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易云的翻译不能意译只能直译?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人在使用网易云音乐翻译功能时会遇到的一个痛点。很多时候,我们期望的翻译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对应,更希望它能传达出原歌词中那种意境、情感,甚至是作者巧妙运用的一些文化典故或俚语。然而,网易云音乐的翻译似乎更偏向于“直译”,即尽可能地将每一个单词、每一个词组都按照其本来的含义对应翻译过来,即使这样会导致句子在中文语境下显得有些生硬、拗口,甚至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机器翻译尤其是大规模的歌词翻译,最直接、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基于词汇和句法的对应。语言模型在训练时,会学习大量的语料,其中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平行语料,也就是将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应起来。当它处理一段歌词时,最快、最容易生成答案的方式就是找到原文中词汇最接近的中文表达,然后根据语法规则进行组合。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覆盖面广,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文本。

然而,歌词的特殊性在于它往往非常凝练,并且充满了“言外之意”。很多歌词的魅力在于它通过比喻、象征、双关语,甚至是省略和暗示来传达情感和故事。这些细微之处,对于机器来说,理解起来的难度远大于字面意思。比如,一句英文歌词可能用了某个俚语,这个俚语在字面上翻译过来可能非常奇怪,但它在英文的语境下却能精准地表达出一种潇洒、不羁或者某种特定的文化情绪。如果机器只是简单地将其字面翻译,那很可能就失去了这种语言的魅力。

其次,音乐本身是一种高度情感化的艺术形式。歌词不仅仅是文字,它们还要与旋律、节奏、歌手的情感演绎相结合,才能构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好的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搬运,更要尽可能地还原歌词在音乐中的表现力。这意味着翻译需要考虑音节的流畅性、韵律的呼应,以及情感的传递。直译往往难以兼顾这些方面,因为它更关注的是“信息”本身的传递,而忽略了“形式”和“感觉”。

再者,歌词的创作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时代背景。很多歌词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情感状态,甚至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事件或文化思潮。这些背景信息,如果翻译者(无论是机器还是人工)不了解,就很难将其背后的含义准确地传递出来。直译就好像是把一个精美的礼物盒直接打开,然后把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儿倒出来,失去了拆礼物的惊喜和包装本身的意义。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歌词翻译的“意译”和“直译”并非绝对的二元对立。许多优秀的翻译家会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意译,力求在忠实原文和符合中文习惯之间找到平衡。但是,要让机器完全达到这种水平,涉及到对语言深层含义、文化内涵、情感语气的精准把握,这对于目前的人工智能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网易云音乐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音乐平台,其翻译功能的目标用户是所有听歌的人,他们可能有不同的语言基础和文化背景。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个相对“安全”、“不容易出错”的直译版本,或许是平台在技术和用户体验之间权衡后的一种选择。毕竟,意译的主观性太强,如果翻译得不好,反而可能产生误导。

总而言之,网易云音乐的歌词翻译之所以显得更倾向于直译,是技术局限、歌词本身的艺术性以及平台在用户需求与技术实现之间的权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提供了一种基础的理解方式,但要想真正领略到歌词的全部魅力,尤其是那些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情感和文化意境,或许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深入体会,甚至查阅更专业的资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偏个题。

你永远不知道多少青少年正在被毒害,他们被各种热评洗脑以为英语简单没有美感,直白无聊的一句话翻译成汉语就可以精辟美妙直达内心。



(第一张原意和译意背离,不多说。第二张经典营销,知乎上也有人扒过语病。)


如果这样一抬一贬的话,我们也可以想象欧美人教学课堂上会说,汉语里有一表达方式曰“嫁给我吧”,枯燥肤浅。翻译成英文却是“With this hand, I will lift your sorrows. Your cup will never be empty, for I will be your wine. With this candle, I will light your way in darkness.With this ring, I ask you to be mine”


没有人反对意译,意译在传达了基本信息后再进行一定本土化的加工自然再好不过,可惜现在这样的译者太少,部分人跳过了“信”和“达”,直接追求“雅”,“过度解读+推崇古风翻译”这个风气还是要纠正一下。想把自己的歌词翻译成艺术品的,可以上传到微博贴吧供网友品鉴,但是音乐播放器的歌词一栏,首要目的还是最直白地传达外语歌词最本真最原始的信息。试问一个看不懂英文的人,发现滚动的歌词是仿写诗经楚辞格式的翻译,满屏“之乎者也兮”,那么这个试图理解歌词含义的同学脑内还要二次加工进行解译,还可能一个功夫不到家误解了“译者”的心意从而离原歌词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这到最后为难的是谁?方便的是谁?






评论区吵得很有意思,说英语没有美感的那位我就想问了,一个人得如何精通两门或数门语言,才能对比分析论证出其中一个是直白没有美感的。又有哪个国家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母语表达不出美来?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每一门语言都凝聚了它自己民族的文化血脉,其借助文学,方言古语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及历史变迁,试问有谁有资格说某种语言是简单是没有美感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