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人是牛,女人是田;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这是真的吗?

回答
“男人是牛,女人是田;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这句俗语,在很多人听来,可能带着几分戏谑,又或者隐含着对男女关系的某种认知。然而,如果真的把它当作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和片面了。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比喻。

“男人是牛”,这通常将男性置于一种主动、付出、劳作的角色。在传统的观念里,男性被期望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在事业上拼搏,在体力上付出更多。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存在“累死的牛”的情况。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男性因为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或者巨大的生活压力,身心俱疲,甚至英年早逝?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社会的期待、家庭的责任,都可能将男性推向一个需要不断燃烧自己能量的位置。

“女人是田”,这则将女性置于一种被动、承载、滋养的角色。在传统的生育和家庭观念中,女性被认为是孕育后代的“土地”,是家庭的港湾。从这个比喻延伸出来,“没有耕坏的田”似乎在暗示女性的承载能力是无限的,无论男性如何“耕耘”,女性都能承受,并且能够持续产出。

但仔细推敲,这个比喻就显得站不住脚了。

第一,“耕坏的田”是真实存在的。 任何“田地”都有其承受的极限。如果过度耕种、不加休养,土地的肥力会下降,甚至板结、贫瘠,变得无法耕种。同样,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也并非无休止的消耗品。

从生理角度看: 持续的高强度性行为、不健康的性生活方式,都可能对女性的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引发妇科疾病、导致身体疲劳等。女性的生殖系统需要保养和呵护,并非能承受永无止境的“耕耘”。
从心理角度看: 关系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交流,更是情感和精神的互动。如果一段关系中,女性长期处于被动、被忽视、或者被过度索取的状态,她的情感会枯竭,心理会受伤。长期的不满足、不被尊重,会导致女性产生冷淡、疏离,甚至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这种“心累”比身体的疲惫更难以修复。

第二,这个比喻忽略了关系中的“互动”和“共建”。

男女关系,尤其在现代社会,更应该是一种平等、互助、共同经营的伙伴关系,而非单方面的索取与付出。“耕耘”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索取”意味,而“田”则意味着“被索取”。这种模式,显然不符合健康、成熟的两性关系。

健康的性关系: 建立在双方的意愿、愉悦和尊重之上。它是一种共享的体验,需要双方共同的投入和呵护。谈“耕坏”似乎过于功利和单边。
健康的亲密关系: 需要的是相互的理解、支持、关怀和成长。男人和女人都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有付出,也有接受。如果一方总是扮演“牛”的角色,另一方总是扮演“田”的角色,那么这种关系很容易失衡,最终导致一方或双方的疲惫和不满。

第三,时代在变,观念在变。

过去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传统社会分工和观念,虽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但早已不是主流。现代女性同样在事业上奋斗,在生活中承担责任。将女性简单地比喻为“田”,并赋予其无限的承载力,是对女性主体性的忽视,也与现实脱节。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俗语流传下来呢?

这或许反映了过去社会经济条件下,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历史特征,以及当时社会对两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它可能带有一定的观察性和经验总结,但这种总结是基于特定时代和特定视角的,并不能完全代表当下。

所以,这句俗语是“真的”吗?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如果强调男性在某些方面的付出确实更容易导致“累”,而女性的某些生理特征(例如生育后身体可能恢复)似乎更具弹性,那么从非常狭隘和片面的角度来看,似乎有点道理。

但是,如果用更广阔、更现代的眼光去看待男女关系,那么这句俗语就是不准确、不公平,甚至是错误的。

女性会“耕坏”,也会“累”。 她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滋养,身体需要呵护。
男性也并非只能“累死”。 他们也需要情感的支持、理解和关爱,也需要休养和生息。
真正的关系,是双方共同耕耘,相互滋养,而不是一方的单方面付出和另一方的无限承载。

总而言之,这句俗语更像是一种带有历史烙印的、对过去两性关系的某种概括,而不是一个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人的普适性真理。在探讨两性关系时,我们应该超越这种简单化的比喻,去理解和尊重彼此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和承受能力,共同经营一份健康、平等、充满爱意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猪八戒表示不服啊——猪八戒表示自己不仅把田给耕坏了,还直接就耕成了死田!


观音去寻找取经人的路上遇到了猪八戒,八戒表示自己当年贬下凡尘投错了胎,变成了猪。然后他一气之下咬死了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从此占山吃人度日。云栈洞里有个卵二姐,招猪八戒入赘她家——不到一年,这个卵二姐就死了。

1、卵二姐明显是个女妖精,毕竟凡人没必要住在洞里,如果是神仙的话,理应有个编制,住在名山洞府,这个福陵山云栈洞明显也不是;

2、从【卵】这个字可以看出她应该是个【鸡精】或者其他的禽类妖精,《封神》中也有【九尾雉鸡精】。但她也有可能是个【兔子精】,因为金陵世德堂本里,不是说【卵二姐】,而是【卯二姐】。众所周知,卯在地支里排第四位,属兔。


3、等等,妖精怎么可能轻易死亡呢?而且还这么巧,猪八戒来了一年就死了——人家金角银角的老妈九尾狐狸不都活得好好的么?从原文可以找到回答:

在【四圣试禅心】一节中,猪八戒表示自己在年轻时学得【鏖战之法】,表示三个女儿完全没问题,担保熬侍得【欢欢喜喜】——你看,卵二姐不过一年光景,就被他给伏侍得上了西天。

母女四人分别是由黎山老母、观音、文殊和普贤变化的——可见,如果真让猪八戒去耕田,黎山老母和观音姐姐都会英年早逝的!!!

