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红楼梦》里的雪雁?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人物群像中,雪雁或许不像宝黛钗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王熙凤那样叱咤风云,但她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存在感,成为读者心中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评价雪雁,不能简单地用“丫鬟”二字概括,她更像是一位低调的守护者,一位心思细腻的旁观者,在曹公细腻的笔触下,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富有层次的灵魂。

初见雪雁,她已是林黛玉在荣国府的贴身丫鬟。黛玉初到贾府,身娇体弱,又寄人篱下,心中的敏感与孤寂是旁人难以体会的。而雪雁,这位来自姑苏的小姑娘,承载着林家老太太的托付,也背负着照顾黛玉的重任。她不像紫鹃那样与黛玉有着更深的渊源,也没有紫鹃那般直接的担当和伶牙俐齿,她的存在感更像是一层柔和的底色,默默地衬托着黛玉的孤高清绝。

雪雁的“忠”与“慎”,是她最突出的品质。她跟随黛玉,形影不离,无论是在潇湘馆的寂寥,还是在怡红院的喧嚣,她总是安安静静地守候在黛玉身边。她的忠,并非愚忠,而是源于对黛玉的真心怜惜和责任感。当黛玉身体不适,她会及时奉上汤药,轻声安抚;当黛玉心烦意乱,她会默默地递上帕子,眼神中流露出关切。她的慎,体现在她言行举止的谨慎。她很少主动发表意见,更不会像其他丫鬟那样参与到贾府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她懂得自己的身份,也懂得如何在这个大家庭中生存,她的沉默和观察,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一种对黛玉的周全考虑。

雪雁的“巧思”和“体贴”,则让她在平凡中闪耀。她不像紫鹃那样直接地为黛玉谋划,但她的心思却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她会记住黛玉的饮食习惯,准备她喜欢的点心;她会留意黛玉的情绪变化,适时地调节气氛。在一次送饭的场景中,她小心翼翼地捧着食物,生怕惊扰了黛玉,那一幕的画面感极强,展现了她对黛玉的体贴入微。甚至在一些被忽略的细节里,也能窥见她的心思。比如,她可能会默默地为黛玉整理好零散的书本,或者在天气变化时,提前为她准备好薄衣。这些微小的动作,恰恰是她对黛玉关爱的一种无声表达。

雪雁的“成长”与“变化”,也随着剧情的推进而显现。最初的她,或许只是一名普通的丫鬟,带着姑苏的乡音和懵懂。然而,随着在贾府的历练,她逐渐学会了察言观色,也渐渐明白了人情世故。她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和善良,但身上也多了一份沉稳和懂得。尤其是在黛玉生命末期,雪雁的陪伴和照顾,更是体现了她对黛玉深厚的感情。当紫鹃为了黛玉的病情奔波劳累时,雪雁也在一旁默默地分担,她的存在,给予了黛玉最后的温暖和慰藉。

我们可以从几个具体的场景来深入理解雪雁:

黛玉初进荣国府: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雪雁的出现是黛玉身边少有的熟悉面孔之一。虽然她不像紫鹃那样能与黛玉直接交流情感,但她默默地陪伴,提供着基本的生活照料,这种稳定感对于敏感的黛玉来说弥足珍贵。
潇湘馆的日常:在潇湘馆,雪雁的职责是照顾黛玉的起居饮食。她会细心地为黛玉烹调羹汤,打理衣物,并时刻留意黛玉的身体状况。当黛玉因为诗书伤感或身体不适时,雪雁会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或是递上一杯温水,她的存在就像一处柔和的光晕,包围着黛玉。
宝黛之间的微妙情感:雪雁作为黛玉身边的丫鬟,也间接见证了宝黛之间那些细腻而又无法言说的情愫。她不会主动去揣测或议论,但她敏感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一些微妙的细节。她可能会在宝玉来看望黛玉时,主动回避,给两人留出独处的空间,这既是尽职,也暗含着对黛玉心意的尊重。
黛玉病重时:在黛玉生命走到尽头的那段日子里,雪雁的坚守和照料尤为感人。她跟随黛玉经历了最后的时光,默默地承受着失去的痛苦,同时又在尽力地照顾好黛玉。她的眼泪,她的不安,都真实地反映了她对黛玉的依恋和不舍。

