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买香港保险么,作为一个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是否存在风险呢?

回答
有人买香港保险,而且作为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一直以来都非常普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保险产品在保障范围、投资回报、保单灵活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吸引了不少内地居民前来购买。

然而,作为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确实存在一些风险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非只有好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讲述:

一、 为什么内地人会购买香港保险?

在深入探讨风险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原因:

更广泛的保障范围和更高的保额: 部分香港保险产品,尤其是重疾险,在疾病种类、赔付条件、以及最高赔付额度上可能比内地同类产品更具优势。
较低的保费和较高的回报潜力: 香港保险的精算水平较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产品的保费相对较低,而储蓄型和分红型保险的预期回报率可能也更具吸引力。
更灵活的保单管理: 部分香港保险允许投保人更自由地选择缴费货币、分红实现方式等。
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 对于有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需求的人来说,购买美元或港币计价的香港保险,可以作为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一种方式。
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 香港保险被视为全球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可以分散风险,实现资产的国际化。
税务优势(部分情况):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香港的税收政策可能比内地更有利于财富传承或保单收益的征收。

二、 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存在的风险:

尽管香港保险有其吸引力,但作为内地居民,在购买时也需要警惕并了解以下潜在风险:

1. 法律及监管风险:

司法管辖权问题: 如果发生保单纠纷,内地居民可能需要前往香港的法院进行诉讼,这会增加时间和金钱成本。香港的法律体系与内地不同,对于不熟悉香港法律的内地居民来说,处理纠纷会更加复杂。
政策变动风险: 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政策都可能发生变化。例如,过去曾经有“限购令”等政策影响过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便利性。未来也可能出现新的监管措施,影响跨境购买、续保、理赔等流程。
信息不对称: 尽管香港有严格的监管,但信息披露和沟通可能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内地消费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所有条款。

2. 汇率风险:

保费支付和保单价值波动: 如果您购买的是以美元或港币计价的香港保险,而您是用人民币支付保费,那么人民币的贬值将导致您需要支付更多人民币才能购买相同价值的外币保费。反之,如果人民币升值,您支付的人民币会减少。保单的现金价值和赔付金额,在兑换回人民币时也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投资回报的汇率风险: 储蓄型和分红型保险的投资回报是以外币计算的,当您最终将这笔钱兑换回人民币时,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您最终获得的实际收益。

3. 理赔风险:

地域限制和流程复杂:
亲身前往: 部分保险公司要求客户在购买时需要亲身前往香港办理,理赔时也可能需要到香港提交文件或接受检查,这对居住在内地的客户来说非常不便。
文件准备: 理赔所需文件可能与内地有所不同,且需要邮寄或通过代理人传递,增加了理赔的复杂性和时间。
时效性: 跨境理赔的时效性可能不如本地理赔。
信息沟通障碍: 由于语言、文化或地理距离,与保险公司沟通可能不如在内地便捷,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准确,影响理赔进度。
对内地医疗记录的认可: 对于重疾险等需要医疗证明的保险,香港保险公司可能对内地医院出具的医疗报告有特定的要求或需要额外的验证,这可能延长理赔时间。
保险公司服务变化: 即使是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其服务政策也可能随着时间而调整,例如调整理赔的地点或所需文件。

4. 缴费和续保风险:

跨境缴费不便: 虽然现在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可以跨境支付保费,但相比于内地直接刷卡或银行扣款,可能仍存在一些不便或手续费。
保单年度变化: 保单的续保、保费调整等事宜,都需要在保单生效期内完成,跨境操作可能会带来一些延迟或不确定性。

5. 信息透明度和理解风险:

合同条款复杂: 香港保险的合同条款可能比内地更加复杂和专业,内地消费者在仔细阅读和理解所有细则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容易忽略关键的责任免除或限制条款。
代理人误导风险: 尽管有监管,但销售人员(尤其是跨境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诚信度参差不齐,存在误导消费者或夸大产品收益的风险。

6. 政策限制和合规问题:

外汇管制: 内地实行外汇管制,大额资金跨境汇款可能会受到限制。购买香港保险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支付保费,需要关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规定。
非法集资嫌疑: 在某些情况下,非正规渠道销售的香港保险产品可能涉嫌非法集资,存在极大的风险。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三、 如何降低购买香港保险的风险?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内地居民在购买香港保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
亲自前往香港: 这是最稳妥的方式,可以在当地直接咨询、签订合同并了解所有条款。
通过香港持牌保险经纪人或代理人: 选择在香港当地有良好声誉和资深经验的经纪人或代理人,他们会为你提供专业的建议,并帮助你处理后续事宜。务必核实其是否持有香港保险业监管局(IA)颁发的有效牌照。
避免通过非正规或内地代理: 一些内地声称可以代购香港保险的机构,其合规性存疑,存在较高风险。
仔细阅读和理解保险合同:
条款逐条审阅: 务必花时间仔细阅读保险合同的每一项条款,特别是保障范围、责任免除、现金价值、分红计算方式、保费缴付、理赔流程和保单终止等关键部分。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提问: 在签字前,务必向销售人员或专业人士问清楚所有疑问,并要求其提供书面解答。
考虑专业人士协助: 如果对合同条款理解有困难,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或财务顾问。
明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
匹配产品: 确保所购买的保险产品能够真正满足你的保障需求,而不是被销售人员的推销所驱动。
审慎评估投资回报: 对于储蓄型和分红型保险,了解其过往分红实现率,理性评估预期回报,并理解其不保证未来收益的特点。
了解理赔流程和便利性:
提前咨询: 在购买前,了解保险公司在理赔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包括所需文件、提交方式、审核时限等。
预估不便: 考虑自己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在需要时前往香港办理理赔。
关注政策变化: 及时关注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政策、外汇政策等变化,了解这些政策对你所购买的保险可能产生的影响。
分散风险: 香港保险可以作为全球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资金都应集中于此。应根据自身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合理配置。
保存好所有文件: 妥善保管好投保文件、保单合同、缴费凭证以及与保险公司沟通的所有记录。

