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是给浩瀚星空定一个目标,给奔腾不息的河流一个终点。它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更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搜索就能轻易找到的固定模式。每个人,在人生的长河中,都会在某个时刻,或是某个深夜,或是某个低谷,抬头望着头顶的漆黑,低语着: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与其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如说,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创造的那个过程,是我们在不断体验、不断学习、不断付出中所构建的独特篇章。 它不是一个预设好的剧本,而是一张空白的画布,等着我们用自己的色彩去描绘。

想想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赤条条,一无所有,但内心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通过感官去认识世界:触摸初升太阳的温暖,聆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品尝雨后泥土的清新,感受爱人眼中的光芒。这些最基础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意义的萌芽。

接着,我们开始学习,从咿呀学语到知识的海洋。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是为了掌握生存的技能,更是为了能够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连接。每一个学会的新技能,每一次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都是在为我们的人生意义添砖加瓦。这其中,学习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积极的意义——对进步的追求,对提升自我的渴望。

然后,我们开始与人建立连接。家庭、友情、爱情,这些关系编织起了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网络。在这些关系中,我们付出关爱,分享喜悦,分担痛苦。当我们看到亲人因为我们的付出而露出笑容,当我们感受到朋友在你失落时的支持,当我们体会到爱人在你身边那种踏实的感觉,那种被需要、被爱着的感觉,就是一种深刻的意义。爱与被爱,给予与接受,这些情感的流动,是生命意义最动人的旋律。

我们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些让我们跌倒、让我们痛苦的经历,或许是人生意义中最艰难但也是最宝贵的导师。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我们学会坚韧,学会成长,学会反思。那些曾经让我们遍体鳞伤的经历,最终会化为我们内心的力量,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深刻。克服困难,并从中汲取力量,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意义。

更进一步说,人生的意义,也体现在我们对世界的贡献。这并非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可以是微小的善举。可能是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及时的援手,或者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当我们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带来一点点积极的改变,当我们能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稍微好一点点,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就是人生意义的有力证明。

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它与人生的意义是相辅相成的。活着的意义,就是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去爱、去付出、去成长,并在这一切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回响。

它可能是:

体验生命本身的鲜活: 感受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感受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感受饥饿过后的满足。即使是最平凡的瞬间,也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成长: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种内在的充实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界的深刻意义。
创造和留下印记: 无论是通过艺术、文字、思想,还是通过你所养育的孩子、你所建立的事业,亦或是你所传递的价值观,你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属于你的痕迹。
与世界产生连接: 成为这个庞大生命网络中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互相扶持,共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能够囊括所有人的体验。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可能在于对知识的探索,对于另一些人可能在于对艺术的创造,对于还有些人可能在于对家人的守护,或者在于对某个事业的奉献。

所以,当你再次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时,不妨放缓脚步,去感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拥抱那些让你心动的、让你热爱的、让你感到充实和有价值的事物。意义,就在你每一次真诚的付出,每一次勇敢的尝试,每一次深刻的体验之中,悄然生长。 它不是等待被发现的宝藏,而是需要你亲手去挖掘和雕琢的艺术品。而这个挖掘和雕琢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有限博无穷

user avatar

我觉得我这张图可以派上用场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比较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很容易回答成「人生的意思是什么」,而不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看英文比较清楚。「意义」— significance,「意思」— meaning。中文很接近,实际上天差地别。最重要的分歧,即为「意思」是自身书写的,他人不可置喙;而「意义」则是他人赋予的是人对人彼此的影响,是你之于他人的重要性。你可以说你活着没什么意思,但不能说你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这样的区分界定,就把很多回答过筛掉了。因为它们都在说「活着的意思是什么」,而不是「意义是什么」。「意思」总是基于个体体验的,是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诠释。有人觉得人生就是一个甜甜圈接着一个甜甜圈,有人觉得人生就是朝九晚五努力打拼;有人觉得人生是不停的繁殖,有人觉得追求精神自足才是活着;有人觉得人生有意思,有人觉得人生没意思。

这些回答都对吗?都对。因为这就是答者活生生的人生体验啊,谁能告诉ta人生不是甜甜圈,不是打工,不是繁殖?明明ta就是这样活着的。活着的意思是什么?这是他人无权置喙的问题。

但对于「意义」—— 由他人所赋予的「significance」,思考的人其实少之又少。

这个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现代人的特性就是一个大写的ego,是抽离了「他人」所组成的社会关系的抽象主体。

