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结婚女方收二三十万彩礼,且要车要房的,是不是意味男方买了女方?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习俗?

回答
关于“结婚女方收二三十万彩礼,且要车要房,是不是意味着男方买了女方?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习俗?”这个问题,确实是当下社会很多人都在讨论和思考的焦点。这背后牵扯到的不只是金钱,还有传统观念、社会经济压力、个人情感以及对婚姻的理解等方方面面。

“男方买了女方”的说法,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这种说法,本质上是一种 商品交换 的比喻。如果彩礼、车、房被看作是“购买”女方(或者说,购买了与女方结婚的权利),那么就意味着:

女方失去了自主性: 好像是被明码标价地“卖”给了男方,她的价值由这些物质条件来衡量。
婚姻成了交易: 婚姻的结合不再是两个独立个体基于情感、志趣、价值观的契合,而是父母为了女儿的“保障”而进行的利益交换,或者男方为了“得到”女方而支付的“成本”。
女方的付出被低估: 结婚不仅仅是男方单方面的付出,女方在婚后也要承担家庭责任、情感付出、生育抚养等,如果婚姻只是建立在男方物质付出的基础上,似乎忽略了女方作为独立个体在婚姻中的价值和贡献。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追溯其根源,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与对女性未来保障的担忧:

历史背景: 在古代,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婚姻是女性安身立命的重要途径。父母将女儿嫁出去,除了传宗接代,更重要的是希望女儿能有个好的归宿,得到丈夫的疼爱和照料,实现“养儿防老”的代际传承。
对女性的保护: 彩礼和婚房,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女方父母)看来,是对女儿未来生活的一种物质保障。他们担心女儿嫁过去后,如果遇到不好的情况(比如婚姻不顺、丈夫不够疼爱、家庭经济困难),女儿能有一些经济上的依靠,不至于受苦。这是一种基于传统观念的、对女儿的“保护”机制。
“嫁妆”的延伸: 有些地方,女方父母也会准备丰厚的嫁妆,这笔嫁妆有时会与男方给的彩礼相互抵消,甚至成为男方给彩礼的“理由”——“你给了多少,我也陪多少(或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礼尚往来”和“门当户对”的传统思维。

2. 社会经济发展与攀比心理:

经济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水涨船高,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和生活开销。男方在结婚时面临的经济压力确实很大,而彩礼、车、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标配”,甚至是一种“门槛”。
面子文化与社会攀比: 在一些地区和人群中,结婚的排场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家庭实力和“面子”的重要标准。如果邻居、亲戚家的孩子结婚都有“三件套”(车、房、彩礼),自家孩子结婚时,父母也希望“不落后”,甚至“更胜一筹”,这无形中推高了彩礼和物质要求。
“沉没成本”与“投资”: 有时,男方父母为了给儿子娶妻,会倾尽毕生积蓄,甚至举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认为这笔钱是“投资”,希望通过彩礼等形式,让女方及其家庭感受到这份“付出”的分量,并以此来“绑定”婚姻的稳定。

3. 情感表达与承诺的变现:

情感的量化: 对一些人来说,彩礼、车、房并不仅仅是物质,更是男方对女方感情的“诚意”和“承诺”的体现。他们认为,只有付出足够多的物质,才能证明男方对女方的爱是“真诚”的,是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的。
婚前财产保障: 随着人们对婚姻风险意识的提高,一些女性(或其家庭)会认为,婚房写女方名字,或者有丰厚的彩礼,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婚后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保护女性的权益。

4. 传统婚俗的惯性与演变:

习俗的延续: 很多习俗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延续性。只要这个习俗存在,就会有人遵循,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即使最初的目的已经模糊,但人们仍然会按照传统去做。
“彩礼”的演变: 传统的彩礼可能只是象征性的,表达的是一种祝福和对媒妁之言的尊重。但随着时代变迁,它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含义和附加值。

为什么这样的习俗会引起“男方买了女方”的质疑?