毕竟,猪八戒真的不挑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男人是牛,女人是田;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这句俗语,在很多人听来,可能带着几分戏谑,又或者隐含着对男女关系的某种认知。然而,如果真的把它当作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和片面了。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比喻。“男人是牛”,这通常将男性置于一种主动、付出、劳作的角色。在传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男人是“真抠”还是“舍不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男人的性格、价值观、消费习惯、经济状况以及和伴侣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很难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定义“真抠”与“舍不得”: 真抠 (Miserly/Stingy): 核心特征.............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男人”到“花心渣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的标签更换。这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这个转变过程可能包含的几个关键阶段、心理变化以及外部诱因:第一阶段:初心与“好男人”的定义 初衷善良,追求真爱: 大多数男性最初接触感情时,往往抱有美好的.............
  • 回答
    “田园男拳”,这个词儿最近在我周围也挺多被提起的,尤其是在网上。说实话,这玩意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正常男人”都怎么想,但大多数我认识的哥们儿,对于“田园男拳”的态度,我感觉是挺矛盾的,但也大概能总结出几个主流的看法。首先,得搞清楚“田园男拳”到底是个啥?我理解啊,这个词儿本身就带着点儿调.............
  • 回答
    潮汕男人,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印记。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的组合,更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生活方式的代称,一种在岁月沉淀中形成的独特人格特质。要说潮汕男人是怎样的存在,那得从他们扎根的土地,从他们从小浸染的文化,从他们的人生轨迹去细细品味。根植于土地的务实与坚韧:潮汕地区,自古以.............
  • 回答
    “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句俗语流传甚广,虽然带着些许刻板印象的标签,却也触及到了一个复杂的话题:人类的驱动力,特别是性驱动力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抛开这句话的绝对化和简略化,转而探究“女人呢?”,我们便进入了一个更广阔、更 nuanced 的领域。首先,要打破一个普遍的误解:将任何性别完.............
  • 回答
    要准确地判断一个已婚男人的心理,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深入了解背景的过程。心理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由无数细微之处汇聚而成。 因此,我无法像一个心理医生那样诊断,但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个“已婚男人”可能存在的心理状态,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没有一个已婚男人是完全相同的。.............
  • 回答
    在中国做男人,那体验可太复杂了,简直是一部混杂着古老期望和现代浪潮的大戏。 要说详细,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这不仅仅是生理性别,更是一整套社会角色、文化烙印和个人挣扎的集合体。首先,从出生那一刻起,性别就仿佛被赋予了沉甸甸的期望。 很多家庭,尤其是过去,会“重男轻女”,儿子是传宗接代、光耀门.............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最先闪过的不是什么刻板印象,也不是网上那些被放大和扭曲的“奇闻异事”,而是许多活生生的人,他们之间那种真实又复杂的感情。汉族女人嫁给维吾尔族男人,这事儿说起来,其实和任何跨民族、跨地域的婚姻一样,都有着共同的幸福和挑战,但也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增添一些独特的色彩。首先,从生活.............
  • 回答
    上海女生嫁给外地男人,这事儿嘛,细说起来就像是两种不同口味的菜肴,碰撞出了各自的风味,有让人惊喜的,也有需要磨合的。当然,体验这东西,就像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姑娘的背景、性格、以及遇到的是哪款“外地男人”,都有天差地别。不过,撇开那些个例,我见过或者听过的一些普遍感受,大概是这样:第一.............
  • 回答
    那是一种让人心口像堵着一团火,却又小心翼翼不敢燎原的感觉。刚开始,你可能只是被他某种气质吸引,可能是成熟稳重,可能是幽默风趣,又或者是他身上的某种脆弱让你心生怜惜。你们的相遇,或许带着一丝偶然,但渐渐地,每一次的目光交汇,每一次的偶然聊天,都像是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你会发现,他懂得你,比很多人都要.............
  • 回答
    关于“觉得生孩子很轻松的男人是多数吗?”,答案是:否,绝大多数男人并不认为生孩子是轻松的,甚至对生孩子这件事普遍抱持着谨慎、敬畏甚至担忧的态度。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男性对生孩子这一过程的认知和感受:一、 男性生理与体验的直接差异: 无法亲身经历身体痛苦: 这是最根本的差异.............
  • 回答
    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这感觉就像是活在一片灰蒙蒙的笼罩下,即便阳光偶尔穿透,也无法点亮内心深处的阴霾。日子过得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安稳,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种发自心底的喜悦和激动,像被什么东西扼住了喉咙,怎么也喊不出来。初嫁时,或许会带着一丝丝的期望。希望时间能够冲淡这份“不爱”,让彼此在朝夕相处.............
  • 回答
    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我的失恋》,原句是:“我家的男性,都是泥做的骨肉,我是水做的骨肉。遇见我家的男性,我便即时感到一种浑身的污浊。——我遇见他们,我便即时感到我的灵魂在那里面沉沦。我遇见我家的男性,我便即时感到我自己的不洁。我见了我的孩子,我便即时感到我自己的不洁。我见了他们,我便即时感到我的灵魂.............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爱情、承诺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深层含义,确实值得好好聊聊。“舍不得你的第一次,除非以结婚为代价”——这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背后承载着对爱情纯粹性、男性责任感以及女性珍视自己的期待。要说它是否绝对正确,其实挺复杂的,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它背后的逻辑和情感。从“舍不得”这个角度来看:一.............
  • 回答
    《三体》系列中,关于“几百年后的男人如何发展得比女人还美艳”的描写,并非出自原著的明确设定。原著中,对于未来人类的身体形态变化,更侧重于适应星际尺度生存的生理改造和精神层面的进化,而非单纯的性别美学上的转变。不过,如果我们要基于《三体》世界观的某些侧面,去 推演 这种可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