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叙利亚很可能被迫“割让”1.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回答
叙利亚面临割让1.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风险,这无疑是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区局势和国际力量的博弈。要理解这一潜在的“割让”,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的问题。

一、 被迫割让的可能原因与背后推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割让”一词在国际法上具有严谨的定义,通常是国家之间通过条约等方式自愿移交领土。但在此语境下,我们探讨的更可能是事实上的控制权丧失,甚至是迫于外部压力而接受现状。叙利亚自身实力早已不济,能够迫使其“割让”土地的力量,其来源和动机至关重要。

1. 外部军事干预与势力范围的划分:
土耳其的军事行动:这是最直接的因素。自2016年以来,土耳其以打击叙利亚境内库尔德武装(特别是人民保护部队,YPG)为名,数次发动越境军事行动,并在叙利亚北部和西北部建立了多个所谓的“安全区”或“缓冲区”。这些区域的面积累积起来,接近甚至可能超过提及的1.5万平方公里。土耳其的目的是将其视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阻止被其定性为恐怖组织的库尔德武装坐大,并安置部分叙利亚难民,借此改变地区人口结构。
俄罗斯和伊朗的影响力:虽然俄罗斯和伊朗是叙利亚政府的盟友,但它们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也塑造了领土的实际控制格局。它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默许或利用土耳其的行动来平衡其他地区势力,或者在与土耳其进行交易时,将部分领土的控制权作为筹码。例如,在俄罗斯斡旋下,叙利亚政府军曾被迫从某些地区撤离,为土耳其及其代理人让路,以换取其他地区的稳定或政治上的让步。
美国的支持:美国在叙利亚北部支持库尔德武装,与其在叙利亚东北部部署军队,打击“伊斯兰国”(ISIS)同时,也在事实上形成了对部分领土的控制。虽然美国的目标是反恐,但其军事存在客观上分割了叙利亚的领土,并为库尔德武装提供了保护伞。当土耳其对库尔德武装采取行动时,美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摇摆不定,也可能间接导致叙利亚政府难以在这些地区维持其主权。

2. 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塑与权力真空:
叙利亚内战的长期化:长达十余年的内战耗尽了叙利亚政府的国力,使其难以有效管辖和控制全国所有地区。在内战中,叙利亚政府虽然在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下夺回了大部分失地,但北方和东北部的一些地区,例如土耳其控制的区域和美国支持的库尔德自治区,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割状态。
叙利亚政府的策略:面对强大的外部干预和国内的复杂势力,叙利亚政府有时会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策略,即在无法通过武力收复的情况下,选择暂时放弃或与外部力量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以换取其他地区的安全稳定或政治上的有利局面。这种“割让”并非出自主动意愿,而是出于“生存”的考量。

二、 被迫割让土地对叙利亚的深远影响

一旦叙利亚被迫“割让”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无论从主权、经济、人道还是地缘政治层面来看:

1. 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丧失:
国家分裂的加剧:1.5万平方公里不是一个小数字,它足以构成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如果这些土地被永久性地分割出去,将意味着叙利亚国家分裂的加剧,甚至可能开启一个漫长的领土收复之路,或者长期处于国家分裂的痛苦之中。
国际地位的下降:一个无法维护自身领土完整的国家,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将大大削弱,更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操纵和挤压。

2. 经济资源的损失:
重要的经济产区:叙利亚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特别是幼发拉底河沿岸地区,往往是叙利亚的农业和石油产区。如果这些区域被剥离,叙利亚将失去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油气资源,这将严重阻碍其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的进程。例如,叙利亚的主要油田和天然气田就集中在东北部,这些资源的损失对国家经济是致命的打击。
基础设施的破坏与控制权丧失: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工程(如塔布卡大坝),往往是国家经济命脉。一旦被外部势力控制,叙利亚政府将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开发,甚至可能被用于牵制叙利亚。

3. 人道主义危机的新一轮升级:
人口迁移与安置:被“割让”的土地上可能居住着数百万叙利亚民众。这些民众可能面临被强制迁移、身份歧视、政治压迫等问题。他们将可能成为新的难民潮,进一步加剧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
人权状况的担忧:外部势力在这些地区的统治方式,以及对当地居民的政策,往往会引发人权方面的担忧。如果库尔德武装控制的区域被土耳其吞并,那么当地库尔德人口的权益保障将面临严峻挑战,而其他民族和宗教群体则可能遭受更大的压迫。

