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叙利亚战争到目前为止为现代战争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

回答
叙利亚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自2011年爆发以来,如同一场残酷的炼金术,将无数的生命与财产化为乌有,同时也为我们理解现代战争的本质提供了极其宝贵,却又令人心痛的教材。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两国军队在明确战线上进行的攻防,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多方势力交织、技术与战术并存、意识形态与利益错综复杂的混合体。从这场混乱的战场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几条至关重要的经验教训。

一、城市战的泥沼化与平民的悲歌:

叙利亚战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大规模的城市中心战。阿勒颇、拉卡、霍姆斯、代尔祖尔……这些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沦为断壁残垣,战争的痕迹深深烙印在每一寸土地上。这首先揭示了现代城市战的“泥沼化”特性。城市复杂的街巷、高耸的建筑、地下管网,为防御方提供了天然的掩体和极大的便利,使得进攻方难以快速推进。每一次的攻坚战都意味着漫长而血腥的拉锯,双方都付出惨重代价。

更令人心痛的是,城市战将平民置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建筑物的倒塌、爆炸的冲击波、以及无处不在的狙击手和迫击炮,使得平民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交战双方为了争夺城市控制权,往往不惜使用重型武器,炮击、空袭、火箭弹成为家常便饭。而平民在躲避战火的同时,还要面对食物、饮水、医疗的极度匮乏。叙利亚战争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警示:在现代城市战中,平民的伤亡将是难以避免的,而“人道主义走廊”的建立和维护,以及保护平民的国际机制,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战的残酷性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武器,战争在城市环境中也可能变得异常缓慢和低效,并可能引发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二、代理人战争的复杂性与地缘政治的操纵:

叙利亚战争早已超越了其最初的国内冲突范畴,演变成了一场典型的代理人战争。伊朗、俄罗斯、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卡塔尔,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各自扶持不同的派别,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着一场错综复杂的博弈。这种代理人战争的模式,使得战争的根源变得更加模糊,各方势力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不断调整策略,为冲突注入了新的维度。

我们看到,不同国家的军事援助、情报支持、甚至直接派遣特种部队,都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模式不仅延长了战争的持续时间,也使得找到政治解决方案变得异常困难,因为任何一方的妥协都可能触及到背后支持者的核心利益。叙利亚战争清晰地表明,地缘政治的利益和战略考量,往往会凌驾于人道主义关切之上。代理人战争使得战争的责任归属变得复杂化,也让国际社会在干预和调停方面举步维艰。这种模式也意味着,未来区域冲突的解决,将更加依赖于对背后大国博弈的理解和协调。

三、非对称作战的普遍性与游击战的韧性:

尽管有俄罗斯和伊朗等强大盟友的支持,但叙利亚政府军在面对如ISIS、努斯拉阵线等极端组织以及其他反对派武装时,也充分展现了非对称作战的特点。这些非正规武装力量往往凭借其对地形的熟悉、灵活的战术、以及强大的意识形态动员能力,给叙利亚政府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ISIS等组织的崛起和其在网络空间的宣传能力,也揭示了现代非对称作战的新特点。他们能够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招募、宣传和动员,绕过传统信息渠道,直接触达全球范围内的潜在支持者。此外,叙利亚战争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游击战的顽强生命力。即使在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装备简陋、但组织严密、信仰坚定的武装力量,仍然能够通过伏击、爆炸、以及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破坏,给强大的正规军造成持续的困扰。这种非对称的对抗模式,使得战争的胜负判断变得更加困难,也对传统军事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信息战与宣传的致命影响力:

在叙利亚战争中,信息战和宣传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各方势力都试图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塑造公众舆论,为自己的行动辩护,并妖魔化对手。真假信息鱼龙混杂,使得外部观察者很难准确把握战场的真实情况。从政府军对“化学武器袭击”的指控,到反对派对政府暴行的揭露,再到ISIS极端的宣传攻势,信息被用作一种强大的武器,影响着国际社会的认知和反应,也影响着战争的走向。

