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红楼梦》里鸳鸯这个人?

回答
提起《红楼梦》里的鸳鸯,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在贾府如日中天时,一身泼辣爽利、忠心耿耿的英气女子。她不是那些温柔婉约的大家闺秀,也不是那些风情万种的姨娘小妾,她属于贾母身边最贴心、最得力的一个。要评价鸳鸯,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才能把这个人物的层次感勾勒出来。

首先,是她的“精明”和“能干”。 鸳鸯不是个简单的丫鬟。贾母年纪大了,身边离不开人伺候,这伺候的不仅是吃穿用度,更是精神慰藉。鸳鸯在这上面做得滴水不漏。她知道贾母的脾气,知道贾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贾母的吃食、药方,乃至贾母一天的起居安排,她都门儿清。别人可能只看到她陪着贾母说笑打趣,但背后是多少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日积月累的经验?她能把贾母那里打理得妥帖,这本身就说明她是个有头脑、有能力的人。在贾府这样一个大观园里,能得到贾母如此的信任,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其次,是她的“忠诚”和“孝顺”。 鸳鸯对贾母的忠诚,那真是无可挑剔。她把贾母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尽心尽力地伺候。甚至到了最后关头,面对权势的压迫,她也没有背弃贾母。这份忠诚,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在贾府这样势力错综复杂的环境里,显得尤为珍贵。她对贾母的孝顺,也不单单是物质上的奉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陪伴。想想看,贾母那么多人围绕,但真正能让她感到舒心、让她觉得有人在真心疼爱自己的,恐怕就是鸳鸯了。

再者,是她的“刚烈”和“有原则”。 鸳鸯身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她的这份“刚烈”劲儿了。当贾赦看上她,想让她做妾时,她没有像有些人那样,为了飞黄腾达而屈膝奉迎。她宁愿以死明志,也不肯玷污自己的名节,更不愿离开贾母。这份骨气,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她宁愿一头撞死,也不愿受这份委屈。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尊严,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

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的“纯粹”和“悲哀”。 鸳鸯的命运,也是那个时代许多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她虽然能在贾母身边得到一份尊荣,但她终究是一个丫鬟,没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对贾宝玉,那份带着一点儿无意识的情愫,又显得那么纯真。她喜欢宝玉的单纯,喜欢宝玉对她的好,但她也知道自己和宝玉之间的身份差异,所以并没有过多的逾越。当她最终选择以死相抗,那份纯粹和悲哀便交织在一起。她不愿成为权贵玩物的命运,也不愿成为家族联姻的牺牲品,她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来守护自己的清白和尊严。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值得说道说道,就是她身上那种“生活智慧”。 鸳鸯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并不是个笨拙的人。她能跟贾母说笑,也能跟宝玉打趣,更能跟王熙凤周旋。她知道在贾府这个大染缸里怎么生存,怎么保护自己。她不像晴雯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袭人那样善于笼络人心,她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虽然她的结局让人扼腕,但她在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生存智慧,也是值得肯定的。

综合来看,鸳鸯是一个非常立体、非常有魅力的角色。她身上既有小人物的无奈和悲凉,又有独立自主的坚韧和刚烈。她忠诚善良,精明能干,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她的死,是《红楼梦》里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也是对那个时代不公的一种无声的反抗。她不仅仅是一个丫鬟,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独立个体,她用自己的方式,在那个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每读到她,总会觉得既惋惜又敬佩。她就像一朵在污泥中盛开的荷花,虽然生命短暂,但却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红楼梦里凡是不爱宝玉的丫环我都高看一眼。

