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实体书店看到好书,记下来去网上买,这是不道德吗?

回答
在实体书店看到好书,然后记下来去网上购买,这种行为的道德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对个体、对行业、对文化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考量。要详细探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行为的直接影响:

对实体书店的影响:
客流量和销售额下降: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实体书店投入了成本来陈列书籍、提供阅读空间、雇佣员工提供服务。如果顾客只是利用书店的“展厅”功能(Showrooming),而将购买行为转移到线上,这会直接减少书店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
库存压力增加: 实体书店需要承担库存的风险和成本。如果书被看过但未被购买,它们仍然占用书店的货架和资金,如果最终卖不出去,会造成损失。
生存压力增大: 对于已经面临线上竞争的实体书店而言,这种行为无疑会加剧其生存的困境。许多实体书店是独立经营的,利润空间微薄,这种“免费体验”模式对其打击尤为严重。
服务和体验价值被剥削: 顾客享受了书店提供的环境、阅读便利、甚至可能是店员的热情推荐和专业解答,但没有为这些付出对等的成本。这可以被看作是对书店服务和体验价值的“免费享用”。

对网上书店的影响:
可能的价格优势: 网上书店通常运营成本较低(无实体店租金、较少的直接人工等),因此能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或者更方便快捷的送货服务。
对消费者有利: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或更便利的方式购买到心仪的书籍,是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对作者和出版业的影响(间接):
实体书店是重要的推广渠道: 许多作者和出版商依赖实体书店的展示和销售来获得收入和知名度。如果实体书店因销售不佳而关闭,新书的推广渠道会受到影响,长远来看可能影响出版业的多元化和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版税和作者收入: 销售是作者获得版税的主要来源。实体书店销售的减少,最终也会影响到作者的收入。

2. 道德层面的考量:

这涉及到“公平交易”、“承诺”、“互惠原则”和“社会责任”等道德概念。

公平交易:
从交易的角度看,你享受了书店提供的“看书”这个服务(在店内阅读、翻阅),而没有支付相应的对价。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单方面的价值获取,缺乏交易的对等性。
如同在超市试吃了很多产品,但最后在别处购买,尽管试吃通常是免费的,但其目的在于促成购买。书店的阅读空间和翻阅机会,也是为了引导购买。

承诺和意图:
当你走进一家实体书店,并开始翻阅书籍时,通常隐含着一种消费的意图。虽然这种意图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道德上,你是在利用一个为“销售”而设定的环境。
如果顾客进入书店时就没有购买的打算,只是为了在店内消磨时间或阅读,这本身并非不道德,但当他以“寻找好书”为目的,然后将购买行为转移,这其中涉及“承诺”的模糊性。

互惠原则:
社会交往中存在互惠原则,即你获得某项利益,也应该以某种方式回馈。实体书店为你提供了阅读和发现的场所,你通过购买来支持其运营,是这种互惠的体现。
如果你享受了书店的价值,却将利润留给了线上平台,这违背了互惠的原则。

社会责任:
许多人认为,支持实体书店是一种对本地社区文化、对纸质阅读传统的一种维护和贡献。实体书店不仅仅是商业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节点,是社区的公共空间。
选择在实体书店购买,是在为维持这个文化生态系统尽一份力。反之,只在线上购买,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个生态系统的力量。

“道义”的相对性:
然而,道德的判断并非绝对。有些人会辩称,书店提供的是一个允许消费者自由翻阅的环境,消费者只是利用了这个环境。
也有观点认为,在信息高度发达和价格竞争激烈的今天,消费者有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购买方式和价格,这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
如果实体书店本身提供的服务(如环境、专业建议)不足以吸引顾客在其店内购买,或者价格过高,那么消费者选择其他更优的购买渠道也无可厚非。

3. 行为的辩护与反思:

价格差异是主要驱动力: 很多时候,顾客将购买行为转移到线上,是因为线上价格确实具有显著优势。这种价格差异是导致消费者行为转变的重要原因。
线上书店的便利性: 网上书店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尤其对于居住在交通不便地区或时间紧张的人来说,线上购买的便利性是实体书店难以比拟的。
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一些人认为,实体书店未能适应市场变化,例如未能提供独特的服务体验或有竞争力的价格,这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如果实体书店能够通过差异化服务吸引顾客,例如举办作者签售、读书会、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等,顾客或许更愿意在店内购买。
如何平衡: 一种更平衡的观点是,消费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实体书店提供了特别的服务和价值,或者价格差距不大,那么在店内购买是值得鼓励的。如果价格差距过大,或者实体书店只是一个单纯的“展厅”,那么转移到线上也并非全然不可理解。

结论:

