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的冷香丸有什么深意?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冷香丸,这可真是一味奇妙的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药方的本身,更像是作者曹雪芹为我们精心调配的一种带有深刻寓意的象征。要说这冷香丸的深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一点点掰开了说。

首先,最直观的,冷香丸是用来治病,具体来说,是治薛宝钗的“热毒”。宝钗是什么人?她是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女子。她总是那么稳重、端庄、识大体,好像一块温润的白玉,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和毛病。可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人,却有着“不离不弃,凡鸟从やん”的“热毒”。这“热毒”是什么?它不是普通的疾病,而是藏在她骨子里的某种东西。

咱们再细看看这冷香丸的配方:冷香丸顾名思义,有冷,也有香。它以白鱼的鳞、鸷鸟的翅、凤凰的粪和白雪这四种“至阴至寒”的物件组成,再配以“十二月朝晨清晨露水”,然后“春融香藏,夏融香泄,秋融香清,冬融香暖”,最后“炼成太虚仙灵所制,方得无碍”。

这里面的“至阴至寒”就很有意思了。白鱼,鱼在水中游,本就属阴;鸷鸟,凶猛的鸟,翅膀能使其翱翔高空,也算是一种冲天的劲头,但终究是禽类,离地气也近;凤凰的粪,凤凰乃祥瑞之鸟,其粪岂能是凡品?但粪便终究是排泄物,带有“秽”的意味,而白雪,更是纯粹的寒冷。这四样东西放在一起,用现代的医学眼光来看,简直是匪夷所思,但作为药引,它的寓意就太丰富了。

你想啊,宝钗身上的“热毒”,与其说是生理上的病,不如说是她性格和处境的一种体现。她太过于理性,太过于压抑自己的真性情,总是按照一套社会规范来要求自己。她学识渊博,懂得人情世故,甚至能说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带有功名利禄色彩的话。这种追求“好处”的“热”,被她用极致的理智和克制去“压”着,就变成了“热毒”。

而冷香丸,这个用极寒之物制成的药,正是她用来压制自己内心“热”的一种方式。她仿佛一直在服用这种“冷香丸”,用一种冰冷、纯净、甚至带点“禁欲”的姿态来约束自己,不让自己过分的“热”外露,不让自己有丝毫的“不轨”。这药,与其说是治病,不如说是她自我保护、自我压抑的一种象征。

再看这“十二月朝晨清晨露水”。露水是什么?它是自然凝结的精华,是清晨最纯净的时刻。每一天的露水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也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季节的更替。这暗示着宝钗的生活,也是循规蹈矩,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从不逾越。她的生活就像是被这露水浸泡过一样,清冷而有规律。

更有趣的是“春融香藏,夏融香泄,秋融香清,冬融香暖”。这说明这药是根据四季来调整药效的。春天,万物生长,阳气初生,药就藏;夏天,阳气最盛,药就泄;秋天,阳气渐收,药就清;冬天,阳气潜藏,药就暖。这暗示着宝钗即使在最热烈的时候,也能保持冷静,甚至能让自己的“热”变得“清”和“暖”。她懂得如何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策略,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去理智。

然而,这“冷香丸”真的能解决她的问题吗?我倒觉得未必。它压制了“热毒”,但这份“热毒”压抑得太久,是不是反而会积郁成疾,或者在某个时刻爆发得更厉害?宝钗最终没能嫁给贾宝玉,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她这种过于“冷”的性格,是不是让她错过了真正的情感?她太追求“得体”,太懂得“规矩”,反而让自己失去了一些本真。

从更深的层面讲,冷香丸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女性就应该像宝钗一样,温厚贤淑,克制隐忍,不能有太多的“出格”之处。如果女性表现出过多的热情和追求,就会被认为是“热毒”,需要被“冷香丸”来“压制”。这是一种对女性天性的压抑,是一种对女性自由发展的阻碍。宝钗的“病”和她的“药”,其实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缩影。

而且,这冷香丸的名字也极具玩味。“冷”和“香”,本是有些矛盾的。寒冷的东西,通常不带香味,而香味往往与温暖、热情相关。冷香,是一种不寻常的香,一种冰冷的、带着距离感的香。就像宝钗,她本人也带着一种疏离感,她的“香”并非那种扑面而来的温暖,而是一种淡淡的、需要细细品味的清冷。

所以啊,这冷香丸,它不仅仅是一味药,它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象征。它象征着宝钗压抑的天性,象征着她对世事的理智和克制,象征着她为了适应社会而自我“炼制”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自我压抑可能带来的局限和悲哀。它让我想起一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也许,极致的“冷”和极致的“藏”,最终也无法让一个人真正获得圆满。这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味其中的复杂和辛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什么深意,就是父母坐胎行房时吃着淫药,所以生的孩子胎里带热毒,明写就把家大人揭了丑了,于是来了个侧写,跟写平儿白天泼水是一个路子。

