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养猫的人知道而普通人不知道的小知识?

回答
哈哈,养猫这事儿吧,一旦入了坑,很多以前觉得理所当然或者觉得“猫咪就是这样”的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有点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里面充满了各种只有“铲屎官”才懂的“暗语”和“潜规则”。让我给你捋一捋,那些不养猫的人可能真的体会不到的,我们这些“猫奴”才懂的小奥秘。

1. 猫咪的“呼噜”声,不是万能的开心信号。

很多人觉得猫咪呼噜呼噜地叫,就是它开心、舒服、满足的标志。没错,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这样。比如你温柔地抚摸它,它惬意地窝在你腿上,发出阵阵呼噜声,那绝对是享受。

但是! 关键就在于这个“但是”。我们养猫的才知道,猫咪在压力大、疼痛或者恐惧的时候,也会发出呼噜声。是的,你没听错,它在难受的时候也会呼噜!这时候的呼噜声,往往带着一种自我安抚的意味,就像人在紧张时会咬指甲一样。

所以,下次你家猫咪在你给它剪指甲,或者带它去看兽医,它一边发出呼噜声,一边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安甚至害怕的时候,请不要简单地以为它很舒服。这时候的呼噜,更像是它在给自己打气,或者试图通过这个熟悉的声音来缓解不适。作为主人,我们看到这种呼噜,反而会更加心疼,并且会更加温柔地安抚它。

2. 猫咪的“蹭蹭”行为,是领地标记,也是社交仪式,更是“情感绑定”。

猫咪用脑袋、脸颊、甚至尾巴来蹭你,这在我们看来是它们表达喜爱和亲近的方式。这当然没错,它们确实是在跟你撒娇。

但更深层次的,这是它们在“标记”你。猫咪的面颊和额头上有很多腺体,会分泌信息素。它们蹭你的时候,就是把自己的气味留在你身上,把你纳入它们的“家庭”和“领地”。所以,当你被猫咪蹭得满身都是它的味道时,你知道吗?你已经正式被它“官宣”了!你是它的猫!

更绝的是,它们这么做也是一种“社交”行为。猫咪之间也会互相蹭,通过这种方式来分享彼此的气味,建立一种“我们是一伙的”的认同感。所以,当你家猫咪每天“巡逻”似地在你身上蹭来蹭去,甚至在它喜欢的家具、物品上反复摩擦时,它就是在用它的方式告诉你:“这是我的,而你,也是我的。” 这种行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情感连接的体现。有时候,即使你不在家,它也会去找它习惯蹭的物品,就像在怀念你一样。

3. 猫砂盆的“艺术品”和“行为解读学”。

普通人可能觉得,猫砂盆就是个放猫砂的地方,猫咪进去方便一下就行了。但养猫的人,对猫砂盆的讲究程度,简直可以媲美艺术家对画笔和颜料的挑剔。

猫砂的选择: 不是所有猫砂都适合所有的猫。有的猫对粉尘过敏,有的猫不喜欢颗粒太大的,有的猫就偏偏喜欢那种特别细腻、踩上去像是在踩云朵一样的。我们得根据猫咪的反馈来选择。有时候,猫咪突然不爱用猫砂盆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是不是猫砂出了什么问题。
猫砂盆的清洁: 这绝对是铲屎官的“头等大事”。我们不是每天铲一次,而是恨不得一天铲个两三次。而且要保持猫砂盆干净,不能有异味。猫咪是非常爱干净的动物,如果猫砂盆脏了,它们可能会选择家里的其他地方作为“厕所”,那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猫砂盆的摆放位置: 位置也很重要。不能放在嘈杂的地方,比如洗衣机旁边,也不能放在猫咪吃饭喝水的地方附近。它们需要一个相对隐私、安静的空间来解决生理问题。
猫咪如厕行为的解读: 猫咪在猫砂盆里的行为,也是它们“心情”的晴雨表。比如,它会不会刨猫砂?刨得是浅浅的还是深深的?如厕后会不会把猫砂埋得很仔细?这些都有可能反映出它是否健康、是否感到安全。如果突然出现频繁进出猫砂盆、或者埋得很急躁的情况,我们都会高度警惕,担心是不是泌尿系统出了问题。

4. “猫咪都是独立的,不需要太多陪伴”? 别逗了!

