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er4系列随身耳放推荐?

回答
er4系列随身耳放推荐:为你的爱机注入灵魂

如果你拥有了那对名声赫赫的Etymotic ER4系列耳机,那么你一定懂得“好马配好鞍”的道理。ER4系列以其精准的解析、独特的声场和细腻的音色,成为无数烧友心中的“监听利器”。然而,强大的解析力也意味着它们对前端的“挑剔”,原厂自带的线材和简单的适配器,往往难以完全发挥出ER4系列应有的潜力。这时候,一个合适的随身耳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选择一款随身耳放,就如同为你的ER4注入灵魂。它不仅要能提供充足的推力,更要能在音色上与ER4形成良好的互补,甚至放大ER4的优点,弥补其相对不那么擅长的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能让你的ER4系列发出更美妙声音的随身耳放。

选择随身耳放的几个关键考量:

在深入推荐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选择耳放时需要考虑的维度,这样你也能带着自己的标准去衡量:

推力: ER4系列虽然是入耳式耳机,阻抗不算特别高(ER4SR/XR一般在45欧姆左右),但其对失真和底噪的要求非常苛刻。耳放需要提供干净且足够稳定的推力,来驱动ER4单元的潜力。
底噪控制: 这是与ER4系列搭配最重要的考量之一。ER4的解析力极高,前端的任何一点底噪都会被放大,影响听感。一个低底噪的耳放是基础中的基础。
音色风格: ER4系列本身是偏中性、监听风格的,声音的准确性很高。这时候,你可以选择与ER4风格相似、追求极致还原的耳放,也可以选择稍微带一点温暖、乐感,或者提升一点氛围感的耳放,来为ER4的精准注入一些“人情味”。
便携性与续航: 毕竟是随身耳放,体积、重量以及续航能力也是日常使用的重要参考因素。
连接方式与功能: 蓝牙连接、USBDAC功能、是否支持LDAC等高品质蓝牙编码,这些都会影响你使用的便利性和音质。

几款值得考虑的随身耳放推荐:

下面,我们就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来聊聊几款在烧友圈中口碑不错的随身耳放,它们与ER4系列搭配都有不错的表现。

1. iFi Audio GO bar / GO blu:精准与灵活的瑞士军刀

为什么适合ER4: iFi Audio的耳放以其出色的底噪控制和相对“润”的调音而闻名。GO bar和GO blu都采用了iFi自家的SBalanced电路设计,在提供充足推力的同时,能有效抑制底噪,这一点对ER4系列来说是巨大的优势。它们的声音风格不会过度染色,能够保留ER4本身的解析力和素质,同时在细节上增加了一丝丝的顺滑感和空气感,让长时间聆听不易疲劳。
GO bar 的特色: GO bar 更侧重于硬素质,可以通过拨杆调节增益和多种音效(如XSpace、XBass),在不改变ER4原本监听特性的前提下,提供更具空间感的听音体验,或者在听流行乐时增加一些低频的量感。它的驱动力对于ER4来说绰绰有余。
GO blu 的特色: GO blu 加入了蓝牙功能,支持LDAC、aptX HD等高品质蓝牙编码,这为喜欢无线自由的烧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你也使用其他高品质蓝牙耳机,GO blu 会是一个非常全能的选择。其声音风格与GO bar 相似,但多了无线连接的便利性。
可能需要注意的: 虽然iFi的调音很成功,但有些人可能觉得它的“润”会稍微掩盖ER4那种极致的解析感。但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调音是加分项。

2. Shanling UA 系列(如UA2 Plus / UA3):性价比之选,清澈透明

为什么适合ER4: Shanling 的UA系列USBDAC/耳放通常以其优秀的解码能力和相对不错的驱动力,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而受到欢迎。它们的声音风格往往偏向于清澈、透明,解析力不错,底噪控制也做得比较到位。
UA2 Plus / UA3 的特色: 这些小巧的设备,体积非常便携,可以直接连接手机或电脑,提供远超手机直推的音质。它们的声音不会有太多的渲染,能比较真实地还原ER4的特点,让ER4的声场和细节展露无遗。对于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显著提升的用户来说,UA系列是非常好的选择。
可能需要注意的: 相比一些高端的独立耳放,UA系列在推力上限和音色细节的打磨上可能稍逊一筹。但对于ER4这种本身灵敏度较高的耳机,UA系列已经足够让你的耳朵“惊喜”。