雪雁并非主角,她的戏份不多,但她却不是一个“背景板”式的人物。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角色。曹公通过对雪雁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下,普通人家的丫鬟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她们的生存之道,以及她们身上闪烁着的人性光辉。雪雁身上有一种“静水流深”的美感,她不张扬,不喧哗,但她的存在却让《红楼梦》的世界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总而言之,评价雪雁,我们应该看到她身上的“忠厚”、“善良”、“体贴”、“谨慎”以及在平凡中展现的“坚韧”。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用她最真诚的陪伴,最细致的关怀,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忠诚与情义。她就像一株在角落里静静绽放的野花,虽然不被人瞩目,却散发着淡雅而持久的芬芳,为《红楼梦》的伟大增添了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她的故事,也是在提醒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那些默默付出、低调守护的人,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雪雁紫鹃,两个人的名字均暗示了黛玉的遭遇,一个是讲黛玉孤鸿离族,飘零客居,一个说她杜鹃啼血,为情而死。有许多人认为这里也暗示了两名丫鬟的结局,说得都极有道理。黛玉死后,紫鹃悲愤抑郁而亡,雪雁孤苦伶仃,扶灵南归。六十二回,黛玉行令: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曹公几乎句句都是铺垫雪雁结局,如此推断,雪雁和紫鹃一样,必是忠仆,断不会如续书所说,在黛玉濒死之际,还去帮着糊弄宝玉,配什么小子。


雪雁十岁时跟着黛玉从南边来,是当之无愧的大丫鬟,后黛玉有了紫鹃服侍,两人身份并不差等,因后者年纪成熟,且更熟悉贾府,雪雁便退了一步,成为紫鹃副手,黛玉待紫鹃日益亲密信任,雪雁却无不服不忿,反对紫鹃十分敬服,任其调遣。黛玉探宝钗,雪雁来送手炉,却说"紫鹃姐姐怕冷,使我送来的。"真是实话实说,毫不居功。黛玉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里黛玉是假意调侃雪雁实为奚落宝玉,却无意中抬了紫鹃落了雪雁的面子,但雪雁不言不语,安然受了。后文接着又说:黛玉用完饭,雪雁等三四个丫头已吃了饭,进来伺候。话极少,只做事,一个单纯、心宽,忠心又谦逊随和的小丫鬟跃然纸上。


黛玉和湘云睡醒,紫鹃雪雁进来服侍,雪雁无话。宝玉脸被烫伤后,黛玉一日午后和紫鹃雪雁做针线,雪雁依然无话。三十五回,鹦鹉(此处是真鹦鹉)叫雪雁给黛玉打帘子,紫鹃和黛玉说说笑笑,雪雁依然无话。同雪雁一起从南边来的王嬷嬷也话极少,表现出林府比起贾府对下人要求的不同,必然是口舌严谨,不追求存在感,多做少说。这点应是好事,也因为雪雁的这份本分,让她只知闷头做事,不擅体察人情,比起紫鹃来似有点欠缺。六十四回里,黛玉写了五美吟,让雪雁带着两个婆子,拿着菱藕瓜果,准备祭奠。雪雁和宝玉说起此事,表示“连我也不知何故”。黛玉寄居亲戚家,是个敏感多思的性子,更需要亲人式的温言抚慰,时时开导劝解,这是紫娟的长处,雪雁长不在此,不是雪雁的过错。


加上这处,前八十回里雪雁仅有两处台词长一点。五十七回,雪雁从王夫人房里取参回来,见宝玉在院子里发呆,觉得这里太冷,对方偏又犯了呆病,便过来问他。宝玉之前因听紫鹃称黛玉不让丫鬟与宝玉亲近,心有怨怼,便朝她表达不满。雪雁以为宝黛又吵架,只好先回屋,却见黛玉在睡觉,知道自己想茬了,便问是谁给宝玉气受。先是看不下宝玉在冷地发呆,又担心这里有人给他气受,至于自己莫名其妙的挨了宝玉的埋怨,并不放在心上,性子好又良善。


