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像“吃醋”这样有典故有意思的俚语,词汇?

回答
当然有!中文里像“吃醋”这样,背后有故事、意思又有趣的俚语词汇可不少。我这就给你挑几个,好好聊聊它们的来龙去脉。

1.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意思是:明明是自欺欺人,以为掩盖住了耳朵,别人就听不见铃铛响了,实际上别人根本听不见。

典故由来: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春秋时期,有个傻瓜想偷一颗大钟。他知道大钟很重,搬不动,但铃铛声一旦响起来,肯定会被发现。于是,他想了个“绝妙”的主意:用布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这样他就听不见铃铛响了,别人自然也就听不见了!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猛地一撞,大钟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响声。结果呢?大家循声而来,当场抓获了他。

有趣之处:
“掩耳盗铃”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把一种愚蠢至极的行为,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描绘出来。那个傻瓜的逻辑,荒谬得让人发笑,但又道出了许多人在面对问题时,试图逃避、自欺欺人的本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对,或者会带来后果,却选择视而不见,就像捂住自己的耳朵一样,希望问题就此消失。

现代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会用“掩耳盗铃”来形容那些明知故犯、自欺欺人的人或行为。比如,有人知道考试作弊会被发现,但还是抱侥幸心理,就是一种“掩耳盗铃”。再比如,商家明明知道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却不愿意召回,还对外宣传“质量上乘”,这也是在“掩耳盗铃”。

2. 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这个成语,也是非常形象生动。它的意思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了。

典故由来: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战国时期,楚国有人祭祀,得到了一个酒壶,但是酒不够分给每个人喝。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给每个人发一支箑,让他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就能喝到酒。

其中有一个人,画得很快,酒壶已经到手了。他看到其他人还在画,觉得无聊,就拿起酒壶,又拿起箑,开始给蛇添上脚。刚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这个人抢过酒壶,对那个人说:“我还没有给你画脚,你怎么能先喝酒呢?” 结果,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抢走了酒壶,他自己反而没喝到酒。

有趣之处:
“画蛇添足”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描绘了一种“好心办坏事”,或者说“多此一举”的蠢事。那个画蛇的人,本来已经稳操胜券,却因为多了一步“添足”的行为,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戛然而止的结局,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也警示了我们做事情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现代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画蛇添足”的例子也很多。比如,你本来已经写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却非要在里面加上很多华而不实的词语,结果反而让文章变得晦涩难懂,这就是“画蛇添足”。再比如,一件衣服本身设计得很完美,你非要加一些奇怪的装饰,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也是“画蛇添足”。

3. 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这个词,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俚语,但它的比喻意义非常深刻,而且非常生动。它的意思是:比喻见识狭窄、目光短浅的人。

典故由来: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庄子描述了一只生活在枯井里的青蛙,它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口井。它觉得自己的井就是整个世界,井里的天空就是最广阔的天空。有一天,一只东海之鳖来到了这口井边。青蛙很得意地跟它炫耀自己的生活:“我住在这里多好啊!跳进水里,水就漫到我的腋下;在泥里打滚,泥就没过我的脚。我还可以站在井栏上,看着天,在井壁上跳来跳去。你看,这多美呀!你为什么不也到我这里来玩玩呢?”

东海之鳖听了,就把自己住的地方描述了一下:东海那么大,水那么深,一眼望不到边。枯井里的青蛙听了,非常惊讶,发现自己之前以为的“整个世界”,不过是别人的一个小小角落。

有趣之处:
“井底之蛙”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用一个非常具象化的场景,将“见识短浅”这个抽象的概念描绘出来。那只青蛙的骄傲和无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在同情之余,也会反思自己是否也有“井底之蛙”的时候。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其实世界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

现代应用:
这个词在评价一个人时非常常用。比如,一个人从来不看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只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那么别人就可以说他是“井底之蛙”。再比如,有些人对某个领域一无所知,却还喜欢夸夸其谈,这也可以说是“井底之蛙”。

这三个词,都通过生动的故事,赋予了词语独特的生命力和趣味性。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希望这些详细的解释,能让你觉得有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敲竹杠。

清朝末年,鸦片走私十分严重,走私贩子为躲避关卡检查,挖空心思藏匿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随船从水路运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驶至浙江绍兴码头,缉私官带人上船检查,查遍了船舱的每个角落也没发现鸦片。这时,一个师爷吸着长烟筒,漫不经心地走到船艄,信手在撑船的竹篙上敲烟灰,敲得竹篙“嘟嘟”直响,别人没有反应,船主却吓得面色大变,知道师爷已看透了秘密,慌忙把这位师爷请到后舱,掏出大把的银子悄悄塞给他,请他关照,不要再敲竹篙了。师爷得到银子便没说什么,随缉私人员下船去了。此后,“敲竹杠”便成了讹诈财物的代名词,并一直沿用下来。

现在很流行的碰瓷儿。

无赖子,拿个瓷器,装作被车辆或行人撞到,失手打碎谎称是古董用来讹诈钱财。后来古玩届这来这招,有经验的买家在看古董时从来不手递手的拿,万一掉地上碎了说不清。都是一方看完放在桌上,另一方再从桌上拿起。

搞破鞋。

八大胡同都是些风月场所,许多姑娘把绣花鞋挂在门前,类似如今室内开一盏红灯。风吹日晒鞋子就破旧不堪,人们就代称去嫖妓的为搞破鞋?

揩油。

有个财主吝啬却好面子,吃了粗茶淡饭还要揩点油在嘴角以示我吃的好。后来演变成占女性便宜。(这个有人有异议,我也不大确定大家就图一乐别当真。)

拉皮条。

清末北京有个跟八大合同差不多的地方叫皮条村,一些拉车的就招呼嫖客去皮条村。一来二往拉皮条就成了给娼妓和嫖客之间的介绍人。皮条客也成了一种新的行当。现在俗称经纪人。

辛辛苦苦打的字都没了。

拍马屁。大家都知道。

溜须拍马里的溜须比较有意思。

宋朝寇准大家都知道,少年包青天里的宰相。

有一次聚餐,古人都有留胡子的习惯,寇准呀喝汤时候胡子被汤汁弄脏了,其中一个大臣赶紧去把寇准胡子上的汤汁捋掉了。寇准就嘲讽说,你这么大的官还给我溜须,很不雅观呀。

现在也是代指阿谀奉承。

翻白眼。

这个大家知道,晋代竹林七贤,其中好些个奇葩。阮籍这个人,见到看不上的人就用眼白看人,俗称翻白眼。还有一个词青眼相加跟白眼反义。

user avatar

“铁饭碗”的由来

古时有一富府的漂亮女仆摔碎一碗,主欲惩罚,女仆下跪认错时,乳房微露,主性起,带至厢房了却好事,不予追究。哪想,次日女仆又叫醒午睡的主,告又碎一碗,主又成全了她。此后碗常碎,并求主严罚,有时一日碎三碗,主年事已高,难以招架,遂将家里的碗碟全部换成铁的,并下令该女仆从此不用工作,薪饷照发。





参考文献:《笑话大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