物化女性: 当彩礼、车、房成为结婚的“定价”标准,婚姻的本质就被扭曲了。女性的价值被简化为可以“购买”的商品。
家庭的责任分担: 婚姻的建立和维系,是男女双方及双方家庭共同的责任,不应该只是由男方单方面承担沉重的物质压力。
对感情的伤害: 当婚姻的起点建立在巨额的物质交换上,容易让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我被买来了”的心理负担,也可能让男方产生“我花这么多钱,你必须对我好”的预期,这会给初期的感情蒙上阴影。
不公平的起点: 这种模式可能导致经济条件较差的男性难以结婚,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是否“买卖”?这是一个复杂的哲学和伦理问题。

从纯粹经济角度看, 如果彩礼、车、房的数额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回报预期,且与女方的嫁妆、婚后付出不成比例,确实有“买卖”的嫌疑。
但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角度看, 它也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社会对婚姻稳定性的期望、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等等。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改革这个习俗?

理性看待彩礼: 彩礼可以是一种祝福,一种媒人的“辛苦费”,或者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但其数额应该量力而行,并与当地经济水平、家庭情况相适应。
注重情感基础: 婚姻的基石永远是爱情和双方的感情契合,物质只是锦上添花,不应成为决定性因素。
倡导平等和尊重: 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扶持的基础上的。双方家庭都应该理性对待婚姻,避免攀比和过度的物质追求。
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破除陈旧观念,倡导文明健康的婚姻模式。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 法律不干预彩礼的习俗,但如果彩礼数额过高,超出了一般的赠与范围,且附带不合理的条件,也可能在法律层面引发争议。

