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贾兰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如何评价贾兰?

回答
《红楼梦》中贾兰的结局,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死亡”或“功成名就”的落幕,但通过多处细节的暗示和作者的笔调,我们可以勾勒出他最终的人生轨迹。要评价贾兰,则需要将其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审视他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他身上所承载的家族命运。

贾兰的结局:在风雨飘摇中寻得一线生机

贾兰,作为贾赦之子,贾母的孙子,身处宁荣二府的最后时刻。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家族衰败的余晖,也看到了新生的微光。

读书求仕,肩负家族重担: 贾兰自幼聪颖,虽然母亲邢夫人不成器,但他本人却十分好学。在大观园繁华依旧时,他就已开始攻读功名,这在当时的贾府是难得的。在他成年后,尤其是在贾府面临抄家、众兄弟或落魄或离散的情况下,读书求仕成为了他维系家族、延续香火的唯一途径。书中暗示他最终通过科举考试,得到了一个官职,这使得他能够从家族的废墟中站起来,为自己和仅存的家人谋一条出路。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例外? 在《红楼梦》的续书中,虽然有关于贾兰“高中”并“享福”的描写,但这些往往被认为是回避了曹雪芹原著的悲剧性,过于理想化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兰,更可能是在一个更为严峻的环境下,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官场上谋求一席之地。他的结局并非是“得志便猖狂”,而是“得志”后,依然保有几分稳重和责任感。

家族余烬中的维系者: 贾府败落后,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或不务正事之人。贾兰作为新生代中尚有志向者,承担起了照顾母亲邢夫人、甚至可能包括其他叔伯亲眷的责任。他的仕途,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给这些亲人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

与迎春的短暂婚姻: 贾兰与贾迎春的婚姻,在书中的描绘不多,但足以看出迎春的悲惨命运。迎春嫁给孙绍祖后不久便遭遇不幸,而贾兰作为迎春的姑表弟,似乎在迎春离世后也承担了一份情感上的责任。这种联系也间接说明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牵连。

“兰桂齐芳”的隐喻: 曹雪芹在书中多次提到“兰桂齐芳”的谶语,这既是对宝玉、宝钗(或宝玉、黛玉)的祝福,也可能包含着对贾兰这个名字的期许。如果将“兰”指代贾兰,那么“兰桂齐芳”暗示了他最终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家族的衰败中寻得一片安宁之地,甚至可能迎来家族的复兴。

总的来说,贾兰的结局并非轰轰烈烈的大团圆,也不是彻底的悲剧收场。他是一个在家族的废墟上,通过个人努力,勉强维持生计、延续血脉的“幸存者”。他的结局是那个时代许多小人物的写照:在巨大的历史洪流面前,个人命运如浮萍,但只要有坚韧的意志和努力,总能找到一线生机。

如何评价贾兰:一个在家族没落中闪耀的理性光芒

评价贾兰,需要看到他身上那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理性,以及他在那个腐朽没落的大家族中,所展现出的几分清醒和担当。

聪慧好学,志向远大: 贾兰的优点在于他并非像其他年轻公子那样沉溺于声色犬马,而是自幼就显露出读书的兴趣和功名心。这在当时贾府早已是“富贵闲人”遍地走的情况下,显得尤为可贵。他的这种志向,是他在复杂环境中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

责任感和担当: 随着贾府的衰落,贾兰身上逐渐显露出强烈的责任感。他不像贾环那样卑劣,也不像贾琏那样好色,更不像宝玉那样超脱尘世。他更像是那个需要实际行动去面对现实困境的年轻人。当贾府面临崩塌时,他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努力学习,为自己,也为家族的存续做准备。

相对的理性与务实: 相比于贾宝玉的赤子之心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贾兰则显得更为理性与务实。他理解那个时代的规则,也懂得如何去运用规则为自己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种务实精神,使他在家族大厦倾颓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像许多人一样陷入绝望或放纵。

出身的局限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贾兰的出身。他是贾赦之子,而贾赦本身是一个品行不端的纨绔子弟。邢夫人作为他的母亲,也非贤妻良母。这种家庭环境对贾兰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尽管他自己努力摆脱了这些负面因素,但其成长道路上的阻碍依然不小。

与宝玉的对比: 贾兰常被拿来与贾宝玉做对比。宝玉是那个时代的反叛者,他追求精神自由和纯粹的情感,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而贾兰则是那个时代的顺从者,他理解并接受现实规则,并努力在其中寻求出路。两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哲学,也反映了曹雪芹对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不同观察和思考。宝玉是理想化的象征,而贾兰则更接近于现实中的奋斗者。

