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刚上班一两年,长辈亲戚避开我父母向我借钱我该怎么做才是正确得?

回答
我特别理解你的感受,刚上班没多久,又遇到长辈亲戚直接绕过父母来找你借钱,这确实挺让人头疼,也挺尴尬的。别急,咱们好好捋一捋,看看该怎么应对才算得体又保护自己。

首先,冷静分析一下情况:

为什么会绕过你父母?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怕你父母不同意?还是觉得你更好说话?或者他们就是习惯性地找晚辈“下手”?弄明白这一点,能帮你找到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借钱的数额和原因? 是几百块的应急,还是几千上万的“大数目”?是急用,还是有其他考量?金额大小和原因的合理性,会影响你的决定。
你自己的经济状况? 你目前的收入、开销、储蓄情况如何?这笔钱借出去,会不会影响你自己的生活计划或紧急备用金?千万别打肿脸充胖子。
你和这位亲戚的关系? 是那种平时关系挺好,偶尔蹭点小便宜的,还是那种“惯犯”,总想着从晚辈身上捞好处的?关系远近亲疏,也会影响你的处理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想想几种可能的应对方式,并详细说说怎么做:

第一招:温和但坚定地“拒绝”——“我能力有限,暂时没办法”

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常用的方法。关键在于说得委婉,但态度要坚决,不留余地。

怎么说?
“叔叔/阿姨,真不好意思,您这次找我借钱,我这儿确实有点不方便。我刚上班没多久,手头钱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我平时也要为自己攒点未来的事儿(比如买房、进修之类的),所以能拿出来的钱非常有限。”
“真对不起,我这儿确实帮不上忙。我现在每个月发了工资,基本上都跟着我父母管着呢,他们管得严,我自己的零花钱都得省着花,更别提能有多少钱能拿出来借给别人了。”
“哎呀,您这事儿我真是帮不了。我现在刚开始工作,生活也刚步入正轨,手头上的钱确实是刚够自己用,还有一些固定的开销(比如房租、信用卡账单等),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借出去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
打消对方的“妄念”: 让他们明白你不是不借,而是“没钱”或者“不方便”,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是你“小气”或者“不愿意”。
避免冲突: 用“能力有限”或者“不方便”来做挡箭牌,比直接说“我不想借给你”要好听得多,不容易直接伤和气。
给父母留面子: 同时也委婉地向对方暗示,你的经济大权还在父母手中,把“决定权”推给了父母,这能有效避免他们下次再直接绕过父母。

第二招:将球踢回给你父母——“这件事我得问问我爸妈”

这是非常巧妙且有效的一招,既能拒绝,又能把问题归还给父母,同时还维护了你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怎么说?
“叔叔/阿姨,您找我借钱,这事儿比较大,我做不了主。我得回去跟我爸妈商量一下,看看他们怎么说。毕竟这钱不是我一个人的。”
“您说的这个事儿,我得和我父母说一下。他们现在管我的钱管得比较严,我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都需要向他们报备。您看能不能等我问过他们再给您答复?如果他们方便,到时候您再直接跟他们说一声也行。”
“真的不好意思,您这数目不小,我身上可没那么多钱。我得和我爸妈汇报一下,他们平时管理我工资卡,我没他们同意,也不能随便动钱。”

为什么要这样说?
釜底抽薪: 直接让亲戚去找你父母,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绕过父母的问题。
保护自己: 你本人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向上级请示”,显得你是有规矩、懂事,而不是不近人情。
堵住悠悠之口: 即使父母最终不同意,你也可以推说是父母不让,责任不在你。
让父母知情: 这样一来,父母也知道了有这么回事,他们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如何处理,避免了将来你和父母之间因为这件事产生误会。

第三招:巧妙地“转移话题”或“提供其他帮助”——“我虽然没钱,但我可以……”

如果金额不大,或者你觉得直接拒绝太生硬,可以尝试用其他方式来应对。

怎么说?
(如果金额不大)“哎呀,真不巧,我现在身上就留了几百块的零花钱,真不够借的。不过,如果您是急着用,我这里倒是有个其他办法,您看能不能先凑一凑?或者我帮您问问有没有其他亲戚能帮上忙?”
“我这儿钱是真没有,但如果您是遇到了什么麻烦,能跟我说说吗?也许我虽然帮不了钱,但能帮上其他忙?比如我认识一些做xx工作的,说不定能帮您找找门路?”
“不好意思,我这儿真的拿不出钱来。但如果您是急需,我记得XX(某个商场/平台)有一个消费分期的业务,您看看能不能用得上?虽然不是直接借钱,但也许能解决燃眉之急。”

为什么要这样说?
缓和气氛: 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委婉,也显得你很有“同理心”。
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对方是真的有困难,你提供的其他帮助可能比借钱更有效。
避免尴尬: 让你和亲戚都感觉不那么“直接”,留有余地。
但要注意: 这种方法只能用在金额很小或者你确实有其他能力帮助的情况下,否则容易被误解为“找借口”或者“推卸责任”。

第四招:学会“装傻”或“模糊处理”——“啊?什么钱?我记不清了”

