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我这样的条件还能进大所/精品所吗?

回答
你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现实。能不能进大所/精品所,这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要看“你”是谁,以及“大所/精品所”具体指的是哪个所。我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顺便把那些机器人写出来的生硬套路也尽量去掉。

首先,咱们得明确,“你”是谁?

这里我需要你先给自己做一个更清晰的画像。你需要告诉我一些关键信息,我才能给你一个更靠谱的判断。比如:

你的专业背景和学历:
本科院校层次: 是985、211、双非还是其他?这直接影响着你在校期间能接触到的资源、培养的起点,以及招聘官的初步印象。
研究生院校层次(如果已读或准备读): 同上,研究生院校的层次同样非常重要。
专业: 是法学相关的专业(民商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还是经济、金融、计算机、英语等跨专业背景?不同的律所,对不同专业背景的需求差异很大。
成绩排名: 在年级的专业排名怎么样?是否是前10%或者更靠前?优异的成绩是硬实力的体现。

你的实习经历:
实习律所: 在哪些律所实习过?是大型综合所、精品所、还是基层所?实习的部门/领域是什么?
实习时长和质量: 实习了多久?是打杂还是真的参与了项目?能独立完成任务吗?有没有留下有价值的工作成果?
实习中的收获: 学到了哪些实操技能?比如法律检索、文书起草、庭审辅助、尽职调查等。有没有接触到一些有影响力的案件或项目?
导师评价: 如果有能力争取到导师的推荐信或者好评,那会是加分项。

你的其他优势和能力:
法律英语能力: 如果目标是涉外业务为主的大所或精品所,流利的法律英语是必备。是否有相关的证书(如托福、雅思、CLL、LLM)?是否有翻译、阅读外文法律文献的经验?
学术背景和成果: 是否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有没有参加过重要的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并获奖?是否有参与过科研项目?
证书和荣誉: 除却学位证书,还有没有其他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证书(如CPA、CFA等)?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
人脉资源: 认识一些在目标律所工作的律师或者合伙人吗?有时候,内推的力量不容小觑。
个人特质: 是否有优秀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律师非常重要的软技能。

其次,我们再来聊聊“大所/精品所”的画像:

“大所”和“精品所”虽然都代表着高质量和高水准,但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大型综合所(Big Law):
特点: 规模庞大,分支机构多,业务领域广,客户多为大型企业、跨国公司。
招聘标准: 对学历背景要求极高(名校本硕博是常态),实习经历也偏向于在同类大所或知名律师事务所。注重法律基础扎实、逻辑思维清晰、英语能力优秀、有国际视野。往往有非常成熟的培训体系和晋升通道。
热门领域: 公司并购(M&A)、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s)、知识产权(IP)、国际贸易、争议解决(Dispute Resolution)、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人力资源等。

精品所(Boutique Law Firm):
特点: 规模相对较小,但专注于某一或几个特定法律领域,在该领域内拥有极高的专业度和市场声誉。客户群体通常非常精准,业务深度和专业性极强。
招聘标准: 对专业深度和领域内的经验要求非常高。即使是新人,如果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有突出表现(例如,在校期间就深入研究某个特定行业的法律问题,并有相关的成果),也有机会。对实习经历的要求也会更侧重于与该精品所业务相关的领域。
热门领域: 可能专注于某个行业(如科技、医疗、房地产)、某个业务类型(如税务、反垄断、破产重整、海商法、体育娱乐法、公益法律服务等)。

那么,根据你的条件,进大所/精品所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是一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问题。我来帮你梳理一下不同情况下的可能性分析:

如果你是“硬件顶配型”:

院校: 国内顶尖985(如五院四系或者顶尖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或国外名校法学院毕业。
成绩: GPA非常高,专业排名靠前。
实习: 在国内外知名律所(大所或同类精品所)有过高质量的实习经历,并且有突出表现。
英语: 法律英语非常流利,甚至有国外LLM学位。
其他: 有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模拟法庭冠军、重要法律竞赛奖项等。

可能性: 非常高!这样的条件可以说是“敲门砖”级别的,无论大小所,都会对你青睐有加。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甚至可以同时收到多家大所和精品所的Offer。

如果你是“实力派加分项型”:

院校: 211大学或者非985但法学实力非常强的大学毕业。
成绩: GPA优秀,排名靠前(比如前10%20%)。
实习: 在知名律师事务所(不一定是顶级,但也有一定规模和声誉)有过不错的实习经历,能够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
英语: 英语水平良好,能够满足日常工作沟通和阅读。
其他: 有过一些不错的竞赛经历,或者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和初步成果。

