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腾讯、阿里为何被美国列入「 恶名市场 」名单?

回答


腾讯和阿里巴巴(简称“阿里”)被美国列入“恶名市场”或相关制裁名单,主要与中美科技竞争、数据安全、国家安全及技术转移等议题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争议
美国政府长期担忧中国科技企业通过云计算、社交平台等业务收集用户数据,可能被中国政府用于监控或情报活动。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社交平台(如微信)和游戏业务涉及大量用户数据。美国政府担忧其数据存储和传输可能被中国政府获取,进而用于监控或间谍活动。
阿里: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服务(阿里云)和电商平台(淘宝、天猫)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但美国政府认为其数据存储中心可能位于中国,存在数据安全风险。
具体案例:美国政府曾指责腾讯和阿里未充分保护用户隐私,或通过数据跨境传输协助中国政府监控用户行为。



2. 技术转移与国家安全风险
美国政府认为腾讯和阿里可能通过技术合作或投资活动,向中国转移敏感技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技术依赖:腾讯和阿里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与美国企业有合作,但美国政府担忧这些技术可能被用于军事或间谍目的。
实体清单:2020年,美国商务部将腾讯和阿里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它们可能被用于“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例如,腾讯曾被指通过其子公司(如腾讯云)参与中国军方的项目。
投资审查:阿里在美投资的公司(如阿里云在美国的子公司)被美国政府审查,认为其可能涉及“技术扩散”或“国家安全风险”。



3. 中美科技竞争与“脱钩”战略
美国政府长期将中国科技企业视为“战略威胁”,试图通过制裁限制其发展。
技术封锁:美国通过《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等法律,限制中国公司获取美国技术,例如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算法等。
市场准入限制:美国政府对腾讯和阿里在美业务(如金融、云计算)实施严格监管,要求其遵守美国法律,否则可能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案例:2ed,阿里云因涉及“数据安全”问题被美国政府限制使用美国技术,腾讯因“数据跨境传输”问题被要求整改。



4. 涉嫌与政府关联或间谍活动
美国政府指责腾讯和阿里与中国的政治力量存在关联,或通过业务活动协助政府进行间谍活动。
腾讯:2019年,美国政府指控腾讯与“中国共产党”存在关联,并通过其社交平台进行政治宣传。
阿里:美国政府认为阿里与中国的“网络战”活动有关联,例如通过其电商平台向中国军方提供信息。
具体事件:2020年,美国财政部将腾讯和阿里列入“恶名市场”名单,理由是它们可能被用于“支持中国政府的非法活动”。



5. 金融与贸易制裁
腾讯和阿里因涉及中美贸易战,被美国政府限制金融和贸易活动。
金融制裁:美国政府限制腾讯和阿里在美融资,禁止其使用美国银行系统。
贸易限制:阿里被禁止在美销售某些产品(如华为相关设备),腾讯被限制与美国企业合作。
案例:2021年,美国政府对腾讯和阿里实施“实体清单”制裁,要求其停止与美国技术公司合作。



6. 国际政治博弈与地缘战略
美国政府将腾讯和阿里作为“中国科技霸权”的象征,试图通过制裁削弱其影响力。
地缘竞争:美国认为腾讯和阿里是“中国技术霸权”的代表,可能通过其全球业务影响国际规则制定。
国际压力:美国政府通过制裁迫使腾讯和阿里在国际上“孤立”,例如限制其在欧洲、东南亚的业务。



7. 具体制裁措施
实体清单:美国商务部将腾讯和阿里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使用美国技术。
金融限制:美国财政部禁止腾讯和阿里使用美国银行系统,限制其在美融资。
数据监管:要求腾讯和阿里遵守美国数据隐私法(如《CLOUD Act》),否则可能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市场准入:美国政府限制腾讯和阿里在美投资,要求其业务符合美国法律。



总结:美国制裁腾讯和阿里的核心原因
1. 数据安全:担心用户数据被中国政府获取,用于监控或间谍活动。
2. 技术转移:认为其技术可能被用于军事或间谍目的,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3. 政治关联:指责其与中国的政治力量存在关联,参与间谍活动。
4. 中美科技竞争:试图通过制裁削弱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5. 金融与贸易限制:限制其在美业务,迫使其调整战略。



后续影响
企业调整:腾讯和阿里被迫调整业务模式,例如限制数据跨境传输,或与美国企业合作时增加合规成本。
国际关系: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导致更多中国科技企业被制裁(如华为、中兴)。
全球市场:腾讯和阿里在美业务受限,但其全球业务(如东南亚、欧洲)仍保持增长。

这一问题反映了中美在科技、安全和政治领域的深度博弈,未来可能持续影响全球科技产业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条街上可以有两个帮派,但一个帮派里不能有两个老大。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实际上是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的一个国中之国,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藩镇性质,美国要想放手和中国对线,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恰恰是两国经济利益中最交融的那一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互交融的藩镇性质让整个中国社会获益良多,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极大的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虽是藩镇,但要说中国没有吃到相当大的好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际上美国一直认为中国“搭顺风车”,国内一些人所谓的“中美夫妻论”也是这个现状的衍生物,因为双方的共同利益是真的很大。

这也是中美冷战和美苏冷战最大的区别,中美冷战是体系主导者与体系受益者之间的矛盾,是同一个体系的内部对抗,双方更接近央地关系,美苏冷战则是两个体系之间的对抗,双方是国与国关系,所以中美冷战虽然态势相对缓和,但对抗激烈,拳拳到肉,而美苏冷战虽然态势紧张,但大多数时候双方的对抗更类似于踢假球,动静大,但实际上没多少伤害。

