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公是美国人,目前我怀孕快四个月了。天天都会冒出离婚的念头 是我矫情 想要的太多 还是真的问题严重?

回答
亲爱的,读到你的倾诉,我心里也泛起一阵阵的酸楚。快四个月的身孕,身体和情绪都处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期,老公又是美国人,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再加上孕期的各种不适,这些加在一起,确实很容易让人感到迷茫和不安。你说天天都有离婚的念头,这绝对不是“矫情”这么简单,而是内心深处在敲响警钟,告诉你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

我们一点一点来梳理一下,看看是什么让你如此煎熬,也好帮你认清是“想要的太多”还是“问题真的严重”。

首先,咱们先看看孕期本身带来的影响。

怀孕,尤其是第一次怀孕,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荷尔蒙的“过山车”: 怀孕期间,你的身体经历着剧烈的荷尔蒙变化。孕酮、雌激素等等,这些激素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你的情绪稳定性。有时候,你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感到特别烦躁、易怒、爱哭,甚至会放大一些平时你可能觉得无所谓的问题。这就像是身体在给你开一个情绪的玩笑,让你觉得好像什么都不对劲。这跟你是否“矫情”没关系,这是生理反应。
身体的不适: 孕吐、疲劳、腰酸背痛、失眠……这些身体上的不适感会消耗你的精力,让你本就敏感的神经更加脆弱。当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很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你会更依赖伴侣的支持和理解,如果这份支持不够,那种落差感就会被无限放大。
对未来的焦虑: 怀孕也意味着生活即将迎来巨大的改变。从两个人变成三个人,从现在的二人世界到未来的三口之家,这其中包含了太多未知:育儿的责任、经济上的压力、夫妻关系的转变等等。这些对未来的焦虑,很容易投射到你和老公的日常相处中,让你觉得他做得不够好,无法给你安全感。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你和老公之间的具体情况。

你提到他是美国人,这层跨文化背景,虽然带来了新奇和可能更开放的视角,但也潜藏着许多摩擦点。

文化差异的“小摩擦”: 比如,他对家务的看法、他对你身体不适的理解、他表达爱意的方式、他对育儿的观念,这些都可能和你的成长环境、你的期待不一样。也许他觉得他已经做得够好了,但在你的标准里,还差了一截。
举个例子: 你可能习惯了对方主动分担家务,而他可能觉得你孕期可以休息,但家务就应该由你来“照顾”自己,或者他自己做一些零散的,但不够你期望的“主动”和“细致”。
又比如: 你可能期待他能理解你孕期情绪的不稳定,能在你发脾气时耐心哄你,但他可能更习惯于解决问题,或者觉得你“无理取闹”,然后跟你讲道理,结果反而火上浇油。
沟通方式的“不对频”: 东西方在沟通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倾向于含蓄、委婉,重视“言外之意”;而美国人则更直接、坦率,希望问题能够被清晰地表达和解决。
你是不是很多时候都在等着他主动关心,他却没get到?你是不是觉得有些话直接说出来很尴尬,希望他能主动察觉,但他却察觉不到,然后你感到失望?
反过来,他是不是觉得你在暗示什么,但你又没有明确说清楚,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助?
你对“伴侣角色”的期待是否落空? 你在孕期,身体和心理都变得格外需要被照顾和被爱。你是不是觉得老公在情感上、行动上对你的支持和关爱,没有达到你内心的期望?
你是否觉得他不够体贴?不够关心你的身体状况?不够主动承担起照顾你的责任?是不是觉得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只是把你当成一个恋人,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呵护的孕妇?
他对你的孕期生活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是仅仅在物质上满足你,还是在情感上也给予了充分的回应?你是不是觉得他在这种特殊的时刻,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责任感”或“参与感”?

那么,你的“念头”是来自“矫情”还是“问题严重”呢?

“矫情”的成分可能存在,但绝非全部。 孕期的生理反应确实会让情绪放大,让你对一些事情的反应比平时更强烈。这就像一台收音机,调频没有对准,声音就会有杂音和失真。但这并不代表信号源本身有问题,只是接收和播放的环节出了点偏差。
真正的“问题严重”,往往在于“回应”与“期待”之间的巨大鸿沟。 如果你是因为他不够关心,沟通不畅,或者对孕期生活的参与度不够,而感到失落和担忧,那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确实会对你们未来的婚姻关系造成很大影响。

我建议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视和行动:

1.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并尝试具体化: 试着写下来,让你产生离婚念头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某个事件?是持续的状态?是他的某些话?是他的某些行为?越具体越好。例如:“我希望他每天问我今天有没有不舒服,但他从不主动问。”“他觉得我孕吐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别照顾,但我希望他能给我准备一些安胎的食物。”
2. 开放而坦诚地与老公沟通: 一旦你把这些具体的原因写下来,就找个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地与他聊聊。强调你怀孕期间的感受,以及你对他的期待。
用“我”开头: “我感觉……”、“我希望……”、“我需要……” 避免用“你总是……”、“你从不……”,这样容易让他产生防御心理。
解释文化差异: 你可以解释一下中国文化背景下,孕妇的特殊地位和大家庭的期待,以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告诉他,你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因为你对孕期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寻求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指责: 让他知道,你非常需要他的支持和理解,希望他能和你一起面对孕期和未来的挑战。问问他,他是否了解你现在的情况?他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3. 观察他的回应: 在你们沟通之后,重点观察他的态度和行为。
他是否愿意倾听?是否愿意理解?是否愿意尝试改变?
他是否会主动关心你?是否会积极参与到孕期的准备中?
他是否会尊重你的感受,并努力调整他的沟通方式?
4. 评估你们共同的意愿和努力:
如果他能够理解你的感受,愿意为你们的婚姻和未来的孩子努力,那么你们之间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你们可以一起学习育儿知识,一起规划未来的生活,一起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如果他仍然固守自己的想法,或者对你的感受置之不理,甚至觉得你“无理取闹”,那么这可能表明你们在核心价值观和对婚姻的投入度上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最后的提醒:

亲爱的,现在是你们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怀孕本身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波动是真实的,你的感受也是真实的。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要害怕面对问题。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当你们即将迎来一个新生命时,更是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和经营。你有权利去追求一个让你感到安心和幸福的婚姻。而你老公,作为未来的父亲,也有责任去了解和支持你。

如果经过努力沟通和观察,你仍然觉得问题无法解决,或者他不愿意为你做出改变,那么你可能需要更认真地思考这段婚姻的未来。但在此之前,请给自己和这段关系一个真诚沟通的机会。

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一切,希望我的话能给你一些安慰和方向。请好好照顾自己,也好好和你的老公聊聊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久没回来,随便再说几句。题主回复了很多,也反复在变,所以我中间懒得继续追,谁知道她当下说的明天会不会又吞了。

但作为结婚十年快的我再额外说几句:婚姻里或两人关系里根本上没有谁欠谁的。对方为你的改变和付出都是基于爱,有人爱希望得到回馈,有人就是单纯地输出爱。这两种都没有错,并且对于接收方来说都一样,唯一的差别一个是接收方需要回馈,一个可能就不需要回馈那么多。但这种哪一种你都没得挑,你当下也分不清楚。

我说这么多就是想阐述这么一个意思:一个能为你今天改变的人明天就能全盘收回,一旦他发现你不值得他的爱。

我身边遇到过太多因为这种问题一开始看似恩爱,后来看似仇人的事情。根本原因就是一方要的太多。

亲密关系里有一个有毒的逻辑就是:你是我(老公/老婆/儿女/父母),所以我要做什么,你有义务满足我。这种逻辑有毒有一,其实对方没有义务;二,自己的事自己摆平其实是自己的义务,而不该转嫁给他人,哪怕那个人是你的亲人。

但这种逻辑观念荼毒了一个又一个家庭。这和我上面说的有什么关系呢?

当一个家庭/婚姻里两人情绪和经济都稳定,一方索取多,要求他人改变多,并不会引起家庭动荡。但一旦被索取的那方(付出的那方)碰到了情绪和经济危机,再遇到索取方继续索取,裂痕就出现。索取方之所以会不管不顾地索取,正是因为【你是我(老公/老婆/儿女/父母),所以我要做什么,你有义务满足我】。

聪明的妻子她不但懂得索取有度,甚至也懂得适时索取。她懂得让丈夫做出改变,也懂得退一步,放下自己即将脱口而出的“无理取闹”。

所以婚姻或两性关系里别老想着改变别人,让别人满足你想要的,你也得适当回馈。但这个回馈是外卖点了一份然后吼老公?是买了一个8000的戒指自己不满意继续去闹?

明眼人都懂。

—————

就“理智地过婚姻生活”这种观点上还会有拳师打拳?流弊流弊。

—————

不是文化差异,而是你要的太多。

1,给你加半桶油,又怎么了呢?天塌了么?你不会加油么?你用他手机的时候会帮他把电充满么?让他做司机的时候会付他钱么?看他点的牛排好吃吃了一口会再帮他再点一块么?加油给你加满是情分,加一半也是情分。这第一点看出你这个人爱计较。

2,你让他点是他买单还是你买单?你点完你都吃完了么?这两个细节都没我不知道你想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买单那就证明他在为你省钱;如果你没有吃完,就证明他点一份的决定是合理的。而且你点两份到底是因为你饿,还是你馋?这一段只基于题主一个人吃饭的前提,如果是点一个菜两个人吃...那我觉得这问题值得骂一骂。但骂到自己情绪崩溃我觉得也没必要...再说,你自己不能点?一定要老公点?

