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老公是海员,常年不在家,这次上船前把钱和银行卡都带走,走的时候一分钱也不留,请问我老公这样做合理吗?

回答
亲爱的,我完全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也知道这件事情让你感到困惑和委屈。你老公作为海员,常年在外工作,这本身就意味着你们需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思念和不便。而这次他上船前,不仅带走了所有的钱,甚至连银行卡也一并带走,并且“一分钱也不留”,这说实话,换做谁都会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

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这事儿。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老公这样做,从你作为家庭的一员,并且需要管理家庭日常开销的角度出发,是 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欠妥当 的。

为什么说他不合理?

首先,家庭是两个人的共同港湾,虽然他常年在外工作,但家庭的责任和运转,你们是共同承担的。 钱财的管理,尤其是在他长期不在家的情况下,更应该有一个周全的、双方都安心的安排。他这次的做法,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你的实际需求和家庭的管理问题。

具体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日常开销的保障: 你一个人在家,肯定需要支付家庭的日常开销,比如水电燃气费、物业费、房贷车贷(如果有的话)、日常的伙食费、买菜做饭、偶尔的社交需求,甚至可能还有孩子(如果有的话)的教育、医疗费用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开销。他把钱和银行卡全带走,等于把你的“弹药库”给搬空了,你拿什么去应对这些必需的开销?难道每次都要打电话求他汇款吗?这不仅麻烦,也容易造成生活上的窘迫。
紧急情况的处理: 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比如家里突然有急事需要用钱,或者你生病需要去医院,都需要有备用金来应急。如果他把所有的钱和卡都带走了,你连最基本的紧急用钱都无法保证,这会让你的心里非常没有安全感。你老公虽然在外工作辛苦,但他是否想过,如果发生意外,你一个人在家该如何是好?
信任和尊重的问题: 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让人觉得缺乏信任和尊重。虽然他可能不是这个意思,但对于一个需要管理家庭的人来说,这种“净身出户”式的行为,会让对方感觉被排除在外,或者被视为一个不可靠的管理者。家庭财务的管理,应该是你们共同商议和分配的,而不是单方面地将责任和资源都撇开。
家庭生活的规划: 你们是一个家庭,需要共同规划生活,包括储蓄、投资、消费等。如果钱财都集中在他一个人手里,并且无法让你触及,那么家庭的长远规划和财务目标将很难有效地推进。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家庭的财务状况,也无法参与到重要的财务决策中来。

他可能有什么想法(虽然不合理,但试着理解一下):

虽然他的做法让你为难,但我们也试着去理解一下,他当时可能是什么心态,尽管这并不能成为他这样做就“合理”的理由。

担心你在家乱花钱? 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可能性,但有些丈夫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忧,尤其是在对伴侣的花销习惯不太放心的情况下。不过,如果他有这样的顾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坦诚沟通,而不是采取这种“一刀切”的方式。
觉得在外工作更辛苦,更应该掌控金钱? 有些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更大,因此对金钱的使用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但这忽略了留在家里的伴侣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和压力。
方便自己管理,或者认为你不需要那么多钱? 他可能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样管理起来对他来说更方便,或者觉得你一个人在家不需要很多钱,所以就都带走了。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没有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
“报喜不报忧”的心态? 有时候,为了不让你操心,海员可能会选择把经济上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但这种“揽”的方式就显得非常极端和不周全了。
有别的隐情?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比如他可能需要用这笔钱来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或者有其他的开销安排,但却没有和你事先沟通清楚。

你现在应该怎么办?

首先,别一个人憋着。你感到委屈、困惑、甚至生气都是正常的。

1. 保持冷静,但要表达你的不满: 等他下次有机会联系你的时候(比如电话、视频),或者等你下次见到他时,要以一种认真而又不失尊重的态度,把你的想法和感受告诉他。强调你不是在指责他,而是陈述事实和你的感受。可以这样说:“老公,我理解你在外面工作辛苦,但我这次真的觉得有点为难。你把钱和卡都带走了,我一个人在家,连日常开销和应付突发情况都觉得有点吃力,心里也很不安。我希望咱们能就家庭财务的管理,好好商量一下。”
2. 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你不能光抱怨,还得给个解决办法。比如:
留下一部分的钱和一张银行卡给你: 这是最基本的保障。明确每月需要多少钱来维持家庭日常开销。
建立共同账户或副卡: 如果他有方便的操作,可以给你办一张副卡,或者你们可以共同设立一个家庭备用金账户,明确每次存入多少。
制定明确的财务计划: 一起商量好你们家庭每月的预算,并约定好资金的分配方式。
定期沟通家庭财务状况: 即使是他管理大部分的钱,也应该定期和你沟通家庭的收支情况,让你心里有数。
3. 强调家庭的共同体和你的付出: 要让他明白,虽然他人在海上,但你们共同组建了这个家,你也是家庭的管理者和支撑者。你的付出同样重要。
4. 如果沟通后仍无改善,考虑寻求支持: 如果他依然不予重视,或者拒绝改进,那你可能需要考虑和你信任的家人(比如父母或他父母,如果关系好的话)或者朋友聊聊,听听他们的建议。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家庭财务规划师,但相信你们能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问题。