悲剧中的亮点: 在《红楼梦》整体的悲剧色彩中,贾兰是一个重要的“亮点”。他没有像黛玉、宝钗、湘云那样充满诗情画意或复杂的命运纠葛,但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朴素的奋斗精神和对家族责任的承担,为那个灰暗的时代带来了一丝温暖。他的存在,也是对那些在绝境中不屈服、努力求生的人们的肯定。

总而言之,贾兰是一个在家族没落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独特光芒的角色。他不是书中最为耀眼的人物,但他身上那种努力、务实、有担当的品质,使他在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结局,是对那个时代许多普通人的写照,也是对个体如何在巨大历史变动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这是他母亲李纨的判词,珠冠凤袄除了女子出嫁,只能让我联想到被封诰命。李纨的情况,又只能母凭子贵,所以贾兰应当是功成名就的。

至于怎么个有出息法,就无从得知了。也许贾兰继承李家国子监祭酒的文华,由举业上发达。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演骑射。”也许,贾兰继承贾家原本的军功出身,建功立业了,又合判词“古来将相”。

只是“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很不对劲,李纨的儿孙没有被积阴鸷,将相只留虚名后人钦敬,或许又是早丧了。

贾兰应当是贾家最后的希望了,他没了,贾家才算真的一败涂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贾兰不是刚刚高中就去世的,《晚韶华》里对贾兰的评价是“头戴簪缨、胸悬金印,爵禄高登,后人钦敬”,这是刚中榜的举人进士能做得到的?

簪缨常代指世代显贵的大家族,而金印则是非天家王爵不可使用;

贾兰能够爵禄高登、胸悬金印,必然是高中后很多年的事情了。由此可见贾兰在日后重建了贾家,开创了一个世代簪缨的大家族,然后在权力的最高峰突然去世,但其功绩才能仍为后世所敬仰。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
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
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大家要知道,这个曹雪芹和曹家其实根本没有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觉悟,他们写红楼梦无非就是感伤家族的命运罢了。他们难道真的希望自己的后辈刚刚高中就一命呜呼吗?他们难道真的缺德到能够把寡母丧独子这种人间惨祸作为笑谈吗?