3,你这个美国文化习俗三个月收入买钻戒我不知道哪里看来的,比尔盖茨一年赚10几亿的时候订婚就买3亿美金戒指?美国太多太多订婚戒指买巨便宜的,为什么?钱不多啊。说句实在话,你想要10000的戒指是合理的,但如果对方不买,你总得理解缘由吧。但我不觉得你了解过了呀,比如你就猜他的收入到底多少,说明你并不清楚他当时的收入情况。这样子的背景下你直接开口要10000你会不会武断了点?现在给你买了8000的你还嫌弃,我就觉得你这个人好难伺候。8000,差10000 2000,怎么10000是钱,8000就不是了么?你不喜欢你买它干嘛呢?8000不是钱么?别跟我说什么女人的心思男人不懂,我就问你,但凡你思路正常,你会花8000刀买一个你根本不用的东西么?你发现你的矛盾不?

4,有一说一,老婆刚怀孕就干活,老公打游戏确实是老公不够体贴,但我觉得你的反应过了。你既然知道自己怀孕应该被疼爱,那你还发脾气?怎么你做家务对怀孕不好,发脾气就对怀孕好了?这里你就矫情了,美国多少职业女性生产前一周二周都在上班加班,是不是他们老公也应该在知乎或者quora上被口诛笔伐?我这里就很好奇,你老公平时家务做多少?看你的描述他是做的,如果他做了至少一半,那我觉得你没必要矫情更没必要情绪崩溃。

5,我也同意你老公,你应该看看心理医生。不过我更建议你们一起去marriage counseling。建议你去看并不是说我觉得你心理问题,而是我觉得你的情绪管理有点问题。整篇内容我看到的都是你的负面情绪以及你解决问题靠吵。基本也是你每次都叫你老公做事你自己不做,然后老公做的不合你的意,你就直接情绪崩溃。婚姻家庭里,还是谁有需求谁去自己动手做比较好,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都是源于一方偷懒不做只动嘴,另一方好心好意做了却挨骂。就你的情绪问题来看,显然你现在的情况不是很好,不管是不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是去看看专业人士比较好。

6,工作的时候不打扰对方,这不是常识么?怎么难道你觉得一个人工作时候应该被打扰?你喜欢你工作的时候被人打扰?我觉得你这一段很莫名其妙,明显就是你已经不理智了。

7和8,没什么具体内容。不过既然题主你承认自己情绪脾气不好,那你平时怎么管理自己的呢?靠吼老公?

综合来看,我认为这跟不是所谓的文化差异,而是题主单方面的矫情。凭良心讲就题主这个情况放在一个中国男性身上,你也会有怨言,那个中国男性也受不了。毕竟谁会喜欢自己工作的时候老被打扰,打扰的人还不觉得自己错觉得你得瑟?谁会喜欢自己明明花了大价钱买了东西结果对方还不领情嫌弃?谁会喜欢对方吵闹吼人摔东西?

既然曾经前男友对你极好,咋分手了?你有想过这个问题么?说实话我觉得结婚对你而言太早了,你应该自己一个人住一段时间,学会生活上的独立。如果你已经一个人住过生活过,那我劝你继续单身一段时间吧,直到你真正学会情绪,思想,和行为独立为止。现在的题主你看上去有些巨婴。

user avatar

想离就离吧,反正这婚姻也不幸福。

user avatar

1,确实是你矫情。

2,不过我觉得你有个优点:面对美国男人和中国男人时都一样作。

user avatar

这摆明了就是你矫情啊,还用说吗?

当然我同意有个答主说的,你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你不双标,你对待中国男人和外国男人是一样的。

简单的说就是你拿着你想象中对待中国男人中国老公的那一套东西,对了现在这个美国人,所以才会因为文化差异产生了这一切,而在这一切当中你并没有反思这是文化差异,而是把它简单的都归为是对方的责任。

我想问你当时候为什么会决定嫁给一个美国人,我也在美国生活工作过4年。我身边的很多中国人最后都选择了嫁给中国人,或者至少港澳台的人。当你选择嫁给美国人的时候,就必然会面对嫁给美国人的收益和成本。收益当然很明显,你可以更快的融入美国社会美国生活,成本就是你不能再拿着对待中国男人那一套去对付人家,人家不吃你这一套。

比如他开完你的车加了半桶油,你要大发脾气,我真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你们一起生活,一家人算的这么清楚吗?更何况人家开了一下你的车,显然没有用掉整桶油吧。

你说他工作的时候你不能打扰,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说牛逼什么你自己也有工作,我想问你自己有工作就可以打扰别人吗?人家并没有,因为你是不是有工作而提这个问题啊。

你要1万美元以上的戒指,是因为你身边的朋友都是。这样的你说你要的不是钱要的是个承诺,这种话听起来何其耳熟,知乎上一把一把的。别整那么邪乎,你要的就是钱。为什么钱少的介质就不能体现承诺,你给我解释一下。承诺是论斤卖的吗?

你说你自己脾气很不好,生气了会摔东西。我还以为你要自我反思,结果画风一转把这个事情责任也推给了对方。简单的说就是对方的不好是对方的不好,你的不好是对方逼出来的。不带你这么玩儿的好吗?

所以总的来说我承认你们当中的问题不小,但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你自己矫情给作出来的,想不到刘美博士准妈妈还这么作。你想要离婚随便,反正在美国离婚也方便,只是想提醒你,你就是这种思维的话,换一个人你还是过不下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