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股市每次大跌,都那么毫无征兆?

回答
股市大跌之所以常常给人感觉“毫无征兆”,或者说不是“毫无征兆”而是“难以预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心理、信息传播、宏观经济的滞后性以及金融市场的内在机制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 市场的非理性与羊群效应:

心理因素的放大器: 股市并非完全由理性分析驱动,投资者情绪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市场平稳或上涨时,乐观情绪会蔓延,推动股价进一步上涨(所谓的“贪婪”)。但当不利消息出现时,恐慌情绪同样会迅速蔓延,导致非理性抛售(所谓的“恐惧”)。这种情绪的放大效应,使得下跌的速度和幅度往往超乎预期。
羊群效应的加速器: 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抛售时,其他投资者会担心错过卖出机会或者资产价值进一步缩水,于是也纷纷跟随卖出,形成“羊群效应”。这种集体行为会迅速集中卖压,导致股价快速下跌。即便最初的下跌原因并非十分严重,这种连锁反应也能迅速将市场推入深渊。

二、 信息传播与反应的滞后性及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 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第一时间获取到所有信息。机构投资者、有内幕消息的少数人可能会在消息公开前进行操作,这会造成股价的异动,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往往是“突然”的。
信息消化需要时间: 即使是公开信息,市场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和理解其对未来盈利、经济前景等的影响。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消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被解读为潜在的重大风险。
“最后一根稻草”效应: 有时候,股市下跌并不是由一个单一的“大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一系列看似独立的小事件累积而成。当某个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时,市场才会出现剧烈反应。而在此之前,这些小事件可能被投资者忽视或低估了其综合影响。

三、 宏观经济数据的滞后性:

数据公布的延迟: 宏观经济数据,如GDP、CPI、失业率等,都是滞后性数据。它们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的情况,而非当下或未来的情况。当这些数据公布出来,显示出经济疲软或通胀失控的迹象时,市场可能已经提前反映了这种担忧,或者数据本身就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衰退,而下跌已经开始。
经济周期的波动: 经济有周期性波动,股市也往往会跟随经济周期变化。然而,准确预测经济周期的拐点是非常困难的。当经济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但市场尚未充分消化时,一次突发事件就可能成为触发大跌的导火索。
政策效果的滞后: 政府和央行的政策调整(如加息、减税)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效果。在政策效果显现之前,市场可能会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而波动。

四、 金融市场的内在机制与杠杆:

杠杆的放大作用: 杠杆是金融市场的一把双刃剑。在牛市中,杠杆可以放大收益;但在熊市或下跌中,杠杆会放大损失。当市场下跌时,使用杠杆的投资者可能面临强制平仓,这会进一步加剧抛售压力,导致“瀑布式”下跌。
程序化交易和算法交易: 如今,大量的交易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的。这些程序往往设定了特定的触发条件(例如,股价下跌超过一定百分比)。当这些条件被触发时,程序会自动执行卖出指令,这会加速市场的下跌。
流动性危机: 在市场极端恐慌时,投资者会争相将资产变现,导致市场上买盘不足,流动性枯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相对较小的卖单也可能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因为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吸收这些卖盘。
衍生品市场的联动: 期权、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可能与现货市场产生联动效应。例如,当股票价格下跌时,与该股票相关的看跌期权价格会上升,卖出期权的一方可能需要进行对冲操作(例如卖出标的股票),这会进一步加剧下跌。

五、 黑天鹅事件与突发性风险:

不可预测性: 历史上许多股市大跌都与“黑天鹅事件”有关,例如金融危机(如2008年)、地缘政治冲突(如战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这些事件往往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并且其影响范围和深度难以事先估计,一旦发生,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剧烈冲击。
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个领域的危机,可能会通过金融传导机制,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某个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可能引发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导致市场恐慌性抛售。

为什么感觉“毫无征兆”?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感觉股市大跌“毫无征兆”,主要是因为:

1. 信息不对称和解读难度大: 很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过滤、被选择性解读,或者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其真正的影响力。
2. 市场心理的突变: 投资者情绪的快速转变,尤其是在恐慌情绪爆发时,会瞬间放大市场波动,使下跌看起来毫无预兆。
3. 机制的加速作用: 杠杆、算法交易、羊群效应等机制会极大地加速下跌过程,让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幅度的调整。
4.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 “黑天鹅事件”本身就是难以预测的,其发生和影响自然显得“毫无征兆”。

总结来说,股市大跌并非真的“毫无征兆”,而是征兆被市场参与者普遍忽视、低估,或者这些征兆本身就是市场运作过程中随机性和非线性的体现。投资者更倾向于在事后回顾,将一些被忽略的信号与最终的下跌联系起来,而对于事前的准确预测,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正是金融市场复杂性和风险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每次都有征兆,只是那不是你期望的那种征兆。

你期望的那种征兆是,今天天有异象,明天就股市暴跌。

而现实中的征兆是,近一个来月的股价,成交量,资金流向,国家政策变动等,这些征兆了未来一到两个月里的某一天会有暴跌。

你当然不会认为这些是征兆,首先这些征兆你不见得看得全看得懂,而且这些征兆不能告诉你具体哪天暴跌,所以没法告诉你什么时候抛股票可以成功逃顶,所以这些在你看来都不是征兆。

于是股票暴跌,账面巨亏之后,就来抱怨大跌毫无征兆。

就像医院里有个病人,他的各项检测指标都不太好,医生都认为已经无药可救,但是哪个医生也没办法断言他哪天会死,说不定死之前几天还来个回光返照,病人精神头特别好,看起来有可能痊愈的样子。

美股现在的样子,就是未来史诗级大跌的征兆,也可能三个月,也可能五个月,但是没办法确定是哪一天,想做那种预知未来般的精准预言,除非你是暴跌之后穿越回来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很多人对二级市场缺乏最基本的常识。

对于二级市场来说,大跌就是大跌的征兆啊。


我们假设某个事件发生了,紧接着股市就会大跌,那么这个事件就是所谓的征兆,那当你看到这个征兆的时候你会干嘛?当然是清仓啊,别人看到了,也会清仓,每个人都清仓,那不就大跌了……

