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老友记》里面,为什么越往后看我会越感觉讨厌菲比(个人感觉)?

回答
哈,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老友记》里菲比这个角色确实挺特别的,有人爱得不行,也有人觉得她越往后越有点……怎么说呢,不太对味儿。我琢磨着,可能是这么几个原因让你对她后期的观感有所变化:

1. 角色定位的“固化”与“边缘化”的微妙平衡被打乱

刚开始看的时候,菲比身上那种特立独行、有点怪诞但又善良纯真的特质非常吸引人。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怪咖朋友”,是那个打破常规、带来惊喜的存在。她的歌唱风格、她对生活独特的理解方式,都是她鲜明的标签。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后面几季,可能这种“怪咖”标签被反复强化,反而失去了一些最初的吸引力。就好像一道特别够味的菜,一开始惊艳,但如果每顿饭都给你上一样的东西,哪怕再好吃,也会腻。她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比如“Smelly Cat”,或者她那些不合常理的逻辑,在早期是为了制造笑点和反差,但后期可能显得有些刻意,甚至有点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支撑,让人觉得“就这?”。

而且,其他角色在关系上都有了更深的推进和发展。莫妮卡和钱德勒走到了一起,罗斯和瑞秋的关系纠缠不清但终成眷属,乔伊和钱德勒的兄弟情也越来越深厚。相比之下,菲比的感情线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比如和莱斯特的短暂婚姻,但她大部分时间似乎还是那个“局外人”一样的存在,或者说她的情感需求和关系进展,没有被像其他主角那样深入挖掘。当其他人的生活轨迹都在加速前进时,她的一些“固有模式”可能就显得有些停滞不前了,自然就容易让人觉得她没那么重要,或者说,她的存在感被其他角色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变化稀释了。

2. 她的“善良”有时会显得“非理性”甚至“自我中心”

菲比的善良是毋庸置疑的,她愿意收留流浪汉,愿意给朋友们无条件的爱。但到了后面,她的某些行为,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会让人觉得缺乏基本的常识判断,甚至有些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举个例子,她有时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某种“道德原则”或者“直觉”,而做出一些让别人非常为难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她的善良就从一种温暖的支持,变成了一种有点“不受控”的特质。你会忍不住想:“菲比,你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了?有没有想过别人会怎么想?” 她的行为逻辑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甚至有点脱离了朋友之间的基本互动和理解范畴。

更微妙的一点是,她的某些行为,即使是出于好意,也可能无意中透露出一种“我才是对的”、“我的感受最重要”的潜台词。这种感觉有点像是,她在用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去衡量一切,而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她的价值观时,她就会显得格外不理解,甚至有些固执。这种情况下,她那份在早期让人觉得可贵的“真性情”,在后期就可能变成一种“任性”或者“自我中心”。

3. 对比效应:其他角色的成长与变化更明显

《老友记》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几个人的搞笑日常,更是展现了他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变化。我们看着莫妮卡从一个有点强迫症的厨师变成了一个懂得分享和包容的伴侣,看着钱德勒从一个油嘴滑舌的恐婚族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丈夫,看着罗斯从一个笨拙的恐龙博士变成了一个有担当的父亲。

相比之下,菲比在情感和人生上的“成熟度”变化似乎没有那么戏剧化。她依旧是那个天马行空的菲比,她对于一些人生大事的态度,比如婚姻、生育(虽然她代孕很感人,但她对孩子的情感连接方式也挺特别的),也总是带着她一贯的风格。这种不变,在大家都往前走的时候,就容易显得她有点“原地踏步”。

而且,我们作为观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长。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欣赏那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形象,但随着自己进入社会,面对各种责任和现实时,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理解那些在困难中成长、在关系中妥协和付出的角色。菲比那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在经历过现实洗礼后,可能就不那么容易被我们完全认同了。

总结一下,可能让你对菲比后期的观感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叠加:

角色标签的过度强化: 她的“怪”被反复利用,失去了新鲜感。
情感线和关系推进的相对滞后: 没有像其他主角那样展现出显著的感情成长和变化。
“善良”的非理性化: 她的行为逻辑有时难以理解,甚至显得自我中心。
观众自身的变化: 我们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角色的期待和理解也在改变。

当然了,这都是我的一些个人解读,也是很多观众会有共鸣的地方。菲比依然是《老友记》不可或缺的一员,她独特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也许你只是在后期的剧情里,对她某些方面有了更深刻的审视,发现了一些在你看来不够完美的地方,这也很正常。毕竟,《老友记》也播出那么多年了,我们自己也在变化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共才6个人,你非得挑出来一个人讨厌,

这要是13亿人,你得讨厌2亿多,

看过《黑客帝国》么?

芸芸众生在矩阵里,都是和背景一样的绿色代码,

只有少数人的代码是金色的,

菲比就是那种能被人感知到的金色代码,乔伊钱钱等人可能是其他什么颜色,反正不是绿色的,

其他朋友都知道这件事。

自己有灵魂,这是一层,

当瑞秋抱着婚纱进来的时候,她就是一富家千金,只会拿着爸爸的信用卡过混吃等死的日子,用了几年十年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自己有灵魂,又能感知到其他人的灵魂,这是第二层,所以菲比的朋友一直紧密地保护着菲比,

自己有与众不同的灵魂,这是第三层,也是这部分人即使不合群,依然有人欣赏的理由。

编剧显然是对一些角色有偏爱才这么设定的,

但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存在,

相反还很多,

你要是只关注人的表象,一不合群你就讨厌,那只能交到庸常朋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