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贾政?

回答
贾政这个人物,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意思、能让人品出很多味道来的节点。要评价他,可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他的复杂性,恰恰是曹雪芹艺术功力的体现。

首先,我们得承认,贾政身上有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典型烙印。他是个正统的读书人,信奉的是儒家那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自己也确实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不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家治家,他都 старается (try to) 做到稳重、端方,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朝廷。你看他对待儿女,骨子里是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将来走正道,光宗耀祖。他对宝玉的那种“恨铁不成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宝玉不走他认为的正路,不爱读那些“圣贤书”,反而沉溺于女儿情长,这在他看来就是“不务正业”,是对家族前途的“拖累”。

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背后,也映射出他骨子里一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价值判断。他推崇的是“男儿应有经世济民之才”,而宝玉那些吟诗作赋、结交女子的“风流事”,在他看来都是“妇人之仁”,是“无用之学”。他严厉地训斥宝玉,甚至亲自下狠手打他,出发点确实是为了“纠正”宝玉,让他走上“正途”。从他的角度看,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甚至是爱。只不过,这爱的方式,未免太过严厉,也忽略了宝玉的真实天性。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说贾政完全是个顽固不化的老古董。仔细品味,他身上也有一些闪光点。比如,他对贾家的“规矩”和“体面”看得特别重。在处理家族事务上,他往往表现出一种沉稳和担当。尽管他也有些迂腐,但至少他还在努力维护着贾家的门面,希望能让这个日渐衰败的家族保持一定的“尊严”。

再者,他对一些事情的判断,也并非完全没有洞察力。他对门下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徒是有些瞧不起的,心里是知道这些人不靠谱的。只是,在那个官场环境下,他可能也身不由己,或者说他对付这些人的能力和方式,并不像他期望宝玉那样“见识过人”。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贾政的局限性。他太执着于表面的“正统”和“体面”,反而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他所谓的“正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多时候也只是虚有其表,甚至是肮脏不堪的。他以为宝玉不读书是“堕落”,但宝玉那些看似无用的诗文,却承载着真挚的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恰恰是那个时代所稀缺的。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贾政本人在某些方面也并非“洁身自好”。他对宝玉打的那几板子,表面上是恨铁不成钢,但也有一些解读认为,这背后也掺杂着他对宝玉一些“不轨”行为的猜测和对家族声誉的维护。他自己虽是读书人,但对金钱和权力,在那个环境中也难以完全置身事外。

所以,评价贾政,就像在剥洋葱,一层一层地,你会发现他既有士大夫的清高和责任感,又有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僵化和迂腐。他渴望家族振兴,希望子孙贤良,但他的教育方式和价值取向,却与他的儿子宝玉产生了巨大的隔阂。他代表了一种传统,一种理想,但这种理想在《红楼梦》那个更加真实、更加复杂的现实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贾政这个人物,与其说他是被时代塑造的,不如说他是被《红楼梦》这个故事所“审判”的。曹雪芹通过宝玉的视角,通过那些更懂得人情冷暖、更具生命力的女儿们,让我们看到了贾政的某些执拗和短视。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正面形象,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扮演着他认为应该扮演的角色,但最终,他并没能挽救得了贾家的衰败,也未能真正理解他儿子的灵魂。

说到底,贾政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系”。通过他,我们更能理解宝玉的叛逆,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对个体精神的压抑,也更能体会到“真情”与“假意”、“自然”与“规矩”之间的冲突。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困境,也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多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叫贾政,我这一生还是很正经的,我与袭了爵的宁国府那一家人和我哥哥不一样,我不吃喝嫖赌,不好声色犬马,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但作为这个家族的男主人之一,我对这个家族的毁灭还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也曾是荣国府的二爷,现在是二老爷。

但是,在这个富贵大家族的华林之内,感受到遍布的悲凉之气,对于我这个做父亲的,也许比谁都多。

安富尊荣的日子太漫长,让我们每个人沉陷其中,无法自拔,更不用说什么改变了。

我不知道,当宝玉长大成人后,看着我的背影,是感慨还是其他,因为我的故事真的很平淡很简单。


我从小就爱读书,以军功出身而封公爵的爷爷最喜欢的孙子是我,而不是那个叫贾赦的大哥。爷爷虽然喜欢我,但是按世袭制度,爵位必须由长子继承,我排行老二,必须走自己的路子了。所以,如果我能从科甲入官,这对于一个以军功立基业的家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型也是一个巨大的厚望,我就顶着这个巨大愿望而规划着自己的人生。