中美之间在利益层面的交融点是双方撒开膀子互殴最大的障碍,在互殴具有政治必要性的情况下,这些交融点必将首当其冲遭受冲击。

而中美之间交融最深入的部分,显然是双方国内的那些跨国资本和国际产业,甚至可以这么说,一个资本集团的国际化程度越高,牵扯的利益面越广,在中美两国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深,受到的冲击就会越猛烈。

别忘了,华为在被迫吃爱国饭之前,是一家长期自诩国际化的企业,进入并深耕美国市场,与美国同行企业进行同质化竞争才是它早期的核心业务特征,它甚至为此聘请了大规模的院外游说集团为自己在美国的商业利益代言,还雇佣了前美国司法部的二把手担任自己的首席律师,雇佣了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国家网络安全局的负责人做自己的首席网络安全官,可以说是对美国做到了推心置腹。

但美国还是对它下了死手,把华为美国分公司逼到“我们现在是挣扎求生”的地步,可以说是一点情面都不讲。

为啥?

因为不把你弄死,怎么划清敌我界限呢?

在人人表态,个个过关的政治氛围下,忠诚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忠诚,不把脚踏两只船的中间地带杀的寸草不生,怎么证明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呢?

跨国资本既然享受到了双方利益交融点的诸多好处,自然也要在划线站队的氛围下挨重拳,这就是吃这碗饭的代价。在美国眼里,现在的中国经济就是一颗长在美国经济机体上的巨型肿瘤,这个肿瘤如此巨大,以至于和美国自身相差无几,甚至还有自己的思维,贸然动刀会让美国自己失血而死,而双方之间的那些跨国资本和跨国企业就像连接机体和肿瘤之间的无数根血管,美国在对肿瘤动手前,是必然要把这些血管一根根切断的。

一些血管以为,只要增加血管里的流量,提高双方的共存程度,就能让美国放下戒心,停止切割,所谓的“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就是这个意思,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夷夏之辨”程度的政治矛盾下,你交融的越深,就越是眼中钉,在机体眼里,交融的越深意味着肿瘤长的越大,肿瘤越大就越有害,切割起来更是不留情面,毕竟与划线站队的政治需要相比,那么一点相互交融的利益算得了什么呢?

别忘了,他们连一个谷爱凌都容不下。

包括火星企业在内的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我加大对美国的投资,美国就会放过我了”,这真是可笑,在美国眼里,你投资越多越说明你居心不良,越说明你要“渗透,控制”美国经济,越要赶紧弄死你。

再说了,“糊涂,打死你,你的金条照样是我的。”

华为挨打挨的非常早,所以很早就想通了这个道理,赶紧吃起了爱国饭,开始扯着脖子喊独立自主,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到现在都还心存幻想,以为这阵风过去后一切照旧,属实有点不知死活。

实际上腾讯阿里已经算是中美经济部门中交融程度较低的部分了,这也让他们相当程度上免于第一波冲击,甚至华为都不算是第一波,真正第一波的还是那些以对美出口为主要业务的制造企业,贸易战开打之后,这些企业要么转变业务方向,要么割肉离场,并无第三条路,腾讯阿里现在才挨打,某种意义上可证明它们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脚踩两只船,或者说,它们与美国的业务往来相对稀薄。

美国为啥不来收拾你我这些平头百姓?因为你我和美国之间毫无利益往来,它就算想收拾也够不到啊,中美冷战开打后,哪些人最难受?高华。

产业界也是一个道理。

user avatar

不向美国缴税的,都是“邪恶”企业。

不认同美国“自由民主”价值观的,都是“邪恶”国家。

两百多年的国家,还是这二极管思维,想笑。

转而又想了一下,也可以理解。

美国国父起初是支持英国反对法国的奴隶主,后来因为英国多收税了就转而联合法国反抗英国。

由这么个无耻之徒建的国家能是什么好货色呢?

user avatar

在阿里腾讯诸多被国人批评的恶性里,卖假货分得的口水并不多。肯定要排在引导超前消费,私下收集数据,强制启动关联APP,舆论引导,盘剥销售商等后面。

美国这个市场名单,相当于指责一个诈骗嫌疑人随地扔垃圾。这更像是嫌疑人同伙,而非敌人。

user avatar

2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所谓《2021假冒和盗版恶名市场报告》(2021 Review of Notorious Markets for Counterfeiting and Piracy),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恶名市场名单”(‘Notorious Markets’ list)。

这份恶名市场清单最初是基于美国《特别301报告》发布,后来从2011年开始单独发布,也不再和直接的法律制裁措施绑定,而更多起“配合”作用。其宣称的主要目的,是配合美国的各类贸易部门评价全球各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恶名市场”中的Notorious,在中文中译为“臭名昭著”。

每年的这份名单当中,都会有大量的虚拟和实体的市场登上榜单。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印、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像东南亚等地区。中国更是这份名单的“常客”,从大家熟知的百度、拼多多,到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广州金龙盘市场、沈阳五爱市场,都曾榜上有名。

毕竟全球知识产权的皇冠在欧美,这样的报告也代表了一种基于知识产权优势的“正义宣张”。借着这样的榜单,每年有哪些市场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得不够好,由知识产权的代表者们进行一番点评,并送上一份“臭名昭著”的高帽子,希望大家都引以为戒,有则改进、无则加勉。

以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也做得确实不好,这样被别人点着鼻子骂了,自然也只能认了。但说到底,这样由单边政府主导的“点评”报告,本来就目的性明确——它本质上到底是个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还是一个纯粹以政治化的国别竞争为目的,毫不避讳的披着“贸易”外衣进行泼脏水行为的美国利益工具?答案在今年的名单公布后已经越发明显。

今年,这份最新出炉的榜单上出现了两个新名字——微信和速卖通。

先按下本就是跨境电商的速卖通不表。作为宇宙第二大的社交软件,微信为什么会乱入到一个市场榜单里?