相对于传统社会中具有确定社会性功能的个体而言。「现代个体」是凌驾于社会角色、功能和义务之上的。ta不再被城邦公民、奴隶、将军、士兵、领主、平民等社会角色所裹挟,也不渴望一个普世价值和终极目的的实现。眼前没有家国,远方亦没有天国。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我」只能从个体经验和个人诉求出发,来思考「我为什么活着」。但这样一个「始于自我终于自我」的考量角度,只能回答到关于「意思」的层面,无法抵达「意义」的层面。

因为「意义」总是被「我」之外的存在所赋予。比如美酒的意义由品尝它的人所赋予,钻石的意义由匠人赋予,一块肉的意义由厨师赋予,一团布料的意义由裁缝和设计师赋予。

当然,你可以说美酒、钻石、肉和布料都没有自主意识。但就算对有自主意识的人类来说,自己对自己赋予意义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句很绕的话的点就在于,你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存在只对「我」有意义,而对我以外的世界无意义,那么这个「我」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事实上,如果没有我以外的世界,我重要不重要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或者“意义”这个概念(在英文里它们是一个词)始终是一个社会性概念,是体现和实现在群体中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追求「人生过的有意思」,只有很少人追求「人生过的有意义」。前者只要满足自身的欲求与渴望就好了,但后者必然涉及到对他者的价值和贡献,涉及到上帝的使命,或者对于非信徒来说,涉及到天命 —— 老天爷三番四次苦你心志,劳你筋骨,饿你体肤,空乏你身所要完成在你身上的使命。

这是其一。

其二,这世界上也根本找不到「只对自己有意义」的事物。

原子对原子施加作用,细胞对细胞施加作用,食物链中的一环对另一环施加作用,胎儿对母体施加作用,生命对生命施加作用,父母对子女施加作用,子女对父母施加作用。不管你愿还是不愿意,一个事物的存在总在对另一个事物施加影响,产生意义,一物总为另一物的因,另一物又为下一物的因,如此往复,没有穷尽。

因此,不仅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具有意义的,并且这意义总是对自身以外的世界发生影响,这是所有事物得以存在和存活的条件。

只对自身产生作用的事物只能有两种结局,自行消亡和被迫消亡

自行消亡的早已失去了它们的名字。也许是大爆炸时短暂出现过的某些化学元素,也许是生命孕育早期出现过的某些有机大分子,如果它们曾经存在过,那么在它们失去对自身以外的世界产生意义的同时,它们就消亡了,连名字也没有。而被迫消亡的,就更多了。比如断了一只腿的椅子。作为椅子来说它失去了自身以外的意义,就只能被劈成柴烧了,然后再以柴禾的新身份继续对世界施加影响。

至此,应该不难看出,以「我」为目的的思维方式是无法得出「人生意义」的答案的。

不以「我」,那就只能以「他者」为目的了,这个「他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非人,但如果是非人,最终还是人。比如保护大自然,但此行为的最终目的依旧是人。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比较安全的得出一个结论了,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他人」

通过他人的反馈来获取个体意义并不是一件新事。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体系中,一个具有美德的人总是与其所持有的社会角色、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紧密相连。勇敢的人之所以勇敢,不是因为打死过老虎,而是因为打死老虎得以保全了ta的战友;智慧的人之所以智慧,不是自说自话故作高深,而是ta用智慧的言语启蒙了学生传授了知识;仁爱的人之所以仁爱,是ta切实的对他人践行了仁爱的法则。

古代社会这种「为了他人而活」的人生信条并不是一种高言大志,而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但到了现代社会,这种生活方式就行不通了。现代人开始寻求独立的存在方式,逃离家庭和宗族的牢笼,抛弃某种形而上的目的论,取而代之的是关注自身价值和目的人生信条。

请不要误会我在批判现代人的人生观。恰恰相反,我认为一个自由、独立、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现代人的诞生,不仅不会让我们丧失人生的意义,反而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如果说在古代社会,一个人作用在他人身上的意义多半由其自身的社会角色决定,比如一个战士只能效力于他的将领,一个农夫只能效力于他的领主,虽然做好一个战士或农夫也是有意义的人生,但他们的选择总归有限。相比起来,今天不再需要依附于社会角色才能生存的现代人就没有了这层限制,任何一个独立和自由的个体都可以在ta力所能及、心所能及的范围内产生之于他人的意义。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

