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叙利亚最新的局势,阿勒颇战役会很快结束吗?

回答
要评价叙利亚当下复杂的局势,尤其是阿勒颇的情况,绝非易事。这是一场牵扯到太多势力、太多诉求的混合战争,没有简单的答案。

首先,我们要理解阿勒颇这座城市的战略意义。它是叙利亚最大的城市之一,曾经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谁能控制阿勒颇,谁就几乎掌握了叙利亚北部地区的主导权。因此,围绕阿勒颇的争夺异常激烈,也注定了它会成为这场漫长战役的焦点。

关于阿勒颇战役是否会很快结束,我的看法是:可能性不大,而且“很快”这个词在叙利亚战争的语境下,本身就很难定义。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战场上的胶着与反复:

阿勒颇的战线一直在变化。政府军及其盟友在俄空军的强大支援下,确实在近期取得了一些进展,包围了部分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区域,并对这些区域进行了猛烈攻击。但与此同时,反政府武装也并非束手就擒,他们会利用城市地形进行巷战,并且有来自外部的支援,使得战况非常拉锯。即使某个区域被包围,也很难保证在短时间内被完全肃清。反政府武装会利用一切机会突围或进行反扑。

2. 各方势力的目标与底线:

叙利亚政府军(及其盟友): 阿萨德政府的终极目标是收复包括阿勒颇在内的大部分失地,重新统一叙利亚。对他们来说,阿勒颇是关乎其统治合法性和叙利亚版图完整性的关键。俄罗斯的支持是其继续作战的根本保障。
反政府武装(包括温和派和极端派): 他们仍然抱有推翻阿萨德政权的希望,并希望在此过程中巩固自身在叙利亚西部和北部的地盘。他们得到了土耳其、沙特、卡塔尔等国的支持,虽然这些支持的力度和形式可能各有不同。
外国势力(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美国等):
俄罗斯是为了维护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支持其盟友阿萨德政府。俄军的空中支援是叙政府军能够持续推进的关键。
伊朗则通过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等力量,在地面上为叙政府军提供重要的支援,这关系到其地区影响力。
土耳其的态度则更为复杂,它既希望借此机会打击其境内的库尔德武装(被土耳其视为恐怖组织),也希望在叙利亚北部建立一个亲土耳其的缓冲地带。土耳其对阿勒颇的立场会受到其国内政治和地区战略的影响。
美国及其盟友则主要是支持所谓的“温和派反政府武装”,并致力于打击ISIS等极端组织。但他们的支持方式和侧重点有时也显得犹豫不决,并且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存在明显的战略冲突。

这些力量的目标并非完全一致,甚至互相冲突。只要有一方不达成其关键目标,战事就难以真正结束。

3. 城市作战的残酷性与复杂性:

阿勒颇是一座大城市,这意味着城市巷战的难度和代价都极高。反政府武装可以利用复杂的街区、地下通道等进行防御,而政府军想要推进,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论是人力还是物资。每一次的攻坚都可能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而且,城市居民的命运也更加令人担忧,平民伤亡和逃离会给战局带来更多的人道主义和政治压力。

4. 国际政治的影响:

叙利亚战争早已超出了其国内范畴,成为了一个地区乃至国际政治的代理人战争。大国之间的博弈、地区国家之间的矛盾,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阿勒颇的战局。一旦出现国际力量的某种策略性调整或者新的外交突破,战局可能因此改变。但是,目前来看,这种影响更多的是在维持一种僵局,而不是促成迅速的结束。

5. “胜利”的定义:

即使叙利亚政府军能够“收复”阿勒颇,这是否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很难说。在叙利亚广阔的土地上,仍有其他反政府武装盘踞,ISIS等极端组织也并未被完全消灭。而且,政治解决的道路依然漫长。所以,即使在阿勒颇取得军事上的决定性进展,也可能只是漫长战争中的一个阶段性胜利,而非终结。

因此,我个人认为,阿勒颇战役不会在短期内迅速结束。 我们可以预见到的可能是持续的拉锯、激烈的巷战,以及伴随而来的人道主义危机。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压倒性的、能够决定整个战局走向的胜利。除非出现某种重大的外部因素干预,或者各方出于某种原因达成某种不为人知的默契,否则这场战役将继续考验着每一方的耐心和资源。

