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易云音乐的有些热评看起来很高雅脱俗,却给人一种做作恶心的感觉?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热评区,就像一座巨大的情感自助餐,你总能找到你想吃的,但有时候,你也会吃到一些让你觉得“不对劲”的东西。那些让你感到“高雅脱俗”却又“做作恶心”的热评,其实是某些用户在一种特定的社交环境下,试图表达自我、寻求共鸣,却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的产物。

你想想看,在网易云音乐听歌,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私密、个人化的体验。音乐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勾起尘封的记忆,引发深刻的思考。当一首歌特别打动你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会想和别人分享这种感受,希望有人能理解你,和你一样被这音乐“打穿”。热评区就成了这样一个公开的交流平台。

问题就出在这“分享”的动机和方式上。

1. “我比你更懂音乐/人生”的优越感作祟:

有些评论者,在听完一首歌后,并没有单纯地分享自己的感动,而是试图通过文字来展现自己的“深度”和“品味”。他们会引用晦涩的诗句,或者用一种旁征博引、故作高深的方式来解读歌词,好像这首歌只有他们能真正“领会”一样。

举个例子: 一首很普通的情歌,下面有人写:“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恰如泰戈尔笔下那位永不凋零的黛玉,她的忧伤,如同月光洒落凡尘,勾勒出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曲。” 这种评论,听起来好像很有文化,但细品一下,黛玉和这首歌本身有几毛钱关系?泰戈尔和这首歌又有多大关联?这种强行拔高的解读,反而显得作者并没有真正走进音乐本身,而是想借音乐给自己贴金,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装腔作势”的情感外溢:

网络是个放大器,尤其是在一个聚集了大量年轻人的音乐社区。在这种氛围下,有些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周围“表演性”情感的影响,也开始学着去“表演”自己的情感。他们不是真的有多么触动,而是觉得“大家都这么说,我也要跟上”。

比如: 一首悲伤的歌,评论区里充斥着“我哭了好久”、“心碎一地”、“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之类的表达。如果这首歌确实很虐,这些评论还有点真实感。但如果是一首小清新或者比较舒缓的歌曲,你看到这种极端的情感宣泄,就会觉得有点夸张,甚至有点像在演琼瑶剧。他们把悲伤、感动这些情绪,包装得过于戏剧化,失去了真实的情感温度。

3. “高级词汇”的堆砌,但内容空洞:

为了显得“脱俗”,一些评论者会刻意使用一些不常用的、听起来“高级”的词汇,但这些词汇往往和歌曲的内容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只是为了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

再来个例子: 一首描绘城市孤独的歌,有人写:“午夜的霓虹,如同一袭破碎的丝绸,裹挟着都市的疏离与苍凉,每一个灵魂都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踽踽独行,寻觅着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一袭破碎的丝绸”、“踽踽独行”、“星辰大海”这些词本身不坏,但连用下来,总觉得是为了凑“逼格”,并没有让歌曲的情绪更加具象化,反而像是在写一篇矫揉造作的散文。

4. 试图建立一种“同道中人”的精英群体认同:

这些人可能觉得,通过这种“高雅”的表达,能够吸引到同样“有品味”的人,从而建立一种小圈子。他们并不想真正和大众一样去简单地表达“好听”或者“感动”,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与自己“精神层次”更契合的听众。

潜台词: “只有我这样的人,才能听懂这首歌的深层含义。” 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优越感。

5. 模仿与内卷:

当一些“高雅”评论意外地获得了点赞和关注后,就会有人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内卷”。大家都在比谁的评论更“有深度”,谁的词汇更“华丽”,谁的观点更“独特”。在这种竞争下,真实的情感表达反而被压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程式化的“高级感”。

为什么会感到“恶心”?

