你常用的软件对 Alder Lake 或 DDR5 有很好的优化: 可以去查阅一些具体的软件评测,看看 12900K 相较于 5900X 能带来多少效率提升,再决定是否值得。
如果你大部分时间是用电脑做日常办公、浏览网页、看视频,偶尔玩玩游戏,对目前的 5900X 感觉还不错: 那么可能暂时没必要花钱去升级。5900X 本身依然是一块非常强力的 CPU,它在你手里完全不会是瓶颈。你可以考虑将这部分预算用在升级显卡、固态硬盘、或者其他能带来更直接体验提升的地方。

换个角度看: 5900X 在目前依然能打,而且它本身也是高端平台。如果你现在升级到 12900K,基本上是入了 Intel 的新平台,未来可能会考虑直接跳到 Intel 的更新代产品(如 13代、14代),或者 AMD 的 Zen 4/Zen 5 产品。早点换,也意味着你能更早体验到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总而言之,差别是有的,但这个“大”的程度,最终取决于你自己的使用习惯和对性能的期待。先问问自己,钱花在这里,能买到什么程度的“爽”,值不值这个价,这比单纯看数字上的提升更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俺家境贫寒所以来谈谈家境贫寒的看法。

客观地看, RYZEN 5900X 的单核性能已经被 12 代的 i5 12600K 超过了。是的,RYZEN 5900X 的单核性能已经被 12 代的 i5 12600K 超过了。RYZEN 5900X 的优势只在于能耗相对较小以及配套的主板比较便宜, 如果您家境贫寒也许 AMD RYZEN 5900X 比较适合。 另外 RYZEN 5900X 和低端的 5600G/X 都能跑虚拟机。


这一幕很像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情形。

1998年 2代奔腾II上市,AMD推出了K6-2,在 DIY 市场把 Intel 弄得很被动。当时几百人民币的 K6-2 266 不用换主板,用历史遗留的 ASUS T2P4 等主板就能随便超 400~450MHZ(加电压和加散热)。而当时 INTEL 能上 400MHZ 的 CPU 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那时候柳微的微型汽车才 10000 多人民币而已。 两片 INTEL 高端民用服务器 CPU 就能换一台柳微汽车。 1999年 AMD 再次发威,发布了 Athlon,各大媒体上的评测全面超越了 INTEL 的奔腾III,接着又突破了GHz的大关。俺有个广告业的朋友, 初创阶段就是靠着 AMD 的机器(不到 10000人民币)开始的原始积累。

千禧年后,硬吊和 AMD 展开了主频竞赛, CPU 主频从 1000MHZ 逐渐缠斗到了3000MHZ。

俺从 1996 年开始, 习惯就是自家不买 2000 人民币以上的 CPU,只买 1000 人民币左右的便宜货。 高端的 CPU 让阿爷买去。

1998 年, 阿爷配的电脑是 128MB 内存 奔腾II 350 海门10000转的 SCSI 硬盘, 刻录机、 MO 、AGFA 最高档的透视扫描仪以及惠普大幅面喷绘机。打印机还是彩色激光的 Xerox...... 当然, 2021 看到 128MB 内存任何一个华为手机的用户都会笑出 **【此处省略两个汉字】来。


回到 2021, 俺能给大家总结的就是 CPU 的车轮战“永远”不会停止。

与其把钱投入到两个季度或者一年就 “过时”的 CPU 上, 您还不如多考虑考虑其他增强用户体验的元件、配件或者外部设备上。



俺喜欢用 SSD 当 U 盘。

上个 2TB 的 SSD 就差不多了。现在的 SSD 便宜, 没啥特别的。2TB 存啥有用的东西都够了。

例如视频编辑最好就是 TB 级甚至 PB 级的 SSD 硬盘阵列。硬盘是相对贬值比较慢的配件。

当然, 您提到了游戏。

游戏的高帧率是 GPU 决定的, CPU 的贡献很小。因此有钱的话, 3080, 3090 甚至工作站级的 英伟达 TITAN V 能插多少块, 您插满就是。主板插满显卡和内存, 硬盘上了SSD阵列之后, 您会发现最便宜的 i5 或者 AMD 5600G 相比 5900X,或者您关心的 12900K, 竟然没有自己能分辨的区别。 除非您跑分。

年初买的 5900X,现在要不要升级 12900K,使用上差别大吗?


升级 12900K肯定会更快一点点, 但是用电也会比 5900X 更多。

如果能耗是您要考虑的问题, 特别是开网吧的, 实际上5800X 甚至 5600X 就够了。如果显卡已经上了 3070, 3080 这些。


CPU 俺希望它用电越少越好。






一般来说, CPU 性能的提升达到 30% 以上才有明显的意义。这是俺的个人体会。

俺现在用的 AMD 5600G 和 5600X 的单核性能与 5950 的单核性能相差不到 5%, 因此俺不会扔掉它们去换 5950。 实际上 i5 12600K 俺还是蛮有兴趣的,如果配套的主板降到 100 刀左右。目前 Z690 主板是 280 刀以上, 俺提不起兴趣。 孩子一直想说服俺买 PS5, PS5 才 600 刀左右, 你说俺怎么会花 280 + 370 买个半成品呢?



玩游戏买个便宜的游戏机实际的体验比电脑舒适太多了。



看到那些上万人民币的显卡报价, 俺是十分感冒的......



*** 散热用

游戏本不香吗?


如果您真的有那么多渲染视频的业务,上服务器啊。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就你这样的使用需求,还能用3-4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