~~~~~~~~~~~~~开个玩笑。

曹公最讨厌才子佳人小说里那种出口就是之乎者也的丫环们。身为贾府首席丫环的鸳鸯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一个丫环的自我修养

首先鸳鸯不是文艺小清新,泼起来她可以是丫环里的凤辣子。

鸳鸯鹦哥珍珠琥珀,贾母给丫环起名的风格是朴实顺口不讲什么文采,大丫环鸳鸯也正是这种风格。贾府的丫环们都不通文墨,与常年在宝玉黛玉探春身边熏陶着的那些姐妹们相比,鸳鸯可能还要更“俗”一些,平时的语言风格就能看出来——也许有人会提《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没错,常年负责安排老祖母日常娱乐,鸳鸯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的,打牌行令也许都是高手,但那些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高雅”的娱乐活动,老少咸宜刘姥姥都能玩转的,绝不会多文艺。

市井的一面集中体现在和她嫂子吵架的那一段。

鸳鸯道:“这个娼妇专管是个‘九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奉承去的!”说话之间,已来到跟前。他嫂子笑道:“那里没找到,姑娘跑了这里来!你跟了我来,我和你说话。”平儿袭人都忙让坐。他嫂子说:“姑娘们请坐,我找我们姑娘说句话。”袭人平儿都装不知道,笑道:“什么话这样忙?我们这里猜谜儿赢手批子打呢,等猜了这个再去。”鸳鸯道:“什么话?你说罢。”他嫂子笑道:“你跟我来,到那里我告诉你,横竖有好话儿。”鸳鸯道:“可是大太太和你说的那话?”他嫂子笑道:“姑娘既知道,还奈何我!快来,我细细的告诉你,可是天大的喜事。”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一面说,一面哭,平儿袭人拦着劝。他嫂子脸上下不来,因说道:“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着牵三挂四的。俗语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脸上怎么过得去?”袭人平儿忙道:“你倒别这么说,他也并不是说我们,你倒别牵三挂四的。你听见那位太太,太爷们封我们做小老婆?况且我们两个也没有爹娘哥哥兄弟在这门子里仗着我们横行霸道的。他骂的人自有他骂的,我们犯不着多心。”鸳鸯道:“他见我骂了他,他臊了,没的盖脸,又拿话挑唆你们两个,幸亏你们两个明白。原是我急了,也没分别出来,他就挑出这个空儿来。”

对上这位“九国贩骆驼”的嫂子,如果是袭人可能会委屈地说不出话,如果是麝月(怡红院最佳辩手)会骂得更理性不至于留下当着矮人说短话的空当,鸳鸯这架却是吵得既俗又泼,市俗而不乏味,泼辣却存见识,“一家子都成小老婆”实在是骂得漂亮,干净利落地戳中痛脚。同样的下人吵架,芳官等人也够泼,但那是孩子气的闹,鸳鸯却透出更多阅历,虽仍是个少女却有了些管家妈妈的气质。

红楼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写丫环就是个丫环,她的气质不会超出人物本身的身份,但也有属于这个阶层的出色。市俗不等于庸常,鸳鸯才干出色,这种才干不是审美的而是务实的。

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鸳鸯姑娘,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他现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的那些穿带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诳骗了多少去呢!况且他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上好话儿,还倒不倚势欺人的。

李宫裁是红楼梦里月旦人物的高手。这一番品评,可作鸳鸯的正传。

贾母的衣食住行,私房财物,乃至娱乐休闲,都是由鸳鸯全权负责,她把这份工作做得无可挑剔。其实与帮主子谈恋爱和吟风弄月比起来,这才更像是丫环的本职工作。鸳鸯的特点,还在她只做好职权范围内的一切,没有更多的私心和野心。

鸳鸯是贾府最纯粹的丫环。

红楼梦的丫环形形色色。有人身是丫环心也被丫环束缚住了,比如袭人;有人从来不自觉自己是丫环,比如晴雯。鸳鸯则不一样,虽是家生了,丫环对她来说,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她把这份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却不显一丝奴气。“敢驳老太太的回”或许有些是因为她们主仆相得,鸳鸯的志气在于,她不想做的事谁也强迫不了。

邢夫人说鸳鸯“素日志大心高”,“金子终得金子换”所以有机会做姨娘,但她错看了鸳鸯的为人。心高志大不错,但鸳鸯的志向还真不是姨娘,别说不做贾政的姨娘,宝玉贾琏的也不会做。抗婚时说的那个誓,不只是迫于贾赦的挤兑,也是她的真实想法。

鸳鸯有没有恋着宝玉或者贾琏?