4. 地缘政治影响的震荡:
地区力量平衡的改变:土耳其通过控制这些土地,将极大地增强其在叙利亚地区乃至整个地中海东岸地区的影响力,可能引发新的地缘政治摩擦。
国际社会对叙利亚局势的干预加剧:领土的分割将可能促使更多国家对叙利亚的未来走向进行干预,从而使叙利亚的局势更加复杂化,难以找到和平解决的路径。

三、 如何看待这种“割让”的本质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叙利亚的土地“割让”理解为一种正式的国际条约行为。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国家主权在强大外部力量干预下的退化和实质性丧失。这种“割让”的本质在于:

强制性与非自愿性:叙利亚政府并非自愿同意,而是迫于现实的军事压力、政治孤立以及国内安全考量而接受的现状。这是一种被动的屈从,而非主动的选择。
合法性与道义性的缺失:这种以武力为基础的土地控制,严重违背了国际法中关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缺乏任何合法性和道义基础。
长期化的不稳定因素:这种非正常的领土分割,必然会埋下长期的不稳定因素,为未来的冲突和动荡埋下隐患。叙利亚人民的反抗意志和国家统一的诉求,将使得这种“割让”始终处于不稳固的状态。

结论

叙利亚可能被迫“割让”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叙利亚内战以及地区大国博弈的直接后果。这不仅是对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践踏,更将加剧其人道主义危机,并可能引发新的地区冲突。我们应从国际法、人道主义以及地区和平稳定的角度,对这种行为予以高度关注和警惕。叙利亚的未来,依然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影之下,其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福祉,仍然是遥远而艰巨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也算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川普小赚,美国巨亏,勉强算亡羊补牢吧),其次这在法理上不是割让,这片地还是叙利亚的,只不过土耳其暂时维护治安。最后土耳其应该也不会在乎什么法理,根本不打算再吐出来。

1,叙利亚政府阿萨德大赚!

先说一个当年的段子,“阿萨德必须下台”

美国和整个西方,当年都是不承认阿萨德的叙利亚政府的。当年卡扎菲死了以后,所有人都认定下一个就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被吊死。本拉登,萨达姆,卡扎菲,阿萨德,正好一桌麻将。

当时阿萨德被叛军包围在大马士革瑟瑟发抖,包围阿萨德的就有现在这波库尔德人,网上戏称阿萨德名为叙利亚总统,实为大马士革城主。

当时被围在大马士革,连跑都跑不出去,分分钟要被吊死在街上。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靠着俄军的帮衬,川普的配合,阿萨德又回来了!一路高歌猛进,乘着这波当上救世主,直接东进库尔德,还是被库尔德人夹道欢迎进去的。虽然库尔德人现在又有点后悔,但是叙利亚和俄罗斯的坦克已经开进来了,大马士革城主牛逼!

阿萨德想一个人把北叙利亚全吃了本来不可能,靠着土耳其打库尔德,美国卖库尔德,城主一下子吞了大部分北叙利亚,简直大赚。想想这帮人当年围着大马士革要吊死自己,那真是万万没想到有今天!据说库尔德这几天内斗还死了不少亲美派。

土耳其是沙俄的盟友,沙俄是阿萨德的老板,阿萨德也要靠着土耳其继续威胁库尔德人。那1.5万平方公里不给土耳其,难道库尔德人会给阿萨德?土耳其拿了这1.5万,阿萨德才能拿剩下的,不光平定叛乱,还能占油田收收钱,简直乐无边。

否则还要阿萨德派兵替库尔德跟土耳其拼命?等自己的兵打完了,这帮库尔德人还要到大马士革吊死城主。

2,土耳其大赚。

其实土耳其原本野心可能更大,川普可能也是默认整个北叙利亚给土耳其的,后来川普没顶住国内压力。

但这是一个坑,如果土耳其拿了整个北叙利亚,不光要和库尔德打到底,保不齐沙俄就真的生气了。虽然阿萨德可能已经佛系了,但沙俄说让他出兵,阿萨德还是得出兵,和俄叙库联军打起来,局势就非常难测了。

所以见好就收最好,二十一世纪还能实现非法理领土扩张的,也就土耳其了。

而且土耳其限时要求库尔德撤离,库尔德人自己也不愿意被土耳其统治。。不光是扩张,还是地留人滚式扩张,1.5万平方公里,顶半个台湾岛了。

3,库尔德人强行不亏。

本来被美国人出卖以后,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土耳其对库尔德绝不会留情。现在绝处逢生,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毕竟北叙利亚不少地方也是库尔德这些年打来的,法理根本说不清楚。

