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的探春更喜欢宝钗还是黛玉?

回答
《红楼梦》里,探春对宝钗和黛玉的感情,与其说是一种“更喜欢”的明确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基于性格、价值观和实际交往的复杂体认。要详尽地分析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探春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与宝钗、黛玉之间的互动细节。

探春的性格与价值观:理性、有担当、重体面

探春身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她的“精明”和“有才”。在贾府这个复杂而落魄的家族中,探春不像黛玉那样沉溺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波动,也不像宝钗那样圆融世故,而是展现出一种超越年龄的理性和担当。她渴望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里有所作为,对家族的衰败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力图改革。她注重规矩,讲究体面,这一点在她管理大观园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行为准则,更倾向于一种现实的、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

探春与黛玉:理解的共鸣与现实的距离

探春和黛玉之间,有着一种超越一般姐妹的理解和欣赏。她们都才情过人,都对世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也都同样敏感。

才情上的欣赏: 探春在诗社中是重要一员,她与黛玉一样,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她们在一起吟诗作对,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才思,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是她们友谊的基础。例如,在菊花诗会上,探春的诗作也得到了众人的赞赏,她和黛玉在诗歌上的才华是彼此之间能够欣赏的重要原因。
性情上的共鸣: 探春虽然不像黛玉那样爱哭爱闹,但她骨子里也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傲气和对不公的敏感。她不像宝钗那样轻易屈服于命运,她对自己的身世(庶出)有着清醒的认知,但也努力争取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种在逆境中的坚持,与黛玉在爱情和身世上的抗争有着某种共通之处,容易让她们产生同情和理解。
现实的距离: 然而,她们之间也存在现实的距离。黛玉的情感世界是极其丰富和细腻的,她的喜怒哀乐往往外露,并且极度依赖于宝玉。而探春,虽然也有情感,但更懂得克制,更看重实际。她对宝玉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姐妹之情,她无法理解黛玉对宝玉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也不会像黛玉那样将自己的全部情感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在处理事务上,探春更注重规则和秩序,而黛玉有时会因为情绪而忽略这些。

因此,探春欣赏黛玉的才情和性情中的真挚,也理解她对爱情的执着,但她并不完全认同黛玉处理情感的方式,也无法像宝钗那样在为人处世上游刃有余。

探春与宝钗:理性的认同与“同道中人”的感应

探春与宝钗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和共同价值观的“同道中人”式的认同。

共同的处世哲学: 宝钗是贾府中最懂得“藏愚守拙”之道的人,她善于笼络人心,处理人际关系,懂得“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探春虽然不像宝钗那样圆滑,但她也认识到在贾府这样的大环境中,顾全大局、遵守规矩的重要性。她提倡“兴利除弊”,实际上也是在用一种更为现实、更为务实的态度来处理家族事务。她们在“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大家族里生存并有所作为”这个问题上,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
实际的合作与支持: 在管理大观园时,探春确实得到了宝钗的帮助和支持。宝钗虽然未直接参与管理,但她在指导丫鬟们、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时,都表现出她的贤惠和能力,这为探春减轻了不少负担。探春欣赏宝钗的周到和细致,认为她是一个能够处理好事务的人。
价值观念的认同: 宝钗认为女子应该以“德言容功”为重,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责任。探春虽然有才,但她也同样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要合乎规矩,要顾全贾府的面子。在这一点上,她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探春对宝钗的“金玉良缘”的说法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反而有时会流露出一种“既然这是规矩,既然大家都在这样做”的顺从。

更重要的是,当探春被许配给万里之外的宫中之人时,她内心是充满痛苦和无奈的。而在这个时刻,宝钗的安慰和劝导,以及她对探春选择接受事实的理解,都让探春感到一种“知己”的慰藉。宝钗劝她“随分从时”,探春也最终接受了这个安排,这恰恰说明探春在关键时刻,也能够学习宝钗的“随分从时”。

结论:更倾向于宝钗的“同道”之情,但欣赏黛玉的“知己”之意。

如果非要说探春“更喜欢”谁,从实际交往和价值观契合度来看,她与宝钗之间更像是一种“同道中人”的认同感和实用主义的欣赏。宝钗的理智、圆融和对现实的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更符合探春在这个环境中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行为模式。探春欣赏宝钗的处世能力,也能够从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而探春对黛玉,更多的是一种“知己”之情,是对才情和性情中某种真挚的欣赏与理解,但这种欣赏掺杂着现实的距离和对情感处理方式的不同认知。探春能够理解黛玉的痛苦,但她无法像黛玉那样,将自己的生命完全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情感上。她会因为黛玉的才华而欣赏她,但她们的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终究有所不同。

所以,探春并非像宝玉那样在黛玉和宝钗之间做出明确的“爱”与“不爱”的选择。她对宝钗是一种更偏向于现实的认同和学习,对黛玉则是一种更偏向于精神层面的欣赏和理解。但从整个贾府的大环境来看,探春的性格更让她能够在宝钗的处世哲学中找到共鸣点,也更容易在实际交往中与宝钗形成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这使得她们之间看似平静的关系,实则蕴含着一种深层的,基于现实考量的契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探春跟宝钗对钱吃小炒 明显更亲密点

user avatar

那必然是宝钗啊。

钗探志向相投,同病相怜,深恨自己是女儿身,不能出去做一番事业,只能看着家族衰落。

日常互吹:

菊花诗
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
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
金麒麟
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
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
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日常扎堆:

红玉听了,抽身又往四下里一看,只见那边探春宝钗在池边看鱼。红玉上来陪笑问道:“姑娘们可知道二奶奶那去了?”