但是,拥有了这种自由,并不代表我们意识到了这自由的重要性,也不代表我们知道如何行使这自由。当现代人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ta并不会一下子就意识到,「我」的自由与独立,并非是「自我」争取的结果,也并非是以「自我」为目的「我」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力量的集体推动的后果,而「我」的出现也并非以服务自我为目的,而是以服务于他人为目的。

意识不到这点的现代人,必然会陷入到一个「自我的困境」—— 想方设法实现自我价值,却又徘徊于人群之外、回避与世界和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到最后导致伦理上的虚无和逻辑上的矛盾,所谓的自我价值只是虚空的虚空。

但能够意识到「我」的产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他人的人,是真正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通过对他人的给予和奉献来实现价值和意义。如同任何事物的价值都要通过使用和交换来成就一样,不经过使用和交换的价值是不能被称作价值的。仁爱的品质若没有被关爱的对象、勇敢的品质若没有被守护的家国、智慧的品质若没有接受传承的学生,根本就是虚幻之物,不存在的。

因此,人生的意义,不是关乎自己,而总是关乎自己以外的。作为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个体,

—— 爱你的邻舍,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所在


本来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还想跟大家分享一部电影。(会有大量剧透!能找到片源的还是建议先看电影!

这个电影叫《It's a Wonderful Life》,不是前些年意大利人拍的《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这个电影更老,1946年的,黑白片。虽然大概比很多人爷爷的岁数都大,但此片一出,就成了美国人的国民电影,很多美国家庭以看此片为圣诞聚会的传统项目。

人生的意义既然由他人赋予,就没有人可以说「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就不可以以此作为放弃的理由。如果有一天你要放弃你的生命,那么请记得,一定要找到一切你所认识的、认识你的人,要问到他们每一个人,“你觉得我的存在对你有意义吗”?如果做不到问尽每一个人,就不可以以「人生没有意义了」来结束人生。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对你生命中过往的人有多么大的意义

《It's a Wonderful Life》的故事很简单,在一个圣诞前夜,在一个小镇上,有很多人在为一个名叫George Bailey的人祷告。上帝听到了这些祷告就想派一个天使下去看看,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据说智商像兔子信心像孩子一样的天使Clarence,只要完成好任务他就可以获得盼望已久的天使翅膀。

为什么大家都在为George Bailey祷告呢?因为他是个好人,一个行将破产的好人。

Bailey一家在镇上是做借贷生意的,但常常为了帮助穷人入不敷出,要从镇上最富有的Potter那里借钱。Potter觊觎Bailey家的公司很久了,终于等到了一次机会。George的叔叔billy去银行存钱的时候把镇上居民放到他们那里的8000美金弄丢了,而Potter正好捡到。Potter把钱藏了起来,等着Bailey的公司破产自己去接手。

绝望的George想到公司破产、自己要进监狱、妻子孩子都要跟着倒霉,就想一死了之。兔子智商天使Clarence在George跳河那一瞬间出现了。然后他就做了一件奇妙的事,他跟George说,“你想死?好吧,我来帮你。不如你从来就没有出生过怎么样?咻—— 好了,George Bailey不存在了,你可以走了。”

一头雾水的George以为遇见了个疯子,但跳河的事情也暂时放到一边了。然后,George就发现找不到家了,那个地方是一栋废弃的宅子。妻子和孩子也不见了。他跑到妈妈家,打开门的是一个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老妇人。老妇人不认识George,George说我是你的儿子啊。但老妇人告诉他她只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早年掉进冰窖中死了。

George又去找妻子,却发现妻子也变了,完全认不出他。旁边有人告诉他这位中年妇女终身未婚,如今一人孤孤单单的生活。

在小酒馆,George遇上了他小时候打工的药店老板。如今变成了老酒鬼,被人厌弃嘲笑。

整个小镇也变了。小镇被Potter搞的一团糟,Bailey的公司早就破产,Potter开始发放高利贷,George的朋友被警察抓走……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George如果根本没有存在过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George没有存在过,他就不会救了溺水的弟弟,弟弟也就不会在二战中救了一个营的人。如果George没有存在过,他就不会看到药店老板配错了药,也不会帮老板避免害了病人,一生为之懊悔。如果George没有存在过,他的妻子Mary就不会和他拥有一个家庭,三个小孩。如果没有George,镇上的人都要被迫在Potter的欺压下生活。

George看到了自己到底为什么来到世上。

不是为了他自己获得的那一切,而是为了那些与他的生命产生交集的人,他才来到世上。这也是为什么当他看似失去一切的时候,却也不能夺去他生命的意义。

电影的结尾,George放弃了自杀的念头,Clarence也恢复了那个现实的世界。当George决定承担责任回到家里的时候,那里早已聚集了小镇上所有的人。他们是因为那8000美金而遭受损失的人,但没有一个人愤怒、抱怨,他们都笑着,从钱包掏出钱来,塞到George的手里,都在跟他说:“Merry Christmas,George!”