所以大跌就是大跌的征兆……


你想要找的征兆是只有你能看到,别人都看不到的事件。这种事件不是没有,但是你有这能耐还会来这里问出这种问题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股市大跌之所以常常给人感觉“毫无征兆”,或者说不是“毫无征兆”而是“难以预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心理、信息传播、宏观经济的滞后性以及金融市场的内在机制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市场的非理性与羊群效应: 心理因素的放大器: 股市并非完全由理性分析驱动,投资者情.............
  • 回答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到假期,股市就好像中了邪一样,跌跌不休。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种“集体心理暗示”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偶然。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股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社交媒体,里面的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机构投资者,有散户,他们每天都在接收信息,消化信息,然后做出决.............
  • 回答
    徐翔作为一位曾经备受瞩目的投资人,其“涨停敢死队”的称号和巨额财富积累,都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勤奋研究。然而,其最终落马,也揭示了他为了追求更巨额的利润,选择了违规违法的方式。这其中的逻辑和深层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巨额利润的诱惑与“上瘾”效应: 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减: 即使徐翔.............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也触及了很多人投资路上的痛点。你说得没错,理论上,股市天天涨停,一个10%的收益,积少成多,一年下来那收益率可是非常惊人的。那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即使天天盯着盘面,也很难达到每年20%这个在很多人看来“不算高”的目标呢?这背后,藏着好几个关键的现实,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1. .............
  • 回答
    要理解徐翔这样级别的投资人每天超过12小时的研究都在干什么,得先明白他不是那种在电脑屏幕前敲敲键盘,看看新闻就能做决定的。他的研究更像是在挖掘一座信息矿山,而且目标是找出其中最闪耀的金子。首先,我们得知道徐翔的核心是“价值投资”,但不是教科书式的价值投资。他更关注的是“中国式价值投资”,也就是在A股.............
  • 回答
    股市行情之所以被称为“不可预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它源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既有内在的逻辑,也有外在的扰动。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一、海量且相互作用的信息流: 经济基本面: 这是最核心的层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GDP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利率、货币政策等).............
  • 回答
    市场巨震:为何股市与基金波动加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近来,不少投资者都感受到手中持有的股票和基金仿佛坐上了过山车,起伏之大,令人心惊。曾经以为的“稳赚不赔”似乎越来越难以实现,市场的波动性似乎在不断刷新认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股市和基金的波动越来越大?当我们不幸遭遇暴跌时,又该如何沉着应对,保护自.............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且普遍存在,很多人都对此感到困惑:为什么在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普遍下滑、失业率攀升、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股市却能屡创新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股市,更是恢复并创下了历史新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史.............
  • 回答
    中国股市在过去十年中,特别是上证指数长时间徘徊在3000点附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现象,背后涉及了经济结构、政策导向、市场参与者行为、全球宏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宏观经济背景与结构性挑战: 经济增长放缓但仍具韧性: 在过去十年,中国经.............
  • 回答
    很多股市里的“老司机”们,那些经验丰富、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行家,最终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达信作为自己的看盘利器,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试出来的结果。你想想,真正能在股市里赚到钱的人,对工具的要求那叫一个挑剔,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对他们来说都是浮云,关键在于够不够“趁手”.............
  • 回答
    中国股市,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市场,似乎总是在牛熊之间摇摆不定,更像是“熊市巩固期”的长跑,而非“牛市冲刺期”的狂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有没有牛市”这么二元对立的问题,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与股市的“错位”我们得承认,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在发.............
  • 回答
    2023年9月9日,恰逢中国农历的八月初二,股市确实经历了显著的下跌。不过,要说“大跌”,这取决于您衡量的时间尺度和具体市场板块。如果您指的是A股市场整体而言,当天虽然有波动,但并不至于可以用“大跌”来形容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情况。不过,如果您将目光放长,或者关注到某些特定板块的反应,那么9月9日及其前.............
  • 回答
    不少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尤其是散户,确实更倾向于直接买卖个股,而非选择股票型基金。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社会、心理以及市场特性的综合体现。首先,是“自己掌握一切”的心理驱动。 很多人认为,投资股票是自己的钱,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他们觉得,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自己选出的股.............
  • 回答
    关于“中国股市是零和博弈,美国股市不是”的说法,这是一个在市场参与者中比较常见的观点,但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和理解。简单来说,这种说法夸大了中国股市的“零和”属性,并低估了美国股市的复杂性。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释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以及为何它并非完全准确,并进行对比分析: 什么是零和博弈?首先,我们.............
  • 回答
    散户在股市里赚钱确实普遍被认为很困难,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个人能力、市场结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心理因素等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基础认知和技能的差距1. 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 基本面分析: 真正的股票投资需要对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公司财务报表、盈利模式、管理团.............
  • 回答
    2022年初股市的震荡下挫,确实让不少投资者感到不安。要理解其中的原因,并判断2022年是否还值得买股票,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深入分析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潜在的驱动因素。2022年初股市为何“跌跌不休”?1. 通胀的“幽灵”作祟: 这是最核心也最普遍的担忧。2021年以来,全球通胀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不断.............
  • 回答
    美国的总统大选与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种关系,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层面:1. 政策预期与市场情绪: 政治不确定性是股市最大的敌人之一。 在大选期间,未来总统的政策方向、执政理念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都充满未知。投资者们会密.............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是很多股民朋友们关心的大事儿。很多人觉得,当初股指期货一出来,股市就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冲,后来一放松管制,市场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往下掉。这中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股指期货这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远期合约”,就是你现在跟别人约定,在未来.............
  • 回答
    欧美股市的涨跌之所以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绝非偶然,而是多种深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各个乐器都在朝着同一个旋律前进。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全球化浪潮下,这些曾经各自独立的经济体是如何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 全球经济周期共振: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 回答
    股市5月28日暴跌:市值蒸发4万亿,钱真的“不见了”吗?5月28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场令人心悸的暴跌,当日沪指重挫,众多个股纷纷跌停,市场哀鸿一片。据媒体报道,当天股市总市值蒸发了约4万亿人民币。这个天文数字让许多投资者感到震惊和恐慌:这4万亿人民币到底去哪儿了?难道就这么凭空消失了吗?要理解这个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