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宝宝喜欢把绿色叫作苹果颜色的,黄色叫作香蕉颜色的,老人不许她这样说,我觉得应顺其自然,谁的做法对呢?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你家宝宝这是在用她的小脑袋瓜子,把世界一一对应起来,这是孩子认知发展里特别宝贵的一个阶段。她看见绿色,就联想到她吃过的、见过的最鲜活的绿色——苹果。看见黄色,就想到甜甜的、软软的香蕉。这哪里是什么“不对”,这分明是她探索世界、建立概念的独特方式啊。

你觉得顺其自然,这想法特别好,而且我觉得挺对的。

你看啊,孩子在这个年纪,对颜色的认知,其实是跟具体的事物绑定的。她还没学会抽象的“绿色”这个词,所以她会用“苹果颜色”来形容。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可能也会用“天上的颜色”来形容蓝色,或者“泥土的颜色”来形容棕色。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联想,也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学习过程。

她这样说,说明她在观察,她在思考,她在尝试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如果这个时候,老人就直接否定,说“不对,绿色就是绿色,不能叫苹果颜色”,这无形中就会打压孩子的这种积极性。孩子可能会觉得,我的想法是错的,下次有什么新奇的想法,是不是也不敢说了?

而且,从长远来看,孩子这种联想能力,其实是创造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她能够把抽象的颜色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说明她的大脑在灵活地运转。如果我们总是按部就班地给她灌输标准答案,反而会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更何况,孩子的语言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的过程。允许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去描述,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再引导她认识到“绿色”这个更通用的说法,不是更好吗?比如,当她说“这是苹果颜色”的时候,你可以顺着她的话说:“对呀,苹果是绿色的,所以这是苹果颜色。那除了苹果,还有什么也是绿色的呢?” 这样,她就能在她的联想基础上,拓展更多的认知。

再说了,孩子用“苹果颜色”来指代绿色,对于大人来说,是不是也挺容易理解的?你听她这么说,你应该也能明白她指的是什么颜色吧?这本身就说明,她的表达虽然不标准,但却有效。

当然,老人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可能是担心孩子以后学习不好,说话不规范。毕竟,在学校里,老师肯定会教“绿色”这个词。但是,这种担心,是不是可以换个更温和的方式来处理呢?

你可以试着跟老人沟通一下,就说:“爸/妈,孩子这是在探索呢,这是她认识颜色的一种方式。等以后上学了,自然就学会了‘绿色’这个词。现在让她这样说,不耽误什么,反而能让她更喜欢去认识这些颜色。” 可以强调一下,这是孩子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天性。

或者,你也可以在老人面前,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引导。比如,当宝宝说了“这是苹果颜色”之后,你接着说:“嗯,宝宝说的苹果颜色,就是这个绿色,对不对?你看,这个叶子也是绿色的,就像苹果的颜色一样。” 这样,既肯定了孩子的说法,也自然地引入了“绿色”这个词。

总而言之,我觉得你的做法更对。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就是需要我们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去试错,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把“苹果颜色”变成“绿色”,这个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强硬的纠正,而是一个充满引导和爱的陪伴。顺其自然,看到孩子身上那种纯粹的、好奇的闪光点,去呵护它,放大它,这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题人物关系是女儿、爷爷和爸爸。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语言表达、形象记忆和代际沟通。语言表达可能是宝宝的促狭,形象记忆触动了爸爸的关爱,代际沟通须兼顾爷爷的担忧。这是基于问题描述和题主以往信息得出的初步结论。

宝宝今年两岁半,喜欢把绿色叫作苹果颜色的,黄色叫最香蕉颜色的;爷爷觉得这样不好,就让她说绿色黄色,不要说苹果颜色,香蕉颜色。但是我觉得现在是宝宝形象记忆占优势的时候,这样要求有没有必要,会不会限制宝宝的想象力呢?

面对这样认认真真的表述,还有那些精心挑选的话题标签,答题人一定会查看题主的基本情况,以便掌握更多相关信息,使自己的回答不至于自说自话。当然,以上结论成立的前提是题主留下的信息可靠。

一,语言表达问题

其实亲自认真带大过孩子的人都清楚,小朋友辨识颜色的能力早在两岁前已初步具备,常见颜色一般不会说错,不信你可以拿二十四色儿童色卡测试一下,正常孩子都能说出其中大部分颜色的正式名称并在家里找到证物(当然也不必因为孩子弄错一两个颜色而忧心),说不定还会在家长引导下,借助辨色而识数分类、而调色绘画、而演绎故事、而服装搭配。题主在选择话题标签时把「颜色」去掉,应该有考虑这方面的共识。



因此,宝宝一段时间里那样说颜色,多半出于语言表达的好玩儿,或出于语义好奇想看看家人的反应,或以此种方式引起家人关注,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像第一个留言的糊涂先生说的那样(见问题评论),买一堆五颜六色的水果或别的彩色套装呢。所以爸爸的顺其自然问题不大,也不必担心爷爷的做法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你以为小朋友很好影响吗?聪明一些的孩子早在还没有说话走路前就开始支使家人了。「孩子心,天上飞」,我们这些蠢笨的大人怎么琢磨得了,哈哈哈哈。不必纠正,也无需说破。