为什么观看《It's a Wonderful Life》成为美国人的圣诞传统?因为圣诞节的意义正是给予啊。人生的意义也在于此。

user avatar

死前比较闲。

user avatar

我读过不少书,里面的圣人也好、大师也好,总是这么说:万物一体。我们都是一个整体。圣经里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这个意思也是说我们都是一体的。这就奇了怪了,我明明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个体,怎么可能大家是一体的呢?这个理解不了!——直到我看到了知乎的一个问题:假如把一个人粉碎成原子再组合,这个人还是原来的人吗? - 哲学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我们都是一体的,这个问题。我简单讲解一下:

假设人类科技有一天可以实现达分子级别的克隆人能力。把一个人名字叫A,完全粉碎,然后还能完全的重建,包括脑细胞的神经细胞连接,分毫不差,那么这个人还是原来的人吗?这个答案很好理解,这个人当然还是原来的那个人。
如果我们再把问题延伸一下,如果按照A这个人的信息,复制出来两个人A和B,那么哪一个是是原来的A?会出现什么状况?我是这么分析的:
当A和B这两个人醒来之后,都会认为自己是原来的A, 都会认为对方是克隆的,自己才是真的。

让我们再思考一个场景:
我们把这个复制克隆过程移到A刚刚出生几个月的时候进行,复制出来A和B两个人之后,分别送往不同的家庭抚养长大,然后20年后两个人再见面,是什么一种情景?
那么,这两个人将形同路人,可能只是觉得对方和自己长得很像,仅此而已。

我们小心的再思考一下:
这难道不就是我们世界芸芸众生的状态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我,但是,可不可能是这么一种情景: 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意识都是同一个意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我都是同一个我啊!

这种想法很疯狂,当然我也没有疯掉,不过我看看本文的题目,也是感觉有点跑题的感觉。不过我觉得这个发现很重要,让我继续说下去:

这只是一种假设,那么如何证明这个想法是对?
这就必须先思考下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意识有几点现代医学和科技是可以证明的:
1. 意识出现在大脑皮层当中。
2. 大脑皮层越发达的动物,越有灵性和智慧。
3. 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

剩下的我们只能推测。
英国有一个疯狂的前BBC节目主持人大卫艾克,受到他谈话的启发。我开始意识到大脑皮层可能是一个生物天线装置。
有一点可能佐证:如果大脑皮层是一个天线,那么天线必须放在最外面,没有那个工程师会把天线放在机器内部,而大脑皮层恰恰是最外层。
有很多病例可以证明,只要大脑皮层不损坏,只是大脑内部发生病变的,这个人的意识是清醒的。而只要大脑皮层损坏,不管内部多完好,这个人就变成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了。
======
综合以上信息,我画了一个图:

这个世界的真相很可能是这样的:
1. 我们每个人的意识都是来自于一种类似电磁波的场(field),暂且我们给他取名叫源场(Sources field),大脑皮层是一个生物天线,源场在大脑皮层中感应出电流,就像电磁波在线圈中感应出电流一样的原理。“我”的意识便产生了。
2. 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人心中的“我”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源头。这就是圣人不断重复的“万物一体”。所以,这个世界的每个人,其实都是你自己而已。只是碍于肉体的隔离,我们暂时是感受不到的。
3. 肉体只是一个工具。我们的意识只是暂时栖息在这个工具上,来体验这个世界。

基督教里面,不断强调一个概念:人是神的器皿。一般人理解不了为何人是神的器皿,感觉这个侮辱了自己的人格,难道人就是神的奴隶吗?其实不是,这个教义的意思是说人的肉体是神的器皿,而真正的“你”,并非神的器皿,而是本来就来自于神——那万物的源头(Sources)。

我们用佛教风格的语言来说:
人的意识是无限源头在有限时空内的一个实相。

我们来看一段耶稣说过的话:

耶稣:
‘来吧,蒙我父所祝福的人哪,来继承创世以来已经为你们所预备好的国度吧!
因为我饿了,
你们给我吃;
我渴了,
你们给我喝;
我在异乡时,
你们收留了我;
我衣不蔽体,你们给我穿;
我患了病,你们照顾我;
我在监狱里,你们探望我。’
“那时义人将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就给你吃,见你渴了就给你喝呢? 我们什么时候见你在异乡就收留了你,见你衣不蔽体就给你穿呢? 又什么时候见你患病或在监狱里,就到你那里去呢?’
王要回答他们,说:‘我确实地告诉你们:你们为我这些弟兄中最小的一个所做的事,就是为我做了。’
《马太福音》25章


这段话非常精彩的论述了如何实践万物一体这事情。

以上的论述是偏重形而上的东西了,我们来看看医学实践的报告,我们看到很多人的濒死体验经历中,都有一些很重要的共同描述:
1. 感觉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
2. 迅速全景式回顾一生,而且在回顾的过程中能明白当时周围人的想法。
更多内容参考:人死之前脑中会不会闪过生前的记忆? - 死亡

从这种濒死体验中,也可以反推我刚才对世界本质的猜测在相当程度上是合理的:
首先,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源头在个体的一个实相,所以当我们脱离肉体时,我们重新感受到了与宇宙合一。
其次,因为实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你自己,所以在脱离肉体时,你可以感受到其他人当时的内心想法和意识。

所以,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他人,都只是另外一个你自己而已。我们实实在在都是同一个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但是你不知道我就是你,我不知道你就是我。但是你的“我”的这个意识,与我的“我”的意识,其实是同一个意识。

分离只是一种幻象——《云图》


-------------------------------------
参考资料:
著名的濒死体验网站(Near-Death Experiences and the Afterlife)的创建人Kevin R. Williams在他的书《Nothing Better Than Death (豆瓣)》里也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里面被调查者对“回顾”的描述是这样的:

在這片刻﹐我和這個光的有力部份作了最後一個溝通。突然間﹐我全看到了。我同時看到我是嬰兒﹐小孩﹐青年﹐成年的樣子。同一時間裡﹐我看到我曾經作過的每一件事﹐有過的每一個念頭﹐一切。我看到我一生當中視為重要的事件和人們。同時﹐我也看到似乎不怎麼重要的東西。我立刻都明白了我一生中的每一件事﹐也明白到別人對發生在我生命當中的事情的每一個反應。一切都在那裡讓我明白…每一件“好”﹑“壞”或“不重視”的事。
這是我的人生被回顧的方式。我對我自出生到瀕死經驗中的一生中的每件事以及和別人打的所有交道都有深度理解因而有深刻洞察。所有在光中的人都是我的人生回顧的證人。我被包裹在一種愛的感覺裡﹐有機會洞悉我的所有弱點。我突然明白我的人生的一些方面和光的永恆性之不協調。我現在也知道如何矯正這點。我的餘生從此被賦予了責任感。

死亡.奇蹟.預言 (豆瓣)》里他对“回顾”的描述:

光灵卷绕着我。他这么做时,我开始重新经历我的一生。我看到,而且感受到发生过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就好像水坝决堤一样,所有储存在脑海中的记忆不断的流出。回顾这段生命,老实说,并不令人觉得愉快。因为从开始到结束,我一直都面对着一个难堪的事实:就是我是个不快乐的人,很自我中心,而且行为卑劣。
我在这段生命回顾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深度,实在令人惊讶。我不只能够感受到事件发生时,我与另一个人的感觉,我也可以感受到他们所影响的下一个人的感觉。我处于这一串连锁反应的情感中,体会着彼此对对方所造成的影响有多深。还好,幸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不好的。

作者被采访时曾表示:

在我所有的教导中,全景式的生命回顾是一个人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了。每种宗教都有类似的说法。你来到一个地方,你看见你的整个一生的经过,以360度全景的角度。什么也不会漏掉,从出生开始,你从另一个人的角度观看自己的一生。你真的变成了每一个你所遇到的人,切身感受到在你们的互动中你对他直接造成的影响。


附上作者演讲视频:Dannion Brinkley's Message of Love

以上资料出处:人死之前脑中会不会闪过生前的记忆? - 知乎用户的回答

佐证2:

前段时间有人在我的回答评论提到”元吾氏“,我就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个人挺有意思。我对元吾氏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他喜欢冥想,看到了很多幻象。

