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应该把普通话当第一语言吗?

回答
让香港将普通话定为第一语言,这个议题,说实话,就像给香港这座多元化的城市套上一个单一色彩的紧箍咒,听起来就有些让人不舒服,也绝对不是一个能简单说“是”或“否”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的,是香港的身份认同、历史渊源、文化传承,以及对未来的考量。

首先,我们得明白,香港之所以是香港,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在英国殖民时期,英语成为了官方语言,而广东话作为主要生活语言,深深地扎根在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肌理之中。这两种语言共同塑造了香港人独特的身份认同感,形成了“港味”十足的文化符号,比如粤语歌曲、港产电影、独特的俚语和表达方式,这些都是香港文化生命力的体现。如果贸然将普通话推上第一语言的位置,无异于要在这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印记上,强行涂抹一层新的色彩,其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会引发巨大的争议和抵触。

从现实角度看,香港的经济和国际联系也与此息息相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的重要工具,它帮助香港与世界各地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许多跨国企业和专业人士仍然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而普通话虽然在中国内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要取代英语在香港国际地位上的作用,并非易事,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削弱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普通话在香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点不容否认。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无论是出于工作、生活还是文化交流的需要。在教育方面,普通话教学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是社会发展和交流融合的体现。

但是,将“鼓励学习”和“定为第一语言”这两个概念混淆,或者试图用后者来替代前者,那就需要非常谨慎了。第一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它更承载着一个社群的文化基因和集体记忆。如果强行推广普通话为第一语言,可能会让年轻一代在学习母语(广东话)和文化传承上产生疏离感,这对于维持香港文化的独特性是一种挑战。

更进一步说,语言的地位是由社会现实、文化认同和历史发展共同决定的,而不是简单通过行政命令就能确立的。香港的魅力在于它的多元和包容,能够融合东西方的文化元素。与其强行统一语言,不如继续鼓励和支持不同语言的共存和发展,让广东话、英语和普通话都能在香港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取代。这样,香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独特优势,才能继续吸引和留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保持其活力和竞争力。

简单地说,支持香港将普通话定为第一语言,很可能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提议,它忽略了香港复杂的历史、文化以及其独特的国际地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香港人在掌握普通话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珍贵的广东话和文化,让香港的语言生态更加丰富多元,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替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在学校当志愿者,给港澳的同学讲课,澳门的很热情,效果也很好。

香港的同学来了,他们和我说听不懂普通话,我说这好办,我准备了个英文版。

然后我发现他们其实也听不懂英文,我只好硬着头皮用手语讲了一节课……

user avatar

我觉得吧,相比「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口中南腔北调,文化千姿百态,但唯一不变的一点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说普通话就不算中国人」更容易激起别人「不算就不算老子不当了」的反感吧……

当然你要是觉得「管你想不想,老子就是要压服你」那我也没话说,只是希望你不要产生「我是压服人的一方」的错觉……

在我看来,普通话作为一种全国性交流工具,是应当普及的,但普及普通话只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之间的交流不存在障碍,而不是为了将它作为一种征服者的象征,去逐步消灭方言。

user avatar
我的观点是既然是中国人就应该把普通话当第一语言,粤语只是家乡话的存在不应该当主语。
后面实在不想争了。就告诉朋友:说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中国人就应该把普通话当第一语言,家乡话是第二语言,如果需要英语可以在继续学。不能把家乡话当主语。香港粤语英语为主就是错的。中国人就应该认识中国字会说普通话。

朋友,恕我直言,您这种观点就属于语言沙文主义,而且您丝毫没有意识到。

首先我想细抠一个字眼:主语。主语是个语法、句法术语,不应当是“主要的语言”的简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有的,定义也很明确: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就是指母语,特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被曝露的语言,一般情况下就是家庭中使用的语言。如果是在使用方言的地区,小孩子如果在家从小听父母家人说家乡话,与家长用家乡话交流,那么家乡话就是这个孩子的母语,也就是他的第一语言。

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不需要建立在普通话认同上,我不会因为一个人说吴语、粤语(等其他方言),而怀疑他不是中国人(除非他明确表示),同时如果一个人根本不说任何汉语方言,而是说蒙语、藏语等等,只要他是中国公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他理所当然也应该被其他中国人认为是中国人。