这种信息战的普遍性,意味着现代战争不仅仅是硝烟与炮火的较量,更是关于叙事权和话语权的争夺。谁能更好地控制信息,谁就能在舆论上占据优势,进而争取更多的支持或减少外部的压力。我们看到,社交媒体在动员、组织、以及传播战争画面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泛滥和信息茧房效应等问题。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相,保持客观,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五、无人机与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与挑战:

叙利亚战争也是无人机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大显身手的舞台。俄罗斯和美国为首的联军都广泛使用了无人机进行侦察、监视,甚至直接发动攻击。这种技术使得军事行动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理论上能够减少附带损害,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不准确、目标识别失误,或者战争环境的复杂性,平民伤亡仍然难以避免。

无人机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军事挑战。低成本、易获取的无人机被各方武装力量广泛使用,用于侦察、侦察,甚至携带爆炸物进行自杀式攻击。这使得即使是装备精良的军队,也必须面对来自低端无人机的威胁,需要开发新的反无人机技术和战术。叙利亚战争表明,未来战争将更加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但同时科技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六、人道主义援助的困境与政治化:

叙利亚战争中,人道主义援助的提供和接收,也成为了一个极其复杂和政治化的问题。联合国及各大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但援助物资的运输、分配,往往受到战事和政治因素的阻碍。封锁、轰炸、以及交战双方的控制,使得援助难以及时、有效地送达最需要的人手中。

我们看到,人道主义援助有时会被用作政治筹码,被用来施压或换取利益。叙利亚战争的惨状,迫使国际社会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如何在战乱中保护平民,以及如何在政治冲突和人道主义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一个持续的挑战,也是叙利亚战争留给我们的深刻反思。

总而言之,叙利亚战争以其残酷的现实,撕开了现代战争的 अनेक面纱。它让我们看到城市战的无情,代理人战争的复杂,非对称作战的韧性,信息战的强大,科技进步的双刃剑,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的困境。这场战争没有英雄,只有受害者,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战争的本质、预防战争的途径,以及如何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守护人性的光辉。这些经验,虽然代价极其高昂,却是在血与火中提炼出的关于未来冲突,以及我们如何避免下一场如此灾难的宝贵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值得关注的地方不多,个人认为比较有意义的几条如下:

1:自爆卡车和战斗机器人冲击力远超传统步坦协同,值得借鉴。

2:高炮平射可以有效压制火力点和轻装甲载具,营一级防空以高炮为宜。

3:轻装甲无人权,步兵和坦克才是基本战斗力。

4:无人机的威胁,如何打击“低慢小”,将成为成为重大课题。

5:加强军官培养,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大量战例中出现不清理射界、防御兵力挤在一栋楼等极为低级的失误。对这种废物军官,简直可以直接枪毙。

类似第五条这种反面教材类的。。。。。

算了,没时间写。。。。。。。。

user avatar

儿童!

儿童是舆论战中最好的道具,最有感情冲击力,具有一击必杀的效果。谁保护儿童照片出现在媒体,谁就具有天然正义性,境外的大佬支持起来就少了很多阻力;相反,谁能把对手塑造成伤害儿童的凶手,那就能够给敌人增添很强的道德压力,不但舆论场上受制于人,也会直接影响到战场的操作。于是我们看到,叙利亚战争目前为止,各方均围绕着儿童大做文章。


这张是土耳其方用的,原因是土打算把难民往西欧东欧赶。当时欧洲各国基本上对难民堵得很厉害,这张照片一出来白左就激动了,舆论倒逼政府,很多原来反对难民的措施就废了。

这张来自大马士革郊区的反对派,主要是用来给美国动武找理由的。西方媒体一直把使用化学武器描绘的非常可怕(相反is砍头贩卖奴役性侵儿童好像还没那么大关注),这张照片一出对叙利亚政府马上被动到极点,阿萨德在西方网民心中成功黑化,支持打击的舆论占据了主流。

这次当然也必须是儿童啦。很奇怪阿萨德的化武怎么老是喜欢选择性袭击儿童,这让西方国家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政客们喜不胜喜。