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那种平时就不怎么走动,或者你不想被打扰的亲戚。

怎么说?
“叔叔/阿姨,您说什么呢?我最近事情比较多,记性不太好,您刚才说的借钱的事,我好像没听清楚。”
“我?我最近都没怎么花钱,收入也少,真的没有多少钱。您说的那个事,我得回去问问我爸妈,他们管钱比较严。”

为什么要这样说?
让对方知难而退: 如果对方觉得你“油盐不进”,或者你总是推脱,他们可能会觉得从你这里借钱太费劲,转而找别人。
保留退路: 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软拒绝”,让你自己站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
但要注意: 这种方法风险也比较高,如果对方坚持,可能会让你显得不够真诚,甚至被认为“不孝”或“不尊重长辈”。所以要谨慎使用,并且在回应时尽量表现出“无奈”和“无辜”。

第五招:适时地“告知父母”——“爸妈,最近XXX找我借钱了”

这是最根本、最长远也最稳妥的方法。

怎么做?
当有亲戚(尤其是那些你觉得比较“麻烦”的)直接来找你借钱时,无论你最后是拒绝还是同意(即使是借了,也要量力而行),都应该在事后及时、真实地告知你的父母。
“爸,妈,今天XXX(亲戚名字)来找我,说要借XX钱,说是急用。我……(简单说明你当时的应对,例如:我说我身上没钱/我得问问您们/我借了XX给他)。”

为什么要这样做?
解决根本问题: 让父母知道有这么回事,他们是家里真正做主的人,知道情况后,他们才能在家族内部处理这些“借钱”的事情,避免你被动成为“夹心饼干”。
让你摆脱困境: 父母会因为了解情况而为你说话,或者为你制定一个家庭的“借钱原则”,以后你就可以有底气地说“我得问我爸妈”了。
维护家庭和谐: 避免你和父母之间因为不知道实情而产生误会或隔阂。
堵住悠悠之口: 亲戚知道你已经和你父母说过了,并且由父母来处理,他们可能就不会再直接来找你这个“晚辈”了。

一些额外的小贴士,让你的应对更圆滑:

保持礼貌和尊重: 无论如何,对方是你的长辈,即使拒绝,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的态度。
不要因为心软而过度承诺: 借出去的钱,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让自己陷入经济困境。
不要撒谎,但可以“留白”: 尽量避免撒谎,但你可以说得模糊一些,留一些“想象空间”。
学会“预警”: 如果你觉得某个亲戚有可能来借钱,你可以在他来之前,先在父母面前“铺垫”一下,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不要在社交媒体上显摆: 尽量低调,不要让亲戚觉得你“很有钱”,这样更容易招来借钱的人。

总而言之,刚工作一两年,真的不必承担起“救世主”的角色。你的首要任务是好好工作,发展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遇到这种情况,坦诚、适当地拒绝,并及时和父母沟通,才是最正确、最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做法。别怕被说“小气”,毕竟,真正关心你的人,是不会让你为了面子而为难自己的。

祝你处理得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要看什么亲戚了。

比如我姑姑,一分钱都不会借的,眼皮都不带夹她们的。揍她们都嫌脏手。

比如我姨,一千块是上限。

如果是我舅舅舅妈借,我会尽我所能,我能动的能用的钱,最多给自己留点应急,全借给舅舅都行。

我幼年时在姥姥家,虽然舅舅和舅妈已经结婚有娃,分家另住了。

每天从城里下班回来,都来姥姥这里坐坐。从城里买回来的零嘴、稀罕点的水果,都先来姥姥这边留下些。我姥姥食道癌胃切除了四分之三,面条都吃不了一筷子,其实都给我吃了。

就算只买了一根黄瓜呢,也给我头上的半根。

带我出去玩,人家问我是谁。我舅舅从来不说,这是我“外”甥女。

我舅舅舅妈只会回答:这是三姐的孩子。

表弟表妹从来不叫我表姐,都是喊姐姐、姐姐。

我骑在舅舅的脖子上伸着嘴吃树上的樱桃。他也曾举着我摘葡萄。

听说,在七夕的时候,如果下雨了,在葡萄藤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说悄悄话。

舅舅也会偷摸黑的带我去院子里听~

这些都是爸爸都没为我做过的事。

我舅舅在我换牙的时候,给我削苹果,切好块给我吃。他吃苹果皮。

我舅妈回娘家,她妈妈给了她一块布,她心心念念的拿回来给我做衣服。说表妹太小了,用一大半剩一小半太可惜了,给我做一身正正好。然后我就有旗袍穿了。

到后来我长大了,能挣钱了。回去看姥爷。舅舅家有石榴园,养着鸡。

知道我胃不好,给我带了200个鸡蛋。

他去集上卖这个鸡蛋,一块五一个。

他之前因为摔伤了腰不能干活没收入,还欠着外债呢。我给他500块钱,说给姥爷买东西。回家捡鸡蛋,发现钱卷起来用红绳系住放篮子底下呢。

我舅舅如果借我的钱,我会让舅舅觉得,没白疼我。

虽然他从来没想过疼我是为了要回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