贾府的丫环很容易爱上宝玉,但别人眼中凤凰似的宝二爷,在鸳鸯眼里一直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宝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

细谙这里人物的情形,就是一个年长的大姐看着弟弟孩子气的胡闹哭笑不得,比较一下金钏是怎么吃香雪润津丹的。誓绝鸳鸯偶的一回,鸳鸯和袭人平儿在园子里商量对策被宝玉偷听了去,宝玉到后鸳鸯的表现是伏在石头上装睡,如果心底有着暧昧,可能不是这样的表现。

鸳鸯与贾琏的关系是最容易被怀疑的,因为偷贾母东西贴补贾琏夫妇的那场公案。个人以为鸳鸯此举,与其说是有情于贾琏,不如说是为了王熙凤。鸳鸯与凤姐素来配合默契,两人之间有种惺惺相惜的了解,何况鸳鸯对贾母的心理把握的也很准,这件事其实是代表了贾母在体恤凤姐。

最能看透个中玄机的,是贾珍和平儿:

贾蓉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你凤姑娘的鬼,那里就穷到如此。他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的狠了,不知又要省那一项的钱,先设此法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一个算盘,还不至如此田地。”
这里凤姐和平儿猜疑,终是谁人走的风声,竟拟不出人来。凤姐儿又道:“知道这事还是小事,怕的是小人趁便又造非言,生出别的事来。当紧那边正和鸳鸯结下仇了,如今听得他私自借给琏二爷东西,那起小人眼馋肚饱,连没缝儿的鸡蛋还要下蛆呢,如今有了这个因由,恐怕又造出些没天理的话来也定不得。在你琏二爷还无妨,只是鸳鸯正经女儿,带累了他受屈,岂不是咱们的过失。”平儿笑道:“这也无妨。鸳鸯借东西看的是奶奶,并不为的是二爷。一则鸳鸯虽应名是他私情,其实他是回过老太太的。老太太因怕孙男弟女多,这个也借,那个也要,到跟前撒个娇儿,和谁要去,因此只装不知道。纵闹了出来,究竟那也无碍。”凤姐儿道:“理固如此。只是你我是知道的,那不知道的,焉得不生疑呢。”

贾珍的推测或可推敲,平儿的说法或许比较接近真相了。

有情无情,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鸳鸯真没有想当姨娘的打算,侍妾的下场她看得清楚,不慕那份虚荣,也不愿受那份委屈。所以说鸳鸯是职业的丫环,人家根本不屑于潜规则那一套。

如无意外,鸳鸯的人生也许就是年纪大了嫁个人,或可求老太太给个恩典选个好姻缘(像赖嬷嬷一样,经营好了,在外的日子也可以过得不错的)。作为家生子选择不多,这可能是最理想的未来了。她已没有更高奢望,但是对上个色鬼老爷贾赦,命运只能向着最差的方向走了。

“誓绝鸳鸯偶”是鸳鸯担当主角的一段情节,最她在全书最精彩的表现也是她命运的结局。那个时候你才发现平时这个周全大方温暖可亲的大丫环竟然可以爆发出如此绝决的力量。那样的境况下,软弱点虚荣些也便低头了,或者不接受,总要想办法给自己留些地步,袭人平儿的建议操作性虽差,也还是可以想想的,或者私下里求求老太太,能求得分怜惜也未可知。而当众抗婚,也是将自己的所有退路全堵死了,或者说,在做出这个举动时,她根本没想过退路这回事。这才是鸳鸯真正的心高志大,“牛不吃水强按头”,虽然身为丫环命运不由自主,但宁死也不任由你们搓扁揉圆。

鸳鸯的故事至此已是结局了,这一回里大家都分析得清楚,未来留给她的也只有死或出家两条路了。她一生与爱情无涉,此后也会与美满姻缘无缘,却偏偏叫了鸳鸯这个名字。

红楼梦里鸳鸯的这样的形象,一个好处就是写出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精彩与悲剧,人性的亮点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

user avatar

看到不赞同的答案,一般就默默的反对+没有帮助了。但是这次真的是忍不住了,实在受不了上面某人的答案。在我看来,通篇都是以男人之心,度女人之腹。

鸳鸯姑娘看到那个答案可能会给你回一句:你才是小老婆,你一家子都是小老婆!


