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红楼梦》87版电视剧的结局?

回答
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红楼梦》87版电视剧的结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并非简单地照搬原著的悲凉,而是以一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方式,将那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绝望,渲染得淋漓尽致,也为整部剧画上了一个既忠实于精神内核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句号。

首先,我们要理解87版《红楼梦》的结局处理,其核心在于“意境”的营造,而非事无巨细的叙事。原著的结局部分非常精炼,充满了暗示与留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87版电视剧,在王扶林导演的带领下,深谙此道,将这种留白转化为了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穿透力的画面语言。

黛玉之死:

87版电视剧对黛玉之死的描绘,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只有一种近乎仪式化的平静与萧索。当宝玉得知林妹妹“已经好了”的假消息,欣喜若狂地冲回潇湘馆时,等待他的,是已经奄奄一息的黛玉。画面聚焦于黛玉的脸,她的眼神中没有怨怼,没有不甘,只有一种超越生死的了然。那微微颤动的睫毛,那被风吹动的窗帘,都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宝玉赶到之前,黛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并没有沉溺于“金玉良缘”的打击,也没有纠结于宝玉的到来与否,而是焚稿。那把熊熊燃烧的火,既焚去了她呕心沥血的诗稿,也仿佛烧去了她一生所有的情思、执念与遗憾。当宝玉扑进房间,看到那已然熄灭的火苗和倒在地上的黛玉时,他撕心裂肺的“林妹妹”一声呼唤,仿佛将整个潇湘馆的悲凉气氛推向了顶峰。这场戏的处理,极大地发挥了演员的演技,陈晓旭将黛玉那份病态的柔弱、超凡的脱俗以及临终的宁静,演绎得丝丝入扣,让人心痛欲绝。

宝玉出家:

宝玉的出家,是《红楼梦》最为核心的悲剧结局之一,也是87版电视剧着力刻画的关键节点。相较于原著的“茫然”、“痴”和“不忍”,电视剧通过一系列事件的累积,将宝玉内心的幻灭感逐步推向极致。

从黛玉的死,到宝钗的成婚,再到家道的败落,宝玉经历了巨大的精神冲击。他从一个在女儿堆里寻乐的顽童,逐渐看到了“皮骨不存”的现实。尤其是看到被抄家的景象,那些他曾经熟悉和珍爱的物件,那些代表着贾府辉煌的痕迹,都化为乌有,这对于他来说,无异于一场彻底的幻灭。

电视剧在处理宝玉出家时,并没有直接描绘他如何抛下一切,而是通过一种“顺理成章”的方式,将他的选择置于一种宿命般的氛围中。当他看着自己的家变成“雪洞”,看着自己的人生导师茫然无措时,他身上那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痴”与“狂”,最终导向了对红尘的彻底否定。

最为精彩的莫过于宝玉离家出走那一幕。他身披大红僧袍,头戴金冠,眼神空灵,站在雪地里,接受着茫茫风雪的洗礼。这幅画面,正是对“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最好注解。他不是因为 quelconque 个人恩怨而出家,而是看透了人世间的虚幻与无常,选择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他的“出家”,与其说是抛弃,不如说是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坚守,是一种对肮脏现实的抗争。当他与他的父亲宝钗告别时,那种平静而又决绝的眼神,是对亲情、爱情乃至整个尘世的了断。

宝钗的命运:

电视剧对宝钗结局的处理,也同样留有余味。虽然宝钗成功嫁给了宝玉,实现了“金玉良缘”,但这份婚姻并没能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宝玉的出家,将她置于一个孤独无依的境地。电视剧并没有过多描绘宝钗婚后的生活细节,而是通过一些侧面的镜头,如她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或者看着窗外若有所思的模样,来暗示她的孤独和失落。

相比于黛玉的直接悲剧,宝钗的悲剧是一种更隐晦、更具现实感的悲剧。她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维系家庭,去感化宝玉,但最终还是无法挽回宝玉的精神世界。她的“金玉良缘”,在宝玉的出家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电视剧通过对宝钗眼神和神态的捕捉,展现了她内心的苦楚和无奈,那种“枉自嗟呀”的愁绪,也成为了87版结局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部分。

总结:

87版《红楼梦》的结局,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它对原著精神内核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悲剧美学”的深刻理解。它没有滥用煽情,而是通过含蓄的画面、精湛的表演和恰到好处的配乐,将人物的命运,时代的变迁,以及人生的无常,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宏大悲剧意境。