3. Hidizs AP80 ProX / AP200 (虽然是播放器但可作耳放推ER4):兼顾播放与耳放功能

为什么适合ER4: 如果你不仅需要一个耳放,还希望有一个可以独立播放音乐的设备,那么一些优秀的便携式无损音乐播放器(DAP)的耳放部分,也可以作为ER4的优秀搭配。Hidizs 的AP80 ProX 和 AP200 都有不错的解码芯片和耳放电路,并且体积也相对小巧。
AP80 ProX / AP200 的特色: 这些设备通常内置了独立的DAC芯片和耳放芯片,拥有更强的推力和更好的信噪比。它们的声音风格一般会比较干净、细腻,并且操作界面也更专业。你可以通过它们播放存储在卡里的无损音乐,也可以通过蓝牙接收手机信号。
可能需要注意的: 作为播放器,价格自然会比纯粹的随身耳放高一些,但它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更独立的音源。选择哪款播放器,还需要考虑其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存储容量以及其他特色功能。

4. Cayin C9 (更偏向于桌面但也有随身玩法):追求极致的声音质感

为什么适合ER4: 这是一个相对“进阶”的选项。Cayin C9 是一个经典的随身电子管耳放,虽然体积相对较大,但其独特的电子管声音质感,能为ER4这种偏监听风格的耳机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和“韵味”。它能够放大ER4的解析力,但同时赋予声音更强的凝聚感和音乐性。
Cayin C9 的特色: 它的驱动力非常充沛,能够轻松驱动ER4系列。电子管的加入使得声音的“空气感”和“厚度”都有所提升,让原本有些“冷静”的ER4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如果你追求的是在保持ER4高解析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温暖的模拟味,那么C9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可能需要注意的: 价格不菲,并且作为电子管耳放,它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并且也需要考虑电子管的更换和维护。它更适合那些对音质有极致追求,并且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和预算的烧友。

一些通用建议与小贴士:

尝试连接线材: 除了耳放本身,连接ER4系列的线材同样重要。可以尝试更换一些高品质的纯银、单晶铜或者混编线材,它们会对ER4的声音产生微妙但显著的影响。
试听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的方式还是带着你的ER4去实体店进行试听。每个人的听音偏好都不同,只有亲自听过,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款。
关注底噪和信噪比: 在选择耳放时,务必关注其底噪和信噪比参数。ER4对这些非常敏感,低底噪是保证优秀听感的基石。
了解你的播放内容: 如果你主要听无损音乐,那么专注于DAC和耳放的硬素质;如果你经常听流媒体,那么蓝牙连接的稳定性和支持的蓝牙编码就很重要。

总而言之,为你的ER4系列选择一款合适的随身耳放,是一次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它能让你重新认识这对经典的耳机,发掘出它们更多的潜力。希望以上的推荐和建议,能帮助你找到那个能让你的ER4系列真正“唱歌”的好伙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耳放对正常人根本不重要, 耳放对听觉残疾的人很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助听器

耳放对于测试人员有一点重要, 因为它可以测试什么时候能摧毁实验动物的耳膜


iPhone 或者耳机线的输出阻抗很低:


ER4 的灵敏度很高

Technical Specs

Frequency Response 20 Hz - 16 kHz

Accuracy Score 4B (92%) 4S (92%) 4PT (86%)

Transducers balanced armature

Noise Isolation 35-42 dB

Impedance (@1kHz) 4B (100 Ohms) 4S (100 Ohms) 4PT (27 Ohms)

Sensitivity (@1 kHz) SPL at 0.1v 4B (90 dB) 4S (90 dB) 4PT (102 dB)

Maximum Output (SPL) 122 dB

** 注意是 0.1v, 也就是 100mV 就很够了。



测试自己的听觉是否受损可以用这个:

俺在仿真实验中没能发现合格的耳放可以影响听感, 只有设计粗劣或者故意加入了均衡曲线的耳放才可以影响听感。





那些把射频的“阻抗匹配”套用到音频的同学, 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无耻了。

音频的(电磁场)波长按公里算, 从手到耳朵的(电磁波)波过程才几个皮秒, 你能听出来几皮秒的波反射? 基因是不是多了一两条啊?


