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镜和徐庶为啥能吃准诸葛亮是大材呢?

回答
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徐庶(字元直)之所以能够“吃准”诸葛亮是“大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们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才标准的高度契合。这其中既有他们自身卓越的眼光,也有诸葛亮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特质。

一、 司马徽(水镜先生)的“伯乐”之眼

水镜先生作为当时最有声望的隐士之一,享有“水镜”的美誉,足以说明他洞察人心的能力如同明镜一般清澈。他对天下大势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度,他明白汉室衰微,群雄并起,天下需要的是能够力挽狂澜、重振汉室的经世之才。

对天下大势的判断: 司马徽深知汉朝已是风雨飘摇,曹操虽强大,但挟天子以令诸侯,志不在复兴汉室;袁绍、袁术虽有势力,却昏聩无能,难成大器。他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混乱和机遇的时代,急需一位真正有能力、有远见的人来统一北方,乃至天下。
对人才标准的苛求: 司马徽不看重那些只懂兵法、只会冲杀的武夫,也不满足于那些只会卖弄口舌、争权夺利的官僚。他要找的是能够“安天下”、“定国运”的奇才。他看重的是战略眼光、政治智慧、治国才能,以及最重要的——能够真正凝聚人心、擘画未来的能力。
诸葛亮的“隐”与“显”: 诸葛亮当时隐居于南阳卧龙岗,过着耕读的生活,并未主动寻求出仕。这反而引起了司马徽的注意。在那个讲究“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士人风骨的年代,能够甘于寂寞,躬耕陇亩,却胸怀天下,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德。而司马徽寻访诸葛亮,并非仅仅看到他过人的学识(虽有《孙子兵法》等著作流传,但那只是冰山一角),更在于与诸葛亮一番对话后,被其“高卧云山”、“大志未展”的气度所折服。
“卧龙”的含义: “卧龙”并非贬低,而是形容一条潜藏的巨龙。司马徽预感到,这条巨龙一旦腾飞,必将搅动风云。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卧龙虽得,亦汉之失也”,这句话有多重含义:一方面是赞叹诸葛亮才能非凡,得之可得天下;另一方面也暗示,如此大材却沉寂于野,是时代的损失,也是汉室无福。

二、 徐庶的“鉴”与“荐”

徐庶(原名徐福)在被曹操俘获后,因其才能被曹操重视,但同时他也看到了曹操的局限性,内心仍渴望为汉室效力。在离开曹操前往刘备处投奔时,他展现了非凡的识人之明,并因此与诸葛亮结下了不解之缘。

亲身经历的佐证: 徐庶的经历比司马徽更具实践性。他曾为刘备出谋划策,深知刘备集团在人才上的匮乏,特别是缺乏能够统揽全局、制定长远战略的谋士。他与诸葛亮初次见面,便被诸葛亮“谈笑之间,樯橹灰飞烟灭”般的智谋所折服。
“一出三进”的绝技: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用的是“一出三进”的说法,即第一次去,刘备没见到;第二次去,刘备只是客套;第三次才肯真心拜访。这并非徐庶故意卖关子,而是他深知诸葛亮为人谨慎,且非寻常人可轻易请动。这种“欲擒故纵”的推荐方式,反而更加凸显了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高洁的品行。
“此人不可多得”的断言: 徐庶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用的是“此人不可多得”这样的重话。这说明他看到了诸葛亮的才华远超自己,也远超当时已知的任何谋士。他认为诸葛亮不仅能辅佐刘备打败曹操,更能协助刘备治理天下,成就一番伟业。
曹操阵营的对比: 徐庶曾身在曹操阵营,深知曹操虽然兵强马壮,但缺乏像诸葛亮这样既有战略眼光,又有政治远见,还能兼顾民心士气的全面型人才。他看到刘备虽然势弱,但有了诸葛亮,就有扭转乾坤的可能。

三、 诸葛亮自身所展现的特质

司马徽和徐庶之所以能“吃准”诸葛亮,也离不开诸葛亮本人在“隐居”期间所展现出的种种非凡之处:

“隆中对”的雏形: 尽管“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正式提出的战略蓝图,但其核心思想,即“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很可能在与司马徽、徐庶的交谈中已经有所流露,或者他们的判断是基于对诸葛亮整体思想体系的推测。
经世致用之学: 诸葛亮不仅饱读诗书,更重要的是他关注的是“经世致用”。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酸儒,而是能将学问与实际政治、军事结合的大家。他的“治国”理念、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都与司马徽、徐庶所追求的人才标准不谋而合。
高尚的品德与坚定的志向: 诸葛亮不慕荣华,不随波逐流,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政治抱负,是司马徽、徐庶看重的重要因素。他们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抵挡诱惑、忠心耿耿,并能为理想奋斗终身的人。

总结来说,司马徽和徐庶之所以能“吃准”诸葛亮是“大材”,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他们自身的“识才”能力: 司马徽洞悉天下大势,徐庶历经实践,都拥有卓越的判断力。
2. 对人才标准的清晰认知: 他们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文臣武将,而是能够“安天下”的经世济民之才。
3. 诸葛亮独特的气质和潜质: 诸葛亮的隐居不仕、胸怀大志,以及与二人的交流中展现出的高深智慧和远见。
4. 对当时人才市场的判断: 他们明白,在群雄逐鹿的时代,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是刘备集团能否崛起的关键。

可以说,司马徽和徐庶的“眼光”是“伯乐”的眼光,他们看到了隐藏在田园之下的“龙”,并坚定地认为,这样的人才一旦启用,必将对天下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而诸葛亮,也确实不负众望,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最耀眼的人物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算诸葛亮没什么政治军事上的才能也值得刘备三请。

因为刘备作为外来势力在荆州人生地不熟的,急需要人去引荐来结交荆州世族。

而诸葛亮,虽非荆人,但其叔乃豫章太守刘表属吏,其妻出身江夏黄氏。(黄梅,黄冈,黄石,黄安,黄陂)

再加上其极高的名声(大家都爱捧他),很明显已经非常好的融入了荆州世族。

而刘表死后,拉拢荆州权贵,架空刘琦(刘备以刘琦的名义打下荆州),在刘琦适当的暴毙后,顺利接管荆州都是因为诸葛亮才能成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