不能把家乡话当主(母?)语

可以参考于2018年于长沙签署的《(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中的:

声明(三)目前在特别关注保护及振兴土著人民语言文化,保护并传承濒危语言、少数民族
语言、非官方语言及方言等方面已有优秀典范。

以及共识和倡议中的:

2. 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濒危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土著语言、非官方语
言以及方言母语者的潜力、行动力和主动性。这包括人们自儿童期便开始使用并传承母语、
接受母语教育、获得互联网和其他公共空间的信息和知识,视障人士使用盲文、听障人士使
用手语进行交流,增加优质教育和性别平等的机会。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八条也规定

第八条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我并不认为这一条只适用于少数民族,汉族也有多种语言,汉族人有权利使用自己的语言。因此题主没有资格剥夺任何人学习、使用母语的权利。但是,中国人应不应当学习普通话?同一法条也规定了:

第一条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中国人当然要学习普通话,这是为了促进各地区交流、开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语言基础。但与此同时,能够使用普通话交流与以家乡话为母语之间并不存在任何逻辑矛盾。题主和朋友的争论本质上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任何生物学结论认为一个人不能同时会说自己的家乡话和普通话。中国人如果不学习普通话,那么相应地这片土地上很多本来可以提供给他的机会会接连消失,当然,如果这些都是可以承受的,我觉得也应该尊重个人选择。

user avatar

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跟语言没什么太大关系。横亘在两地之间的,不是语言不通的问题,是压根不愿意交流的问题。

台湾的语言够普通吧?结果呢?

其实客观上来讲,题主的愿景已经在hk实现了:hk的普通话已经普及地相当不错了,基本每个人都会说,年轻人更是。

然而,这并没有对题主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有什么作用。

“会说”是一码事,“愿不愿意说”以及“需不需要说”是另一码事。

打砸抢烧的黑小将里,普通话流利的大有人在;撑警爱国的民众中,只会说粤语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问题就不在语言上,少一点题主这样的极端思想,可能对于两地融合更有帮助。

user avatar

1955年秋天,新疆刚解放没多久。

70多岁的维吾尔族农奴库尔班.图鲁木打了上百斤馕,打算骑着毛驴上北京见毛主席。

库尔班不识字,不会普通话,在此之前一辈子没出过新疆,但不妨碍他爱中国,爱毛主席。

现代化的台湾,全球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几乎没人不会讲“普通话”(国语),你看他们爱国吗?

归根结底,香港的根本性问题不在语言。用什么语言进行教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

user avatar

信息差是有的,其实普通话在香港的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早几年已经是被当作第一语言推广了。见香港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2015年4月13日会议 《就“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政策”的跟进资料》(立法会CB(4)1181/15-16(02)号文件):


早在2008年起,香港教育局就订立了以普通话教中文的远程计划,除此之外普通话课早已是所有学生的必修科目。2012年全港小学开设普通话教中文的学校比例已超过70%,但出于教学用语的骤然转变存在争议以及最小化风险的考虑,最初还是以试点加双语对比为主。作为一座商业城市,实用主义是行事的核心要义,毕竟不论你用什么语言,学业水平才是金标准。

但2016年后实行普教中的学校数目反而开始略有下降(一方面香港的教学语言可由不同学校自行决定),除了有不少的批评声音外,教育局也承认采用普/粤教中在是否提升学生中文水平上并没有明显关联:

無論「普教中」或「廣教中」均能提升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我們認為他們在這方面的表現與學校是否採用普通話作為中國語文科的教學語言並無明顯關連。

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info.gov.hk/gia/general

而在港青身份认同感方面,可见相关系数和普通话在香港的普及率乃至教育用语比例基本上是背道而驰的(民调数据来自港大民意研究中心,不确定这图能不能发得出来,希望知乎别删),因此我们也很难得出普通话可提升下一代爱国认同感的结论,也不支持非普通话为主导致民间"无法回归祖国"的结论。