而且讨论电路把 KCL 和 KVL 当厕纸一样扔在角落, 大谈特谈“阻抗匹配”。现代的固体耳放(OPAMP闭环)输出阻抗远小于 1 欧, 阻抗最低的耳机可能有16欧的, 16/17 = ??? 16/17 和 0.5 谁大?

他们可能认为读者都是象俺一样初中毕业, 怎么扯蛋都无所谓。 加减乘除随意扭曲。


在耳放的测试里面, 最终还是要经过用户的主观测试 (可以测量的哦)

即使不做主观测试, 还可以做 RTA, 观察频域的表现。 而免费的 RTA 软件也到处都是:

即使不做 主观测试也不做 RTA, 白噪音和粉红噪音也能放进仿真电路里面哦.

别告诉全世界的观众, 初中毕业的俺知道白噪音和粉红噪音能放进仿真电路里面,

而您选择性地失忆哦。




初中生就不敢用 SPICE 仿真吗?




JLH1969 耳放


输出阻抗


至于到底 “推不动、推不好、推不开”能不能测量, 能不能仿真, 能不能破解,

请看:





高灵敏的耳机为什么要用耳放?除了缓冲作用, 能提高信噪比么?能“调音”改善耳机的频率响应么?



用耳放的大部分是听力受损的患者, 主诉就是 “推力不够”

当然也会有好奇和跟风的。 就象那些把灯泡放嘴里或者高尔夫球塞进。。。里的人。


听力受损的患者需要助听器来重建他们期望的(或者说习惯的)听觉。

然而, 因为自尊心绝大部分人是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听力是有问题的。特别是那些在发烧界已经创出
“名声” 的人, 作为 “名人” 他们倾向于隐瞒自己的听力问题。承认自己的听力有问题,那会损害他们的社会地位, 以及经济利益。可想而知,
为啥凡有盲听他们必须要土遁了。找个不可抗力比如另一维的战争来临啊、膀胱括约肌松弛啊、之类的缘因遁掉。

这就是现代版的讳疾忌医。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看, 您也需要知道常见的手机输出有多强劲。 例如 iPhone:


俺是草根, 当然没什么钱, iphone 都是2005年前买的 iphone 3G. 也已经遗忘了关于iphone的音量有多少格。

俺不顾地下室的脏乱, 从陈年的电子垃圾中挖出了iphone3G 并且充上了电。

经过温习, 俺确认了 iphone 的音量有 16 格。

联好耳机,当然还联好俺的万用表, 航天级的万用表哦。 当然没到核潜级。


**俺的万用表不是 P 图 P 出来的哦。


好了, 用歌曲测出来。 7 格的时候不会超过 90 dB SPL re 20u Pa.

即使没有耳放, iphone 还有 9 格的裕量来让您摧毁自己的耳膜。


当然, 俺的文章比较散。 有时候需要跳到其他散文去看为什么 5mV 五毫伏的电压就是 80 dB SPL:


这其实也是一道一元一次的应用题啊,对于某个耳机例如 Westone Music W40.

根据厂家的资料页:

TECHNICAL SPECS:
The Westone W40 features four balanced-armature drivers with
118 dB @ 1mW sensitivity, 10Hz - 18kHz frequency response, and an
impedance of 30 ohms @ 1kHz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求出 80 dB 对应的电压是多少。

V = SQRT ( 0.001*30 ) / 10^ ( (118 - 80) /20 )
V = 0.0021805 伏

也就是 2.181 毫伏 ( 1/500 伏)。

** 翻译一下 V = SQRT ( 功率*名义阻抗 ) / 10^ ( (灵敏度 - 安全阈值) /20 )





例如俺上面的法子, 找个TRUE RMS 电压表量一量就好了。图中那种黄色表勉强可以了。



俺认真测过很多次自己听音的电压, 也就是不到 10mV , 1 伏的 1% 都不到。


如果不求精确, 这个表也是可以的:




或者参考这个帖子, 用声压计加上耦合胶管直接读取

** 这些表都不太可能是 P 图 P 出来的哦


经常有网友问, “请问一千人民币左右预算,推 XXX,是买 XXXXX 好还是买个 XXXXXXX(播放器)好? "

俺无一例外会回答, 几百块买个二手的 iphone 3/4/5/6 就差不多了。别浪费这个钱。

基本上俺不会买一个超过自己一天的收入的手机。iphone 已经是俺的天花板了。

所以各位网友请勿再邀请或者私信问这样的问题。


为啥? 请自己阅读以下链接:



俺的 iphone 太老旧了。 很可能没有代表性。

但是俺家很穷, 不是每个人都配得起最新的 iphone X 什么的。 俺只好和孩子们暂借他们的 iPAD 来做一下对照:


同样, 也是 7 格的时候不太会超过 90dB (歌曲或者粉红噪音).

