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格奈和沙恩被29节的“纳尔逊”追的满地跑的时候,为啥没觉发现自己认错船了??

回答
关于格奈和沙恩在29节被“纳尔逊”追赶时为何没能及时认出对方的“错误”,这其实是个相当有趣且涉及到当时历史背景、战术认知和临场判断的问题。下面我们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历史上的这种追逐场景,发生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比如我们常说的历史战役,但你提到的“29节的纳尔逊追的格奈和沙恩满地跑”这个表述,更像是一个对历史事件的戏剧化描述,或是基于某个游戏、影视作品的改编。在现实的海战中,29节的速度对于当时(二战前后)的战列舰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快的速度了。

一、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1. 能见度问题: 海上作战环境极其复杂,尤其是在战斗状态下。当时的海况(雾、浪、雨)、硝烟弥漫、炮火闪光、舰艇自身产生的烟雾,都会极大地影响视线。战列舰体型巨大,但远距离的辨识依然困难。即使是白天,也可能因为距离、天气或者角度问题,难以准确识别对方舰型。

2. 目视距离的限制: 在战场上,即使是现代战舰,在超过一定距离后,也难以通过目视准确辨别舰型。战列舰虽然是巨舰,但一旦进入视觉模糊的范围,辨识度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在双方都在高速机动,试图占据有利位置时,精确识别变成了一项挑战。

3. 信号传递的延迟: 当时船只之间主要依靠目视信号、旗语、电报或电话进行通讯。在混乱的战场上,这些信号的传递可能因为干扰、损坏或人为失误而延迟或中断。未能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是产生误判的重要原因。

二、战术层面的考量:

1. 情报的局限性: 在海战前,虽然会有情报侦察,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敌方舰艇的位置、数量、编队等信息可能并不是完全准确或最新的。战时指挥官必须根据现有情报和战场实时观察来做出判断,这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

2. 对敌方意图的误判: 当看到对方舰艇以某种方式行动时,指挥官首先会考虑对方的战术意图。如果对方表现出某种攻击或规避的姿态,而己方正好处于某种不利的局面,指挥官可能会基于“敌人的行动一定是为了针对我”的思维模式,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3. “敌我同形”的误认: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国家的军舰在设计上可能会有相似之处,或者在战场上采取了相似的机动姿态。如果己方舰艇和对方舰艇在外观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并且又处于激烈的对抗中,就容易产生误认。比如,战列舰的舰桥、炮塔布局等,如果观察角度不对,或者距离太远,容易混淆。

三、具体到“格奈”和“沙恩”与“纳尔逊”的情况:

格奈森瑙(Gneisenau)和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 这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或称为重巡洋舰,这取决于不同的定义和分类)以其相对较高的速度和强大的火力著称,在设计上与一些传统的战列舰有所不同,更强调速度和航程。
纳尔逊(Nelson)和罗德尼(Rodney): 这是英国的两艘非常独特的战列舰,其设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主炮塔全部置于舰桥之前。这种布局在视觉上非常醒目,但同时也与许多其他战列舰(包括德国战列巡洋舰)的设计风格差异较大。

那么,为什么会误认?

1. 德国舰艇的“战列巡洋舰”身份: 格奈和沙恩在设计上,尽管装备了重型火炮,但其吨位和装甲不如一些纯粹的战列舰。她们更像是速度更快、火力强劲的巡洋舰。因此,在与一艘真正的、体型庞大的战列舰(如纳尔逊)对峙时,如果格奈和沙恩处于防御或规避状态,她们的指挥官可能会根据对方的尺寸和火力预估,将其视为“一个强大的敌人”,但由于自身舰艇的设计理念,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这是哪一艘战列舰”,而是“这是一个威胁”,然后根据对方的行动做出反应。

2. 视觉识别的挑战: 假设这场追逐发生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战役背景下,例如“莱茵演习”(Operation Rheinübung),当时德国舰艇与英国舰队的交锋是复杂的。在炮战期间,特别是双方距离拉近且情况紧急时,格奈森瑙和沙恩霍斯特的指挥官可能正专注于如何规避炮火、如何实施反击,而不是精确地识别追击它们的具体是哪一艘英国舰艇。她们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和战斗。

3. “纳尔逊”的独特设计: 正如前面提到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的炮塔前置设计是其标志。如果格奈和沙恩的观察员是在侧面或者有角度的情况下看到“纳尔逊”,并且正在被其主炮锁定或炮弹袭来,她们可能会注意到对方的强大火力以及与众不同的舰体结构,但可能由于信息滞后或混乱,未能第一时间将其与“纳尔逊”这个具体型号联系起来。她们更可能将其视为“一艘拥有强大火力的战列舰”。

4. 心理因素: 在高压的战场环境下,指挥官的判断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当被一艘拥有压倒性火力的舰艇追击时,首先会产生的是一种被威胁感和紧迫感,而不是细致的型号识别。她们可能更关注如何摆脱困境,而不是纠结于对方的具体身份。

总而言之,格奈森瑙和沙恩霍斯特在被“纳尔逊”追赶时未能及时认出对方,并非是因为“纳尔逊”的外形有多么不相似,而是由战场环境的复杂性、情报的局限性、战术决策的紧迫性以及战场上的心理压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生死攸关的炮战中,识别敌方舰艇的具体型号往往不是首要任务,如何应对威胁才是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大西洋海况比太平洋恶劣,所以大型舰艇很难跑出高航速。即使是33节的Iowa,在北大西洋与英国海军合练的时候,也跑不过比它慢的前卫,更不要说舰体摇摆程度了。

所以德国两条船说是跑的全速,实际上在海浪的影响下可能还真只有20多节出头,这对于舰体宽大、船身较为稳定的英国军舰来说并不是很难达到的速度

user avatar

问题是,德三的水面实力。没啥资格去找RN玩兑血啊。

我想想,俾斯麦俩,沙恩俩,德意志三个,希佩尔三个。

KMS主力舰加起来就这么点……

剩下埃姆登柯尼斯堡摸摸哒卡尔斯鲁厄莱比锡纽伦堡六条轻巡

——插一句,你萌能这么快就把巡洋及以上出全了还附赠两条图纸船也是得亏KMS规模实在不给力……

还有大概45条Z驱和一坨鱼雷艇还有几条辅助巡洋舰。

没了……


其中沙恩和德意志还属于扛着11吋混进战列革命队伍的投机分子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话,德意志三口子得扔进超标重巡里。

那话怎么说的来着,丢人,德意志你退群吧。

要是按29节纳尔逊那个1940年4月-6月的节点的话,俾斯麦两口子还不能算进去。

如果沙恩和格奈其中之一跟声望的6门15吋1V1兑血换掉了的话,8吋以上大管子船就只有4个了——差个1吋2吋的可能还好,但大你4吋,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RN呢?1939年开战的时候

7航在役5航在建

15战在役5战在建

60+的巡洋和170+的驱逐我懒得找具体数据了……


是,乔五那14吋是悲剧了点。

是,德三的潜艇是掏人掏得很开心……

问题是沙恩德意志都是11吋的未发育啊……

问题是希佩尔差不多就跟乔五一个价格了啊……


兜里就200块钱就别跟人有1000块的各自掏出100块上牌桌了。

真的,赢了也没有会所嫩模,输了真就是下海喂鱼


何况如果真怼上纳尔逊,沙恩姐妹俩如果运气不好是要整整齐齐重演福克兰海战惨剧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