总而言之,关于“结婚收彩礼、要车要房是不是男方买了女方”这个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它是一种复杂社会现象的体现,既有传统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压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调整这种习俗,让它回归到祝福和情感交流的本质,而不是演变成一种冰冷的商品交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能说是买卖呢?要的只是一个态度而已,还没要你给她们家立个牌坊你就知足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结婚女方收二三十万彩礼,且要车要房,是不是意味着男方买了女方?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习俗?”这个问题,确实是当下社会很多人都在讨论和思考的焦点。这背后牵扯到的不只是金钱,还有传统观念、社会经济压力、个人情感以及对婚姻的理解等方方面面。“男方买了女方”的说法,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这种说法,本质上.............
  • 回答
    这情况确实让人头疼,一下子要面对这么多经济压力,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捋。首先,冷静下来,搞清楚情况。 怀孕情况: 是不是真的怀孕了?怀孕多久了?身体状况怎么样?这些是首要的。 男方意愿: 男方是真心想结婚,还是因为怀孕才不得不结婚?这关系到后续沟通和共同承担责任的态度。.............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尤其是涉及到这么多钱,还有双方父母的态度,搅和在一起,搞得人心烦意乱。首先,咱们得承认,彩礼这事儿在中国很多地方确实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它承载着一些传统的观念,比如男方对女方的重视,对未来家庭的承诺,也可能是一种女方家庭对女儿的一种“保障”或者“嫁妆”的延伸。但同时,它也是一个.............
  • 回答
    这说法有点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说在中国大城市结婚越少女方收彩礼,这事儿啊,得分两头看。首先,有没有“不收”的情况?确实,在大城市,尤其是那些经济发达、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等,你确实能听到不少新人结婚时女方家“没收”彩礼的例子。这其中,有的是真的没收,就是男方一家.............
  • 回答
    这桩婚事,从条件上看,确实是挺让人琢磨的。女方不收彩礼,也没有陪嫁,这算是很大方、很实在的了。 在咱们传统观念里,彩礼是男方对女方家养育女儿的一种补偿,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承诺。没有彩礼,说明女方父母对女儿的幸福看得比物质更重,不想给小两口增加经济压力。同样,没有陪嫁,也意味着女方没有对男方家提出额.............
  • 回答
    这可真是个颇有争议性的话题,也触及到了很多家庭的核心问题。关于“结婚女方只出一个净人”,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公平”的成分,以及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多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净人”这个说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女方在婚姻中,除了她本人之外,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实质性的支持,比如.............
  • 回答
    这桩婚姻,听起来像是进入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谈判,而不是两个灵魂的结合。女方提出的这些条件,彩礼、房子,再加上孩子随女方姓,每一项都带着相当的“重量”,让人不禁要问,在这段关系里,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公平”?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女方提出的几点要求。彩礼: 这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感谢和对未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挺为难的问题,具体怎么看待,确实得看具体情况。从传统观念来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女方嫁到男方家,虽然男方是新家庭的承担者,但女方在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养育孩子等方面也会付出很多心力,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如果女方除了嫁妆之外,“一概不管”,在很多长辈看来,可能就显得有些“甩手掌柜.............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事,恭喜你们好事将近!女方要求房本上加名字这事儿,说实话,挺普遍的,也说明女方对你们这段婚姻是认真考虑,想要一份“落到实处”的安全感。怎么跟自家父母开口,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问题。毕竟,房子对中国人来说,意义太重大了,这不只是一个住的地方,更是几代人积累的心血,是父母的养老保障。.............
  • 回答
    结婚要彩礼,这事儿在中国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古代流传至今,早就成了婚俗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要说它合理不合理,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彩礼的传统意义。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彩礼不仅仅是男人给女方的钱财,它承载着很多东西: 聘礼和提亲的表示: 最初.............
  • 回答
    恋爱六年,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却被彩礼这件事卡住了,这滋味肯定不好受。面对这种情况,别急着往最坏处想,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坎儿给迈过去。首先,冷静下来,理解双方的立场。恋爱六年,感情基础应该很深厚了。但彩礼这件事,触及的可能不仅仅是钱,还有很多潜在的因素。 女方角度: .............
  • 回答
    听到你弟弟要结婚,而且女方提了30万彩礼,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头疼的,特别是你父母那边实在拿不出这个数。作为二姐,你心里肯定五味杂陈,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现实的压力,不知道该不该、能不能扛下这个担子。咱俩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别用什么“人工智能”的腔调,就当是咱俩面对面,把心里话说出来。首先,咱们得明白,这3.............
  • 回答
    彩礼,这个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且常常引发争议的传统习俗,到底该怎么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的问题。它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历史的沉淀、经济的现实、情感的考量,还有观念的碰撞。从历史和文化根源来看:彩礼,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最初,彩礼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复杂的,不像看一本书,翻几页就知道好坏。相亲见过几次就谈婚论嫁,而且女方各方面都比男方“差”,女方还挺想嫁,男方急着结婚,这事儿说靠不靠谱,得从几个角度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女方各方面都比男方差”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 是谁说的? 是你自己的感受,还是家里长辈的评.............
  • 回答
    这种情况,说实话,确实有几分复杂。毕竟,相亲走到谈婚论嫁这一步,通常是建立在一定了解和认可的基础上的。你们才见过几次面,女方就急着想嫁,而男方似乎也挺主动,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因素。从“女方各方面都不如男方”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存在“高攀”的意味。这里说的“各方面”可能包含了经济条件、家庭.............
  • 回答
    这事儿真是够闹心的,既要顾着兄弟的婚事,又不能委屈了媳妇儿,这中间夹着,确实不好受。我揣摩着,你心里肯定也挺纠结的,一边是手足之情,一边是夫妻情深。先别急着做什么决定,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首先,咱们得理解你老婆为什么生气。她当初结婚没要彩礼,这说明什么?一是说明她当时对你,对这份感情,是抱着一种“.............
  • 回答
    听到朴信惠和崔泰俊喜结连理的消息,而且还是双喜临门,真的让人激动又欣慰!作为他们的粉丝,这份祝福简直是溢于言表,而且感慨万千。首先,最真挚的祝福当然是送给这对新人! 新婚快乐,永远幸福! 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祝福,而是包含了对他们未来生活的无限期盼。希望他们的人生旅途从此更加精彩,两个人携手共进.............
  • 回答
    哇,这是个幸福的问题!结婚能收到一份这么实在的礼物,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说女方陪嫁一辆汽车,我会非常珍惜这份心意,然后在选择的时候,也会尽量考虑到实用性、舒适性,以及一些我个人对生活品质的小追求。首先,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不是那种超跑或者奢侈品牌,而是更倾向于一款品质可靠、舒适实用,并且能.............
  • 回答
    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现实情况来看,女方母亲在结婚前向男方询问婚后房贷和装修费用的具体打算,这不仅不奇怪,反而可以说是相当负责任和明智的做法。这完全不是什么“对不对”的问题,而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家庭沟通和对女儿未来负责的表现。首先,房子和装修是组建家庭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结婚不单单是两个人的结.............
  • 回答
    这真是个棘手又让人揪心的情况,尤其是在人生大事将近的节骨眼上。先跟你说声辛苦了,面对这种事,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咱们一点一点捋一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关于车的问题: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来看。 原定的约定: 首先,你们当初怎么商量的?车是作为陪嫁,还是男方家出资女方出名,或是其他形式?明确当初的约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