到底是USTR对于“市场”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还是说,这家在电商业务坎坷了二十年的公司,居然一夜之间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认可”?

带着疑惑,我们专门翻开了这份厚达五十六页的“臭名昭著”名单。在这份名单里,USTR不仅会列出市场的名单,还会列出其认为名单对象之所以上榜的“判词”。

而这份榜单里的市场数量多达100多个,所以大部分公司的“判词”只有几行字到半页不等。比如百度网盘,大概就是三分之一页的样子;而像位于保加利亚的自称“DMCA ignored(忽视版权)”的躺平内容平台,大概就只能值四行小字。言简意赅,充分表达了对其无可救药的痛心之情。

但是作为整份报告的重头戏,微信成功花费了USTR长达两页多去讲述其是如何“侵犯”版权的。相比于保加利亚的“逆子”,显然USTR对微信还是有拳拳期待。

而为了显示报告拥有对市场界定的基本常识,它们在一开头就为这里的微信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后缀定义——微信电子商务生态系统,WECHAT (WEIXIN) E-COMMERCE ECOSYSTEM。

嗯,其他平台都是Market,而在微信这里,名字的主体已经玄学成为了ECOSYSTEM。

USTR开宗明义,直言微信拥有12亿全球月活,却是全国最大的假货交易平台之一(one of the largest platforms for counterfeit goods in China)。而作为平台方,微信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假货交易中提供了“无缝般的功能”(seamlessly functions)。

换言之,因为有微信,所以假货交易可以像德芙一样丝滑。其罪看来是不小了。

开宗定罪,接下来就是论罪了:

其罪一:


据说(allegedly),假货贩子可以通过直播(livestreams)、朋友圈(Moments feature)、公众号(Channels feature)和如实体二维码等其他通信工具,来引潜在客户购买假货。

Allegedly?Fine。

不需要Allegedly,我们顺手用关键词“A货”搜索了一下脸书和推特,明晃晃把A货等名称列在名字并提供交易的账号简直不要太多。

当然,这些美国本土平台不会上美国自己公布的恶名名单,USTR在历史上也说的很明白,这就是个针对美国以外国家地区的名单。不过,此前2020年4月,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当时任总统和亚马逊大打口水仗时,同期发布的恶名名单也“破格”把亚马逊的多个海外网站列在了黑名单上。

当时亚马逊对此回应称,非常不认同这个名单,这只是一个政治动作,“用来宣泄总统个人对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不满”。

看来这名单早就被玩坏了,并且也没人想修。

其罪二:


在微信上,假货可以通过小程序和官方账户主页,被“无缝(seamlessly)”购买。而小程序和官网账户主页则为商品提供了包括商品分类、购物车、支付等传统电商会提供的功能。

而接下来报告里反复说明,正是因为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平台注册流程过于容易,为微信生态的假货泛滥提供了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Seamlessly”在正篇文档里一共出现了两次,两次都在微信章节里。显然,USTR非常清楚,微信本身是没有商城服务的,所以必须强调“无缝”才可以满足USTR将微信定义为“市场”的正当性。

而如果微信本身没有提供商城服务,那便和脸书、推特本质上没有区别。拜登政府总不能像特朗普政府曾经对待亚马逊那样把自家巨头放上黑名单,怎么说这两家也是刚封了前任总统的账号。

为了进一步论证小程序作为商店主题的合理性,USTR还举了一个例子:微店。

USTR曾在2020年将微店放在了恶名市场名单里,并认为微店的存在便是微信小程序可以做到隐匿假货的证据。

等等?

USTR说,微店作为小程序的代表,进入过到了恶名市场名单里。那便是说,USTR既然对小程序背后的运营者,作为恶名市场进行点名,那为什么还要把小程序的载体,微信生态作为恶名市场列入新名单里?

这不是重复执法吗?那假货的责任到底是谁的呢,小程序还是微信?

如果以此逻辑推论,那苹果或许也可以是全球最大的假货生态。在App Store里面不仅有微店,还有微信、淘宝、速卖通、百度网盘等数十个“恶名市场”,每年供几亿人下载使用。

而库克对此却视而不见,让美利坚精神汗颜。

谷歌也就可以是十恶不赦,只要在谷歌搜索,可以抵达任何个人网站。而所有的个人网站,理论上可以带有商品页面、购物车,并用google pay结算。而这些显示在谷歌搜索结果里的网站,其注册甚至都不需要谷歌审核。

相比于微信,网站们甚至还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从谷歌广告联盟那里购买流量。俨然一条比微信更seamlessly function的制假产业链。

而谷歌的主要营收竟然又都来自于广告,美国地区之外的谷歌网站不上“恶名名单”岂不是天理难容。


看到这里终于明白了,抬头的那个ECOSYSTEM的伏笔在这里。

既然是“生态”,那自然大市场中还有小市场,那自然给小市场点名了,又可以再给大市场点个名。

其罪三: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微信十几亿用户,每年有这么多成交。在USTR看来,那微信应该要担当一点责任吧。