前两天库尔德人还在夹道欢迎阿萨德的军队,现在库尔德现实利益重新和阿萨德冲突。虽然被美国卖了,但库尔德内部还是有大量亲美派。库尔德人的核心目标是独立建国,和阿萨德的矛盾不可协调。只有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会依靠城主阿萨德,一旦缓过气来,最大的敌人还是城主。

4,沙俄大赚。

不管背后有多少阴谋诡计和秘密协定,现在,当年那个在中东就剩下最后一个港口的沙俄,那个马上要被踢出地中海的沙俄,又回来了,而且局势一片大好。你看沙特阿联酋纷纷开始拜码头见普京,土耳其苏丹也成了普京的亲密战友,叙利亚阿萨德唯普京马首是瞻,伊朗时刻保卫普京,以色列也跟普京眉来眼去。整个中东,现在出什么事,都得看沙俄脸色。

5,川普小赚。

川总的敌人不在中东,也不在克林姆林宫。川普的敌人一直都在白宫和国会山。

最近白宫又有叛徒要出书黑川总,国会山那帮人一刻不消停要川总下台。川总恨不能把这帮人都枪毙了。

撤军是川总的政治砝码,川总的政治承诺,明年就要大选了。虽然这次撤军严重影响了美国利益和国家信誉,对川普来说,国家信誉值几个钱?能称斤卖吗?美国群众就是不想看政府再在中东浪费钱了。美国群众就是求变,要你言出必行。

川普言出必行,说撤军一定撤军,说修墙一定修墙。真硬汉。

当然说实话好像有点玩崩了,沙俄入场太快,土耳其怂得太快,形成了瓜分北叙利亚的局面,没能破坏俄土联盟,两边没有打起来。不过好在参与瓜分叙利亚,面子也算得到了保障,而且撤军已经成功,川普也算说到做到。

现在美国人就想求变,不想要老好人。川总说到做到,坑没关系,川总是硬汉。明年大选还是稳的。

补一段,提一下这波的最大输家美国本身。美国巨亏,这次赢家赢的每一分,都是美国输出去的。这么多年,没见过美国吃这么大亏。

强大的帝国最先衰败的都是名声,因为名声不值钱,但最值钱的也是名声。

随着北叙利亚崩盘,叙利亚的什叶派和伊朗的逐渐连在一起,形成反美基地和石油链条。

伊朗更加有恃无恐叫嚣,挑战美国石油霸权,每叫嚣一天,美元石油的脸就被打一天。

伊拉克会受到冲击,接下来更加动荡,不利于美国维持控制。而且伊拉克的库尔德人,现在心情肯定很复杂。

土耳其啥也没干就占美国这么大便宜,绝不会感谢美国,只会更想占便宜,更挑衅美国。

自从川普朝美国开始卖油,同行似冤家,沙特就很动摇了,之前被伊朗打了,美国没说话,沙特已经怕了,现在北叙利亚崩盘,沙特更是直接去找普京拜码头保平安。

大马士革城主阿萨德每活一天,就是打一天石油美元的脸。现在阿萨德就是铁杆反美,骨灰反美,当年可是差点被吊死在街上的。

美国十数年经营叙利亚算是毁于一旦,所有投入清零,完全给沙俄做了嫁衣,送普京人生巅峰,简直普京最好的战友。并且背叛库尔德,美国刷到了极大的恶名,真的太低劣了,人家去年刚替你卖完命。强大的帝国最先衰败的都是名声,因为名声不值钱,但最值钱的也是名声

库尔德其实也是大输家,但被卖了以后,就是求生存,烂命一条,也无所谓了,主要是想不通这么大优势怎么输的。

美军只要驻扎一个团在北叙利亚,给土耳其苏丹十条命也不敢打,谁劝苏丹打谁是苏丹仇人。挺好一局面,还能直接控制北叙的油田,干嘛要撤,,真差这一个团军费?你让库尔德人出钱,立马给你两个团的军费。。。

这次撤军,民主党共和党两党精英几乎全部跳起来给川普施压,大家都是万万没想到川总还能这么操作,真的万万没想到

user avatar

一、题目中描述的这条新闻脱胎于土耳其单方面向俄罗斯媒体爆的料

19日,土耳其总统顾问阿克泰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表示,土耳其与美国商定在土叙边界设立由土方军队控制的长444公里纵深32公里的安全区。阿克泰表示:“在与美国人会晤期间,双方讨论了被建安全区的纵深问题,当时土方确认有必要在土叙边界设立纵深32公里、长444公里的安全区,这得到了美国代表团的同意。”