我想着从秀才考起,最终进士及第,通过科甲给我这个家族一个新的转型、新的出路。我可以从地方的初级官员做起,稳扎稳打,步步高升,成为一个老百姓口碑还不错的官,最后,在一个预期到的某个职位退休。这样的人生,也不算怎样精彩,但终究是生活过,也是给家族的贡献。

但是我的命运却被父亲的一份奏折轻而易举的改变了:

“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街,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皇上的大手一挥,我的人生在外人的的羡慕中一蹴而就地圆满了,圆满得简直可以退休了。

当时,那种酸甜苦辣的滋味是应该怎么描述呢?本来,我有实力有干劲,我也头悬梁锥刺股玩命地学,想要考个北大清华国家公务员,不承想,突然,被保送了,可以不用考试了,可以回家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命运的赦免,但赦免也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奋发努力自我实现的可能,让我的人生如此无聊。现在想想,我一生的悲哀就来自于这无聊。


我成人后娶了门当户对的王家小姐,我们相敬如宾的、平平淡淡的富贵的生活着。

王夫人为我生了两子一女。

我的大儿子叫贾珠,我想让他实现我的理想——科甲出身,从小我逼着他读书,他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但是,可能是学习太辛苦,一病死了。我非常悲伤,这个孩子太像我了。还好,他留下一个孩子、我的孙子叫贾兰。但是,无法理解的是,除了我,大家都漠视这个孩子的存在。这个孩子有些孤介,有几次,家族聚会,因为没有单独叫他,他竟然不来。

我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儿,很奇特的是生在大年初一,我就给她取名叫元春,这个孩子贤孝才德、品貌俱佳。长大成人后,为了家族,依据我朝的惯例,选入宫作了女史,后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后来又生一个儿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色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我就给他取名叫作宝玉。大家都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有大作为,我母亲更是爱如珍宝,在所有孙辈中独独最疼宝玉,当作命根一样爱着他。对这个孩子的来历我也觉得奇怪,那年周岁时,为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我很生气的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他。但因大儿子贾珠早逝的原因,我也不太管他,反正我们这样的家族,科甲不科甲无所谓了,反正总能富贵一世的。


按照当时的规矩,我还有两个妾,赵姨娘和周姨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赵姨娘。

王夫人正大仙容,出身名门,却像《诗经》里的那个硕人,但你触不到她的质地与温度。赵姨娘固然粗鄙,缺乏修养,倒是直见性情,也接地气。跟赵姨娘在一起,聊聊家中的琐事,打发打发无聊的日子,也是一种生活。

赵姨娘给我生了一子一女。

儿子叫贾环。这个孩子却不像我家的人,人物委琐,举止荒疏,我不是很喜欢。

女儿叫探春。这孩子有她姐姐元春的风范,才貌俱佳,也很有主见,当家管家很有一手,可惜是个女孩子。


在我家这样的大家族里,时刻要直面巨大的利益分配,父亲与子女的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所以说亲情只是小门小户家的事。

实际上,我的这些孩子里,作为父亲,我最爱的还是宝玉。这个孩子神彩飘逸,秀色夺人,有些像年轻时候的我,我真希望他能够继承我家的基业。

但仔细看,这孩子却有着另一种性情,我大概明白,这种性格叫叛逆。他的做派完全不同贾家现在那些纨袴膏粱子弟,也完全不同于我。他极不喜欢读那些科甲要考的圣贤之书,但天性聪敏,素喜好些杂书旁说,有时对诗词对赋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这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平时,在宝玉面前,我尽量地当个严父,每次见到宝玉,我都会对他的学习冷嘲热讽一番,在清客面前不无夸张地表现我的威严,可能也是色厉内荏。这固然因为我朝以孝道天下,严父慈母方显家教。另一方面,我也觉得不太了解这个孩子在想什么,这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与众不同,行为偏僻性乖张,喜欢和女孩子们在一起玩,说些什么“女儿是水做的”、“鱼眼睛”之类的歪话疯话,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这不似我们这些正常人,我也无法与这个孩子对接。