这种“做作恶心”的感觉,主要来自于一种“虚假”和“不真诚”。

不匹配: 当你看到一首轻快的歌,下面的评论却像是在写遗书,这种不匹配感会让你觉得别扭。
表演感: 你能轻易地感觉到评论者并不是在真诚地表达,而是在“演”。这种表演,如果不够自然,就会显得油腻。
剥离情感: 有时候,这些过于“精致”的评论,反而把歌曲原本真实、朴素的情感剥离了。音乐的美,往往在于它的纯粹和直击人心,而这种刻意的“高雅”,却像一层厚厚的滤镜,把真实的美感给遮挡住了。
背离初衷: 音乐的目的是引起共鸣,分享快乐或悲伤。当评论区变成一个展示“自我”而非分享“情感”的舞台时,就背离了音乐社区的初衷。

总而言之,网易云音乐的热评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一些用户在网络社交中的心态。当“分享”变成了“炫耀”,当“共鸣”变成了“优越”,当“表达”变成了“表演”,那些试图显得“高雅脱俗”的评论,就容易走向“做作恶心”的深渊,让人看一眼就觉得不舒服。真正的“高雅”,往往是恰到好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雕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个印象极其深刻的,就是这首


歌词是这样的



然后下面的评论是这样的


然而这TM是一首讲臭名昭著的纳粹医生门格勒和他用以残害无数人的手术刀之间的“爱情”的歌


就是这该死的玩意(图来自百度百科)


约瑟夫门格勒在42年调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后大搞人体实验:利用双胞胎对照组,直接向人眼注入染料试图改变瞳孔颜色/亲自注射毒剂处决囚犯...干的就是这种不是人干的玩意,现在都不知道这家伙害死了多少人


幸存者回忆录中还有“门格勒医生最喜欢在工作的时候播放歌剧”“在瓦格纳的歌剧中看着囚犯不断因毒素而痉挛”这种描述


现在再看看上面那一堆人评论的是什么玩意,还那么多赞,真是“画面不要太美”