它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悲剧并非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那份深入骨髓的孤独、无奈和幻灭。宝玉的出家,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对精神纯粹性的追求;黛玉的离去,并非是对爱情的背叛,而是对生命真诚的最后告白;宝钗的落寞,并非是婚姻的失败,而是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

87版电视剧的结局,它没有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引人深思。它留下的,是那种挥之不去的怅然若失,是对人生、情感、命运的无尽追问。这种留白和意境,恰恰是《红楼梦》最动人的地方,也是87版电视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让我们在看完之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盛世的繁华与衰败,一个时代的悲歌与挽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符合曹公的本意,但没有逻辑,也不符合清代的现实;

电视剧最后的几集,始终没有解释清楚一个问题,贾家到底犯了什么罪,会“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来大致统计一下

贾赦有两条罪:

强取石呆子古扇,这件事上贾赦是从犯,按清代的惯例会革职入狱,但不会被抄家;

结交平安州外官,这件事就是个添头,不会单独论罪。

贾政一条,外任亏空;

清代除了雍正朝,屁事都没有;雍正朝的处理方法是集体凑钱赔上,赔不起的皇帝会和官员协商分期处理,只有长期消极对待,且出现了转移资产的官员,才会被抄家,比如曹家。贾政外任不过一年多,能有多大的亏空?赔上就是了,不至于抄家,更不会判刑。

贾珍,鸡零狗碎的事情比较多,但是真正要紧的是收了江南甄家转移来的资产,雍正朝的处理方法是赔钱,有革职抄家的可能,但很少判刑。

贾琏要紧的有两条,一是放贷收取利息,二是接受甄家和史家的资产,雍正朝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革职+赔钱,抄家判刑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电视剧中,贾家其实真没干什么会让自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事情;尤其是贾政一支,他是贾贵妃和探春的亲生父亲,电视剧里元春并不是被废,探春又刚刚出嫁和番,在某种意义上,贾政代表了皇帝的体面。在贾政并没有什么实际罪状的前提下,不会被彻底打倒。

高鹗续书里对贾家结局的处理其实是妥当的,也是符合清代实际情况的。贾赦,贾珍两只在政敌的打击下暂时倒下,贾政靠着贵妃+探春的庇护暂时苦苦支撑;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家背后的势力也恢复过来,皇帝下旨荣宁两府复家,虽然被踢出上层社会,但面子上也过得去。

清代不比明代,对高级开国贵族十分宽容,除非谋反大罪,不会彻底败落的;比如鳌拜,康熙帝对其恨之入骨,但在康熙后期,还是对其后人加以封爵,乾隆朝时推念其功,恢复了其公爵身份。

清代以八旗制天下,教育皇子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复述先祖开国故事,对这些开国元勋的后人常加以照顾。哪怕是曹家这种包衣奴才,康熙朝时落下了巨大的亏空,皇位斗争中又站了八王一队,雍正都没立刻将其拿下,而是让他分三年还清亏空。

但是曹家呢?