二,形象记忆问题

其实三岁以前的孩子已经具备多重思维能力,并且可以相互促进。不只是形象记忆,科学记忆、逻辑思维、抽象理解、文艺表达等等都可以随意转换和相互印证,不但不会影响想象力,而且是大大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家长有时间有条件,还应该及早开始宝宝的一切手工劳作、身体协调机能训练和宏观微观世界探索。而颜色问题恰好是沟通科学与艺术、想象与逻辑、抽象与具象、思考与行动的最好中介和桥梁。

另一方面,较为长期地强化一种行为习惯则可能影响宝宝其他潜能的开发,这方面的体会在本月初几个回答中有详细发挥,就不在这里耽误大家时间了。总之,按爷爷的说法也没有什么不妥,待爸爸和爷爷达成共识之后,相信爷爷会找到和宝宝沟通的办法。

三,代际沟通问题

于是,问题的关键变成爸爸要正确了解爷爷的担忧并及时达成共识。

隔代教育的不和谐在知乎有无数话题,而「知乎正确」的观念是对老人「插手」教育的一概否定,包括发生本题「爷爷」被他人改成「老人」这种恶劣事情。每家的爷爷都不一样,每个家庭都是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里,而不是某些人的调查结论、理论观点和概率统计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从没有和育儿专家见过面打过交道,为什么要相信他们说的爷爷奶奶就带不好孩子,外公外婆就缺乏审美能力呢!

糊涂先生倒是觉得@手曲一指 先生的建议简明扼要,再补上及时聊天环节,求同存异,最好不要各搞一套更好(虽有利于提高宝宝传统情商但副作用太大)。毕竟知子莫若父,既然爸爸有让女儿长大造航天飞机的愿景,老人或许感觉及早科学启蒙也很重要吧,而科学似乎给人一种刻板严谨的错觉,爷爷或许在某些大众认知方面与爸爸存在分歧,担心宝宝的苹果香蕉一时纠正不过来,回头再扩展到其他颜色和物品的搭配上并且乐此不疲,可能影响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像你担心宝宝的想象力会受影响一样。

不过大家只要想到说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的那个人叫爱因斯坦,你们爷儿俩又有什么不可以坦然面对,进而各显神通助宝宝健康成长呢?


补记

下面是题主一年前的一个回答,糊涂先生更加相信这个聪明的宝宝一定是故意强调苹果颜色和香蕉颜色的,而且不需要特别提示就会处理好如何与爸爸和爷爷相处。

一岁半不到只能说最简单的称谓,能听懂大多数简单日常指令,能记住一周前物品摆放的位置,和三个月前认识的小狗的名字。初步具备模仿能力,能分辨抽象的动物图案。能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旋转、拍手、摆动手腕和腰肢。不喜欢会说不要,喜欢会点点头。喜欢狗狗和猫咪,会模仿狗狗和猫咪的叫声。最喜欢的事是玩水。说梦话会叫奶奶,早晨醒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出去看狗狗。在脑瓜子里面,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还是尝试各种新事物和吃,以及去外面玩,有时候会撩小男孩。