从道德的绝对标准来看,这种行为确实存在道德上的“灰色地带”,并且倾向于被视为“不那么道德”的行为。 这是因为:

1. 未支付对等价值: 你享受了实体书店提供的空间、环境和(潜在的)服务(翻阅书籍),却没有为其支付相应的对价。
2. 伤害了提供服务的个体: 这直接损害了实体书店的盈利能力,对其生存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造成威胁。
3. 违背了公平交易和互惠原则的某些方面。

然而,在现实的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消费者享有选择的权利,并且对价格和便利性的追求是自然的。将这种行为简单地定性为“不道德”,可能过于绝对,忽略了市场竞争的现实以及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或价格悬殊情况下的困境。

更恰当的说法是:这种行为在道德上存在争议,它牺牲了对实体书店的支持,而将利益转移给了线上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削了实体书店的价值,并可能对整个图书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一个更负责任和道德的做法,或许是:

如果在实体书店发现了特别喜欢的书,且价格差异不大,尽量在实体书店购买,以支持它们。
如果确实因为价格、便利性或其他原因选择在线上购买,可以考虑在店内进行短暂的翻阅,或通过其他方式支持你喜欢的书店(例如,购买咖啡、参加活动等)。
认识到实体书店作为文化场所的价值,并思考如何在享受其便利性的同时,也为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最终,道德判断会受到个体价值观和对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理解的影响。但理解其潜在的道德影响,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消费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啥不道德的,当学生时都这样,网上的书便宜,比如我们考建造师,正版一套要几百,网上的只要几十,可是穷啊,只能如此,因为我只是用他来考证,考完就没有价值了。

但是一些工具书,最好在实体店买,还有一些名著,我也在实体店买,因为我知道它要陪伴我很多年,我愿意多花几个钱。

user avatar

题主想太多,其实网上卖书的和开书店的往往是同一批人,这才是最大的O2O啊。。。。。

淘宝有个很大的书店叫做“新华文轩”,书全是正版,价格公道,物流奇快(几乎全是同城发货当然快),估计和表面上快倒闭的新华书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拿杭州来说,不止新华书店,博库书城和晓风书屋都做线上,博库还有自己的购物APP,书全物流快售后好,良心企业。

而且,杭州的(别的城市什么生态不晓得)博库书城、新华书店、各大浙字头的出版单位(浙大出版社除外)都属于一个集团,只要这个行业是健康的,肉烂在锅里,亏钱亏不到别人口袋里。

所以题主不用负疚,看你的书就行了,别的事情有人操心。

user avatar

弱弱的说一句,在实体店看到好书,不是应该记下来去网上找电子版吗?

中国图书行业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想着让书进入中国人的书房。而是需要让中国人先有一个书房。

user avatar
下图是美国波士顿广场哈佛书店里悬挂的一幅标语:“在这里找到,就在这里买,请让我们生存下去。”这个让许多传统情结浓厚的人落泪的景象,背后是亚马逊近二十年的冲击和积累。

新书《全栈市场人》已上市,

京东购买地址:全栈市场人 互联网市场营销入门通用宝典

当当购买地址:全栈市场人 互联网市场营销入门通用宝典

欢迎购买,反馈意见,感恩(づ ̄ 3 ̄)づ


送你一本电子书,里边是我这些年职场工作总结。我的经验,全都给你。

关注公众号:弹球小姐Lydia (ID:Lydia66890),回复关键字“电子书”领取。

也欢迎你来微博找我玩, weibo.com/Lydia66890?

user avatar

没啥不道德,商家不傻,开店的时候都权衡过了,商业模式存在就有自己的活法,普通人不需要有负罪感。

比如各个商场里的西西弗书店。老婆逛商场 我就喜欢龟缩到书店喝咖啡看书,绝佳的避风港。

西西弗的书只有会员日才稍微有些折扣,平日里即便是充值会员也需原价购书。

也就是100一本的书,也许网上只要65就能到手。我看中四本一共400,也许网购领券可以省200。而且东哥的网站可以做到今天下单,明天到货。

这个是典型的延迟满足发大财。

有人说,都和你一样不在实体店购书,书店倒闭后你哪里去看书?

其实,不同的店各有活法:

1.西西弗名气大,商场索取的租金低,靠咖啡、文创赚钱。一杯咖啡几十块,节假日座无虚席。(疫情期间西西弗关了)

2.新华书店靠教材,店面房产都是自己的,门面零售那是社会责任。

3.初见书房之类的书是摆设,主要卖的是餐饮和场地。

最后,我是穷人,除非紧急情况,能便宜40%左右的等待还是非常值得的,况且只等一天而已,我也不是不买咖啡的人。

毕竟股市一塌糊涂,投资收益才几个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