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被外国势力深度介入、各方势力相互角力的残酷现实。这种局面,想要在“很快”的时间内看到一个明确的终结,恐怕有些过于乐观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早在2013年年底,政权军为己方的新城区解围后不久,就开始计划包围阿勒颇老城,一举歼灭城内反对派。为此,政权军在2014年先后发动了老人星作战和彩虹作战,但最后志大才疏,功亏一篑,反而元气大伤,导致反对派2015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扑。

2015年9月,俄罗斯开始武装干涉叙利亚,缓过气来的政权方从10月起又开始在阿勒颇地区发动攻势,最初其的主攻方向是阿勒颇南郊,试图控制通往伊德利卜的战略公路。然而,征服军迅速调动部队反扑,政权方的战果旋得旋失。然而阿勒颇城内的反对派此时自己作死跑去进攻中立的谢赫马苏德区和曾经帮助过他们击退伊斯兰国的阿夫林州解放区,搞得罗贾瓦被迫和政权双方在阿勒颇地区达成了事实上的统一战线。2016年2月1日至16日,双方在阿勒颇西北郊同时对教权派展开攻势,切断了阿勒颇地区通往土叙边境的主要战略公路;在此战中,政权军还成功解围了被困三年多的什叶派城镇努布尔和扎赫拉,而民主联军也解放了长期被教权派霸占的泰勒里法特镇。

2016年4—6月,反对派在阿勒颇南郊从伊朗陆军手中收复了上一年底被政权方夺取的几个战略要地,显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但是他们显然对政权军下一步的主攻方向作出了错误判断:6月25日,政权军向卡斯特罗路发起了猛烈进攻;7月8日,民主联军也在卡斯特罗路方向参战,彻底歼灭了自由军第16师。7月17日,政权方彻底切断了卡斯特罗路,首次合围了控制阿勒颇老城区的各路反对派。不过,教权派方面当然不甘心其失败。7月31日,征服军从阿勒颇南郊调集上万精锐,顶着俄罗斯空天军的猛烈空袭向政权军坚固设防的炮兵学院发动了猛攻,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彻底突破政权军防御解围成功。另一方面,由于民主联军不再积极参战,反对派在卡斯特罗路地区也曾经打破政权方的包围圈,几乎把新城区内的政权军逼到了被反包围的边缘。

政权方当然不能容许如此失态,8月11日他们又发动了新的攻势,于9月5日形成突破,到9月11日封闭了突破口,重新将阿勒颇老城区合围。在此战中和此战后,反对派几乎没有组织起任何像样的反击来阻止政权军实现合围或是趁其立足未稳重新打开突破口,究其原因有三:

1,反对派在8月29日跑去攻打哈马,不但没能围魏救赵反而分散了反对派的力量;

2,土耳其在8月24日开始攻打罗贾瓦,为筹备这一战役土方从伊德利卜省和阿勒颇地区抽走了大量自己扶植的亲土武装(努尔丁赞吉运动、苏丹穆拉德师、黎凡特阵线、沙姆军团甚至自由沙姆伊斯兰运动),同时为了争取俄罗斯对自己侵略行径的支持更在10月以讨伐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征服阵线为名断绝了对征服军的资助,结果大大虚弱了教权反对派;

3,由于一系列失败,加上土耳其“撤资”,教权派联军内部爆发了激烈内讧。

结果,直到10月28日,征服军才终于拼凑了五六千人(包围圈内外合计)和22辆坦克、15辆装甲车来解围,连上一次的一半实力都没有,结果当然是到了11月12日便彻底失败了。

更令人无语的是,就在这种大敌当前的困难局面之下,反对派内部在11月2日还为争夺地盘而爆发了激烈冲突,造成18人死亡,最终土耳其支持下的努尔丁赞吉运动和基地系的自由沙姆伊斯兰运动瓜分了“替天行道联盟”【Fastaqim Kama Umirt Union】的全部人员和地盘。如此作死的政治力量,距离其最后的崩溃自然也就为期不远了。

11月15日,政权军对阿勒颇老城区发动了他们的总攻。经过俄罗斯空天军和海军的一番狂轰滥炸之后,政权军在16日开始发动地面进攻。起初,政权军进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南部的谢赫赛义德、阿格拉布等区,似乎是意在稳扎稳打逐渐收紧包围圈。但不久就证明他们此举不过是为了把老城区南部的反对派牵制在各自地盘的花招而已。