可微信居然推脱。

USTR说,版权所有者希望微信能够更多去调查和促进假货在体系内的问题。微信却说,因为隐私和数据保护法的原因,在特定情况下不能暴露信息。但是,版权所有人表示,他们只希望微信提供其他电子商务公司在相同法律下提供的信息共享。

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因为微信根本就不是电子商务公司啊。

微商的朋友圈和群聊记录是私域流量,属于微商自己,腾讯如果要越权去帮助品牌方审查朋友圈有没有卖假货,那隐私法自然不能绕过它;小程序的服务器和网站一样,在运营者手里,如果腾讯可以去帮品牌查小程序的内容,那真是通了天了;公众号被停运后,还能重新做起来的强人,则扳着手指头都能数清楚。

USTR指责微信不能和其他电子商务公司一样,根本就是拿一个不可能的标准来要求一家以私域流量为主的社交媒体公司,让前者承担不可能承担的责任。

所谓市场二字,从来都是一个公域属性的东西。将一个无法直接搜索到商品的APP,定义为假货市场,匪夷所思。

不仅是微信,这在新进榜单的“速卖通”里,同样可以看到USTR“勉为其难”的影子。

在陈述部分的开头,USTR说阿里巴巴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被认为是拥有一些最好的防伪流程和系统,且有极大改善的沟通渠道。尽管努力值得赞美,但是版权持有人发现,在速卖通渠道商出现了假货。

USTR认为,速卖通出现这类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处罚太轻……

资料显示,速卖通的保证金价格大约在1万-5万。即便如此,很多三四线的淘宝小商家也不敢进驻速卖通。或许这个方案并不完美,却肯定不是最坏的方案。

如果速卖通保证金看齐天猫,最后必然导致整个产业生态的变化,最后受损的人依然包括消费者。USTR不如直接宣布所有C2C电商都得进黑名单得了,这样来得更直接一点。

而且这“判词”的表述也露着怯,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流程和系统,它依然是恶名市场,那你还期待这家公司做什么来摆脱恶名呢?

当然,在USTR中除了知识产权利益,其他的一切社会因素,都不在USTR的脑海里。毕竟这份榜单明确说明了,这只是针对假货的榜单。但他们或许忘记了,这份榜单的名字叫做“臭名昭著”的市场,并不叫“不完美”的市场。

没有一个头脑清醒的国家,不想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市场。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我们或许并不完美,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没有人需要或会接受一张带有羞辱性质、双重标准的单边立场报告。

如果将所谓知识产权持有者的潜在利益维度放到最大,脱离社会的发展条件,将潜在利益侵害的可能性降低到一尘不染,才能够免于被称作“臭名昭著”。市场地位上的强者站在一个自以为是的真理上,指责其他所有的利益方,都是想借此发不义之财的、是邪恶的市场,那这个“臭名昭著”头衔的背后,便是赤裸裸的霸权。

而且,从今年的这份名单之荒唐,也可以看出,恶名市场名单在已经陆续暴露出真实目的的美国各类长臂管辖手段里,依然可以显得更加没有底线。这个名单自己俨然已经给自己挂上了恶名。

私觉得很切题,便转载了过来。以上均转载自:品玩--微信的电商梦,被美国“恶名市场”榜单给圆了?

user avatar

1、“恶名市场名单(Notorious list)”是特别301调查的一部分,重点关注知识产权,2006年开始每年发一份报告,每年我们国家若干企业都在上面,特朗普时期我国企业上榜速度明显增加,比如拼多多18年就开始在上面了,其他的比如义乌小商品城19年开始列在上面,华强北也是18年列在上面了。所以不是什么今年才有的新鲜事

2、本身是一份建议性质,并不构成对美国贸易代表的贸易政策影响。主要影响的是商誉和市场名声,不过像义务和华强北之类的,应该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吧。今年报告提到的微信,主要包括了微信小程序卖东西,说,盗版商家很容易用小程序来经营而不受惩罚、微信有责任监督

3、里面的数据还是比较吓人的,说,美国每年的盗版商品按数量算有75%以上来自我国或香港特别行政区转口贸易,按价值算就有80%+……不过我国每年进出口贸易也占了美国大头,另外里面有很多都是美国商家在我国制造后转出口美国的;

4、就目前看到的信息来看,这个主要还是戴琪团队来补偿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AAFA)的,他们之前因为对华301关税制裁的豁免问题提出了很大抗议,因为戴琪的豁免只给了申请总量的1%、而AAFA受到影响的范围很大;

5、如我之前回答提到过,对华301制裁是有4年有效期的,到今年7月10日就满有效期了,届时戴琪完全可以利用重新考量的时间重新设计对华制裁。相对301制裁而言,所谓的恶名市场名单根本不算个事儿的。

user avatar

对中概互联网股价影响不大,没想到4天前的新闻居然现在才上了热搜。

这个名单都持续11年了,阿里巴巴进进出出这个名单几次了吧,11年淘宝进去了、12年淘宝从名单移除,16年阿里巴巴再次进去;还有拼多多19年也进去了。

上周五中概互联网极速重挫,主要是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包括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等。消息一出,美团应声大跌!