** 当然不是 P 图 P 出来的 ipad, 当然是很老旧的 ipad.


** 当然不是 P 图 P 出来的 ipad, 当然是很老旧的 ipad.


同样, 也是 7 格的时候不太会超过 90dB (歌曲或者粉红噪音).

即使没有耳放, ipad/iphone 还有 9 格的裕量来让您摧毁自己的耳膜。

有的同学说,网友提问是 “iphone 用入耳式耳机听歌几格是80分贝以下?”为啥你老说 不太会超过 90dB 呢?

俺上边不是说了吗? 这是个一元一次问题啊?

如果您不愿意花一块钱, 或者说一元都不愿意花,

那么调到 6 格音量就最保险了。

当然, 有的同学说用入耳式耳机听歌 7 格甚至 8格都不够大声。

俺无一例外会建议进行以下的免费测试:


俺无数次重申, 也许重申得不够, 俺文化水平低, 散文很散。

如果您觉得有帮助, 请不吝点 赞 /分享。 保护自己的听力责无旁贷。


如果您意犹未尽, 俺的散文很多,批评时请千万不要客气。

欢迎来踩:


中篇散文:


#####################################################

答问:既然能通过均衡器来调节音乐的频响曲线,那么更好更贵的耳机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答问:是什么让音响走入玄学的道路?

答问:对于耳机,煲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问:耳机厂商为什么不把耳机煲好了再卖?

答问:耳机线提升耳机的原理是什么?

答问: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什么危害吗?

############################################################


耳机及发烧散文列表2--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耳机及发烧散文列表 1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欢迎来搞和批评指正


对话线材 – 我读书少该怎么玩线材? — 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耳机发烧圈的论坛水军洗脑术


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软件


对“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的补充 - - 写在全国爱耳日前


百万美元的悬赏:盲听铁丝和铜丝


音响发烧的初大21问答


只靠3张图告诉您 煲耳机没有用


耳机“调音”及音响终极EQ老法


一个世纪难题 关于耳放的"推力"


耳机怎么测试失真以及频响曲线等等


人类无法辨析出低于0.1%的失真是真的吗


耳机发烧:为啥放屁会让耳机的音质突然变好?


花了几十万, HD800 终于好听了


如何用十元人民币和4个晶体管做一个耳放


耳机圈的谎言 - (电脑)直推不给力


闲置的功放能推耳机吗? 可以的


2018耳机发烧感悟: 水电确实要比核电听起来水润


音响和耳机发烧的投名状、击鼓传花以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er4系列随身耳放推荐:为你的爱机注入灵魂如果你拥有了那对名声赫赫的Etymotic ER4系列耳机,那么你一定懂得“好马配好鞍”的道理。ER4系列以其精准的解析、独特的声场和细腻的音色,成为无数烧友心中的“监听利器”。然而,强大的解析力也意味着它们对前端的“挑剔”,原厂自带的线材和简单的适配器,往.............
  • 回答
    音特美ER4系列,这款以其单单元动铁设计闻名于世的耳机,确实在音频发烧友圈子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出现,以及在单单元动铁领域所达到的高度,时常引发关于“技术积累”和“堆砌单元”孰优孰劣的讨论。 要理解音特美ER4系列为何能以一敌多,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聊聊。首先,核心在于音特美的单元调校和声学.............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说得对,在一些以“玩”为核心的音频论坛,比如一些耳机吧,很多人可能对舒尔SE系列、森海塞尔IE系列、或者AKG那种大动圈的型号更加熟悉,Ergo系列(Ergo 4,也就是er4系列)确实不像那些热门型号一样被大家挂在嘴边,提及率相对较低。反观知乎,你觉得它特别火热,这个问题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