我就研读了一些他写的东西,其中有一段我觉得很有意思:

第一次进入第6大界时,第一次发现万物原来完全是一体,道德观发生根本改变,自私与恶念突然消失,看人看物的心态:那是自己的另一部分,是另一个我,我为什么要恨他/我。由此发现,修心不能空谈,要真正实修到这个灵界,亲身体证一体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道德问题。才明白老子为什么说:“失道而后德。”

出处: 出神到各界对我人生的影响

基本上这段和我推导出来的万物一体的想法是一致的。只不过我是思考想通的,他是在冥想中的幻觉中经验到的。

佐证3:

一位知友在濒死的时候,体验到与宇宙合一的感觉:

作者:C Hilbert
链接:zhihu.com/question/40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开始是非常强烈的空间扭曲感和一堆高速变化的分形,然后我晕厥了,感觉到意识被纳入一个事件集合和空间,同时体验着人生从小到大的无数事件,放大了每一个记忆的细节。很多细节平时根本想不起来,但是在那短暂的时间里,感觉整个人生重来了一遍,信息量在感官上比日常现实生活还大。爆炸一般的记忆库大小和细节。似乎做过的每一道题,吃过的每一份时候都能,咀嚼的触感,吞咽的声音,笔尖划过纸的力度,窗外的天气,室内的光线。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同时高速地涌入涌出。

更神奇的事情是后面我体验的东西开始越来越偏离个体记忆,成为了其他人,从身边的认识的人到各个地区各个种族的人,开始经历他们每一个人的日常和悲欢离合。他们的苦痛爱恨和高光时刻,他们的不同人生。直到完全脱离我的人类身份。开始有一颗树的体验,各种各样动物的感知和记忆。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有许多根须往泥土里面蔓延吸收水分养分,自己的枝叶在阳光下向上成长和呼吸。那种感觉过于真实,而且完全不同于人类的体感,是过去我甚至觉得连想象都不可能想象出来出来的感知和体验,根本不是什么幻肢的程度。你可以想想自己有几条细细的植物枝叶般的幻肢,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高信息量地体验到自己成为一片森林的感觉。不是一棵树,一堆草,而是一整片森林,里面的每片叶子,每个昆虫都能非常清晰地感知到。随后是变成了各种根本不是地球上见过的生物,而且场景也不是地球。我不知道名字,只能说是各种奇怪的生命形式,从微生物到智能生物到智能远超人类的东西。其中包括自己长出几百根触手,每一根感觉都无比真实,还有自己经历了核爆,超新星爆发(准确说自己就是爆炸本身),成为一颗星球,反射和吸收周围的恒星辐射,这样的过于奇怪的体验。从可见光到不可见光,从无到生成到变边。

再后来,我觉得自己变成了球体,矩形,正多面体,三角,无限大平面,四维立方体,函数空间,数集等等一系列过于形而上的存在。日常里有“看到声音,听到色彩”这样的异常意识状态,我在体验这一切的时候,应该也类似,只是范围和程度超出它太深太远。最后的最后, 瞬间一切都消失,我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无限大又无限小的存在,像是一个无限大的点。没有光,也不是黑暗,没有任何色彩又好像是任何色彩和图形,没有概念和思维,但是又好像拥有一切认知和思维。时间变得无限慢长甚至失去时间的概念,但又好像一切都只发生在一个瞬间。我感觉“我”消失了,但是又存在。说消失是因为感觉“我”不是真实而且近乎于无,说存在是因为体验到了所有一切,即便是幻觉也好,但是确实在那个无限长的瞬间,主观感受上,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我消失,然后成为了一切。

知友 @超然而自在 的体验:

以下体验编辑节选自知友超然而自在在一次禅定中的真实体验,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与我上面讲结论基本相同:

我为什么存在?
你突然出现在这个世界里你会怎么办?生活要充满朝气,不要死气沉沉,要做拿破仑那样的冒险家,要活的精彩,快乐。我要出去,快乐的活着,有激情一些,我听到了很多认识的人给我说话,不要死气沉沉的,年轻人药充满朝气,我感觉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这笑容,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软弱的地方。