首先按照某人的各种证明,最多只能捕风捉影的说鸳鸯可能对贾琏有点意思。

我先假设这点成立(虽然我本人并不认同这点),然而逻辑上来说,喜欢一个人,跟想给这个人当小老婆完全是两码事。

这种直接把喜欢等同于巴望着给人当小老婆,完全是男人自以为是的想法。
在起点种马文中公主喜欢上一个男的也会巴望着给人当小老婆。我一直以为这是很可笑的逻辑,是种马文圈读者的手法而已。没有想到真有人下意识就是这么个逻辑。

喜欢不等于就要嫁给对方好吧。

鸳鸯这个人没有这么低贱。即使她真的如某人说的喜欢贾琏。

某人甚至拿王熙凤和鸳鸯感情好当做两个人都喜欢贾琏,互相有默契的证明。这又是一种荒谬的逻辑。种马文以为女人可以为了喜欢一个男人,就跟另一个女人相亲相爱。

女人可以理解男人想要三妻四妾的想法,而男人却无法理解女人的独占欲。

司马道福没有去当平妻,直接让郗道茂滚。郭圣通也是让阴丽华先滚。

没有哪个傻逼女人带着钱地位权势去给你当小老婆,还和你大老婆相亲相爱的,醒醒吧!

凤姐能容得下平儿完全是因为当初平儿不想跟贾琏,是被凤姐逼迫的。

妻妾和睦相亲相爱不过是个笑话。

拿着凤姐和鸳鸯感情好来证明鸳鸯喜欢贾琏,呵呵。

=====
鸳鸯到底想没想过当小老婆这件事,书中已经有过定论。

在邢夫人邀请王熙凤一起去告诉鸳鸯她被贾赦看上了这件事的时候,凤姐不想去就找了个理由自己溜回房中,然后她和平儿说起这件事,平儿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凤姐儿早换了衣服,因房内无人,便将此话告诉了平儿.平儿也摇头笑道:“据我看,此事未必妥.平常我们背着人说起话来,听他那主意,未必是肯的.也只 说着瞧罢了."凤姐儿道:“太太必来这屋里商议.依了还可,若不依,白讨个臊,当着你们,岂不脸上不好看.你说给他们炸鹌鹑,再有什么配几样,预备吃饭. 你且别处逛逛去,估量着去了再来。”平儿听说,照样传给婆子们,便逍遥自在的往园子里来.