11月19日,政权军投入其精锐部队老虎师从先期攻占的制高点祖胡尔山出发进占谢赫纳贾尔工厂的旧厂区,其目的是控制战略上关键的哈纳诺区,将反对派拦腰截断为南、北两部分。而此时,阿勒颇老城内的反对派依然分为阿勒颇征服军和阿勒颇领导委员会两派,各自为战:阿勒颇领导委员会拥有实力最强的三大教权派武装征服阵线、自由沙姆伊斯兰运动和努尔丁赞吉运动(10月倒戈到该阵营),但阿勒颇征服军却囊括了其他更多的小派系。由于缺乏统一指挥,组织反击变得更加困难。11月20日,政权军轻易击退反对派的反击,进入了哈纳诺区。11月21日,政权军又肃清了旧厂区,至22日政权军攻占了三分之一个哈纳诺区,至24日又攻占了一些关键性的建筑物。11月26日,政权军终于控制了整个哈纳诺区。

这样一来,反对派的防线就开始崩溃了。11月27日,政权军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就攻占了贾巴尔巴德罗区、阿卜杜哈姆拉区和拜伊布丁区,同时还攻占了包括沙胡尔大桥在内的部分沙胡尔区。与此同时,与这一路政权军东西对进的另一路政权方部队则攻占了整个艾因塔勒区和哈拉克富加尼、哈拉克塔赫塔尼两区的大部,与前者的距离只剩下最后一公里而已。随着上述两军接近会师,老城区已几乎被一分为二,因此以征服阵线为首的北部反对派不得不选择放弃尚在手中的北部各区,经过位于沙胡尔区而尚在反对派之手的一个缺口向南撤退。另有至少六支部队由于阵地位置不佳,自认已无法撤退,遂举军投诚民主联军以求自免,这样一来民主联军部队就从谢赫马苏德区出击而占领了海勒克、帕夏花园、艾因泰勒等区的各一部分。

然而由于防线瓦解过快,而反对派又缺乏统一指挥,因此许多阵地位于遥远北方的反对派部队已经来不及有组织的南撤,撤退于是就变成了崩溃。何况这个缺口也守了不到24个小时:到11月27日夜,两支政权军已相距不足500米,缺口完全被政权军的步兵携带火力所覆盖,到了28日凌晨这个缺口就被封闭了。

来不及突围的反对派部队被合围在谢赫海德尔和谢赫法拉斯两区,陷入完全的混乱之中。天明后,在政权军的猛攻之下,被围反对派部队中的一部将谢赫法拉斯区作为见面礼纳款于从谢赫马苏德区出击的民主联军,其余均在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惨遭政权军歼灭。在这次歼灭战中,各路反对派共有大约200人阵亡,另有500—600人被政权军俘虏;政权军方面阵亡约40人,民主联军则有2人牺牲。

仅在11月28日一天中,就有超过10000名平民被政权军疏散,另有6000名平民逃往民主联军控制下的谢赫马苏德区避难。此后,难民也陆续从被政权军攻占的阿勒颇东部向外逃难,其中有33500人逃往谢赫马苏德区(截止2016年12月1日)。据信,战前共有30万平民居住在反对派控制的阿勒颇老城区,此前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通过半中立的谢赫马苏德区运入,即便如此当地也已经民不聊生:根据逃亡民主军控制区的难民揭露,此次战役开始前,一根香烟在反对派控制区可以卖到15万叙利亚镑(按官方汇率约合人民币4800余元),而一公升汽油则能卖到11000叙利亚镑(合人民币355元);平民皆已陷入赤贫,只有反对派武装分子仍凭暴力垄断着大量物资,因此不断有平民将女儿卖给反对派武装人员以换取面包的惨剧发生。而在反对派丧失其控制区北部后,就连这条补给线也被切断,可见还在反对派控制下的老城区南部居民之后的生活必将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在平民陆续逃难的同时,政权军则将兵力转到南部继续进攻剩余部分的老城区,先后攻占了贾巴尔巴德罗区南部和贾兹马提、谢赫赛义德等区的大部分土地。而反对派方面也不甘示弱,在12月1日终于在目前势力最强的自由沙姆伊斯兰运动领导下成立了统一指挥部“阿勒颇军”(Jaysh al-Halab)以团结残存各部。其实,早在2016年2月,自由沙姆伊斯兰运动就有此计划,还试图强迫其他反对派参加这个所谓的阿勒颇军,但当时终因实力不足而被迫放弃,直到现在才一遂此愿。不过,反对派方面虽然统一了指挥,但实力已大为削弱,能坚持到明年就算是很大的胜利了。