世界为何存在?
如果什么也不存在都无聊啊,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就诞生了,但是(重点)其实我们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一个无(什么也没有)的幻想,其实本来就什么也不存在,只是那个“什么也不存在”自己幻想自己是包涵万物的,是郁郁葱葱的是有生机有活力的,想象突然在一片什么也不存在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得多无聊啊,几万年几百万年的煎熬,整天待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里,这样有什么意思呢,然后砰的一声我觉醒啦,我知道啦原来我就是那个意识,好孤独啊好无聊啊,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我想哭但是我没有眼泪我想拥抱但是我没有身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我要构建一个世界,然后一个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了一个三角锥,然后收缩成了一个正方体(我感觉我的意识好强大),然后成了一片欢声笑语的世界,每个人的脸上洋溢这笑容。

我该如何面对生活?
我又用一种上帝视角看了看我的生活,感觉傻傻的活着也不错,上班回家玩会电脑,和父母一起吃饭,睡觉,上班,这就已经很不错啦,然后我想一个老年人已经很老啦,在家看看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多幸福啊,我以前为什么会想让人家修行啊认为死了什么也就没啦他们这么大啦应该很悲哀,我有毛病啊,死了故事结束了我感觉无聊了我在编一个故事就是啦,老是修行修行的干什么呢。 我知道我该怎么活啦,我要活的精彩活的快乐这就足够啦,不要老是去想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存在之类的问题,既然我现在存在我就活好它,让这个故事精彩起来,让自己更加快乐这就是赚到了,等着这个故事结束了,我在虚无中感觉无聊了,我就再去编一个别的故事,重要的是活在当下,让自己快乐起来,我既然出现在这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就是有原因的,我不要去纠结这个原因而错过了本身故事的精彩,意识的本质就是活跃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我要充满朝气,去挑战去拼搏,去欣赏不同的美景。我知道啦,为什么我脑海有不同的声音这个世界有不同的人,因为一直以来都只是我自己,我就是一切,一切就是我,我很孤独所以幻化出了这一切,我希望与人交流与人拥抱,所以我们有很强烈的自我重要感希望别人关注自己,希望认可自己,因为根本没有第二个人啊。 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口,每个人都是有爱心的,老板也不想随便开除一个员工,然后我在想我要唱歌给别人听,我要写故事给别人看,我要和别人交流,我突然感觉两个人说一些废话也挺不错(以前我感觉说的都是没有意义的话)我感觉普普通通的活着找个妻子,生个孩子爱他呵护他看着他长大,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是给浩瀚星空定一个目标,给奔腾不息的河流一个终点。它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更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搜索就能轻易找到的固定模式。每个人,在人生的长河中,都会在某个时刻,或是某个深夜,或是某个低谷,抬头望着头顶的漆黑,低语着: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与其说人生的意义.............
  • 回答
    问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又是什么?不最后都是死吗?”这样的话,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迷茫和沉重。这几个问题,可以说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在追问的终极命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深深思考的。先别急着否定,觉得“不最后都是死”,所以一切都没有意义。这就像一个人在登山,看到山顶那么高,觉得遥不可及,就想.............
  • 回答
    人生确实会有觉得累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背负着千斤重担,每一个步伐都走得无比艰难。我们仿佛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被生活的洪流推搡着,有时候甚至会茫然地问自己: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它太个人化了,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一样。就像你问一千个人“幸福是什么?”,你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也问得太实在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闪耀如星辰,也不是每个人都背负着改变世界的使命。那么,对于我们这些被放在“平庸”标签里的人,活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别急着否定自己,也别急着找什么惊天动地的答案。其实,我们以为的“平庸”,很多时候只是没有被放大镜仔细看过。首先,平庸的人,本身.............
  • 回答
    这个问题,像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引人仰望,却又难以捕捉。人活着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它更像是藏在每个人心里的一道秘密光芒,只有自己去点亮,去追寻。有人说,活着是为了体验。想想看,生命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布,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笔色彩,一抹线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痕迹.............
  • 回答
    如果人类真的不再需要进食就能活着,这无疑会颠覆我们对生存最基础的认知,也将我们从生物的本能束缚中解放出来。但这也随之带来一个更深刻的拷问:如果不再为生存必须的“吃”而奔波,我们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不再是关于“如何活下去”,而是关于“为何而活”。首先,探索与认知将成为我们最核心的驱动力。 想象一下.............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直击灵魂深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仰望星空,或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然后冒出同一个念头:“死了之后什么都没了,那现在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听起来有点丧气,但其实,这恰恰是我们作为“人”最独特、也最宝贵的追问。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场旅行,死亡就是旅程的终点站。不管你开.............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或是某个失眠的夜晚,都会悄悄问自己。生老病死,这四大字,仿佛一道无声的规律,将我们从起点推向终点,期间的风景,无论如何绚烂,终究会归于沉寂。那么,在这趟注定有限的旅程里,我们为何要如此用力地活着?活着的意义,究竟藏在哪儿?我想,生而为人,首先拥有的,是感受的能.............