只见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鹤舞。
……

但凡是集体活动,宝钗和探春大都是站在一起的。黛玉和探春的互动是很少的。

日常心有灵犀一点通:

说着又着袭人拈了一个,却是“拇战”。史湘云笑着说:“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我只划拳去了。”
探春道:“惟有他乱令,宝姐姐快罚他一钟。”
宝钗不容分说,便灌湘云一杯。
探春道:“我吃一杯,我是令官,也不用宣,只听我分派。”

哄的众人都知道了,忙又罚了一杯,恨的湘云拿筷子敲黛玉的手。于是罚了香菱一杯。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探春便覆了一个“人”字。宝钗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
探春笑道:“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
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这默契一笑真个“郎”情妾意,心有灵犀一点通,画面感十足。

论亲密无间,志同道合,钗探还在宝黛之上,可谓伯牙子期之交。

最后贴一段让人断章取义认为钗探关系不好的段落。

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但是根据上下章节来看,很明显,探春是认为自家做出自己抄家的事,丢脸到亲戚家了,对凤姐行事非常不满,并且为宝钗鸣不平。

尤氏只含糊答应。探春知他畏事不肯多言,因笑道:“你别装老实了。除了朝廷治罪,没有砍头的,你不必畏头畏尾。实告诉你罢,我昨日把王善保家那老婆子打了,我还顶着个罪呢。不过背地里说我些闲话,难道他还打我一顿不成!”
宝钗忙问因何又打他,探春悉把昨夜怎的抄检,怎的打他,一一说了出来。尤氏见探春已经说了出来,便把惜春方才之事也说了出来。探春道:“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又告诉他们说:“今日一早不见动静,打听凤辣子又病了。我就打发我妈妈出去打听王善保家的是怎样。回来告诉我说,王善保家的挨了一顿打,大太太嗔着他多事。”
尤氏李纨道:“这倒也是正理。”
探春冷笑道:“这种掩饰谁不会作,且再瞧就是了。”
user avatar

原文: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

划重点:如果探春仅仅只是不记得黛玉生日,确实不能说明探春和黛玉关系不好。她也有可能不记得别人的生日啊!

但是,原文是探春在不记得黛玉生日的同时,却记得宝钗的生日。而且,探春一口气说了一堆人的生日,只有宝钗不是贾家人,是表小姐。而同为表小姐的黛玉,却不在探春列举的人当中。因为先来后到的关系,黛玉在贾家过生日的次数,一定多于宝钗。

精明的探春只记得宝钗生日,却不记得黛玉生日呢,就算不能用来说明探春不喜欢黛玉,但至少可以说明探春很喜欢宝钗吧。

如果探春记得黛玉的生日,却不记得宝钗的生日。

黛粉:这还用说,探春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啊!

探春记得宝钗的生日,却不记得黛玉的生日。

黛粉:这能说明什么?不能说明探春不喜欢黛玉。

双标也不是第一次了,习惯就好了。

原文: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宝玉笑道:“说谎的是那架上的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

黛玉一面让宝钗坐,一面笑说道:“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可巧探丫头来会我瞧凤姐姐去,我也身上懒懒的没同他去。才将做了五首,一时困倦起来,撂在那里,不想二爷来了就瞧见了,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我嫌他是不是的写给人看去。”宝玉忙道:“我多早晚给人看来呢。昨日那把扇子,原是我爱那几首白海棠的诗,所以我自己用小楷写了,不过为的是在手中看着便易。我岂不知闺阁中诗词字迹是轻易往外传诵不得的。自从你说了,我总没拿出园子去。”宝钗道:“林妹妹这虑的也是。你既写在扇子上,偶然忘记了,拿在书房里去被相公们看见了,岂有不问是谁做的呢。倘或传扬开了,反为不美。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因又笑向黛玉道:“拿出来给我看看无妨,只不叫宝兄弟拿出去就是了。

划重点:这么一看,探春、宝钗、黛玉三人对闺阁礼法的态度都一样啊!

原文:然后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象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

袭人笑道:“他们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三姑娘看着怎么样?”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宝钗道:“真俗语说各人有缘法。他也再想不到他这会子来,既来了,又有老太太这么疼他。”

湘云又瞅了宝琴半日,笑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划重点:探春等人这里议论的,是姑娘们的相貌,不是为人。颜值高低,是相对客观的。探春说宝琴颜值大观园第一,包括宝钗都不如,怎么就涉及到她不是真正喜欢宝钗了?知乎经常有人说我不喜欢某某明星,但u1s1颜值真不错啊!知乎还经常有人说你不喜欢某某明星无所谓,但说ta丑就不客观了啊!湘云当着宝钗等人的面,说凫靥裘只配宝琴穿,别人包括宝钗都不配。湘云是真正喜欢宝钗,探春就不是了?

原文: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划重点:探春再不喜欢赵姨娘和贾环,那也是她亲娘亲弟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