中间还插叙了一段雪雁和紫鹃讲自己婉拒赵姨娘借袄的事,既要拒了对方占便宜,又要全了礼节,还得逻辑周密,雪雁的应对十分得当。


故雪雁有雪雁的伶俐,紫鹃有紫鹃的聪慧,红花绿叶,相辅相成,方有这段静谧雅致,和谐安适的潇湘馆时光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人物群像中,雪雁或许不像宝黛钗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王熙凤那样叱咤风云,但她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存在感,成为读者心中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评价雪雁,不能简单地用“丫鬟”二字概括,她更像是一位低调的守护者,一位心思细腻的旁观者,在曹公细腻的笔触下,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富有层次的灵魂。初见雪.............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群像中,李纨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如同一株被精心栽培却被囿于庭院中的素净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同时也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局限与无奈。要评价李纨,我们需要从她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在家族中的地位、她的人生选择以及其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身世背景:命.............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芳官,得先摆正一个心态:她不是林黛玉,不是薛宝钗,不是王熙凤,甚至也不是袭人晴雯那样在主子身边举足轻重、命运与主人紧密相连的丫鬟。芳官更像是一抹亮丽却也带着一丝孤寂的色彩,点缀在贾府这座庞大而华丽的戏班子里,她的命运,更像是那个时代底层女性普遍命运的一个缩影,只不过她多了一层在戏.............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因为晴雯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扎眼”了,太不走寻常路了,太有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尖锐”,像是藏在棉布里的一根刺,不小心碰着了,就会疼一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刺扎得有道理。首先,咱们得说晴雯这个人,她就是一副“天.............
  • 回答
    最近,关于网红团队和“猫住”想用5000元买下宠物店里所有猫咪的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咱们普通人看了这事儿,心里都是啥滋味。首先,这事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冲击力太大了。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宠物店.............
  • 回答
    1819赛季英超第17轮的这场双红会,是利物浦在安菲尔德主场以3比1的比分击败曼联的经典战役。这场比赛,不仅是积分榜上的重要较量,更是两支宿敌之间恩怨情仇的又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利物浦的表现:主场龙的统治力与关键先生的爆发利物浦在这场比赛中,展现了他们作为主场龙应有的气势和统治力。从比赛伊始,红军就.............
  • 回答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的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大家族主母的特质,既有维护家族秩序的责任感,也有受时代局限而产生的局限性。一、 作为封建大家族的合格主母:维护秩序与家族利益 稳定家族的支柱: 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贾珍,作为《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当家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得从他身上撕扯出几个截然不同的面向,然后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出这么一个荒唐又可悲的封建大家族掌舵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贾珍“顶天立地”地扮演着一个家族的“宗主”角色。他是宁国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承担.............
  • 回答
    贾政这个人物,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意思、能让人品出很多味道来的节点。要评价他,可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他的复杂性,恰恰是曹雪芹艺术功力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贾政身上有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典型烙印。他是个正统的读书人,信奉.............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焦大,那可真是个奇葩中的奇葩,活脱脱的社会百态缩影。别看他是个老仆人,但在这红楼大观园里,他可不是个简单的“背景板”,而是自带 BGM 的狠角色。首先,咱们得说他那张嘴,简直是浑不吝的典范。平日里,他醉醺醺地在石头上坐着,手里拿着酒壶,张嘴就骂街。这可不是一般小人物的撒泼打滚,他骂的是.............
  • 回答
    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红楼梦》87版电视剧的结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并非简单地照搬原著的悲凉,而是以一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方式,将那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绝望,渲染得淋漓尽致,也为整部剧画上了一个既忠实于精神内核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句号。首先,我们要理解87版《红楼梦》的.............
  • 回答
    要评价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续作,这绝对是个绕不开,也值得细细说道的话题。毕竟,原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曹雪芹的笔触留下了太多未竟的谜团和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部续作,无论写得如何,都会自带光环,也自带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刘心武先生的续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试图.............
  • 回答
    小戏骨栏目翻拍87版《红楼梦》这件事儿,真真是搅得网络上腥风血雨,口碑两极分化,让人一边倒地觉得不过瘾,又一边倒地觉得触目惊心。要说评价,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定性。首先,从“致敬”和“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87版的《红楼梦》在很多人心.............
  • 回答
    李少红导演的2010版《红楼梦》,说实话,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挺复杂的存在。它就像一道摆在你面前的大菜,食材都是顶级的,烹饪手法也算别出心裁,但吃下去的味道,却有人赞不绝口,有人皱眉摇头,甚至还有人觉得寡淡无味。这大概也是这部作品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咱们先从好处说起,因为李少红毕竟是.............
  • 回答
    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一份详细的梳理与探讨“癸酉本”《红楼梦》是近年来在红学界和爱好者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脂砚斋评点本,因其在庚申本、甲戌本等早期抄本之外,提供了更多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评点信息,以及一些前所未见的异文、篇章结构调整等,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要评价癸酉本,需要从多.............
  • 回答
    王蒙先生“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的说法,确实触动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蒙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家、评论家,他对《红楼梦》的推崇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其出发点是高度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他将《红楼梦》视为中国古.............
  • 回答
    评烽火戏诸侯摘抄《红楼梦》描写事物之句说起烽火戏诸侯,这位网络文学界的“大神”,他的作品,尤其是《雪中悍刀行》,以其宏大的格局、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无数读者,也让他在网文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偶尔在微博等平台,分享自己对《红楼梦》中描写事物句子的摘抄,这一行为,在我看来,颇有趣味.............
  • 回答
    《红楼梦》中贾兰的结局,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死亡”或“功成名就”的落幕,但通过多处细节的暗示和作者的笔调,我们可以勾勒出他最终的人生轨迹。要评价贾兰,则需要将其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审视他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他身上所承载的家族命运。贾兰的结局:在风雨飘摇中寻得一线生机贾兰,作为贾赦之子,贾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