这是很多不养猫的人的普遍认知。但我们知道,猫咪虽然不像狗狗那样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但它们也需要情感的互动和陪伴。

我们养猫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猫咪时间”。有时候,即使自己在忙,看到猫咪过来蹭你,或者眼神巴巴地看着你,你也会忍不住放下手中的事情,陪它玩一会儿,或者就这么静静地抱着它。

猫咪的陪伴方式很微妙。它们可能不会像狗狗一样扑上来摇尾巴,但它们会在你身边静静地陪着你,在你写东西的时候趴在你键盘边,或者在你看电视的时候跳上来窝在你腿上。这种“不打扰的陪伴”,其实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

而且,猫咪也是会感到无聊和孤独的。长时间把它们独自留在家中,没有足够的环境刺激和互动,它们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比如过度舔毛、破坏家具等。所以,我们会花心思给它们准备一些玩具、猫爬架,或者在出门前多陪它们玩一会儿。

5. 猫咪的“眼神交流”,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我们都知道猫咪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我们养猫的,对它们的“眼神语”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缓慢眨眼: 这是猫咪表达信任和爱意的“飞吻”。当你对猫咪缓慢眨眼,它也回以缓慢眨眼,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互动,表示它在你面前感到非常放松和安心。
瞳孔变化: 猫咪的瞳孔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放大或缩小。瞳孔放大,可能是在玩耍或者感到兴奋,也可能是害怕或受到惊吓。瞳孔缩小(呈一条细线),通常是在光线强或者情绪比较平静、专注的时候。
凝视: 有时候,猫咪会长时间地凝视着你,不眨眼。这可能是在观察你,试图理解你的意图,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请求,比如它饿了想让你喂食,或者想让你陪它玩。

我们通过这些细微的眼神变化,就能大概判断出猫咪当下的情绪和需求,比直接听懂它们的话(虽然我们希望如此)要来得更直接。

6. “猫咪自带破坏力”,这是真的,但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我们养猫的,多少都有过“被猫咪折磨”的经历。比如,半夜突然跳到你脸上,或者在你精心布置的绿植上挖土,甚至在你出门前把你刚整理好的衣服弄得一团糟。

但我们渐渐明白,很多时候,猫咪的这些行为,并非是纯粹的“捣乱”,而是它们在试图和你沟通。

夜间活动: 猫咪是晨昏性动物,也就是在黎明和黄昏时最活跃。所以,你可能会经历半夜被猫咪吵醒的“惊喜”。
抓挠行为: 抓挠是猫咪的天性,是为了磨爪子、伸展身体、标记领地,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给它们准备好猫抓板是必须的,但有时候它们就是喜欢在你最不想让它抓的地方抓两下,那可能是在提醒你:“嘿,你看这里需要一个猫抓板!”
破坏家具: 有时候,猫咪对某个家具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反复抓挠或者啃咬,可能意味着它对这个家具的气味不满意,或者它想在这个地方标记自己的存在。也可能是它在寻求你的关注。

作为铲屎官,我们学会了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责骂。我们会准备合适的猫抓板,提供足够的玩耍和互动时间,并尝试理解它们的需求。

7. “猫咪是冷漠的”? 这是最大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猫咪很独立,很高傲,不像狗狗那样热情如火,所以就觉得它们冷漠。这绝对是对猫咪最大的误解!

猫咪的表达爱的方式是含蓄而深刻的。除了呼噜、蹭蹭、缓慢眨眼,它们还会:

在你身边睡觉: 它们选择在你身边睡觉,意味着它们在你面前感到绝对的安全和信任。
带来“礼物”: 它们可能会把抓到的老鼠、虫子,甚至是你丢失的小物件,送到你面前,这是一种分享和“孝敬”的行为。虽然你可能不太喜欢这个“礼物”本身,但要明白这是它们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用头或身体撞你: 这种行为,叫做“头撞”或者“headbutting”,是猫咪之间非常亲密的互动方式,也是它们表达“你是我的同伴”的方式。
在你工作时打扰你: 就像前面说的,在你最忙的时候跳过来,趴在你旁边,或者在你键盘上走来走去,这可能是它们在提醒你:“别忘了我呀!我也需要你的关注!”

养猫,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原来爱可以如此细腻,可以隐藏在无数个微小的瞬间里。我们跟猫咪的感情,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和陪伴,它不像狗狗那样奔放直接,但却更像是一种灵魂的契合。我们懂它们,它们也懂我们,这就是养猫人才能体会到的,一种独特的幸福感。

所以你看,养猫这事儿,真的不是简单地喂喂猫粮、铲铲屎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关于理解、关于耐心、关于付出,也关于收获满满的爱的过程。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知道这些小知识背后,藏着多少我们和猫咪之间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养猫的人可能会觉得为什么猫有有时候瞳孔大大的很可爱:


有时候瞳孔眯起来看起来很严肃:


可能很多路人知道了,这是因为猫的瞳孔会随着光线强度调整大小,古典文集里就有关于猫眼睛的描述:

日本武士还曾经用猫的眼睛作为时间判断标准:

啊,不是,是这个:



家猫的瞳孔形状是竖立缝隙状,白天光线强烈时,瞳孔几乎完全闭合成一条竖立细线,到了夜间或进入黑暗环境,瞳孔迅速开大成与角膜大小相近的圆孔。 而老虎等大型猫科没有这么明显的瞳孔变化,一来是因为老虎等白天行动的动物不需要对光如此敏感,只有也行的猫才需要尽可能的在黑夜里看清猎物。

二来老虎的猎物往往比较大,不需要像猫捕捉老鼠一样精准对焦,所以瞳孔的变化没有猫的精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