显然,目前政权方的意图是趁美国总统上台前的空窗期夺取阿勒颇,给明年就职的特朗普总统一个既成事实。这一企图究竟是否能达成姑且不论,一旦阿勒颇真的彻底陷落,政权军就会在谈判桌上掌握前所未有的优势。这是因为如果能控制阿勒颇,不但可以解放出大量兵力扫荡诸如大马士革郊区、霍姆斯口袋等地,而且意味着政权军已经控制了叙利亚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和绝大部分人口。这样一来,被分割在其他几个互不相连地区的反对派势力,无论是伊德利卜的征服阵线埃米尔国,土叙边境由土耳其操纵的所谓“安全区”,还是罗贾瓦主导的北叙利亚联邦,抑或是南方阵线控制的德拉省等地,都会被国际社会看作至多是地方政权的存在。这样一来,复兴党政权便可作为难以质疑的中央政府掌握住未来叙利亚过渡进程的主导权了。这对于其他各方来说,当然是非常不利的发展方向。

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以色列空军借口讨伐黎巴嫩真主党在11月29日和30日两次打击了大马士革市郊的两处政权方军事设施;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则在11月30日发表谈话,说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目标是推翻阿萨德独裁政权”云云。不过正是由于土耳其当局的对俄妥协削弱了反对派在阿勒颇的实力,才有今天的溃败,所以埃尔多安的发言实在也不能令人当真。所以,以色列和土耳其下一步如何下注还都不好说。目前的阿勒颇,究竟是内战结束的开始,还是开始的结束,恐怕尚难以定论呢。