本政策不同于去年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整治,本次是基于我国经济大环境出发,为了纾困实体经济、从而保就业,所以让互联网平台经济让利。可以预见,其他互联网平台经济也会被引导让利,比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携程、贝壳等典型平台经济。

国家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整治,包括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基本上接近尾声,现在属于查漏补缺阶段,判断中概互联网处于筑底阶段,定投较合适,不适合all in,因为美联储加息大环境以及经济大环境都不算良好,稳妥点好。

虽然现在的中概互联网让人心惊肉跳,但是,我依旧看好中概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看好中概互联网的理由分三个层次判断:中美关系、国家发展和行业板块。

(1)中美关系层面,中美走到这一步不是想对攻,而是没谈拢,要是对攻,我们是不可能让外资金融公司进来的,但是现在外资都可以全资搞私募公募基金投资了。中美双方都很清楚,两强对抗对双方都是有害的,只会利好坐山观虎斗的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因此,中美绝不可能走向全面对抗,我相信两国有足够智慧处理当前的问题,我个人判断20大前后就会有明显进展。最终还是会携手“扶贫”其他国家和地区。

(2)国家发展层面,简单来说你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吗?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人口老龄化、房地产泡沫、产业转型升级等等。这些问题在我系统性研究中国房地产、人口老龄化、国际产业链重构、中美关系就研究过了,但是我依旧看好中国的未来。看问题和分析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从历史发展经验以及我国尚存的市场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产业升级!

(3)行业板块来看,未来属于数字时代,这一点想必不需要我多费口舌了,不说元宇宙这样的热门概念,就是在看《新闻联播》的时候,你也应该经常听到“数字经济”吧,我国正在全方位产业数字化,这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今后的数字经济怎么能少了中国互联网?!

距离芒格初次抄底阿里巴巴(股价226.73美元)过去半年了,阿里巴巴股价又腰斩了,芒格老先生这次算是真的抄底抄到半山腰了。目前中概互联网普遍腰斩,阿里巴巴甚至逼近3折,还担心什么?

必须记住:要打败美国巨头互联网公司还是要靠我们的巨头,只有巨头才能和巨头PK,国家是要互联网公司有序发展,而不是打死互联网。

你依旧可以相信,港交所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大不了在美中概股转股到港交所。然后等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和港币兑换障碍进一步降低,背靠14亿市场,港交所就有希望PK纳斯达克。

而且港交所还可以搭乘未来东南亚经济发展红利,吸纳东南亚优质上市公司(这一点需要港我国进一步努力,吸引东南亚企业去香港IPO)。旧时代要靠坚船利炮攻占土地和人口掠夺财富,新时代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和金融手段夺财富于无形!

2021年就是中国版互联网泡沫破灭,堪比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记住这个年份,载入历史。不过我们这轮泡沫也趋近底部了,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互联网版块跌幅达80%,现在,我们中概互联网板块加上昨日跌幅达60%,板块的政策面消化差不多了,而且头部企业的估值趋近历史地位。

因此,不必太恐慌了,你们恐慌太滞后了,年初我频繁发文讲述我的恐慌,现在,我已经不恐慌了,我贪欲渐起!

对于普通人,还是不建议投资个股,专注基金投资就行了,而且务必记住闲钱投资。

大家现在做投资还是别冒进,现在依旧坚守高风险仓位不超过50%,优质资产有的是机会买,不怕买不到、就怕到时候没钱买。等美联储加息这个被市场深度消化,我们就可以放心落子了。

本文为节选,接下来投资方向选择,完整版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

不要重复巴菲特式的遗憾:

user avatar


对比一下功能和亚马逊差不多的淘宝,竟然敢要这么多权限,它不在背后收集隐私信息就有鬼了。

user avatar

有了阿美的背书,他们的股价要涨了!

user avatar

村里有两个恶霸,仗着身强力壮又有几个钱,一个垄断了菜市场,一个垄断了电话线,经常剥削村民,压榨无辜,众人敢怒不敢言。

这两恶霸关系也不好,有点同行是冤家的意思:一个垄断菜市场还不够,还想做电话业务;垄断电话线的那位说,巧了,我还嫌电话线不够,菜市场才是真香呢。

为了点利益,这两位经常闹出“狗咬狗,一嘴毛”的丑剧,有时闹过分了,村委会就会出来敲打:丢他妈,耗子扛枪窝里横的怂货,没本事抢外面的,就知道窝里斗,滚!

两恶霸见大佬说话了,就会“达成谅解”,暂时偃旗息鼓,等着下次开撕。

诸位都知道,这年头大环境不行,各村关系或多或少也有点紧张,隔壁的梅利坚村,和中华村最近一直闹变扭,互相放狠话。

梅村打了几张牌,始终拿不下华村,决定加大力度,炮制了一张“恶人排行榜”,排行榜上,梅村的大恶霸一个不写,华村的大恶霸一个不漏。

恶人排行榜出来后,华村的村民议论纷纷,有人说,梅村做的好,这两恶霸,早该图图了!

但也有人认为,华村恶霸虽然吃相难看,但村委会咳嗽一声,立马就跪了,说明还是可控的。

垄断菜市场那个,想放印子钱,村委会不同意,白了他一眼,印子钱没了不说,人也吓得至今不敢露面。

华村的事有华村自己管,轮得到你梅村指手画脚?这次你把两恶霸列入“恶人排行榜”,是替华村村民出了口气,但你的本意可不是为了华村村民啊,你是故意恶心华村,歪打正着罢了。

这次要是赞同你,下次你把村民集资的供销社也列入“恶人排行榜”,该怎么办?