这孩子有时还给我闯祸,特别是那次忠顺王府来人因为一个小戏子的事兴师问罪,可把我吓坏了,狠狠地暴打宝玉一回,这个忠顺王爷与我家可不是一条路的。

实际上,现在想想,我年轻的时候也干过这样的荒唐事,当年父亲也没有少打过我。总体来说,宝玉比较起宁府和薛家的那个儿子,是要好得多。


我最好的朋友叫林如海,他是我们这个阶层的佼佼者,虽也是四世列侯之后,但他的学习真好,那年的殿试,皇上亲点他为探花。作为我们这代贵族子弟中最有出息的一个,我父亲把母亲的最爱、也是我最喜欢的小妹贾敏嫁给了他,他们神仙眷侣可羡慕死我了。后来,他去扬州当官,我们还经常书信往来,他曾经推荐了一个贾雨村的,我便竭力内中协助,帮助雨村谋补起复。这雨村很会来事,那年我夫人的薛家侄子为了个丫头打死了人,他很快就摆平了,什么事都没有,怪不得他后面升迁那么的快。


我妹夫是好官,也是好人,可惜他俩命却不寿,两人双双中年早逝,只遗下一孤女叫黛玉的送到我家里来。黛玉这孩子有我妹妹的美丽和我妹丈的才华,我母亲非常的喜欢她,把对我小妹的爱全部转移到她的身上,她让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母亲的心思我很明白,她老人家是想亲上作亲的。

我真心所爱的还是学问。那薛家叫宝钗的女孩子,真是博学有才;特别是我那外甥女黛玉,继承了她父母的所有优点,真是太聪明了。记得那年,我女儿终于回家省亲,为了让她感觉到家的温暖,我特意让她带大的弟弟宝玉大观园试匾额,宝玉拟不过来时,黛玉拟出的“凹晶馆”和“凸碧堂”,这比宝玉才高十倍,所以后面凡是黛玉拟的,我一字不改全都用了。这个女孩子可能很喜欢宝玉,那次元春命她们姊妹们写诗,她竟然敢冒着欺君之罪替宝玉写诗,当然,那首是当天最好的一首诗。我不太懂,也没有经历过这种感情,记忆中只在那些宝玉喜欢的浓词艳赋有这些东西。



我年轻的时候,爱学习,也以文人自居,做些诗酒放诞的勾当,略通世故,我也会笑,骨子里却依旧是严肃的。但此后的日子,每天一睁眼都是白花花的光阴,曾经,为了学习考试,一刻值千金,不能浪费,而现在,这些都不必了,过去的种种努力看上去像一个笑话,我擅长的那些学问,除了应考用处也不大。

那就好好做官?在朝堂之上,上司同僚们对我很尊重,国公的后代、现在贵妃的父亲;但背地里,我也知道,他们是看不起我的,因为他们都是十年寒窗苦读才到这一步的。所以,我的前途也就如此确定了,因为父辈的助力也只能送我到这里,再向上去,那些人,都有更厉害的能力和更好的路子,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活到这个份上,对于我来说,所剩的华年也只剩下寂寞无聊了。

于是,我养了几个清客相公,叫什么詹光、单聘仁的,不上朝的时候,我就在他们的簇拥下故作风雅,詹光们固然无聊,但我需要他们,他们的存在,让我可以给自己一个定位,我很清楚他们实际上来骗吃骗喝的底细,但我依旧对他们很客气,实际上也不过是想让自己显得像个有修养的读书人。


你可以理解成一种隐遁,一个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将自己隐遁于流俗中。隐于正常,隐于模式化的生活,就算给自己一个交代了,我周围这些贵族子弟们都是这样活着的。但在潜意识里,我又感觉到有哪里不对,那晚猜灯谜时尚且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时候,我却发现元春、迎春、探春、宝钗她们所做的灯谜,尽是悲凉之语。我“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垂头沉思”,“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竟难成寐”。

我的女儿和极欣赏的亲戚,这些美丽的女孩子,我感觉到她们将面临不幸的命运,但又能怎样呢?我自己的命运尚且不能掌控,我没有在奋斗中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和应付云谲波诡的能力,即便预感到什么,我也只能黯然旁观,爱莫能助。


盛极必衰,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作为读书人的我很清楚,但是未来怎么办呢?我确实也不知道。