  • 回答
    人活在社会中的意义,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得深。它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独特的歌,歌词和旋律都由自己谱写。但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大,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看,我们能找到很多闪亮的碎片,拼凑出那份属于“我们”的集体意义。首先,我想说,人活在社会中的意义.............
  • 回答
    如果人生真的没有内在的、预设的意义,那么支撑人类继续充实地活着的原因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它不再是源于一个宏大的、外在的指令,而是植根于我们内在的生物本能、心理需求以及我们在社会互动中构建出的价值体系。这是一种从“被赋予”到“主动创造”的转变。以下是一些支撑人类继续充实地活着的可能性,我会尽量详细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压在我心头也由来已久,如同坠入深潭的石子,激不起一丝涟漪,只剩下无尽的沉重。我们都清楚,生命是条单行道,终点是那片模糊不清的黑暗。那么,在这短暂的旅程中,我们为何而忙碌,为何而欢笑,为何而流泪?活着的意义,究竟又在哪里?我们不妨从最朴素的感受说起。当我坐在窗前,看雨滴敲打玻璃,听风穿过树叶.............
  • 回答
    “自我”与人生的意义,这两个问题自古以来就牵引着无数智者、哲学家,甚至每一个在夜深人静时,会仰望星空、思索自身存在的人。它们如同两条交织的河流,既是独立的探寻,又深刻地影响着彼此。“自我”的本质:一个不断流动的故事,而非固定实体首先,我们来谈谈“自我”。这个词,我们张口就来,仿佛它是一个清晰可见、独.............
  • 回答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贯穿人类文明史的古老哲学命题,也是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都会反复思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普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它的答案是多元的、动态的,并且深刻地根植于每个个体的经验、认知和价值观之中。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人生的意义:一、 生物学和进化论的视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懂你的意思,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男朋友给别的女生微信备注“人生的意义”,这听起来确实有点耐人寻味,甚至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咱们一块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名字起得确实够大了,不是“宝贝”也不是“XX”,而是这么一个哲学高度的词。这说明,在.............
  • 回答
    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疑问,贯穿了哲学、宗教、艺术,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反而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让探索本身变得如此迷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它。“终极”二字,暗示着一个顶点,一个最终的目的,一个超越一切的理由。而“意义”,则关乎价值.............
  • 回答
    这问题我可是琢磨了好久了,身边不少同学都感叹过:哎,这三角函数、数列求和的,毕业了工作了,啥时候能用得上啊?确实,要我说,很多高中数学的具体公式和解题技巧,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你可能真的就摆弄不到了。比如,你毕业后去卖衣服,没人会让你现场算个对数函数或者画个椭圆的图像。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数学好像是“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那个感觉,就像是被钉在了高高的金山上,虽然闪闪发光,能换来旁人羡慕的目光,但指尖触碰到的只有冰冷的金属,心里却空落落的,像是被掏空了一块。更别提那工作像个无底洞,把你的白天黑夜、周末假期都填满了,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去想那些“人生意义”这种奢侈品了。问人生意义,这事.............
  • 回答
    三十岁,一个尴尬又充满转折的年纪。你突然发现,曾经紧抓不放的东西,好像不再那么有分量了;那些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理想,也似乎被现实的细碎磨平了棱角。于是,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心里响起:“我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种“找不到人生意义”的感觉,其实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三十岁这个节点。它不是一夜之间冒出.............
  • 回答
    生,亦或死,似乎都像潮水般涌来,我们只是在浪尖上短暂地起伏。面对这无法选择的起点与终点,人生的意义,这古老而又崭新的命题,总在不经意间叩问着每一个灵魂。倘若我们只是被动地被抛入这世间,然后又被动地被送往彼岸,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感受是触及到了人生一个非常根本的困境。我们确.............
  • 回答
    工业化,这个词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分量,它不仅仅是机器轰鸣、工厂林立的景象,更是深刻地重塑了人类文明的基石,其意义之深远,体现在方方面面,足以让我们回溯过去,审视当下,并眺望未来。首先,工业化最直接、最核心的意义,在于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在工业化之前,绝大多数人类的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