平儿背地里和鸳鸯说起,首先时间就是在贾赦这件事之前,提起的人肯定也不会是老色鬼贾赦,而更可能是贾琏和贾宝玉。鸳鸯背地里根本没有必要说假话,人家确实不想当谁的小老婆。

贾赦这件事,平儿和袭人给鸳鸯出的主意就是让宝玉或者贾琏认下来说之前就跟了他们的。然而鸳鸯几乎是口不择言的将两个人骂的一脸血

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这些话难道单独对贾赦起作用?这完全是地图炮!她根本瞧不上当小老婆这个行当。

在鸳鸯的意识里,小老婆是对让娘家人变坏,让自己跳进火坑,娘家连生死都不敢管的行当。何其可怕。“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这句话还能看不出来鸳鸯的鄙夷吗?她就是个“正妻党”。

=========

还有一个某人说丫鬟只有三条路:脱籍,嫁小厮,当姨娘。然后自顾自的就把脱籍当成丫鬟们根本不会选择的一个项目了。

这完全是自己想当然。

晴雯不想出去是为什么?是因为她无父无母,唯一的所谓亲人是一个不知真假的表哥,而这个表哥还是个奴才,她脱籍出去,无依无靠,又长的那么美,在古代就是找死。

而真正的贾府家生子们反而非常想脱籍出去,为什么?因为赖家的榜样。赖大赖二分别是东西府的管家,他们爷爷辈就脱籍了,到了孙子辈就可以当官了,然后赖家果然出了一个县令。

柳嫂子为什么非要把女儿塞进怡红院,那可不是为了当姨娘的,而是冲着脱籍去的。

  原来这柳家的有个女儿,今年才十六岁,虽是厨役之女,却生的人物与平,袭,紫,莺皆类.因他排行第五,因叫他是五儿.因素有弱疾,故没得差.近因柳家 的见宝玉房中的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得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他到那里应名儿.正无头路,可巧这柳家的是梨香院的差役,他最小意殷勤,伏侍得芳官 一干人比别的干娘还好.芳官等亦待他们极好,如今便和芳官说了,央芳官去与宝玉说.宝玉虽是依允,只是近日病着,又见事多,尚未说得.

柳家父母却也情愿,争奈五儿执意不从,虽未明言,却行止中已带出,父母未敢应允.近日又想往园内去,越发将此事丢开,只等三五年后放出来,自向外边择婿了

“放他们”,“外边择婿”,就是指的脱籍。柳嫂子就是冲着脱籍而去的,这毫无疑问。

贾赦猜测鸳鸯不肯的原因就两条:

我这话告诉你,叫你女人向他说去,就说我的话:`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果有此心,叫他 早早歇了心,我要他不来,此后谁还敢收?此是一件.
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 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他!若不然时,叫他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

所谓的外聘就是脱籍出府。连贾赦自己也知道,如果他不插手鸳鸯婚后的生活,那么脱籍对于鸳鸯来说是一个更大的诱惑,相比之下当小老婆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红楼梦》里的鸳鸯,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在贾府如日中天时,一身泼辣爽利、忠心耿耿的英气女子。她不是那些温柔婉约的大家闺秀,也不是那些风情万种的姨娘小妾,她属于贾母身边最贴心、最得力的一个。要评价鸳鸯,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才能把这个人物的层次感勾勒出来。首先,是她的“精明”和“能干”。 鸳鸯.............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群像中,李纨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如同一株被精心栽培却被囿于庭院中的素净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同时也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局限与无奈。要评价李纨,我们需要从她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在家族中的地位、她的人生选择以及其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身世背景:命.............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人物群像中,雪雁或许不像宝黛钗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王熙凤那样叱咤风云,但她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存在感,成为读者心中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评价雪雁,不能简单地用“丫鬟”二字概括,她更像是一位低调的守护者,一位心思细腻的旁观者,在曹公细腻的笔触下,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富有层次的灵魂。初见雪.............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芳官,得先摆正一个心态:她不是林黛玉,不是薛宝钗,不是王熙凤,甚至也不是袭人晴雯那样在主子身边举足轻重、命运与主人紧密相连的丫鬟。芳官更像是一抹亮丽却也带着一丝孤寂的色彩,点缀在贾府这座庞大而华丽的戏班子里,她的命运,更像是那个时代底层女性普遍命运的一个缩影,只不过她多了一层在戏.............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因为晴雯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扎眼”了,太不走寻常路了,太有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尖锐”,像是藏在棉布里的一根刺,不小心碰着了,就会疼一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刺扎得有道理。首先,咱们得说晴雯这个人,她就是一副“天.............
  • 回答
    最近,关于网红团队和“猫住”想用5000元买下宠物店里所有猫咪的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咱们普通人看了这事儿,心里都是啥滋味。首先,这事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冲击力太大了。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宠物店.............