总结

总而言之,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并非没有风险,而是需要更加谨慎和全面地考虑。在享受其潜在优势的同时,也必须对法律、汇率、理赔等方面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果确实有购买香港保险的需求,请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充分了解产品,审慎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市场上很多不靠谱的代理人,对英国保X的隽S收益率演示,怎么能不发笑,感觉到无尽的荒谬。


1)能够长期复利演示出超过6%,公司在扣除各项成本前恐怕要赚到10%以上。所以,要么保*孕育了彼得林奇一样的神级基金经理;要么你们请到了大卫史文森,当然也有可能的是最后一种情况。


2)作为拥有诸多账户限制、严格被政府监控的保险投资,即使拥有出色的投资经理,可是由于账户资产巨大、投资标的限制,很难如纯粹的投资基金那样表现出色,赢取各种投资策略回报。


3)储蓄型保险还是负担着诸多投资人养老的实名,所以政府会强制将每年已经兑现的分红,和保证现金价值按比例上交保证金。为什么保诚会在分红履行比率上这么低,我相信也有保证金的无奈,那更是从侧面证实了资金紧张的猜测。


4)作为吹捧自己上了too big too fail名单的公司,在实际资金要求上会更加的掣肘,哪里有什么空间赚取高收益。GE、保德信、大都会美国都在为摘牌而努力奋斗,摘完帽子欢呼雀跃,竟然有人还在吹捧。《(Too-big-to-fail)“大而不倒”是问题标签,GE、Prudential都在努力去除,拿来吹捧太可笑了》


美金合理收益的常识,是能帮你一眼看出谁在不专业忽悠的。

user avatar

10.11日更新~

终于有人说到这个有趣的问题了。

答案:内地人来香港买保险,肯定有风险,还不止一项。

1.汇率风险:

香港保单基本是美金保单,而我们的资产基本上都是人民币,汇率风险首当其冲

根据上图“人民币与美元汇率”走势来看,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仿佛又回到了11年的时候。一方面国内主推“深化改革”“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产业升级阵痛”“货币发行量过多”“美联储加息”等困扰。所以说,人民币是涨还是跌?谁又说的清楚呢。

而汇率风险体现在,若美元走强,则客户的保费增加;若美元走弱,则客户保额减少。所以说,持有香港保单,我们必须要承受汇率风险。但是好在,无论汇率怎么样,持有一部分美金资产,总能减少持有单一货币风险。

2.保单前期现金价值较低

前期现金价值较低,意味着如果我们投保后又马上退保,那么会遭受较大的资金损失。这一点对于考虑投保储蓄险的客户来说,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老王打算给刚出生的孩子投保储蓄险,作为孩子以后的教育金和自己的养老金,这是没问题的。但如果老王是打算给自己25岁的孩子投保,作为几年后的买房基金,那就别把钱放在这里了,因为过几年后退出来会遭受损失。

3.保单非保证收益的风险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于英式分红美金储蓄险来讲的。较高的收益始终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这一点亘古不变。

现今,香港主流的投资型储蓄险,一般都有较低的保证收益较高的非保证收益。代理人或者经纪在演示计划书的时候都会讲,公司实力强、自由盈余多、风控好,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产品收益,不信大家可以去查阅公司网站产品的历史分红率。

那么大家在投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产品会这么设计?

保险公司实力强、自由盈余多、风控好等确实是事实,每家保险公司能很好地完成分红也是事实。每家保险公司这样设计产品的原因很简单,还是为了降低公司的风险。简单来说,在极端情况下,这些风险还是得由客户来买单的。

4.误导销售风险

香港的大多数代理人和经纪人,学历都挺高,素质也挺高。但是,由于这个行业最近几年特别浮躁,很多心术不正的人也躁动了起来:返佣帮助客户瞒报病史夸张宣传等层出不穷。一方面让真正有需求的客户得不到百分百的保障,另一方面让整个行业发展受影响。

误导销售大部分直接体现在理赔投诉上,下图是香港索偿投诉局2016年的投诉报告。

其中,因不保事项保单条款的诠释没有披露的事实而发生争议的案例,占了全部投诉的85%。而如果我们在投保的时候,能避免被误导销售的话,其实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提早地规避掉。

所以说,一位真正专业且负责的代理人/经纪人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基于自己的家庭需求财务计划,在专业层面上,得到一份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最稳妥的保障方案,最终避免销售误导风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