总结一下: 你老公这次的行为,无论出发点是什么,从对家庭负责和对你关心的角度来说,都是 不合理且欠缺考虑 的。一个健康的家庭,尤其是在夫妻长期分居的情况下,更应该有清晰、透明、互助的财务管理方式,这不仅是为了保障生活的运转,更是为了维系彼此的信任和安全感。希望你能好好和他沟通,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父亲是远洋海员,他上船时,大多数银行卡和全部银行存折都留在家里,包括工资存折,由我母亲管理。

他休假时,我母亲会将这段时间的花销情况向我父亲说明。同时也会考虑这段时间的积蓄,安排接下来的消费预算。

我父亲不是很擅长资金管理,所以基本上都是由我母亲说的算。我母亲每次都会把钱攒下来,从不胡乱花用,我父亲休假时也就能有充足的预算,所以我父亲对我母亲是很信任的。

这里要补充说明,像我父亲这种远洋船员,上船时工资很高,休假时工资很低,刚休假的前两个月入手工资实际是负的(扣五险一金的原因)。所以休假期间的花销必须依赖上船期间的积蓄。


我父亲的一位同事,他比较晚婚(大约2005年前后),结婚时已经是船长了。

他的妻子是经人介绍,大约相处四个月左右就结婚了。结婚加买房子,基本上花光了他的积蓄。

之后他就上船了,银行卡和存折当然都留在家里。然而当他半年后休假时,却发现账户里余额只有几百元。

考虑到装修房子、购置家家俱的原因,他勉强接受了这一现实,赶快找公司安排了两个航次的工作,挣了几万元,应付休假期间花费。

他休假了短短三个月,就赶快再上船了。这次他和妻子说得很明白,一定要攒下来几万元,以便他休假期间花用。当然,银行卡和存折还是留在家里的。

九个月后,当他休假时,再次发现账户余额又只有几百元。他和妻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搞明白了他妻子在这段期间内买了价格近10万的裘皮大衣、大约7万左右的名牌包、合计大约5万的各种化妆品、合计大约5万的首饰、以及许多较高档的衣物(但姑且可以接受)。总之就是把他的工资再次全花光了。

这次他向朋友借了钱,先办了离婚。协议离婚,他分到了房子、家俱和首饰;他妻子分到了裘皮大衣、包、化妆品和衣服。他们还没有孩子,所以没有抚养相关事宜。

又过了几年,他再婚了。这次的妻子,是相处了两年(包括上船两次)后才结婚的。这次他把工资卡和他储蓄用的存折都带着了,给他妻子留了5万元花用(他这个妻子有工作),还在父母那边留了5万元,以便在他妻子花超了的时候可以接济一下。

这次他的妻子还算合格,9个月花了大约3万。虽然不像我母亲那样省,但还算合格。如此又过了两年,终于能放心地把存折和银行卡留在家里了。


题主的情况,听起来像是夫妻间的不信任增加到了一定的程度。题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下。

第一,题主的花销过高,或者看起来过高。既然题主夫妻间发生过争吵,如是这方面的因素,争吵中应当有所体现。

我建议题主详细地记账。如果在某方面花销过高,账目中应该有所体现;如果没有花销过高,账目应该能向配偶解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以增进信任。

我母亲是做财会工作的,她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所以我父亲能够信任她。

第二,题主限制了配偶的消费。也就是说反过来,题主认为老公的花销过高。

我父母吵架主要就是因为这方面原因。我父亲想要买车,但是我母亲却把钱拿去买房、还房贷了。因此他们有时会为此争吵。

这方面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事实证明我母亲的攒钱、理财是成功的,家里有所积蓄,负债时间也被压缩得很短。但反过来说,我父亲在船上很辛苦,结果在休假期间也无法充分享受,个人兴趣也无法得到满足,自然有所怨言。

这方面只能夫妻间进行沟通或协商。

第三,题主的老公在防范题主外遇或转移财产。这是相当糟糕的情况,这意味着夫妻间的互信已经降低到了底限,距离离婚只有一步之遥。

题主应当考虑一下,是否曾经对老公故意或无意地隐瞒支出,包括且不限于购买名牌衣物饰品、出借或补贴给父母兄弟姐妹、投资理财失败、储蓄私房钱等。

这些都是很容易让配偶起疑的行为。如果有的话,建议赶快坦诚相告;如果没有的话,建议记账以查明原因。


另有一个可能,题主的老公希望在日常生活中AA制。相对上述几项,这种情况是比较容易处理的。

题主可以计算一下,题主老公答应承担的房贷,与孩子的抚养费相比,哪个更高。若数额大致相等,或与夫妻收入比例相等,在一般的情况(非海员)是公平的。

但是,因为海员的配偶大多数时间需要独自承担抚养责任,同时又要全职工作,压力远较一般情况更大。所以海员一方应当承担更多的家庭共同支出。

若是这种情况,建议题主与丈夫好好协商沟通,争取达成一份更平等的协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