红楼梦用笔繁复不假,但不是有的没的都往上安,更没带过什么反帝反封建的私货,语文老师怎么编排的鲁迅,狗血家们怎么编排的雪芹,红楼的成就和笔法,过去的俞平伯现在的什么丽娟看得清楚评的中肯,别的多半自家腹胀合开几副归脾丸吃吃为妙。

明清两代淫药极盛,小说也描写过不少,像什么烧吊子里煮黑芋块,那就是盐炒黑附子,玉屑仙露调蜜搓团,无非服石的变种,矿物质类加点天然色素熬一熬就成了红丹铅药,这些玩意吃了浑身燥热,除了不脱难受还卡裆里硬橛橛,行房生孩子不傻半乜,所以地主家常生傻儿子不是编排,是实有其事。

为什么吃这生孩子傻,这东西或是本身大热或是大寒能激人的本热,不是说喝敌敌畏才有毒,人是恒温动物,使你不能保持恒温的都是毒,热毒是火,火克金不能生水,而脑为髓海,海都空了孩子能怎么样,现代人你说他不信科学,他要孩子前不戒烟,就有机会生孩子脑积水,烟是火头,吸烟也是火毒克金不利水,在自身上验就是阳萎,在胎儿身上验即脑空,无脑不行身体必得抽填东西,孩子就脑积水,孩子妈羊水相应的少,这个可去找医院产科细心人问是不这样。

现代西方医学讲人是先有心脏,那是他的说法,道医讲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乾坤父母给你的是一片水,水里裹着两骨朵,长出两叶是为左肾右肾,左藏先天水右藏命门火,左阴右阳,所以补肾阴叫左归丸,补肾阳用右归丸。

人就是个水火,两肾长全了是后天大水立定脚地,大水定了,水中再生火,故此时再长心,所以西医这时听诊就有了心音,他以为是先长心脏才有音,那支撑心脏的是啥他不管。

胎里带热毒就先伤了肾水,必然失志,宝姑娘住屋像雪洞是先天的性,她劝人上进也不是真劝,她自己看得门清,金银镯子自己戴都嫌沉么,但家日子得过,故有一劝,这一劝也是平日劝惯了她哥,打这来的,她确实也不是贪恋宝二奶奶这牌位的人,这种人爱谁也爱不多深,她跟黛玉不一样。她胳膊肥就是水象,没长成大头孩子就不错,但这病不好治,冷香名目好听,用药思路无非是胡僧日完淫娃为了让屌落下去灌的那碗冷水应在下辈人身上。

user avatar

冷香丸确实大有玄机,原文和脂批均欲说还休,虽未明言此丸影射何物,但其制作之法,却仍然透露出了真相。

本文是应一些读者邀请,以专门解读“冷香丸”,因专栏中章回有序,特放在此提问下,待时机合适,仍会收入专栏之中,特此说明。只是我有些担心,“冷香丸”之真相,是颇为吓人的,大家须得做好一些心理准备才是。

冷香丸的制作,极为费时费力,宝钗食之,既能压制“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还能让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异香,真不知羡煞如今多少女儿家,香奈儿迪奥这等香水奢侈大牌,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如若现在各大专柜真有卖“冷香丸”的,说不得多少女子,就算拼上几月工资,也得买上几丸来尝尝。

诸位女士,我说的可对?

原文第七回摘录:......(癞头和尚)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制作冷香丸,除了四色花蕊、四令霜露雨水之外,顶顶重要的,便是癞头和尚给的这包药引子。

脂砚斋说他知道这包药引子的来历,“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批语中出现了好几个重要词汇,“放春山、灌愁海、太虚幻境空灵殿”等等。

这几个地方,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曾出现过,乃是全书首席大佬警幻仙姑所居之处。

如果要评选红楼最重要的章回有哪些,毫无疑问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定会榜上有名,金陵十二钗判词判曲皆出于此,端是无比重要。

这包药引子正是癞头和尚自太虚幻境中带来的仙药。所以,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冷香丸”是不可能出现在商场专柜里的。

言归正传,既然药引子来自太虚幻境,那么我们就得看看第五回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五回原文摘录,这一段极重要,请大家定要细读:

......(贾宝玉先看了各钗判词,接着随警幻进入仙宫房间)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甲戌侧批:好香!】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甲戌侧批:隐“哭”字。】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甲戌侧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宝玉称赏不迭。

警幻房内,有三件奇珍。

一曰群芳髓,乃是一种焚香,是山川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脂批特评一词:好香!

二曰千红一窟,是为茶水,乃是“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冷香丸原料中,正是需要搜集四令节气中“雨、露、霜、雪”等水物,与此茶制法如出一辙。脂批之意,“千红一哭”!

三曰万艳同杯,乃是酒水,是以“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冷香丸的另一主料,却正是四季鲜花的花蕊,与“万艳同杯”中的“百花之蕊”为同一物事,脂批另又有点评“万艳同悲”!