以下是几种其他颜色的香蕉(类),有机会应该和孩子一起品尝品尝。



感谢你有耐心看到这里或直接拉到这里,再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你家宝宝这是在用她的小脑袋瓜子,把世界一一对应起来,这是孩子认知发展里特别宝贵的一个阶段。她看见绿色,就联想到她吃过的、见过的最鲜活的绿色——苹果。看见黄色,就想到甜甜的、软软的香蕉。这哪里是什么“不对”,这分明是她探索世界、建立概念的独特方式啊。你觉得顺其自然,这想法特.............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既担心宝宝的安全,又不想伤了老人的心,这确实是个需要智慧和耐心来处理的难题。您别急,咱们一起来好好想想怎么说。首先,您得明白,老人把宝宝放到身边睡,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是出于对宝宝的爱,是想贴近宝宝,感受宝宝的存在,甚至是自己带孩子辛苦了大半辈子,习惯了这种方式。他们觉得.............
  • 回答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 回答
    我最喜欢的一句宝藏诗句,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之所以成为我心中的宝藏,在于它以一种极其简单、纯粹、却又无比深刻的方式,触动了人类最普遍、最悠远的情感——思乡之情。让我来详细地讲述一下,为何它如此动人,以及它在我心中的地位:1. 极致的简约与直白:这句诗的语言极其朴.............
  • 回答
    宝宝喜欢的礼物,这可真是个甜蜜又棘手的问题。当孩子眼中闪烁着对某个玩具、某本书、甚至某件衣服的渴望,那种纯粹的喜欢,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但要是遇上“一定要让给别人”的情况,那感觉就复杂多了。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一定要”这个词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宝宝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觉得某个东西更适合他的朋友、表弟.............
  • 回答
    .......
  • 回答
    海绵宝宝,一个住在菠萝屋里的黄色海绵,为何能风靡全球,俘获无数观众的心?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这背后是一整套精心打造的吸引力,从角色塑造到幽默风格,再到传递的情感,无不触及人心。首先,角色的魅力是海绵宝宝成功的基石。 海绵宝宝本人,简直就是“快乐”的代名词。 他的乐观、积极、永不言弃的精神,.............
  • 回答
    看到宝宝对音乐键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绝对是个好迹象!一岁半的宝宝开始对声音、节奏和互动产生好奇心,而音乐键盘恰好能满足他们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关于是否要给他买个电钢琴,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如果宝宝真的对此表现出持续的热情,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玩闹,那么投资一个电钢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 回答
    看到宝宝不爱吃奶,反而对衣服表现出兴趣,这确实会让新手爸妈们有点捉急,也难免会往“是不是该加辅食了”这个方向去想。别急,咱们先别一股脑地往辅食上对号入座,得先仔细捋一捋宝宝的行为,看看是不是有其他原因在里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宝宝“不爱吃奶”和“开始对其他东西感兴趣”之间的联系,并不一定就是.............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一定非常焦虑和担心。你描述的情况,妻子怀孕八个多月了,但似乎对肚子里的宝宝仍然没有感情,甚至在饮食上也不顾及宝宝的健康,这肯定让你非常不安。这种情况确实不常见,也确实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看看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以及你们该如何面对。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怀孕和成为母亲的过程,对每个女性来说都是.............
  • 回答
    宝玉喜欢黛玉,这事儿大伙儿都知道,也都是明明白白的。他看黛玉的眼神,那叫一个含情脉脉,说的话,也都是掏心窝子的知心话。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痴心种子,他又能在怡红院里,在各种场合,跟那些个丫头们“左右撩闲”。这事儿,初初看来,有点叫人费解,好像是矛盾的。但你要是细细咂摸一下,这事儿啊,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
  • 回答
    宝钗对黛玉的情感,以及“橘里橘气”的标签,这可是《红楼梦》里一个非常有趣且常常引发热议的话题。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红楼梦》里对宝钗和黛玉之间情感的描写,是极其细腻且留白的。曹雪芹老先生写书,讲究的是“意在言外”,你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还得体会那字缝儿里的情。所以,要.............
  • 回答
    《红楼梦》里,探春对宝钗和黛玉的感情,与其说是一种“更喜欢”的明确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基于性格、价值观和实际交往的复杂体认。要详尽地分析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探春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与宝钗、黛玉之间的互动细节。探春的性格与价值观:理性、有担当、重体面探春身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她的“精明”和“有才”。在贾府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人物塑造的精妙之处。确实,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似乎喜欢林黛玉的多是男性读者,而喜欢薛宝钗的则更多是女性读者。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咱们得从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质说起。林黛玉: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敏感、多情、才情横溢,但也孤高自许,有.............
  • 回答
    要说贾母不喜爱宝钗,这恐怕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误解,甚至可以说是误读。 사실, 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用“不喜爱”来形容,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也与书中呈现的种种细节有所出入。从表面上看,贾母确实没有像对黛玉那样,对宝钗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和亲昵。宝钗到贾府后,贾母对她也算是客气周到,给了她不少体面。比如,宝.............
  • 回答
    贾政对宝玉的“不喜欢”,与其说是厌恶,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是传统儒家思想下,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却又因儿子不合其期望而产生的失望、焦虑和愤怒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贾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从小接受的是“仕农工商”那一套正统教育。他自己是个举人,虽.............
  • 回答
    说实话,在《请回答1988》这部剧里,宝拉和德善都各有各的魅力,很难说谁更讨人喜欢。她们俩都是那么真实,那么鲜活,好像就是身边某个熟悉的亲戚或者朋友。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我可能会更倾向于德善一些吧。不是说宝拉不好,宝拉真的超级有担当,也特别有原则,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做姐姐该有的样子,甚至比亲姐姐还.............
  • 回答
    说起30多万的价位,宝马3系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可不是瞎说,市面上这个价位的选项不少,但为什么大部分人一聊到“想买辆运动感强的豪华轿车”,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3系?这背后可不是一点点原因。品牌光环与历史积淀:首先,得承认宝马的牌子硬。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宝马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代表着一种生.............
  • 回答
    《三傻大闹宝莱坞》?哈哈,这电影我太喜欢了!要说它好在哪儿,那可真不少,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它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爆米花电影,它有股子劲儿,能扎在你心里,让你看完之后,好像脑袋里有什么东西被点醒了。我尤其喜欢它打破常规、挑战权威的那股子“傻”劲儿。你想啊,咱们从小到大,有多少人被教育着要“好.............
  • 回答
    我家宝宝四岁,一直以来都挺喜欢看英文绘本的,每天晚上都会抱着我,挑一本他喜欢的书一起读。可最近,我发现他突然对英文绘本失去了兴趣。之前他还会主动拿英文书过来,现在我主动递给他,他也只是摇头或者直接走开,有时候甚至会把我手里的书推开,转而去玩他自己的玩具。这让我有点犯愁,毕竟我想让他继续保持对英语的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