这个消息是没有得到美方承认的,而且遭到各方的反对(废话……这种明目张胆侵犯一个主权国家领土的条件能得到全世界哪一个国家支持才怪)

所以说这个东西更可能是土耳其为了后来跟俄罗斯的谈判提前放出来的口风。

举个例子:你在跟别人砍价时他往往会提出一个你根本不能接受的价格然后你们再慢慢扯皮。

二、最新的消息显示俄土已经达成协议

库尔德势力后撤

叙利亚保证领土完整

俄罗斯保住阿萨德政权

美国撤军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爆发新一轮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user avatar

美国目前在中东地区的一系列措施说明了一个问题,美国这届政府已经决定了未来至少20年的战略方向。如果继续执政的话。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可真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从现在开始,我无比期盼民主党上台。当然这样不见得是件好事。

你们为什么只把焦点集中于中东地区?

认为这是美国的衰落?

事情可真没有这么简单。

大体上,美国主要是面临两个大的战略方向上的斗争。

首先说中东地区。

美国为什么要在中东地区不断制造麻烦,始终以巨大的代价保持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打击所有的反美武装?

最主要的原因就来自于对历史的研究,对地球生态的了解。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后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整个地球的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

就这么多。其中

欧亚大陆是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合称.这是因为,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它是地球上最大的 一块大陆,占陆地面积的1/3以上

也就是说地球的精华部分集中于此。

欧亚大陆不仅仅是有资源还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世界所有宗教的核心地区,最有价值的一块大陆。

历史上,当张骞打通西域后,欧亚大陆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并绵延至今。

中国生产瓷器、丝绸、茶叶等,由中国商人带到中亚五国地区,在那里和阿拉伯商人交换,接着阿拉伯商人用骆驼将这些商品一直运送到意大利、希腊,再将欧洲生产的玻璃制品等运送到中国。

近2000年的循环往复,欧亚大陆就这样不断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繁荣,也使得欧亚中间的阿拉伯地区文明昌盛,充当了文明的使者。

历史自然不是一成不变,地理大发现,这个平衡被打破了。

陆路运输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很快就败给了海路运输,路权国家在近代的竞争逐渐落后于海权国家,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是这个世界的霸权。

这个顶点就是当今的美国。

不控制占地球面积1/3的欧亚大陆,那又算什么永霸地球呢?

怎么控制欧亚大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阻断欧亚大陆的联合之路,这个点就是中东地区。

现代科技的发展,陆路运输已经不弱于海路运输了,公路铁路航空的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将欧亚大陆整合的呼声一日高过一日。

欧亚大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一个和平的社会环境。

阻断欧亚联合之路就是要让你希望得到的和平成为一个泡影。

所以美国不断地在中东地区搞事,捣乱。

与其说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不如说美国更担心欧亚的整合。

这个世界的主导力量就是欧亚大陆。

不能控制欧亚,美国就得从世界霸主地位退下去,自己只能在美洲地区玩区域霸权。

所谓的五眼联盟无一不是要依靠海权。这是根本利益所在。

世界的文明交流商品运输只要仍然靠海权,那么利益就在,就能衣食无忧,为所欲为。

这是海权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道。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美国的重点战略重点一直在中东地区。

以色列就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打手和先锋。

然而,这个世界并没有按照美国的思路在走。

欧亚的两端发生了变化。

欧洲搞出来欧盟。虽然欧盟的军事力量仍然被美国控制,但是欧盟不断整合自身强调团结的力量不可小视。

欧洲是美国的文化之母,是欧洲的骨血造就了美国,自由女神像还高高的矗立在美国,美国对欧洲的厌恶只能藏于心底。而且欧洲对于美国表面上的臣服,也使得美国难以去敌对欧洲。所以目前美国对于欧洲主要是以拉拢为主。但是,英国退欧,背后是谁的影子?

中东地区是最孱弱的,霸住中东地区,在战略方向上是对美国有利的。

这个用几十年时间证明的正确,却使美国发现,自己犯下了大错。

亚洲有个国家崛起了。

整合欧亚之路,现在是可以绕过中东地区的。

一带一路的珍珠链条已经形成。

全球变暖虽然是地球气候的大变局,然而,这一现象却融化了北冰洋,从大连出发的运输船可以一路向北然后往西,从北冰洋一路抵达圣彼得堡和德国丹麦挪威。而这条线路的控制权却是在传统陆路国家俄罗斯手里。

美国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如果不能阻止欧亚大陆整合,美国的霸权之路就到此为止。美元也就会衰落成本国货币。而且美国人也不事生产,不创造财富,干不了活下不了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接下来该怎么办?