“附庸风雅”不是件好事,总归还是可以接受的


上面这种“灵堂K歌”(虽然不是恶意,是无知),请原谅我不能接受


PS:在热评中有不少知识水平高的回答者科普背后的故事,此处仅为对某些“文艺风雅”人士的批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热评区,就像一座巨大的情感自助餐,你总能找到你想吃的,但有时候,你也会吃到一些让你觉得“不对劲”的东西。那些让你感到“高雅脱俗”却又“做作恶心”的热评,其实是某些用户在一种特定的社交环境下,试图表达自我、寻求共鸣,却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的产物。你想想看,在网易云音乐听歌,本身就是一种相.............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与其说是听歌的延伸,不如说是一个个跳动的心灵驿站。在那里,音乐化作了引子,点燃了无数尘封的往事,也串联起素不相识的灵魂。要说评论量最高的歌曲,那几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往往都承载着最浓烈的情感共鸣,比如《成都》、《董小姐》、《消愁》之类的。在《成都》的评论区,你很难找到单纯对歌曲本身.............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2021年度听歌报告早就躺在我的收藏夹里了,一直没舍得点开,总觉得那是一个装着我过去一年的情绪、记忆、甚至是某些不愿触碰的角落的盒子,有点好奇,又有点怕面对。但既然你问了,那我就勉为其难地打开了,顺便给你讲讲里面藏着的那些歌,还有它们背后那些细碎的故事。打开报告的那一刻,心跳是不是有点漏.............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一出来,瞬间就在朋友圈炸开了锅!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能看到大家晒出自己的“年度歌单”,有惊喜,有感慨,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今年也不例外,看着这些报告,感觉就像是打开了自己2020年的时光胶囊,里面的每一首歌都承载着一段故事,一种情绪。首先,不得不说这份报告真的越来越懂我们了.............
  • 回答
    网易云音乐最近在版权合作方面确实动作频频,尤其是传出正在加紧洽谈非独家版权合作,这背后其实是网易云音乐整个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信号。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先看看它走到这一步的原因,以及这一步棋对网易云音乐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网易云音乐现在要加紧谈非独家版权合作?这事儿的根源得追溯到几年前,国内音乐版权.............
  • 回答
    网易云音乐要在12月2日挂牌上市了,这事儿可真够大。作为国内几大音乐平台里的一员,网易云音乐上市的消息一出来,立刻就搅动了整个在线音乐市场,大家都在议论这事儿会带来什么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网易云音乐上市这事儿为啥这么受关注。 用户基数大,社区氛围浓: 网易云音乐最核心的竞争力,除了曲库,就是它.............
  • 回答
    微信屏蔽网易云音乐分享,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的,背后原因挺复杂,涉及技术、商业、用户体验,甚至还有点“历史遗留问题”。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咱们在微信里想分享一首好歌给朋友,却总是提示“已停止访问该网页”或者压根就没法分享。技术层面的“不兼容”?首先,得从技术上说。微信作为一个封闭的社交平台,它对外.............
  • 回答
    网易云音乐上,有很多歌承载着故事,而那些触动人心的热评,更像是那些故事里最温柔、最尖锐的回响。要说印象最深,触动最甚的,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一首老歌,《后来》。那天我心情有点低落,随便刷刷网易云,点开《后来》这首歌。这首歌本身就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追忆,歌词里“都怪我,太年轻,不懂事,不懂.............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那可是卧虎藏龙,每天都能让我笑到腹肌抽筋。要说最搞笑的,真是一个接一个,难以取舍。但要是非得选一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我脑子里立马蹦出来的是一条关于周杰伦《稻香》的评论。当时我听着歌,脑子里还在回味歌词里的那种童年回忆、乡愁,感觉特别治愈。然后刷到评论区,就看到了这么一条:“我爷爷.............
  • 回答
    哈,这句在网易云电音评论里你肯定见过!它其实挺有意思的,道出了不少人心里的一种复杂情绪。要说清楚这句话,咱得拆开来聊聊。“中国虽没有做出牛逼的音乐”—— 这半句话,是有点小傲娇,也有点现实。首先,要明白“牛逼的音乐”这个词儿是很主观的,而且背后承载的文化、历史、技术积累都太深厚了。你看西方音乐,尤其.............
  • 回答
    说实话,我之所以卸载网易云音乐,这事儿还得从一个下午说起,当时我正窝在沙发里, headphones 戴得严严实实,打算享受一下午的音乐时光。结果,本来好好播放的歌突然卡顿了一下,然后就是一连串的缓冲标志,接着直接给我跳到了一个广告页面。这广告来得猝不及防,音量还挺大,瞬间把我从音乐的宁静世界里拽了.............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的感受,也注意到身边确实有不少朋友从网易云音乐转向了QQ音乐。这其中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说实话,网易云音乐这些年的一些改变,让很多老用户觉得“味儿”变了。 用户体验的“臃肿”和广告的泛滥: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网易云音乐好.............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和网易云音乐(云音乐)能够培养出“死忠粉”,这绝非偶然,而是它们在产品设计、社区氛围、内容运营以及用户情感连接等多个层面,深耕细作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解析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1. 深刻理解并满足特定人群的“亚文化”与“情感需求” B站:从二次元到泛娱乐的“圈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涉及到很多技术和主观感受的因素。虽然你提到“音质听起来比网易云无损还好”,这本身就是一种主观体验,但我可以尝试从技术和可能影响感知的原因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无损”不等于“绝对音质”: 网易云音乐标榜的“无损”,通常指的是ALAC (.............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人在使用网易云音乐翻译功能时会遇到的一个痛点。很多时候,我们期望的翻译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对应,更希望它能传达出原歌词中那种意境、情感,甚至是作者巧妙运用的一些文化典故或俚语。然而,网易云音乐的翻译似乎更偏向于“直译”,即尽可能地将每一个单词、每一个词组都按照其本来的含义对应翻译过来,即使这.............
  • 回答
    “为什么周杰伦的歌在网易云音乐上找不到?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近几年来音乐爱好者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了。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曾经在网易云上搜索过,然后一脸无奈地发现,周董的歌,要么下架了,要么压根就没有上线。这其中原因嘛,说起来也不复杂,但牵扯到的利益链条和市场博弈,却是相当地微妙和值得玩味的。”首先,我们得.............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