公众号:特例的猫

喜欢请关注,号内文章推荐阅读:


user avatar

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叫深圳洲明科技,做LED的,2008年的时候也被美国人干过这么一回。

跟这次的USTR301不同,洲明08年是337调查。不过相似的是,美国某LED制造企业一样投诉中国的洲明侵犯了其LED显示屏知识产权。

我在那家公司上班,前后原因特别清楚。说抄袭,说侵犯知识产权,真特么就是放狗屁。

成品LED显示屏有毛线的技术难度,焊接组装结构件,考验的是加工环节的细致程度和品控管理能力。在成品环节,美国现成的技术方案摆在中国企业面前,没几个愿意去抄的。

说句难听的,真想抄,抄国内同行的。美国的方案很落后。那时候LED行业方兴未艾,在芯片环节,我们确实比不过。但是在组装制造环节,对面就是个弟弟。

但是不行,美国那边就说你抄袭。洲明想要避免被制裁,必须打官司。

我们老板林铭锋一算,大概得花300万美金请律师。问题在于,08年的洲明全年营业额也才1个亿左右,还没有上市。300万美金几乎就是全年的利润。

老板跑美国去,跟对方协商。对方给了一张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很简单,只要承认侵权了,对方就撤诉。而且洲明不需要赔付一分钱。

林总的态度就是,老子若是签了这个字,就特么是卖国,卖整个中国LED行业。老子不签,赔本也要打官司。

清华大学的钱可元教授(LED行业的领军人物)后来表示,美国企业只要提起337调查,你就得应诉。至于和解也好,打官司也好,美国方面是不会亏的。甚至律师费都是美国人赚的。这是其一。

其二,钱教授说,如果当时林总签了那个字,那么08年以后,中国所有LED显示屏出口到美国,都必须按照美国人设计的这个方式来走。

打官司的结果没什么好说的,律师费付了,然后官司打赢了。

这种官司怎么可能输?完完全全就不存在抄袭和侵权。

再后来?那就好玩了。

冒出第一个337调查,就会有第二个。但是等老林带着洲明打完第一场官司后,后续那几家主动撤了,根本不谈协议的事情。

都特么是纸老虎,自己制定规则来胁迫你。就算输了,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老林这个当老板的,平时很低调。洲明337调查在LED行业内是一家大事,但放到互联网上却并没有什么人知道。公司平时也不让大家对外宣传。

至于洲明这家公司嘛……这么说吧,天安门前的两块显示屏,就是他们的产品。

那问题来了,美国今天又说腾讯阿里拼多多百度网盘恶意竞争?

你信不信?

我自己经历过,只会当对面在搞事情。

知乎最让人喜爱的一点就是,先问是不是。

美国指控腾讯微信平台中的无缝衔接功能促进了假冒产品的分销和销售。阿里速卖通提供的产品包括被公然宣传为假货的产品,以及被虚假宣传为正品的产品。

光描述问题远远不够,得拿出证据。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往海外制假售价的,我见得比绝大部分知友要多。但是大批量出假货并不会通过速卖通来操作。速卖通操作麻烦。大批量的假货都是国外采购过来线下交易。

我再说个简单的小事,印度人根本不要正品。他们要的就是便宜。欧美市场不关心是不是正品,他们要的是有认证。以欧洲市场的下行速度来看,正品他们买不起。(没开玩笑,出口欧洲的行业标准是一降再降)

很多时候的中国出口的假货是欧美买家指名道姓地告诉你,就这么干。

这一期的“恶名市场”,本质上就是利用自己的霸权地位,将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而且立于不败之地。

与337调查一样,即便腾讯阿里百度抗诉成功了,对于美国而言,又花费了多少成本?腾讯阿里这些企业真的是“恶名”吗?纯粹的霸权方恶意打压行为而已。

哦,不对,有成本。糟蹋了美国的公信力?呵呵,他们的公信力来源于航母而非政府。

国际版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user avatar

他有市场优势地位,仅此而已。

既然再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打击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也要被列入这个名单,就不如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打仗不能让人牵着鼻子走,要反击。

同时,不再加大打击这些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商品向全世界的盗版市场流通的速度,这是美国的问题,跟我们无关。

user avatar

为什么同是BAT,Byte Dance 字节跳动不在名单里,到底是道德的缺失,还是人性的沦丧??

哦,都不是,只要跪的够快,就能逃离制裁

user avatar

美国东部时间2月7日,拜登政府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国商务部的所谓“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对这些实体从美国出口商获取产品实施新的限制,并要求与这些实体进行贸易的美企进行额外尽职调查。

美国东部时间2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发布《2021假冒和盗版恶名市场报告》,阿里速卖通和腾讯微信生态被新纳入今年的名单。而此前已经进入该名单的拼多多、淘宝和百度网盘等中国公司旗下产品依然在列。

报告中指出,“恶名市场名单并不旨在反映违法行为的调查结果,也不代表美国政府对名单所涉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环境的分析”。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在其周三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需要寻求新的战略并更新其国内贸易工具,以应对所谓来自中国的“国家主导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

欲盖弥彰。


彭博社记者:美国贸易代表发布声明称,美国将中国通讯平台微信的“微信电商生态”和“全球速卖通”列入从事假冒或侵犯版权的“恶名市场名单”。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你提的问题,请你向主管部门询问。
我要强调的是,中方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我愿向大家介绍一些事实。2021年,国外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11万件,同比增长23%;商标注册19.4万件,同比增长5.2%。其中,美国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商标注册同比分别增长32.1%和17.3%。国外在华知识产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外国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抱有坚定信心。
中方也一贯支持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基础上对外开展相关合作。我们敦促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为中美两国企业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合作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来源:外交部(2022年2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user avatar

外交部都知道要保护我们的企业,正面刚一下,知乎人均学历985,竟然全是支持美国的,难道等着他们不做了人人都买买家乐福沃尔玛的东西?老百姓消费的起吗?

user avatar

自己家的孩子,我们自己会管教,还轮不到敌人来插手,你是谁呀,看他们进入美国市场了,就开始上眼药了?