为了这个家族,我是付出我的所有,我贡献了自己的女儿,她入宫、为妃,为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荣耀,但只有我知道她的苦衷,那个见不得的地方是何等的苦楚。我不是家族的族长,也不是大爷,宁府贾珍的儿媳妇很奇怪的死了,他却要用任何人不敢用、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原来订的棺板,我说了他也不听,这可是有反逆之嫌呀;我哥哥那个叫迎春的女儿,自小跟着我母亲在我家长大,是多么老实的一个孩子,但哥哥为了5千两银子,把她许给了那个叫孙绍祖的,那孙家孙家当年不过是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好人,我劝谏过两次,无奈哥哥不听,也只得罢了。

这样的事,这个家族里很多,杀人抢女、巧取豪夺、恣意妄为、交结外官,这些违法乱纪的事,我自己的亲戚也干过,我虽然痛恨也默许了,我还能说他们吗?


人到中年苦未休,艰难尘事乐淹留。

黄粱旧梦浮名气,白发初心忘绪愁。

万卷诗书惭我辈,百年风华羡清流。

书生没有惊人事,枉自凝眉下世求。

对于这个家族,甚至对于自己的老婆、姨娘和儿子女儿们,我的感觉更多的还是无能、无力、无奈。我明白,将来,宝玉一定会看到我这样的孤单、寂寞、矮小的背影。

不经过奋斗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即便是你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如此卑微,都能令你心脏强劲,眼神明亮,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我在这个世界上是活过、努力活过一阵子再死去的。看着年轻时的梦想与努力如落花流水在眼前飘过,没有机会稍作挣扎,就被命运生擒。

一个看着自己死去的人,也许比没有活过的人更加悲伤,但又能跟谁说?每每想起那个猜谜承欢的夜晚,我强颜欢笑,暗自伤怀。也许,只在那一刻,我是活着的,活一秒钟就死去,变出一丝不苟的表情,变成所谓的社会主流,变回亲人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在大厦倾倒之时,我只能眼怔怔地看着船沉下去。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

抄家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实际在此之前,我的心早已在那繁华梦魇里死去了。



(此文已经写好几月,不太满意,凑数了)

user avatar

谢邀。

政老爷挺好的。行为端方,孝母友弟,偶尔还流露出萌劲。

少年时多半也风流过,现在(指书里)也不错。

就是有点傲娇

乍看之下,他对宝玉很凶残。以前老一代人抱着阶级斗争观念看《红楼梦》时,会觉得他是封建卫道士。

其实他对宝玉,挺好的了。

大争议,自然政老爷是打宝玉。但那回,宝玉实在是该打

抛掉主角光环,如果您是政老爷,遇到以下事件,您怎么办?

——一个平日关系不大好的中央红二代,派人到你家里来,说:

我们老大交好的一位文工团员不见了,听说平时跟你儿子关系挺好?

你叫了儿子出来,儿子还抵赖,被人当场揭穿,只好承认了,确实私下掩护了那个文工团。

——一回头,你还听小儿子说,自己这个刚闯了祸的儿子,把个婢女逼奸未遂,跳井死了。

换了我,我也想把贾宝玉打死算了。在外头结交优伶、在家里逼奸婢女,这还只是个人品德问题;可是你他妈得罪了王爷,是要我家灭门啊?!

唐朝徐世绩就这样,家里常备棍棒。子孙如果不肖,直接打死算数,不要给家里惹祸。官宦人家,是要有这觉悟的。

好了,除了打宝玉之外,其他时候,政老爷挺好的。

当然,他一见宝玉就训斥,让他仔细靠腌臜了门。但那是政老爷傲娇的地方。

贾府的公式是:政老爷训宝玉,显得他是严父。清客们负责劝说。宝玉卖着萌就过去了。

要不然,养清客干嘛?