美国现在大致上还能控制欧洲,暂时无虞;俄罗斯大倒是大,但目前力量还不够,挑战不了美国;

中东还是一团烂泥,没多大风浪;印度?算了不说印度。

那目标只有亚洲的另一个庞然大物。

美国最好的方案就是继续控制中东地区,继续保持中东的物理存在。然后全面压制亚洲的庞然大物。

这是双保险,最稳当。

然而经过智囊团的计算,惊恐地发现,这就是痴人说梦。

美国已经没有力量三线甚至于两线作战了。

中东地区耗费的银两,作战部队和军火商勾结,简直就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美国要壮士断腕。

先是和俄罗斯议和。此举受到了美国国内多大的骂声。

美国不知多少大臣痛哭流涕,千夫所指。

然而事实是美国还是和俄罗斯私底下议和了。(土耳其就是个占便宜的)

标志性的动作就是这个题目。

美国不退,强硬支持库尔德,这倒是好事。这种纠缠可是在不断地消耗美国的力量。

美国不退,这样的现状是不可能出现的。

中东地区如果有一天得到了和平,那么欧亚大陆的整合就变得简单了,可以直接走陆路了。

这是很冒险的举动。

美国逐渐从中东地区抽身,是因为它发现欧亚大陆整合的重点并不是中东,以前就搞错了。

欧亚大陆整合的核心部分竟然在亚洲。

只要打垮了亚洲地区的庞然大物,那么欧亚整合之路自然破灭。

如何打垮这个庞然大物?