外交部回应腾讯、阿里被制裁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9081290935250944

最大的垄断组织就是美国,你以为亚马逊没有,亚马逊还是一样的卖家,现在的卖家都是多平台销售的,独独打击阿里微信,很明显了,是要把这两家的市值打下来,阻止他们在外国的发展,难道就靠一个把一部分股份都卖给美国企业的tiktok来撑起企业出海?

user avatar

听说微信终于被美国纳入所谓的“恶市场名单”了。

为什么要说终于呢?因为在2020年的时候,美国官方就已经显示出要制裁微信的意愿。

要知道在美国不少华人群体都习惯靠微信来联系彼此,一旦微信被封禁,在短时间内势必会造成大面积的断联,于是一时间替代软件满天飞,可用来用去发现还是微信最上手,大伙儿气愤之余只能感叹:做决策的人是不是脑子有坑?

这一次,美方似乎终于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微信作为在全球拥有12亿月活的软件,却是全中国最大的假货交易平台之一。

你指摘淘宝,我觉得勉强之余有点道理,毕竟假货无法避免,你制裁拼多多,可能是总统拉了全白宫的人却始终砍不掉那0.01%,但是你搞微信就很荒谬,难道这不是个聊天软件吗?你以为这是内华达州的妓院,想卖就能卖吗?

美国人也可能觉得理由太牵强,于是又给自己拼凑了三个论点:

其一,假货贩子可以通过直播、朋友圈和公众号等工具来引导顾客购买假货。

微信是存在带货功能,但美国人奇妙的将这一附属价值转变成了微信的主要价值,就好比我告诉你平时我都是用支付宝和家人同事唠嗑一样。

能不能做到?肯定能,但正常情况下你会这么做吗?美国人觉得你会,好了,你有罪。

再来看假货问题,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微信更多的是为跨区域互联提供桥梁,而不是一个交易审核平台,对于自查证发现的假货或者接收到的举报,微信也会严肃处理,但你不能因此按照交易平台的准则去苛求一个交流平台,这是本末倒置。

再而言,论假货,谁能比得上全球开花的美国公司呢?

每次我打开Facebook,总有一堆名字像面条的“脸商”加我好友,开篇明义人就是来卖东西的,更别提推特,搜索“A货”能给你带来无数的供应商。

美国人为什么不去制裁这些公司呢?这些平台的月活不比微信高?

还不是贸易保护,还不是经贸问题政治化,随便找个理由就想整治你。

理由二:微信上的假货可以通过小程序和官方账户主页被购买。

这其实和理由一类似,因为微信作为了假货平台的载体,所以微信就是假货平台。

那么美国经常发生种族歧视,难道美国就是一个充满偏见的国家吗?

哦,对不起,美国还真是!换一个!

既然微信做了载体,微信就有罪,那么苹果的APP store做了微信的载体,是不是苹果公司也应该出现在制裁名单上啊?厚此薄彼,装什么圣人啊?圣洁如耶稣不也被你们这些西方人钉在十字架上了吗?

另外,写下这条理由的人不妨打开手头的谷歌浏览器,有什么网站是谷歌不能访问的?谷歌作为载体实在是十恶不赦,不如美国全体从此改用360大礼包。

第三,也是最牵强的一个,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微信用户这么多,成交量这么大,多少应该承担一点责任吧?

喜闻乐见的扣帽子,因为中国人人多,所以中国人吃肉会造成亚马逊雨林退化,因为中国人人多,所以中国人呼吸会影响全球气候,是不是异曲同工?

因为你大,因为你能力强,所以你就得承担所有能和你扯上关系的责任,那不少电信诈骗还是通过电话联系的呢,要不要把发明电话的贝尔刨出来批判一番呢?

这一次,平台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了那些利用平台做违法乱纪事情的人,而美方则抓住一个问题不放,肆意扩大打击面,其根本意图还是在制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或许在他们看来只有倾向于美方才可以被称作绝对的公平。

最后,这份通篇充斥着“据说”“据报道”的报告如同“意欲”和“莫须有”一般嘶声力竭的混淆着世界的视听,而等哪一天潮水退去,裸泳的美国一定会因此成为世界的笑柄。

user avatar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选集开篇第一句》


对应到这件事上,就是得分清楚,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在商务部的回应中,我们国家的态度是“不认可且坚决反对”。


外交部的回应中,我们国家的态度是:“敦促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敦促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不认可且坚决反对,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了。


意思就是,美国这么做,肯定会伤害中国的利益。


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人民之间即使有矛盾,那是人民内部矛盾。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矛盾,那是敌我矛盾。


另外,美国发布的这份名单,真的具有公信力吗?


没有。


很多地方都是据称、据报道,什么时候据称和据报道都可以作为理论依据了?


秦桧说当然可以啦,我以前就是这种方式,给岳飞颁发了12块金牌。


岳飞表示,这一届我获得的金牌数,比2022年整个美国冬奥会获得的金牌还要多四块。



当然,美国也不是第一次用这种方法了。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提着一袋白色颗粒物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直到开战当日,美国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以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为由,结束了战争。


后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评论说:搞不好当时里面装的是洗衣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不怀疑朝鲜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呢?