而且,政老爷确实拿宝玉没办法呀。

“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

这话其实真是,也就是骂骂了,又不能真打死。宝玉忒顽固了。

试才题对联那一回,政老爷其实萌得不得了。要结合夹评才好:

比如:

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庚辰眉批: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

政老爷拈髯点头,就算是很高兴了。傲娇吧?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

这一处简直笑死人。

贾政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

这一处,明显就是,想让儿子说,但又得先给他体统。

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

这段简直是公开夸了。翻译:小东西,有点长进。再来一个!——偏要用这么傲娇的手法,萌死了。

贾政一声喝断:“无知的业障!”
【庚辰眉批:爱之至,喜之至,故作此语。作者至此,宁不笑杀?壬午春。】

看吧,政老爷每次骂宝玉,其实都是夸来着……

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

“刚出去,又喝明”,这气都是气给清客们看的。

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

明明想听宝玉说,又傲娇……

所以了,政老爷都只是对宝玉表面凶凶罢了。宝玉其实也知道,所以虽然被政老爷骂,还是经常多嘴多舌。

他们父子俩真是有默契。

政老爷其实也可怜。猜灯谜时:

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所以他偶尔也得这样跟母亲卖个萌,却又不能全然放开。

唉。

政老爷的三观算是子弟里很正的,只举一例。秦可卿死,薛蟠提供极夸张的棺木。于是:

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
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

贾珍和薛蟠的纨绔范儿和贾政的端正,可见一斑。


最后,政老爷其实是风流人物。宝玉做长诗时,看政老爷的表现:

贾政听说,也合了主意,遂自提笔向纸上要写,又向宝玉笑道:“如此,你念我写。不好了,我捶你那肉。谁许你先大言不惭了!”

看这父子情甜蜜得……

贾政写了,看道:“这一句不好。已写过‘口舌香’‘娇难举’,何必又如此。这是力量不加,故又用这些堆砌货来搪塞。”宝玉笑道:“长歌也须得要些词藻点缀点缀,不然便觉萧索。

政老爷这是懂诗的人,吐槽也只是傲娇。

最后贾宝玉写完了,政老爷的反应:

贾政笑道:“虽然说了几句,到底不大恳切。”因说:“去罢。”

以政老爷的傲娇,这话可以翻译成“写得很长很好啊!”

而且,政老爷也会说笑话:

贾政笑道:“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因笑道:“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因从不曾见贾政说过笑话,所以才笑。贾母笑道:“这必是好的。”贾政笑道:“若好,老太太多吃一杯。”贾母笑道:“自然。”贾政又说道:“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说的贾母与众人都笑了。贾政忙斟了一杯,送与贾母。贾母笑道:“既这样,快叫人取烧酒来,别叫你们受累。”众人又都笑起来。