看到此处,想必诸位已是知晓,冷香丸的两味主料,正是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

而原文中癞头和尚“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此异香扑鼻的药引,正是那产自太虚幻境,脂批点出“好香”的群芳髓。

“群芳髓”此名,看之像是在说百花之精,只是为何作者要把此物名称,写得这么惊悚和残酷呢?

因为,此名乃是作者有意为之。

那么,“群芳髓”,它究竟是个什么物事呢?如此命名,作者是想表达出什么意思呢?还有,为何“群芳髓”竟是这等奇香扑鼻呢?

这几个问题,红楼作者其实是给出了答案的,而且,答案就在原文之中.....

如果害怕,作者君建议您到此打住,不看下文,速速离开。

......

......

......

......

......

......

好吧,看来您是真的想知道真相,那就继续。

自从第五回出现“群芳髓”后,后文就再未提过这个名字。

直到第七十八回,作者才给我们揭开了真正的答案。

这一回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贾宝玉为林四娘所作姽婳词为: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难先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

关于《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的解读,之前我的专栏中已有专文解析,评论中很多读者说看得双目含泪,作者君也不知说什么好,此处也就不再赘述了。

宝玉此词中,明确点明了一句“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骨髓香”的典故,又出自江阴抗清后,一无名女子于江阴城墙上所题,极为著名的一首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以上诗中之香,是“群芳髓”中的“异香”,“群芳髓”又是“冷香丸”之药引,所以,“冷香丸”中的香味是何香?大约也不用我明言了。

再看“冷香丸”中两味主料,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再加上“群芳髓”作为药引,这“冷香丸”所需之原料,正是天下万民之骨髓和泪水,它所影射的,是改朝换代之际,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明清战争。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前,秦可卿先是带他去上房内间就寝。

第五回原文摘录:......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甲戌眉批: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燃藜图》,“燃藜”者,通“燃黎”也,作者乃是影射黎民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因此宝玉“心中便有些不快”,脂批也批注:“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呃,这里要说道一下,启功先生考证这图有典故,是讲神仙劝读的故事,典故出自“刘向别传”。

我倒是好好去查了查这个“刘向别传”,发现这本书现今并不存在,也不知启功先生是从哪里找到这个“典故”的。没其他意思,只是阐述事实。

但在《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六.妖异部二》,《王子年拾遗记》中,却对刘向燃藜此事有详细记述。

史料摘录:......刘向校书天禄,专精不倦,假寝弥时。有人植青藜之杖,时夜已暗,乃吹其杖端,炯然火出。因以照向,则户内如灯烛也。向与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如目见焉。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

刘向这番燃藜对话本意,“言三代已前帝王兴亡之事......及说阴阳运数起灭之兆”,乃是指帝王兴亡、改朝换代之事。《五行洪范》,即“洪范九畴”,是为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九条根本大法。

所谓燃藜神仙劝人读书的解释,实为臆断。

再有第七回原文摘录:......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甲戌双行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甲戌侧批:“梨香”二字有着落,并未白白虚设。】

第一条脂批中的黄柏,是味中药,苦味与黄连有一拼,用它煎汤,人喝了怕是要苦出泪来,而偏偏服用冷香丸,却得用此黄柏汤。

此苦味,正是“冷香丸”指代的战争,给黎民百姓造成的无尽痛苦。

脂砚斋还特意提醒“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有同者”,意思是悲苦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十二钗,而是天下皆同,意指万民百姓。

第二条脂批也很有深意,特意讲了一个词“梨香”,指宝钗所住之地“梨香院”,“梨香院”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以后空了也可为大家解读一番。此处只是告诉大家,“梨香”乃是“背井离乡”中的“离乡”。

此处亦是影射“冷香丸”所代表的战争,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宝姐姐在红楼一书中,在某些特定情节里,确有影射清廷之意。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服用一丸用群芳髓、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制成的“冷香丸”,是在影射清廷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动战争,并给大明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但是,正如我前文所讲的“情”“事”双线解析法,薛宝钗的人物角色,主要还是写“情”,红楼开篇就讲了“大旨谈情”。

只有在作者需要用她来“喻事”时,才会用某种情节或道具,来影射作者所要表达的重大事件或观点。

因此,宝钗身上的“写情”与“喻事”,一定要分开来看,否则只会让人越看越糊涂。

“情”与“事”在宝钗身上的交替闪现,给宝钗的人物身份一种割裂感。这正是我前文所讲到的,初稿作者作书本意是纪念过往并悼明为主,而改稿的创作团队却是借红楼表达自身观点为主,免不了在原有人物身上,使用影射、比托等手法。而这,也正是红楼的复杂之处,也是千万人读红楼,却有千万种理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罢,“冷香丸”的解析,到此也就差不多了,我想现在商场专柜就算有白送“冷香丸”试用装的,也不大会有人想要了吧。玩笑话。

那么,再见!

祝大家双节愉快!

最后,红楼的完整解读,在下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