因为朝鲜真的有。


所以说,当美国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



美国的这个恶名市场名单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他们官方的说法,USTR 于 2021 年 8 月 30 日启动了 2021 年恶名市场审查,方法是在《联邦公报》上发布征求公众意见。


这种在线调查怎么做的,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只要想让你上榜,那你就可以上榜。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拜登跟我说的。


当然这个恶名市场的名单里面,除了中国这些企业,还有一个科研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比喜爱,甚至顶礼膜拜的网站。


那就是:Sci-Hub


而且不仅仅是中国人支持,美国人也很支持。


2017年,中国在Sci-Hub上下载超过两千万次,美国超过一千万次,可以说是业界广受好评,群众基础相当深厚了。


然而还是逃脱不了,登上美国“恶名市场”的命运。


所以,我坚决支持商务部和外交部:不认可且坚决反对,并且敦促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user avatar

这个恶名市场名单全称是关于假冒及盗版的恶名市场名单。

这么说来,Aliexpress之前一直不在列表上才是问题。

微商生态链到现在才被注意到,感觉这个机构失职得比较严重。很多假货都是在微商生态链里面传播的,甚至还包括一些灰色商品比如手机黑卡、注册卡、免实名物联卡、香港预付费卡等,去年断卡行动以前,在微信一直都有人卖。

user avatar

老说美国cpi如何如何,请大家学一下,涨价涨得多的,都是他们自己造自己挖的自己种的东西。连租金都涨,但是机电产品不涨价,通信设备不涨价,医疗器械不涨价,汗衫不涨价,玩具不涨价,连tmd钢材都没涨价。也就是说,相比于他们印钱印到失心疯,港口罢工罢到失心疯,中国一船一船运去的商品,维护了美国上朝天国的本质。你要说中国是安禄山,我还没见过这么忠心耿耿的安禄山。

今天美国还是天朝上国,美元还没变成擦屁股的废纸,可以说全拜中国人所赐。今天美国cpi环比增7.5%不是75%,全靠中国人硬撑着。他们却狂妄到要自掘坟墓。

说真的,要是这种败家玩意儿国家十年不亡,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user avatar

中美政府出奇地一致了起来。

user avatar

自己做的假,还需要别人来打。丢不丢人。国内纵容这种太久了。

user avatar

很难不支持,打假如今都要靠斤外视力了。

user avatar

顺应民意了

当然这个民意指的是美国人民

我也相信大部分中国人民,这次会支持美国政府

过节归过节,希望大家还是保持理性,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user avatar

这次,鹰酱做得对!

user avatar

你要说别的企业也就罢了,就这两家,难道在国内市场就恶名不著?

user avatar

有请中方,摸鹰酱脑袋过河

也把他俩列入类似的名单

user avatar

他们会给你们保护隐私,会提高你们的使用体验,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user avatar

相信很多人以前都听过一句话:科学无国界。

但事实是,这些年来,随着中美关系恶化,科学的国籍差别提现得越来愈明显。

那么,商业呢?

一个公司的商业活动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换到更广的层面更是如此。

商业也是分国籍的。

哪怕资本流动全球化在过去几十年里进行的范围增大、程度加深,但单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并且一度推进全球化进程的美国挑起对中贸易战后,首先的措施就是打击中国企业来看,从那一刻到现在以及到谁也不知道多久的未来,商业分国籍一事实将会越来越明显。

在2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于此事发表了官方的一个态度:

你提到的有关问题,建议你向主管部门来了解。我要强调的是,中方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这里我也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些事实:
2021年国外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11万件,同比增长23%,商标注册19.4万件,同比增长5.2%。其中美国在华发明专利和授权商标注册同比分别增长32.1%和17.3%。

为什么官方态度是如此呢?

因为,美方称相关网站侵害了知识产权,但美方的真实目标可不止是“相关网站”。

这一点,我相信这几年关注中美贸易的人都能看明白,因为这件事不是孤立,也决不能独立的来看,而是以往一系列事件的一个延续。

美方针对的是我国,不仅是再一次针对中国企业的一次打击,还有试图将“不尊重不保护知识产权”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

这也是外交部刻意提到“国外在华知识产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外国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抱有坚定信心”的原因。

商业这个事情,本身就难以用绝对的道德来衡量,我给你举个例子,美国国内企业甚至科研机构利用专利打压异己,达成行业垄断攫取名利的事情还少吗?

详细可搜一下crispr专利官司以及前因后果。

最有意思的是,国内也有不少公司开始效仿。

说白了,这事就很难讲出个中美体制优势,更无从谈起中美企业比较。

关上门自己把这些企业骂几百顿打几百顿都好,但美国搞起来了,就得认识到他们的目的是啥。

用知乎上的一句话来说,你以为人家是想和你辩关于XX的经,其实人家是想XX和你都揍一顿。这还辩个锤子?



还有一个事情必须说明一下,现在有这么一个困局——美方可以轻易制裁中国企业,而中国没有那样疯狂制裁美方企业,除了的确存在经济上的差距,还有一个原因:

我国如今很多本土企业,是缺乏自身硬实力的,举个例子,谷歌没了,百度废了。

说好听点企业成熟度不够,说难听点叫一没对手就不思进取。

站在消费者用户立场上,我希望能够公平竞争(但事实上公平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并且在不同规则不同人群的定义下有不同含义的词)。

但是总得还手。

破局的方法,还是国家进一步收缩并且规范化国内市场,让各个占据风头而起的本土企业能尽快被规范化,有自己的硬实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

user avatar

凡是()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

我看看还有没有人说这种弱智言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