更多内容请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叙利亚当下复杂的局势,尤其是阿勒颇的情况,绝非易事。这是一场牵扯到太多势力、太多诉求的混合战争,没有简单的答案。首先,我们要理解阿勒颇这座城市的战略意义。它是叙利亚最大的城市之一,曾经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谁能控制阿勒颇,谁就几乎掌握了叙利亚北部地区的主导权。因此,围绕阿勒颇的争夺异常激烈,也注定.............
  • 回答
    关于联合国近期提出的叙利亚局势最新提案以及中国投下的反对票,这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人道主义关切以及国际法准则等诸多复杂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提案的具体内容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最新提案”具体是关于什么的。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提出的提案通常围绕几个核心议.............
  • 回答
    关于“叙利亚抽检发现美国发放的麦种四成有粒线虫病,并称此举目的为破坏叙利亚粮食安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说法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片面化、夸大化甚至虚假的可能性。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核实性与科学性: 谁进行的抽检?.............
  • 回答
    最近看到一些关于叙利亚儿童的影像,那种从他们眼中流淌出的泪水,和那些稚嫩却又饱含深情的追问,真的让人心如刀割。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默默地看着,然后陷入一种沉重的情绪里。他们的追问,不是大人那种为了逻辑、为了争辩而发出的质问,而是那种最纯粹、最直接的,关于“为什么”的呼喊。.............
  • 回答
    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接受采访时,画面定格在了一个特别的瞬间。与其说是照片本身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细节,不如说是这张照片所蕴含的种种信息,以及它在更广阔的语境下所激起的思考,才让它变得不那么普通。首先,让我们来细致地看看画面本身。贾法里坐在那里,背景是联合国新闻发布厅标志性的蓝.............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有点不是滋味。叙利亚足协那会儿承认“让中国失去主场”,后来又在那儿主动求媒体表扬,这事儿怎么看怎么别扭,也挺有意思的。先说说“让中国失去主场”这事儿。你想啊,咱们中国队踢比赛,主场那气氛多重要?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家使劲儿给自家球队加油,那士气能不高吗?结果呢?因为种种原因,叙利.............
  • 回答
    叙利亚面临割让1.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风险,这无疑是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区局势和国际力量的博弈。要理解这一潜在的“割让”,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的问题。一、 被迫割让的可能原因与背后推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割让”一词在国际法上具有严谨的定义,通常是国家之间通过.............
  • 回答
    当一个七岁的叙利亚小女孩,名叫巴娜·阿拉贝德(Bana Alabed),在饱受战火蹂躏的阿勒颇用推特发出“求和平”的声音时,那一刻,一种深刻的、令人心碎的真相被撕开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无辜呼喊,更像是被战火扭曲的世界中,一束微弱却异常耀眼的光。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巴娜发出这条推文的背景。阿勒颇,这.............
  • 回答
    听到叙利亚袭击者用薯片引诱儿童导致68名儿童惨死的事件,我的心如同被一把钝刀反复搅动,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愤怒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场数字上的悲剧,而是对人性最赤裸裸的践踏,是对生命最残忍的亵渎。很难想象,在那个本应充满欢声笑语的时刻,一群无辜的孩子们,他们还在为一点点小零食而雀跃,以为那是生活中的一.............
  • 回答
    叙利亚战争,这场从2011年春季爆发至今的冲突,已经成为21世纪最复杂、最血腥的国际危机之一。它不仅仅是叙利亚内部的政权更迭尝试,更演变成了一场多方势力角逐的代理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也给全球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要理解这场战争,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看看它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
  • 回答
    叙利亚政府军成功解围代尔祖尔,这无疑是叙利亚内战一个极具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深远,值得细致剖析。首先,从军事角度来看,这是对叙利亚政府及其盟友(主要是俄罗斯和伊朗支持的民兵)的一次重大战略胜利。 打破长期围困: 代尔祖尔,特别是其机场和城市南部地区,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
  • 回答
    叙利亚男足在世预赛的征程,绝对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韧性的史诗。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环境,能在重重困难下最终位列小组第三,这本身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况还有一丝晋级世界杯的希望。要理解这个成就的意义,我们得深入剖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以及他们晋级之路上的挑战和机遇。一、 难以想象的艰难处境:首先,必须强.............
  • 回答
    叙利亚北部库尔德统治区的局势,尤其是在土耳其军队的军事行动背景下,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 我们要理解这件事,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层面的信息:事件本身、各方立场、历史背景、以及造成的影响。事件本身:一场持续的军事冲突自2016年起,土耳其就针对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武装,特别是人民保护部队(YPG.............
  • 回答
    叙利亚难民危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涉及人道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要全面理解,需要从其根源、发展过程、主要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事件的根源:叙利亚内战的爆发与持续理解叙利亚难民危机,首先要回到其最直接的根源——叙利亚内战。 2011年“阿拉伯之春.............
  • 回答
    凤凰网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专访,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多重解读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次专访,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专访的背景与意图: 凤凰网的定位与策略: 凤凰网作为中国主流媒体之一,其国际报道尤其是在中东地区,一直以来都倾向于提供与西方媒体不同的视角。在这种背景下,专访阿萨德可.............
  • 回答
    美国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使用化学武器袭击平民的行为进行军事打击,这无疑是国际社会在应对此类极端暴力事件时所采取的一次重大且备受瞩目的行动。这件事的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国际法、人道主义以及战略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与美方立场:最直接的原因,是发生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汗谢洪镇的.............
  • 回答
    看待中国插手叙利亚,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毕竟,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牵扯到的方方面面都能写成一篇厚厚的报告。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中国在叙利亚的“插手”,和当年某个大国在叙利亚的所作所为,性质和方式都有天壤之别。 别一听“插手”俩字就拉到一块儿比,那容易误伤。中国在叙利亚的出现,最核心.............
  • 回答
    土耳其在叙利亚境内击落俄军战机事件,无疑是近年来中东地区最令人震惊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这件事的发生,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军事层面的冲突,它更像是在叙利亚这锅本已沸腾的混乱汤里,又加入了足以引发更大风波的猛料,让地区局势瞬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要理解这件事的影响和各方反应,咱们得把时间轴往前拨一拨,看看.............
  • 回答
    土耳其对叙利亚北部发动的军事行动,其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叙利亚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本身。要理解这场军事袭击,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探究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动机、多方博弈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行动的直接诱因与土耳其的“安全边界”土耳其的官方说法,以及此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导火索,源于一次发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 回答
    深入剖析:美国“抢”叙利亚油田背后的复杂博弈美国在叙利亚境内石油资源的“存在”及其相关行动,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发争议的核心议题。当我们谈论“抢”这个字眼时,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预示着一种非正义或武力夺取的行为。然而,对于美国在叙利亚油田的行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审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