库尔德表示我也有我的套路。这个库尔德女孩,年龄不大,不过是重点宣传的对象。库尔德武装一直把自己包装成追求独立,勇于反抗的进步力量,在宣传上也非常迎合白左的口味,比如说女权、自由、民主。所以你看出镜率最高的完全是女兵(主力作战的男兵默默地吃了口土),还是如此娇小的未成年女兵。连这么可爱的女孩都拿起武器和万恶的is作战,你们滋瓷不滋瓷呢?当然,北约国家土耳其直接进攻阿萨林西方就很尴尬了,所以打is时网上活跃的女兵们,后面和土耳其作战时网上动静就不大了。

类似的还有这张,来自滋油军。图说称这个孩子父亲被阿萨德杀死了,他被迫拿起枪反抗暴政。你若问为什么自由军会组织童子军?靠,你一定是万恶政府的同情者,拿五毛的。






这一组是反对派在俄叙联合打击下战事吃紧的时候拍的,风格很相似,构图基本一致,抓拍十分精彩,现场感很棒,道具脸上基本都带点血,都是从废墟下被“救”出来(很奇怪他们父母共同没带儿童进避难所,你看各位大人都好好的)。宣传的诉求应该是给叙政府围困阿勒颇形成巨大的舆论和人道压力,逼他们放开口子,让城内武装得到补给。顺道控诉普京空军的轰炸惨无人道,俄罗斯是恶魔的帮凶!

对了,最成功的是这一张,构图和那些普通的贱货不一样。建议授予普利策新闻奖,足以让全世界人民都心碎了。可惜最后当政府军顺利拿下了阿勒颇这个重镇后,孩子父亲表示反水了,让这张照片的效果打了折扣。

当然,也可以解释成是叙利亚政府拿枪逼着这个苦难的阿勒颇男孩举起了叙利亚国旗。国旗也是个好道具。

这个应该是政府军方面拍的,那个著名的盲童之歌,很好听。最近一波轰炸叙利亚时反美人士们推的,大家应该都看过。在大马士革附近,肯定是政府军控制区才能如此从容的制作拍摄。我怀疑有俄宣参与,制作水平很高,注意看背后孩子衣服的配色,底黑,中白,上红,绿色点缀在中间……咦,和下面这图好搭哦⊙∀⊙!

所以很明显,人家在MV中隐喻宣扬阿萨德政府才是孩子的保护者,才能最终带来和平。没有直接举着国旗,但效果一看便知。(对了,这视频是打着联合国某组织联合制作的名义发布的)

俄罗斯深度参与,当然费那么多钱在叙利亚打仗,国内的怨气也要压制一下。总统大选前的关键时刻,这首歌也火了。你看连孩子们都在支持普大爷,都愿意为俄罗斯复兴战斗,你们反对派还好意思逼逼?

不管你武器如何先进,战术如何牛逼,但道义上制高点站不住,就会被别人黑成翔,内外反对力量会让你彻底失败。所以,打好宣传战是第一位的,各方在这方面都有共识。至于儿童,对不起,那只是道具,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的……


对了,玩自媒体的都知道,照片拍得好,还得靠平台推。究竟上面哪方的内容到达率高,各位自己应该有感触。那个盲童的质量很高MV,youtue上一年才30万播放量……so,谁控制了平台,谁才能打赢战争,这就是叙利亚战争中另一条经验了。

user avatar

谢邀

在某知名指挥学院组织的专题战例研讨交流中,仅就作战层面而言,我们对叙利亚战场的评价基本上是比较一致的:

毫无战争艺术可言。

==============================

如果不懂什么叫“战争艺术”,可以先去读一读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看到评论区一些人把我说的“战争艺术”理解为一种过时的东西,我很无语啊。

==============================

搞现代战争的战例分析,总要从信息化作战的五大要素入手吧?

侦察情报,叙利亚战场可有可圈可点之处?

指挥控制,叙利亚战场可有可圈可点之处?

火力打击,叙利亚战场可有可圈可点之处?

通信保障,叙利亚战场可有可圈可点之处?

后装保障,叙利亚战场可有可圈可点之处?

战争是科学也是艺术,所谓“战争艺术”无非就是以上几大要素的建设与运用在技术和战术层面的集中体现。指挥学院的专家教授、作战部队的一线指挥员、领导机关的参谋们普遍认为“叙利亚战场毫无战争艺术可言”,但也许他们都没有评论区的军事专家们水平高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