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用Excel玩转蒙特卡洛模拟,保证把每一步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让你看了就想上手试试。
蒙特卡洛模拟,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利用随机抽样来解决那些不好直接计算的问题。就像我们经常做的“抛硬币”实验,你抛个几十次,大概知道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蒙特卡洛就是把这个“抛硬币”的动作,用电脑模拟成千上万次,然后根据结果来推测一些概率、期望值之类的东西。
咱们就拿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场景来举例子:预测一家新开的披萨店的利润。
这家店的利润受几个关键因素影响:
卖出披萨的数量:这个肯定是个不确定的数,可能生意好,也可能生意不好。
每个披萨的平均售价:这个相对稳定,但偶尔也会有促销或者涨价。
每个披萨的成本:食材、人工、房租等等,这些也是有浮动的。
直接去算“如果卖100个披萨,利润是多少;如果卖150个,利润是多少”,太麻烦了,而且很多情况都考虑不到。这时候,蒙特卡洛模拟就能派上用场了。
第一步:确定影响因素和它们的“变化规律”
首先,我们要把刚才说的这几个关键因素写进Excel里,并且为它们设定一个“变化规律”,也就是概率分布。
卖出披萨的数量:我们觉得,一般情况下,这家店每天能卖150个披萨,但生意好的时候可能卖到200个,生意不好的时候可能只有100个。这种“中间多,两边少”的分布,用Excel的“RANDBETWEEN(100,200)”函数来模拟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它是均匀分布的。更贴切一些,我们可以用正态分布来模拟。假设我们估算,平均每天能卖150个,标准差是25个(标准差越小,说明销量越稳定;越大,波动越大)。那么,我们可以用Excel的“NORM.INV(RAND(), 150, 25)”函数来生成随机的销量。这里的`RAND()`函数会生成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NORM.INV`函数再根据这个随机数,按照我们设定的平均值(150)和标准差(25),生成一个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销量。
每个披萨的平均售价:这个我们觉得变化不大,就假设在10元到12元之间浮动,而且更倾向于11元。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均匀分布,比如“RANDBETWEEN(10,12)”,或者稍微复杂一点,如果觉得11元出现的概率更高,可以用三角分布之类的,但为了简单,我们先用均匀分布,比如“RANDBETWEEN(100,120)/10”这样可以得到10.0到12.0之间的价格,并且保留一位小数。
每个披萨的成本:同样,我们假设成本在6元到8元之间浮动,平均是7元。我们可以用“RANDBETWEEN(60,80)/10”来模拟。
第二步:建立“利润计算模型”
有了这些随机的输入,我们就能写一个公式来计算单次的利润了。
假设我们把:
随机的销量放在B2单元格
随机的披萨售价放在C2单元格
随机的披萨成本放在D2单元格
那么,单次的利润公式就是:
`=(B2 C2) (B2 D2)`
或者更精简一点:
`=B2 (C2 D2)`
这个公式就是我们这次蒙特卡洛模拟的核心“模型”。
第三步:让模型“跑”起来——进行多次模拟
现在,最关键的一步来了:让这个模型重复计算很多很多次。一次模拟的结果意义不大,我们需要模拟成百上千次,甚至上万次,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可靠的分布。
怎么在Excel里做这个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1. 复制公式:在B2、C2、D2单元格分别填入我们刚才讲的生成随机数的公式(比如`=NORM.INV(RAND(), 150, 25)`,`=RANDBETWEEN(100,120)/10`,`=RANDBETWEEN(60,80)/10`)。
2. 计算利润:在E2单元格输入上面那个利润计算公式,比如`=B2(C2D2)`。
3. 批量生成结果:
选中B2到E2这四格。
将鼠标移到E2单元格右下角,当出现一个小黑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拖动多少行呢?这取决于你想模拟多少次。比如,你想模拟1000次,那就拖到1001行(包含标题行)。
Excel会自动为你填充这1000行的数据。每次填充,`RAND()`函数都会重新生成随机数,所以每一行的B、C、D列都是一组新的随机输入,E列就是对应这次模拟的利润。
第四步:分析模拟结果
现在,我们有了1000个(或者更多)随机的利润结果,它们都显示在E列。这些数字虽然杂乱,但它们共同描绘了这家披萨店利润的“可能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这些数字:
平均利润:用Excel的`AVERAGE`函数计算E列所有数字的平均值,比如`=AVERAGE(E2:E1001)`。这个平均值就是我们对这家店利润的预期。
利润范围:用`MAX`和`MIN`函数找出E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看看最乐观和最悲观的情况能差多少。
概率的估计:这是蒙特卡洛模拟最强大的地方。我们可以问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利润大于某个值的概率是多少? 比如,这家店的利润有多少概率能超过500元?
利润小于某个值的概率是多少? 比如,有多少概率会亏损(利润小于0)?
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我们可以用`COUNTIF`函数。
比如,计算利润大于500元的次数:`=COUNTIF(E2:E1001, ">500")`
然后,将这个次数除以总的模拟次数(1000次),就是利润大于500元的概率:`=COUNTIF(E2:E1001, ">500")/1000`
同样,计算亏损的概率:
亏损次数:`=COUNTIF(E2:E1001, "<0")`
亏损概率:`=COUNTIF(E2:E1001, "<0")/1000`
可视化:把这些结果画成图会更直观。
直方图:选中E列数据(E2:E1001),然后插入一个“直方图”。这个图会直接告诉你,利润集中在哪个区间,以及不同利润区间的频次。这比看一堆数字有感觉多了。
累积概率图(可选):如果想更深入,可以对E列进行排序,然后计算每个值的累积概率(即小于等于该值的频率)。这需要一些辅助列来完成,但能更清晰地展示不同收益水平的可能性。
一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项:
刷新数据:每次你修改了任何一个输入单元格(即使是空的),或者按`F9`键,Excel都会重新计算所有带有`RAND()`或`RANDBETWEEN()`的公式,这样你就得到了一组新的模拟结果。你可以多按几次`F9`,看看结果的变化。
模拟次数:模拟次数越多,结果就越接近真实概率,但也越耗时。对于Excel来说,几千到一万次是比较常见的,再往上可能会有点卡顿。
分布的选择:刚才用了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但实际上,实际问题中的“变化规律”可能更复杂。Excel提供了很多统计函数,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的分布来模拟,比如泊松分布(常用于计数)、指数分布(常用于时间间隔)等等。
更复杂的场景:如果你的模型更复杂,比如涉及到多个相互影响的变量,也可以一层一层地把它们建立起来。例如,如果销量高,可能需要雇佣更多员工,这会影响单位成本。这时候,可以在一个单元格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单元格的输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模拟链。
Excel插件:如果你需要进行更专业的蒙特卡洛模拟,比如需要更多种类的概率分布、更快的计算速度,或者更复杂的分析工具,可以考虑安装Excel的专业分析插件,比如“@RISK”之类的。
总的来说,用Excel做蒙特卡洛模拟,就是用随机数生成器代替你手动去尝试各种可能。你只需要设计好你的“计算模型”,然后让Excel帮你把这个模型“跑”无数遍,最后分析这些跑出来的结果,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是不是比想象的要容易一些?关键就在于把现实中的不确定性,用Excel里的随机函数给“翻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