  • 回答
    1819赛季英超第17轮的这场双红会,是利物浦在安菲尔德主场以3比1的比分击败曼联的经典战役。这场比赛,不仅是积分榜上的重要较量,更是两支宿敌之间恩怨情仇的又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利物浦的表现:主场龙的统治力与关键先生的爆发利物浦在这场比赛中,展现了他们作为主场龙应有的气势和统治力。从比赛伊始,红军就.............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的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大家族主母的特质,既有维护家族秩序的责任感,也有受时代局限而产生的局限性。一、 作为封建大家族的合格主母:维护秩序与家族利益 稳定家族的支柱: 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贾珍,作为《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当家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得从他身上撕扯出几个截然不同的面向,然后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出这么一个荒唐又可悲的封建大家族掌舵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贾珍“顶天立地”地扮演着一个家族的“宗主”角色。他是宁国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承担.............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袭人,真是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复杂人物。她出身不高,是个被卖入贾府的丫鬟,但却有着一颗精明强干的心,对仕途经济颇有见解,甚至比府里很多少爷小姐都看得透彻。刚进贾府时,袭人就像个普通的小丫鬟,本本分分地跟着贾宝玉,也伺候过史湘云。但她很快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她做事细致入微,对宝玉的关.............
  • 回答
    贾政这个人物,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意思、能让人品出很多味道来的节点。要评价他,可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他的复杂性,恰恰是曹雪芹艺术功力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贾政身上有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典型烙印。他是个正统的读书人,信奉.............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焦大,那可真是个奇葩中的奇葩,活脱脱的社会百态缩影。别看他是个老仆人,但在这红楼大观园里,他可不是个简单的“背景板”,而是自带 BGM 的狠角色。首先,咱们得说他那张嘴,简直是浑不吝的典范。平日里,他醉醺醺地在石头上坐着,手里拿着酒壶,张嘴就骂街。这可不是一般小人物的撒泼打滚,他骂的是.............
  • 回答
    要评价王熙凤这个角色,可真是件费劲又有趣的事。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纸片人,而是浑身上下都写满了故事,让人又爱又恨,又怜又怕。咱们先从她最显眼的几个特质说起:1. 泼辣能干,管家的一把好手:这是王熙凤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她最能被世人记住的特质。贾府这么大,人又那么多,王熙凤往那一站,就跟个总司令似.............
  • 回答
    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红楼梦》87版电视剧的结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并非简单地照搬原著的悲凉,而是以一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方式,将那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绝望,渲染得淋漓尽致,也为整部剧画上了一个既忠实于精神内核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句号。首先,我们要理解87版《红楼梦》的.............
  • 回答
    要评价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续作,这绝对是个绕不开,也值得细细说道的话题。毕竟,原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曹雪芹的笔触留下了太多未竟的谜团和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部续作,无论写得如何,都会自带光环,也自带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刘心武先生的续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试图.............
  • 回答
    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身份的“揭秘”,在红学界乃至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评价他的这一系列论述,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看待:他提出的观点、论证方式、以及这些观点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刘心武的核心观点: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乱伦关系,并且是“情种”刘心武先生最广为人知也最具争议的观点,就是认.............
  • 回答
    提起87版《红楼梦》,脑海中浮现的,早已不是简单的“经典”二字能够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集体的、深沉的、近乎虔诚的文化再现,一次对曹雪芹笔下那个宏大而精致的贾府世界的饱含深情的翻译。首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份“恰到好处”的美。这种美,不是当下流行的那种浮光掠影、矫揉造作,而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温润而.............
  • 回答
    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一份详细的梳理与探讨“癸酉本”《红楼梦》是近年来在红学界和爱好者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脂砚斋评点本,因其在庚申本、甲戌本等早期抄本之外,提供了更多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评点信息,以及一些前所未见的异文、篇章结构调整等,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要评价癸酉本,需要从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