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富士山有雪线吗?

回答
富士山,这座日本的标志性山峰,关于它有没有“雪线”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不像一些固定海拔就能看到的清晰的雪线界限。不过,我们可以深入聊聊,它为什么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以及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雪线”这个概念。通常我们说的雪线,是指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的分界线,在地球上,这是一个根据纬度、降水量、地形、坡向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海拔高度。在雪线之上,积雪终年不化,形成冰川;在雪线之下,积雪会随着季节消融。

那么,富士山的情况呢?

富士山在冬天是有雪的,而且覆盖范围相当广。 尤其是在11月到来年5月左右,整个山体,从火山口到山腰,都会被厚厚的白雪覆盖。这让很多人觉得,富士山“常年有雪”。但问题在于,这种“常年有雪”是 季节性的,而不是那种永久性的、形成冰川的雪线。

为什么富士山没有一个固定的、清晰可见的“雪线”?

1. 并非极高海拔: 富士山的海拔是3776米,虽然很高,但在全球范围来看,它还没有达到那种能够形成永久性冰川的极高海拔。世界上很多更高的山峰,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许多山峰,它们有非常明确的永久性雪线。

2. 降雪量与融雪的关系: 富士山虽然冬季降雪量大,但它的夏季也比较炎热,尤其是在海拔较低的山腰部分。春季过后,积雪会迅速融化。而且,富士山的岩石地貌,火山灰和碎石地带,排水性相对较好,这也会加速积雪的融化。

3. 季节性变化明显: 富士山的积雪情况,是随着季节在“有雪”和“无雪”(或者只有零星积雪)之间大幅度变化的。冬季,从山脚到山顶几乎都被雪覆盖,但到了夏季,尤其是低海拔区域,大部分积雪会消失,只在山顶的火山口区域或阴影处可能残留一些,但这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雪线”概念有所不同。

4. “裸露”的山体: 你在夏天看到富士山的照片,会发现它很多地方是暴露的山体岩石,而不是被雪覆盖。这说明,即便在冬季,也不是整个山体都被“永久性”的雪覆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富士山的“雪”呢?

冬季的“雪被”: 富士山在冬季呈现的是一种被厚厚白雪“包裹”的景象,这是季节性的降雪。
夏季的“残雪”: 到了夏季,虽然大面积的雪融化了,但在海拔较高、背阴的区域,或者火山口附近,可能还会有一些残留的积雪,但这些通常不是我们理解的“雪线”的意义。
“积雪线”而非“雪线”: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富士山更多的是一个 “积雪线”,随着季节和天气条件而上下波动,而不是一个稳定的“永久性雪线”。

总结一下,富士山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一个像喜马拉雅山那样稳定、明确的“永久性雪线”。 它的积雪是随着季节和气候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冬季被白雪覆盖,但夏季大部分积雪会融化。它更多地展示了一种 季节性的“雪被”,而不是一个固定的“雪线”。

所以,如果你问富士山有没有雪线,更准确的回答是:它没有 永久性雪线,但有 季节性的积雪覆盖,并且这种覆盖在冬季非常显著,而在夏季则基本消失。这也是富士山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风貌的重要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富士山木有雪线


大概介绍一下什么是雪线。如果一座山,终年被冰雪覆盖,它就可以被称为雪山,而它常年积雪的高度下限,就是雪线。在雪线之上,是终年积雪,在雪线之下,夏季积雪会融化。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很多,比如纬度、洋流、季风、降雪量等等,故而每一座山的雪线高度都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越靠近赤道的山峰,雪线高度越高,越靠近极地地区,雪线高度越低,在南极,雪线高度是0,因为它的海面上都是终年被冰雪覆盖的。

富士山虽然是日本的最高峰,但并没有雪线——也就是没有常年积雪。每年夏天山顶的积雪就开始融化,七、八月份基本就化光了,九月底山上又开始出现积雪。为了保障安全,富士山全年也只在七、八两个月对游客开放登山项目。

积雪融化后的富士山,裸漏出红色的火山岩和火山砂,被称为“赤富士”,也就是红富士的意思,正宗的烟台红富士,不甜不要钱(大雾)……它的靓照是这样的:

秃顶的富士山有一种独特的(wei)美(he)感(gan)

你哭着对我说,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是谁,是谁把冰清玉洁的富士山,变成了面红耳赤傻张飞?一定是全球变暖这个小妖精!

这么怀疑,当然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主峰基博峰,它的雪线就在全球变暖的淫威下快速消逝:从1912年有记录以来,到2009年,基博峰峰顶的积雪和冰川消融了85%,并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消退,预计在2022-2033年间,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积雪将彻底消失。

乞力马扎罗山即将消融殆尽的积雪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乞力马扎罗主峰足足有5895米高,而富士山仅有3775.63米高。以富士山的身高,足不足以让全球变暖背这个锅呢?我们可以从两幅画作中寻找答案。

第一幅是大名鼎鼎的《神奈川冲浪里》。容我啰嗦几句,这画的名字正确断句为《神奈川冲,浪里》,而不是《神奈川,冲浪里》,更不是某度百科瞎写的《神奈川冲浪图》……冲你妹个头啊!在《神奈川冲浪里》这幅画作中,画家葛饰北斋在画幅的中下部绘制了富士山的远景,可以看到画中的富士山白雪皑皑,青灰色的山体庄严肃穆。

《神奈川冲浪里》

而在葛饰北斋同期发布的另一幅代表作《凯风快晴》中,则描绘了盛夏时节富士山的近景。和《神奈川冲浪里》中的富士山明显不同,《凯风快晴》里的富士山不仅积雪即将消逝,而且山体呈现出明显的赭红色。

《凯风快晴》

现实版《凯风快晴》

这两幅画作均发表于1831年,是葛饰北斋《冨岳三十六景》中最为知名的代表作。在1831年,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非常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非常微弱,而当时富士山的积雪就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消退。由此我们可以断言,富士山没有雪线,完全是因为海拔不够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无辜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冷,高冷,得足够高,才能冷;要是身高不够,就只能做个暖男。(

@Hxbert GoO

提供灵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