非但没有用心还债,还在不断制造新的亏空,仅“人参贱卖案”一项,就被查出亏空近万两,再加上随后发生的御用丝绸质量问题,勒索驿站问题,转移家产问题,这才引得雍正帝勃然大怒,将其革职抄家。被抄家后的曹家,也没有彻底衰败,甚至还能雇得起奴仆,只不过后来曹家又不断作死,这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红楼梦》87版电视剧的结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并非简单地照搬原著的悲凉,而是以一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方式,将那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绝望,渲染得淋漓尽致,也为整部剧画上了一个既忠实于精神内核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句号。首先,我们要理解87版《红楼梦》的.............
  • 回答
    提起87版《红楼梦》,脑海中浮现的,早已不是简单的“经典”二字能够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集体的、深沉的、近乎虔诚的文化再现,一次对曹雪芹笔下那个宏大而精致的贾府世界的饱含深情的翻译。首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份“恰到好处”的美。这种美,不是当下流行的那种浮光掠影、矫揉造作,而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温润而.............
  • 回答
    小戏骨栏目翻拍87版《红楼梦》这件事儿,真真是搅得网络上腥风血雨,口碑两极分化,让人一边倒地觉得不过瘾,又一边倒地觉得触目惊心。要说评价,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定性。首先,从“致敬”和“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87版的《红楼梦》在很多人心.............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群像中,李纨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如同一株被精心栽培却被囿于庭院中的素净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同时也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局限与无奈。要评价李纨,我们需要从她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在家族中的地位、她的人生选择以及其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身世背景:命.............
  • 回答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的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大家族主母的特质,既有维护家族秩序的责任感,也有受时代局限而产生的局限性。一、 作为封建大家族的合格主母:维护秩序与家族利益 稳定家族的支柱: 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提起《红楼梦》里的鸳鸯,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在贾府如日中天时,一身泼辣爽利、忠心耿耿的英气女子。她不是那些温柔婉约的大家闺秀,也不是那些风情万种的姨娘小妾,她属于贾母身边最贴心、最得力的一个。要评价鸳鸯,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才能把这个人物的层次感勾勒出来。首先,是她的“精明”和“能干”。 鸳鸯.............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贾珍,作为《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当家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得从他身上撕扯出几个截然不同的面向,然后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出这么一个荒唐又可悲的封建大家族掌舵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贾珍“顶天立地”地扮演着一个家族的“宗主”角色。他是宁国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承担.............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袭人,真是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复杂人物。她出身不高,是个被卖入贾府的丫鬟,但却有着一颗精明强干的心,对仕途经济颇有见解,甚至比府里很多少爷小姐都看得透彻。刚进贾府时,袭人就像个普通的小丫鬟,本本分分地跟着贾宝玉,也伺候过史湘云。但她很快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她做事细致入微,对宝玉的关.............
  • 回答
    贾政这个人物,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意思、能让人品出很多味道来的节点。要评价他,可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他的复杂性,恰恰是曹雪芹艺术功力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贾政身上有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典型烙印。他是个正统的读书人,信奉.............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人物群像中,雪雁或许不像宝黛钗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王熙凤那样叱咤风云,但她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存在感,成为读者心中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评价雪雁,不能简单地用“丫鬟”二字概括,她更像是一位低调的守护者,一位心思细腻的旁观者,在曹公细腻的笔触下,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富有层次的灵魂。初见雪.............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焦大,那可真是个奇葩中的奇葩,活脱脱的社会百态缩影。别看他是个老仆人,但在这红楼大观园里,他可不是个简单的“背景板”,而是自带 BGM 的狠角色。首先,咱们得说他那张嘴,简直是浑不吝的典范。平日里,他醉醺醺地在石头上坐着,手里拿着酒壶,张嘴就骂街。这可不是一般小人物的撒泼打滚,他骂的是.............
  • 回答
    要评价王熙凤这个角色,可真是件费劲又有趣的事。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纸片人,而是浑身上下都写满了故事,让人又爱又恨,又怜又怕。咱们先从她最显眼的几个特质说起:1. 泼辣能干,管家的一把好手:这是王熙凤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她最能被世人记住的特质。贾府这么大,人又那么多,王熙凤往那一站,就跟个总司令似.............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芳官,得先摆正一个心态:她不是林黛玉,不是薛宝钗,不是王熙凤,甚至也不是袭人晴雯那样在主子身边举足轻重、命运与主人紧密相连的丫鬟。芳官更像是一抹亮丽却也带着一丝孤寂的色彩,点缀在贾府这座庞大而华丽的戏班子里,她的命运,更像是那个时代底层女性普遍命运的一个缩影,只不过她多了一层在戏.............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因为晴雯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扎眼”了,太不走寻常路了,太有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尖锐”,像是藏在棉布里的一根刺,不小心碰着了,就会疼一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刺扎得有道理。首先,咱们得说晴雯这个人,她就是一副“天.............
  • 回答
    要评价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续作,这绝对是个绕不开,也值得细细说道的话题。毕竟,原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曹雪芹的笔触留下了太多未竟的谜团和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部续作,无论写得如何,都会自带光环,也自带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刘心武先生的续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试图.............
  • 回答
    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身份的“揭秘”,在红学界乃至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评价他的这一系列论述,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看待:他提出的观点、论证方式、以及这些观点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刘心武的核心观点: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乱伦关系,并且是“情种”刘心武先生最广为人知也最具争议的观点,就是认.............
  • 回答
    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一份详细的梳理与探讨“癸酉本”《红楼梦》是近年来在红学界和爱好者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脂砚斋评点本,因其在庚申本、甲戌本等早期抄本之外,提供了更多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评点信息,以及一些前所未见的异文、篇章结构调整等,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要评价癸酉本,需要从多.............
  • 回答
    李少红导演的2010版《红楼梦》,说实话,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挺复杂的存在。它就像一道摆在你面前的大菜,食材都是顶级的,烹饪手法也算别出心裁,但吃下去的味道,却有人赞不绝口,有人皱眉摇头,甚至还有人觉得寡淡无味。这大概也是这部作品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咱们先从好处说起,因为李少红毕竟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