所以了。

政老爷是个内心诗书风流,外表却须做出严父仪态的,好父亲啊。

三观大体是正的,对母亲也是好的,只是偶尔对着宝玉傲娇一下。


我觉得政老爷一定是回避依恋型人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贾政这个人物,在《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意思、能让人品出很多味道来的节点。要评价他,可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好人”或者“坏人”,因为他的复杂性,恰恰是曹雪芹艺术功力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贾政身上有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典型烙印。他是个正统的读书人,信奉.............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贾珍,作为《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当家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得从他身上撕扯出几个截然不同的面向,然后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出这么一个荒唐又可悲的封建大家族掌舵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贾珍“顶天立地”地扮演着一个家族的“宗主”角色。他是宁国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承担.............
  • 回答
    《红楼梦》中贾兰的结局,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死亡”或“功成名就”的落幕,但通过多处细节的暗示和作者的笔调,我们可以勾勒出他最终的人生轨迹。要评价贾兰,则需要将其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审视他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他身上所承载的家族命运。贾兰的结局:在风雨飘摇中寻得一线生机贾兰,作为贾赦之子,贾母的.............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我总觉得她是一个让人很难用简单好恶去评价的人物。她不是黛玉那种锋芒毕露、情感激烈的,也不是晴雯那样率真泼辣、敢爱敢恨的。宝钗就像一块温润的玉,看着是无瑕的,仔细摩挲,却又能感受到她内里蕴含的某种坚韧和深沉。初见宝钗,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妥帖,那么周到。她刚进贾府,就懂得“随.............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焦大,那可真是个奇葩中的奇葩,活脱脱的社会百态缩影。别看他是个老仆人,但在这红楼大观园里,他可不是个简单的“背景板”,而是自带 BGM 的狠角色。首先,咱们得说他那张嘴,简直是浑不吝的典范。平日里,他醉醺醺地在石头上坐着,手里拿着酒壶,张嘴就骂街。这可不是一般小人物的撒泼打滚,他骂的是.............
  • 回答
    评烽火戏诸侯摘抄《红楼梦》描写事物之句说起烽火戏诸侯,这位网络文学界的“大神”,他的作品,尤其是《雪中悍刀行》,以其宏大的格局、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无数读者,也让他在网文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偶尔在微博等平台,分享自己对《红楼梦》中描写事物句子的摘抄,这一行为,在我看来,颇有趣味.............
  • 回答
    2017年俄罗斯红场阅兵,是在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这个庄严时刻举行的,那次的武器装备展示,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的,从中能看出当时俄罗斯军事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我来给你好好聊聊,希望能让你感受到当时的那种军事实力展示。首先,地面装备是重头戏,也是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主战坦克: 你肯定会看.............
  • 回答
    楚休红这个角色,说实话,刚开始看《天行健》的时候,我没太往心里去。毕竟他不像主角那样光芒万丈,也不像某些配角那样性格鲜明到让人一眼难忘。他更像是那种你身边可能会遇到的人,不是最出彩的那个,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有着自己的重量。我得说,作者对于楚休红的塑造是比较克制的,也很真实。他身上没有那种“天命所.............
  • 回答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她的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大家族主母的特质,既有维护家族秩序的责任感,也有受时代局限而产生的局限性。一、 作为封建大家族的合格主母:维护秩序与家族利益 稳定家族的支柱: 贾母是最高权威,.............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群像中,李纨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如同一株被精心栽培却被囿于庭院中的素净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同时也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局限与无奈。要评价李纨,我们需要从她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在家族中的地位、她的人生选择以及其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身世背景:命.............
  • 回答
    在浩瀚的《红楼梦》人物群像中,雪雁或许不像宝黛钗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王熙凤那样叱咤风云,但她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存在感,成为读者心中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评价雪雁,不能简单地用“丫鬟”二字概括,她更像是一位低调的守护者,一位心思细腻的旁观者,在曹公细腻的笔触下,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富有层次的灵魂。初见雪.............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芳官,得先摆正一个心态:她不是林黛玉,不是薛宝钗,不是王熙凤,甚至也不是袭人晴雯那样在主子身边举足轻重、命运与主人紧密相连的丫鬟。芳官更像是一抹亮丽却也带着一丝孤寂的色彩,点缀在贾府这座庞大而华丽的戏班子里,她的命运,更像是那个时代底层女性普遍命运的一个缩影,只不过她多了一层在戏.............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因为晴雯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扎眼”了,太不走寻常路了,太有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尖锐”,像是藏在棉布里的一根刺,不小心碰着了,就会疼一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刺扎得有道理。首先,咱们得说晴雯这个人,她就是一副“天.............
  • 回答
    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红楼梦》87版电视剧的结局,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并非简单地照搬原著的悲凉,而是以一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方式,将那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绝望,渲染得淋漓尽致,也为整部剧画上了一个既忠实于精神内核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句号。首先,我们要理解87版《红楼梦》的.............
  • 回答
    要评价刘心武先生的《红楼梦》续作,这绝对是个绕不开,也值得细细说道的话题。毕竟,原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曹雪芹的笔触留下了太多未竟的谜团和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部续作,无论写得如何,都会自带光环,也自带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刘心武先生的续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试图.............
  • 回答
    小戏骨栏目翻拍87版《红楼梦》这件事儿,真真是搅得网络上腥风血雨,口碑两极分化,让人一边倒地觉得不过瘾,又一边倒地觉得触目惊心。要说评价,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定性。首先,从“致敬”和“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87版的《红楼梦》在很多人心.............
  • 回答
    李少红导演的2010版《红楼梦》,说实话,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挺复杂的存在。它就像一道摆在你面前的大菜,食材都是顶级的,烹饪手法也算别出心裁,但吃下去的味道,却有人赞不绝口,有人皱眉摇头,甚至还有人觉得寡淡无味。这大概也是这部作品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咱们先从好处说起,因为李少红毕竟是.............
  • 回答
    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一份详细的梳理与探讨“癸酉本”《红楼梦》是近年来在红学界和爱好者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脂砚斋评点本,因其在庚申本、甲戌本等早期抄本之外,提供了更多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评点信息,以及一些前所未见的异文、篇章结构调整等,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要评价癸酉本,需要从多.............
  • 回答
    王蒙先生“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的说法,确实触动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蒙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家、评论家,他对《红楼梦》的推崇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其出发点是高度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他将《红楼梦》视为中国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