不管这个曹雪芹是曹頫还是曹沾,亦或是曹家任何一个人,恐怕都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中贾兰的结局,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死亡”或“功成名就”的落幕,但通过多处细节的暗示和作者的笔调,我们可以勾勒出他最终的人生轨迹。要评价贾兰,则需要将其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审视他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他身上所承载的家族命运。贾兰的结局:在风雨飘摇中寻得一线生机贾兰,作为贾赦之子,贾母的.............
  • 回答
    论及《红楼梦》中王夫人对孙子贾兰的态度,与贾母对贾宝玉的呵护备至相比,确实显得冷淡许多。这其中缘由,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而是错综复杂,涉及家族的现实考量、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贾府内部微妙的权力格局。首先,我们得明白贾兰是谁。贾兰是贾珠与李纨的儿子,而贾珠是王夫人唯一的嫡出长子。从血缘上讲,贾兰是王夫.............
  • 回答
    《红楼梦》第九回“二木成婚,炮凤成鸾;二宝玉全成,宝玉受辱”中,贾宝玉在学堂里被贾环当众泼脏水,事情闹得非常难堪。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贾府辈分上属于宝玉的晚辈,也是亲戚关系的贾兰,却显得置身事外,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贾兰的年纪与性格: 年幼: 贾兰这会.............
  • 回答
    说起贾宝玉不喜贾兰射鹿这桩事,得从宝玉身上那股子“混账”劲儿说起,也得从他身上那份与众不同的“痴”说起。咱们先得知道,贾兰是谁?他是贾珠的儿子,是宝玉名义上的侄子。这贾珠啊,可是宝玉最亲近的大哥,早早去世了,宝玉对他自然是格外疼爱。宝玉虽然是个公子哥儿,整日里混迹在女儿堆里,看似不理俗事,骨子里却是.............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贾府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叠加的结果。这庞大的家族,就像一株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虽然根基尚存,但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侵蚀,最终让它走向了倾颓。首先,体制性的弊病和家族内部的管理混乱是贾府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贾府这样的大家族,虽然人丁兴旺.............
  • 回答
    贾珍在宁国府设夜宴,席间忽然听到墙下有人长叹,这声长叹,细细品味,背后藏着几重可能性,且都与这宁国府的阴暗潮湿,以及其中人物的心事息息相关。第一种可能性:晴雯的阴魂不散。说起这宁国府的夜宴,怎能少了那在背后搅弄风云的人物?晴雯虽已逝,但她的冤屈,她的风骨,她的不甘,都仿佛化作一股怨气,萦绕在这府邸的.............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贾府,那绝对是当時の社会名流,可以说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但要说他们过的是“顶端”的贵族生活,那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地位上来说,贾府确实是金字塔尖上的那一撮人。他们的祖上出了好几个“国公”,这是什么概念?那可是开国元勋,功勋卓著,才能被封为国公的。虽然到了贾宝玉这一辈.............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贾家,说起来也是个簪缨世家,论理,同宗同族的,到了艰难的时候,理当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可您瞧,同样是贾家的子孙,贾芸去找王熙凤求帮的时候,怎么就显得那么孤零零,没人搭把手呢?这事儿,细究起来,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其中有几个道道,值得咱们掰开了说说。首先得说,贾府这大家子,虽然表面上.............
  • 回答
    贾政对宝玉的“不喜欢”,与其说是厌恶,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是传统儒家思想下,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却又因儿子不合其期望而产生的失望、焦虑和愤怒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贾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从小接受的是“仕农工商”那一套正统教育。他自己是个举人,虽.............
  • 回答
    谈及《红楼梦》中的贾琏,其“好色”的名声在外,但要说他对黛玉不动心,这恐怕得细细斟酌一番,甚至可以说,其中自有微妙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贾琏的“好色”等同于见到任何姿色过人的女性都毫无原则地扑上去。他的好色,更多的是一种生理上的冲动和对情欲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也并非没有门槛,或者说,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 回答
    在我看来,贾母作为贾府地位最尊崇、最疼爱宝玉的老太太,她没有在自己健在时为宝玉和黛玉“张罗婚事”,这其中自有其复杂而深远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不作为。深入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黛玉的身体状况是贾母心中一道过不去的坎。这一点恐怕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原因。贾母疼爱黛玉,视若珍宝,这一点书中随.............
  • 回答
    《红楼梦》中贾府的奢华生活,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疑是顶级的贵族生活了。曹雪芹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的贾府,不单单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的极致体现。要说它是“顶端”,确实站得住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看看。首先,从居住环境来看,贾府的规模和奢华程度就足以令人咋舌。我们以.............
  • 回答
    《红楼梦》里,贾府的丫鬟们,个个都是人精。她们在主子们眼皮底下讨生活,哪个不是机灵得像猴儿似的?张口能说会道,闭口能察言观色,什么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们的耳朵,什么勾心斗角都装在她们心里。像袭人那样八面玲珑的,探春身边有那精明泼辣的侍书,宝钗身边有稳重得体的莺儿,就连王熙凤那样的厉害角色,身边也围着一.............
  • 回答
    《红楼梦》中,那些看似寻常的灯谜,实则隐藏着作者曹雪芹精心布局的玄机与谶语,为人物命运埋下了伏笔。贾环、宝玉以及其他人的灯谜,与其说是在元宵节的点缀,不如说是预示着他们各自在贾府衰败过程中将要扮演的角色。我们逐一来看这些灯谜背后的深意:1. 贾环的灯谜:“镜中花,水中月。”这个灯谜出自贾环之口,本身.............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红楼梦》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也是不少刚接触这部书的朋友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咱们细细聊聊,就能把这个“琏二爷”和“二奶奶”的由来弄明白了。首先得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咱们古代讲究的“嫡庶有别”和“宗族排序”。贾琏他是贾赦的长子,这没错。贾赦是荣国府老一辈的少爷里,地位比较高的。在古代的.............
  • 回答
    贾府啊,那可真是个了不得的大家族,别说寻常百姓家了,就是当今圣上身边,也难找出几个能比得了的。要说它是个什么样的家庭,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尽,它像一幅泼墨的山水画,浓淡相宜,层次分明,又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兴衰荣辱,人事变迁。首先,贾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富贵到了极致,而且是世代累积的功勋支撑起.............
  • 回答
    关于贾琏在《红楼梦》中的出身,这是一个许多读者都可能疑惑的问题,因为书中对此的描述并非直白地告诉你他是“正出的长子”。要详细地梳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他父母的婚姻关系以及他与同父同母兄弟姐妹的关系来分析。首先,贾琏的父亲是贾赦。贾赦是贾母(史太君)的嫡长子,这一点在书中是明确无误的。作为贾母的嫡长子.............
  • 回答
    谈到《红楼梦》里的贾探春,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她不是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也不是薛宝钗那样圆融周全,可她身上那股子“明辨是非”、“精明果敢”的劲儿,在那个大观园里,简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暗暗叹息。探春身上最鲜明的底色,我觉得是她的“才干与志气”。她不像宝玉那样,把大.............
  • 回答
    贾珍,作为《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当家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要评价他,得从他身上撕扯出几个截然不同的面向,然后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出这么一个荒唐又可悲的封建大家族掌舵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贾珍“顶天立地”地扮演着一个家族的“宗主”角色。他是宁国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承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