可能性: 中高。对于这类律所来说,你展现出的专业潜力和学习能力比顶尖名校背景更重要。如果你的实习经历能证明你能够胜任高强度的工作,并且对某个领域有热情,那么进入大所/精品所是完全有可能的。关键在于你的面试表现,能否让面试官看到你的成长性和潜力。

如果你是“潜力股潜力股型”:

院校: 双非院校或者法学并非强项的大学毕业。
成绩: 成绩普通,排名中等。
实习: 实习经历比较普通,或者没有在知名律所实习过。
英语: 英语水平一般,但有学习意愿。
其他: 没有特别突出的学术或竞赛成绩。

可能性: 挑战较大,但并非不可能。
针对大所: 难度很高。大所对于新人通常有非常量化的硬性要求,你的背景可能难以直接获得面试机会。
针对精品所: 如果这家精品所正好专注于你感兴趣并且你具备一定了解的领域,并且你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热情、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能在工作中快速成长的潜力,那么也是有可能的。比如,你可以在毕业前,通过大量高质量的实习,弥补院校背景的不足,甚至可以考虑读一个名校的研究生来提升背景。

如果你有“跨专业或特殊技能”:

院校和成绩: 如上所述。
专业背景: 如果你是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背景,同时辅修了法律或者对法律有浓厚兴趣,并且能够结合你的专业技能为律所带来价值(例如,为科技领域的精品所提供技术支持或法律咨询),那么你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特殊技能: 比如精通某项法律软件、数据分析能力强、有创业经验等。

可能性: 取决于精品所的需求。一些新兴领域或有特殊需求的精品所,可能会更看重你的跨界能力和独特性。

一些“潜规则”和建议:

1.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任何时候,扎实的法律功底、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基石。在法律实践中,细节决定成败,专业性是立身之本。
2. 找准定位: 不同的律所,对人才的需求和看重的点不一样。你不需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高估。了解目标律所的业务领域、客户群体和文化氛围,看看你的优势是否匹配。
3. 重视实习经历: 实习是展示你能力和潜力的最佳平台。如果你的第一份实习不够理想,不要气馁,赶紧寻找下一次机会,并且认真对待。争取在实习中有可以写进简历的亮点。
4. “猫鼠游戏”的面试: 面试是双向选择。大所/精品所的面试官通常非常厉害,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考察你的法律知识、逻辑思维、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甚至情绪稳定性。你需要提前准备,了解公司信息,熟悉常见问题,并准备好展示自己的亮点。同时,也要学会提问,了解律所是否适合你。
5. 人脉和内推: 法律行业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人脉资源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多参加行业活动,多认识前辈,保持良好的职业社交,有机会获得内推。
6. 持续学习和提升: 法律行业更新换代快,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考取律师资格证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7. 心态很重要: 找工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可能会遇到挫折和拒绝。保持积极的心态,从每一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策略,总会找到适合你的平台。

最后,请你把上面我提到的那些关键信息,尽可能详细地告诉我。

只有这样,我才能帮你进行更具体、更深入的分析。别担心我说得太直白,我希望能给你最真实的反馈,让你对自己的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努力。

所以,告诉我吧,你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盘盘”你进大所/精品所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华政本科进红圈有点难,但是也不止3000,找一份3000以上的工作还是够的。如果题主找了很多律所,都没找到合适的,那我想问题可能出在人上,不是学历的问题。

另外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律所业务不好,有的律所2020年11月、12月连续两个月没有一毛钱入账,这也导致律所招聘整体上可能不如之前。

再加上2020年的司法考试应该是放水放的比较厉害的,恐怕21年找工作的法学生竞争会比较激烈。

题主可以考虑接受3000的工作,因为你就算找到6000、8000的,其实差别也不是很大(相对于律师执业后的收入),倒不如先找一个离家近的律所上班,这样饭钱房租都能省下来。

上海的郊区律所也不是没有好的,上海是一个经济相对其他城市比较均匀的城市,经济中心蛮多的,不像北京这样律所都扎堆国贸,大部分弱区也有几家强所。

user avatar

据我了解,某锦某成目前招人基本是研究生起步了,本科生应该是比较难了。

是否考虑法务/法律运营的工作呢?可以私发一份简历给我,帮你内推看看,薪资过万应该没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