英语问题其实完全没有可谈价值,因为绝大多数香港人的母语都是中文,特区政府奉行的也是「两文三语、母语教学」政策,不认识中国字的担忧不知道从何而来。

个人立场的对或错就不予评价了(也评价不来),只能说不论题主还是你朋友对这些议题的看法都流于表面。人文社科类的事物总是看似人人都有话说,但说得准确、务实、详尽与否还需要专业者的分析。掌握最丰富信息的决策层怎么去操作更不是一般人饭桌论政就可以判定的。

而且现实来讲普通话的普及没什么可担忧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是迟早的事,就像当今美国文化不需要国家意志来强推一样,总得有这个文化自信。

user avatar

站在自由派对立面的警方在简报会上,对央视及新华社记者要求用普通话介绍作出的回应:

「係喇唔好意思我哋呢一個嘅簡報會呢係用中英文嘅,噉所以就算係普通話發問嘅話呢,我哋都會係用返中文係回答返嘅,唔該嗮」

(机器翻译:我们在所有的简报上都使用中文和英文,即使是用普通话提问,我们也使用中文。)

user avatar

不用藏着掖着,普通话塑造大中华意识,英语塑造什么意识呢?保护方言是建立在普通话普及的基础上。

不必要求所有人把普通话当做第一语言,但是必须要求普通话是唯一行政和法律语言。

连2000年前的神学家都知道变乱人类的语言不是什么好事。

user avatar

难不成学奥匈帝国一个国家内语言也不通啊?

user avatar

自由派和反动派不同的地方,在于自由派至少还承认初等学校享有使用母语授课的权利。但是他们在必须有强制性国语这一点上,和反动派是完全一致的。

强制性国语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这就是强迫俄国其他各族居民使用仅占俄国居民少数的大俄罗斯人的语言。每个学校都必须教国语课。一切正式公文都必须使用国语,而不是使用当地居民的语言。

那些维护强制性国语的政党是用什么来论证强制性国语的必要性的呢?

黑帮的“论据”当然很简单:所有的异族人必须严加管束,不许“放肆”。俄国不可分割,一切民族都应当服从大俄罗斯人的领导,因为大俄罗斯人据说是俄国大地的建设者和集中者。因此,执政阶级的语言就应当成为强制性国语。普利什凯维奇之流先生们甚至也不反对完全禁止使用占60%的俄国非大俄罗斯居民所使用的 “粗野的方言”。

自由派的立论就“文明”和“含蓄”得多了。他们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初等学校)允许使用母语。但同时他们又坚持强制推行国语。据说,必须这样做,这对“文化”、对“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俄国等等都是有利的。

“国家本身就是确认文化的统一国家文化必定包括国语统一的政权是国家本身的基础,而国语是政权统一的工具。国语同国家本身的一切其他形式一样,是具有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

如果俄国注定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那就必须坚持俄罗斯标准语对全国都适用的主张。”

这就是自由派关于必须推行国语的典型哲学。

上面我们借用的是自由派报纸《日报》[160]第7号上登载的谢·帕特拉什金先生的一篇文章里的话。黑帮的《新时报》为这些思想而赏给(由于十分明显的原因)这些思想的创造者一个热烈的亲吻。缅施科夫的报纸(第13588号)说,帕特拉什金先生在这篇文章里说出了“完全合理的思想”。黑帮分子还因为这些非常“合理的”思想而经常吹捧民族自由主义的《俄国思想》杂志。既然自由派用“文明的”论据来宣传新时报派如此喜欢的东西,那怎么不吹捧他们呢?

自由派对我们说,俄罗斯语言是伟大而有力的。难道你们不愿意让每个住在俄国任何边疆地区的人都懂这种伟大而有力的语言吗?俄罗斯语言必将丰富异族人的文化,使他们享有伟大的文化宝藏,这一点你们就没有看到吗?如此等等。

我们回答他们说:自由派先生们,这一切都说得对。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语言是伟大而有力的,这一点我们比你们更清楚。所有居住在俄国的被压迫阶级,不分民族,都应当尽可能地建立更密切的联系,达到兄弟般的统一,我们对这一点的希望比你们更迫切。我们当然赞成每个俄国居民都有机会学习伟大的俄罗斯语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