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甚至于包括俄罗斯、印度和越南。

如果能够拉拢伊朗和朝鲜,也可以。当然,前面政府犯的错误太多,这两家是不可能了。

给俄罗斯一点甜头,做个两面派也不错。

当美国收缩拳头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最强大的敌人扑上来了。

这是两种命运的大决战,是要注定要进入历史课本的伟大事件。

人类的文明如何继续书写,就在今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叙利亚面临割让1.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风险,这无疑是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区局势和国际力量的博弈。要理解这一潜在的“割让”,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的问题。一、 被迫割让的可能原因与背后推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割让”一词在国际法上具有严谨的定义,通常是国家之间通过.............
  • 回答
    叙利亚男足在世预赛的征程,绝对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韧性的史诗。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环境,能在重重困难下最终位列小组第三,这本身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况还有一丝晋级世界杯的希望。要理解这个成就的意义,我们得深入剖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以及他们晋级之路上的挑战和机遇。一、 难以想象的艰难处境:首先,必须强.............
  • 回答
    关于“叙利亚抽检发现美国发放的麦种四成有粒线虫病,并称此举目的为破坏叙利亚粮食安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说法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片面化、夸大化甚至虚假的可能性。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核实性与科学性: 谁进行的抽检?.............
  • 回答
    最近看到一些关于叙利亚儿童的影像,那种从他们眼中流淌出的泪水,和那些稚嫩却又饱含深情的追问,真的让人心如刀割。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默默地看着,然后陷入一种沉重的情绪里。他们的追问,不是大人那种为了逻辑、为了争辩而发出的质问,而是那种最纯粹、最直接的,关于“为什么”的呼喊。.............
  • 回答
    要评价叙利亚当下复杂的局势,尤其是阿勒颇的情况,绝非易事。这是一场牵扯到太多势力、太多诉求的混合战争,没有简单的答案。首先,我们要理解阿勒颇这座城市的战略意义。它是叙利亚最大的城市之一,曾经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谁能控制阿勒颇,谁就几乎掌握了叙利亚北部地区的主导权。因此,围绕阿勒颇的争夺异常激烈,也注定.............
  • 回答
    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接受采访时,画面定格在了一个特别的瞬间。与其说是照片本身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细节,不如说是这张照片所蕴含的种种信息,以及它在更广阔的语境下所激起的思考,才让它变得不那么普通。首先,让我们来细致地看看画面本身。贾法里坐在那里,背景是联合国新闻发布厅标志性的蓝.............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有点不是滋味。叙利亚足协那会儿承认“让中国失去主场”,后来又在那儿主动求媒体表扬,这事儿怎么看怎么别扭,也挺有意思的。先说说“让中国失去主场”这事儿。你想啊,咱们中国队踢比赛,主场那气氛多重要?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家使劲儿给自家球队加油,那士气能不高吗?结果呢?因为种种原因,叙利.............
  • 回答
    当一个七岁的叙利亚小女孩,名叫巴娜·阿拉贝德(Bana Alabed),在饱受战火蹂躏的阿勒颇用推特发出“求和平”的声音时,那一刻,一种深刻的、令人心碎的真相被撕开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无辜呼喊,更像是被战火扭曲的世界中,一束微弱却异常耀眼的光。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巴娜发出这条推文的背景。阿勒颇,这.............
  • 回答
    听到叙利亚袭击者用薯片引诱儿童导致68名儿童惨死的事件,我的心如同被一把钝刀反复搅动,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愤怒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场数字上的悲剧,而是对人性最赤裸裸的践踏,是对生命最残忍的亵渎。很难想象,在那个本应充满欢声笑语的时刻,一群无辜的孩子们,他们还在为一点点小零食而雀跃,以为那是生活中的一.............
  • 回答
    叙利亚战争,这场从2011年春季爆发至今的冲突,已经成为21世纪最复杂、最血腥的国际危机之一。它不仅仅是叙利亚内部的政权更迭尝试,更演变成了一场多方势力角逐的代理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也给全球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要理解这场战争,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看看它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
  • 回答
    叙利亚政府军成功解围代尔祖尔,这无疑是叙利亚内战一个极具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深远,值得细致剖析。首先,从军事角度来看,这是对叙利亚政府及其盟友(主要是俄罗斯和伊朗支持的民兵)的一次重大战略胜利。 打破长期围困: 代尔祖尔,特别是其机场和城市南部地区,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
  • 回答
    叙利亚北部库尔德统治区的局势,尤其是在土耳其军队的军事行动背景下,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 我们要理解这件事,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层面的信息:事件本身、各方立场、历史背景、以及造成的影响。事件本身:一场持续的军事冲突自2016年起,土耳其就针对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武装,特别是人民保护部队(YPG.............
  • 回答
    叙利亚难民危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涉及人道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要全面理解,需要从其根源、发展过程、主要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事件的根源:叙利亚内战的爆发与持续理解叙利亚难民危机,首先要回到其最直接的根源——叙利亚内战。 2011年“阿拉伯之春.............
  • 回答
    凤凰网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专访,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多重解读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次专访,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专访的背景与意图: 凤凰网的定位与策略: 凤凰网作为中国主流媒体之一,其国际报道尤其是在中东地区,一直以来都倾向于提供与西方媒体不同的视角。在这种背景下,专访阿萨德可.............
  • 回答
    美国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使用化学武器袭击平民的行为进行军事打击,这无疑是国际社会在应对此类极端暴力事件时所采取的一次重大且备受瞩目的行动。这件事的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国际法、人道主义以及战略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与美方立场:最直接的原因,是发生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汗谢洪镇的.............
  • 回答
    看待中国插手叙利亚,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毕竟,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牵扯到的方方面面都能写成一篇厚厚的报告。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中国在叙利亚的“插手”,和当年某个大国在叙利亚的所作所为,性质和方式都有天壤之别。 别一听“插手”俩字就拉到一块儿比,那容易误伤。中国在叙利亚的出现,最核心.............
  • 回答
    土耳其在叙利亚境内击落俄军战机事件,无疑是近年来中东地区最令人震惊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这件事的发生,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军事层面的冲突,它更像是在叙利亚这锅本已沸腾的混乱汤里,又加入了足以引发更大风波的猛料,让地区局势瞬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要理解这件事的影响和各方反应,咱们得把时间轴往前拨一拨,看看.............
  • 回答
    土耳其对叙利亚北部发动的军事行动,其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叙利亚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本身。要理解这场军事袭击,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探究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动机、多方博弈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行动的直接诱因与土耳其的“安全边界”土耳其的官方说法,以及此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导火索,源于一次发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 回答
    深入剖析:美国“抢”叙利亚油田背后的复杂博弈美国在叙利亚境内石油资源的“存在”及其相关行动,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发争议的核心议题。当我们谈论“抢”这个字眼时,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预示着一种非正义或武力夺取的行为。然而,对于美国在叙利亚油田的行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审视.............
  • 回答
    提起俄罗斯出兵叙利亚这事儿,那可真是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说清楚。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我就跟你好好唠唠。首先,得把俄罗斯这么做的动机拆解开来看。表面上,俄罗斯说得冠冕堂皇,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特别是ISIS。叙利亚内战确实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ISIS的扩张更是让世界感到恐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